[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世俗谛上师”与“胜义谛上师”的关系
 
{返回 桑杰年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77
“世俗谛上师”与“胜义谛上师”的关系
 
所谓“虔敬于上师”:是内心由衷体认到上师就是真实佛,依此而说:“虔诚恭敬于上师”。除此,不要误解只是表相上对上师恭敬。
 
“上师在心中”,若能了知胜义谛上师与世俗谛上师二者无分别,就会生起这主要的虔敬心。胜义谛上师就在自己心续中,然而,若不依止世俗谛的“表征上师”的话,“胜义谛上师”就无法在自心中生起。因此,需要依世俗谛的表征上师,而认识胜义谛的自心上师,这就是“虔敬于上师”的意义。这时候主要所虔敬的上师是胜义谛上师。
 
如前所说,此一“胜义上师”,即是“自心明空无二、显空无二,觉空无二、乐空无二的实相”,或说“不可思议的自心本质”。因为具有想要得到的意乐、想望,所以生起虔敬,由于虔敬力,所以对于开示口诀的殊胜上师,自然也会生起虔诚恭敬。其中的关联是这样而生的;而不是“先对眼前指引口诀的世俗谛上师生起信心,然后才对胜义谛上师生起信心。”
 
首先,认识“心的实相”是如此不可思议,是真正能于一生中即身成佛的深奥法门,当了知在自己的心续中,具有能一生即身成佛的功德时,就会生起虔敬心。生起虔敬之后,就会生起想要修持的意乐、想望。当想修持的信心和虔敬心生起时,依于这样的力量,而心想“需要有这样的一位指引心性的上师。这位指引心性的上师,需要有这样的特质、这样的功德。”对具足这些功德与特质的上师,就会自然的生起虔诚恭敬。
 
如果对胜义的功德不生虔诚恭敬,那么对开示口诀的世俗谛上师也就不会生起虔敬心。因此对具格的上师要能虔诚恭敬,即使对这些特质与功德无法完全了知,仍须将这些义理放在心中;深切相信、清楚这些义理。由于明白与深信这些义理的缘故,就能对具功德与特质的上师生起虔诚恭敬,因此而“虔敬于上师”。对上师生起虔诚恭敬时,纵使上师对我不好,打我、骂我,给我许多危及身命的苦行,也都能忍受其苦;并且对痛苦不厌足,想要领受那些痛苦、视痛苦为喜悦。
 
——摘录自尊贵的桑杰年巴仁波切第一本中文著作《恒河大手印》

{返回 桑杰年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修行人
下一篇:“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关系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3——佛陀并不希望你成为佛教徒,而是希望你成佛,我..
 《恒河大手印》之开篇教授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3——佛陀并不希望你成为佛教徒,而是希望你成佛,我..
 《四无量心》简要开示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2——什么是灌顶?为了了悟心的本性而接受灌顶..
 《修心七要》教授3——如何让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关系
 《修心七要》教授4——检视你自己,做一个究竟快乐的修行者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8——我们的心一直以来都是完全真实,纯净透明的..
 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善意的错[栏目:心静自然禅]
 中论讲记 卷四 观四谛品 第二十四[栏目:中论讲记·智谕法师]
 达摩[栏目:白云禅师]
 布施微笑回向[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原始佛教业论的教育意义(徐燕玲)[栏目:原始佛教理论]
 32 说粗说细[栏目:大机大用]
 净土一法的传承[栏目:大安法师]
 附体的事情怎么看呢?附体离开身体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80.如何进步[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最好的学问是彼之感我,得到人心[栏目:弘一法师·赠你的七部人生禅卷]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