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四部 佛法司库 阿难达 第五章 阿难达对女性的态度
 
{返回 佛陀的圣弟子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35

第五章 阿难达对女性的态度

因为他自然的仁爱与慈悲胸怀,阿难达对于四众弟子的福利特别关心,不只对比库与近事男(upasaka),同时也对比库尼与近事女(upasika)。

促成建立比库尼僧团

事实上,如果没有阿难达,可能只会有三种弟子根据律藏记载,他是促成建立比库尼僧团的人(Vin.2:253;AN 8:51)

佛陀三度拒绝姨母的请求

当许多释迦贵族陆续在他们杰出同族的座下舍俗出家时,他们的妻子、姐妹与女儿,也纷纷表达要在佛陀座下出家的想法。

许多释迦族的女子,在佛陀的姨母马哈巴迦巴帝.苟答弥(Mahapajapati Gotami,古译: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的带领下,去找佛陀,请他成立比库尼僧团。摩诃波阇波提三次提出请求,但佛陀三次都回答:「别急,苟答弥!女人不应于如来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①

佛陀结束在咖毕喇瓦土城的停留后,于比库众的陪同下,前往数百里外的吠舍离(Vesali)。摩诃波阇波提和几位释迦族女跟随在后。抵达目的地后,她站在精舍外,「双足肿大,四肢蒙尘,满脸泪水,并不断哭泣」。阿难达看见她这个样子,便询问她悲伤的理由,她回答是因为佛陀三度拒绝她建立比库尼僧团的请求。㈠

阿难达请求佛陀允许女人出家

阿难达出于同情,决定为摩诃波阇波提求情。他去找大师,并三度重复她的请求,但每次都被佛陀挡下:「别急,阿难达!女人不应于如来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于是阿难达决定使用间接的方式。他问佛陀:「女人如果于如来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是否能得入流果、一来果、不来果或阿拉汉果呢?」

佛陀证实这点。于是阿难达换个方式提出请求:「如果女人可以办到这点,更何况马哈巴迦巴帝.苟答弥曾给予世尊很大的帮助:她是他的姨母、家庭老师与保姆,在他的母亲死后以自己的奶水喂养他,因此,如果世尊能允许女人与如来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就太好了。」

阿难达在此提出两个论点。他的诉求是:

第一、女人在僧团中也能达到最高圣果,成为阿拉汉,这目标在世俗生活中很难达到。

第二、他提出非常个人的因素,摩诃波阇波提在佛陀幼年时曾给他很大的恩惠,如今那是他帮助姨母获得究竟解脱的一个好理由。为了回应这些论点,佛陀同意建立比库尼僧团,并随之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与规定。

佛陀制定「八敬法」

从这件是有人可能会认为,需要有阿难达的聪明论点与热心坚持,才能改变佛陀的心意。但正觉者的心意是不可能被改变的,因为他一直都活在究竟实相中。

在此发生的事,一切诸佛都曾遇到过,因为他们都建立过比库尼僧团。这整件事并非为了阻止女性建立分支僧团,而是为了籍由这样的迟疑,强调蕴藏于其中的危险讯息。

为了这个缘故,佛陀制定了「八敬法」②,那是非常挑剔的,只有最适合的女人才会同意遵守它们。他们也尽可能在最审慎的态度下,要求僧团中的两性要分开。尽管如此,世尊还是宣布,因为建立比库尼僧团,正法只能维持五百年,而非原来的一千年。㈡

为比库尼之师的资格

在佛陀宣布比库尼的戒规后,阿难达问比库作为比库尼老师的资格。佛陀并未回答他必须是阿拉汉,而是指出八个实际而具体的条件,如阿难达等人虽然并非阿拉汉,也可能拥有这些条件。这八个条件是:

第一、比库尼的老师必须是正直的;

第二、他必须拥有佛法的广博知识;

第三、他必须熟悉戒律,尤其是比库尼戒;

第四、他必须是个善演说者,具备和蔼可亲与流利的表达能力,发音正确并能清楚地传达法义;

第五、他应该能以启发、激励以及鼓舞的方式,教导比库尼佛法;

第六、他必须一直都受比库尼欢迎,并受她们喜爱。也就是她们必须是尊敬、敬重他的,不只是当他称赞她们时,甚至是在她们受责备的情况下,犹能如此;

第七、他和比库尼永远不可有淫行;

第八、他必须是受具足戒至少二十年的佛教比库(AN 8:52)。

阿难达帮助女中所遭遇的麻烦

由于阿难达曾帮助女众建立比库尼僧团,他当然也想帮助她们在圣道上更进一步,这也为他带来一些麻烦。

对心生贪爱的比库尼说法

在两个缺乏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有比库尼为他挺身而出,向马哈咖沙巴尊者抗议。㈢这两位比库尼后来都舍戒还俗,由此显示出,他们已不再能和老师阿难达,继续维持必要的客观与纯净的心灵关系。

更极端的是,在高赏比(Kosambi)某位不知名比库尼的例子。她因为生病而派人传话找阿难达,请他来探病。事实上,她是爱上阿难达,想要诱惑他,但阿难达泰然自若地完全掌握情况。

在对她的开示中,他解释这个身体是由滋养,渴爱与我慢而生,但人们能以这三者为净化的方法。

被滋养所支持,人们可以超越滋养;被渴爱所支持,人们可以超越渴爱;被我慢所支持,人们可以超越我慢。比库舍弃这些滋养,将能帮助他过清净的生活;藉由希求清净的支持,他能升华渴爱;而我慢则激励他往前倒达别人已达到的境界——灭除一切烦恼。以如此的方式,他就能在适当的时候,超越滋养、渴爱与我慢。

但是,还有第四个身体出生的因——性交,那是完全不同的事,佛陀称它是破坏通往涅槃之桥的原因,它绝对不可能被升华为成圣之道。

这位比库尼听完开示之后,便从床上起身,顶礼阿难达,忏悔自己的罪过,并请求原谅。阿难达接受她的忏悔,并说在僧团中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从此之后自我克制是有益的(AN4:159)。这件事是个绝佳的例子,我们看到阿难达契理契机说法的精湛技巧。

协助皇宫恢复平静

另一件发生的事和巴谢那地王(Pasenadi)的妻妾有关。虽然她们很想学习佛法,但却无法去寺院听佛陀开示。身为国王的女人,她们犹如笼中之鸟般被限制在后宫,对她们来说者实在很不幸。

于是她们便去找国王,请他要求佛陀派遣一位比库来宫中教导她们佛法。国王同意了,便问妻妾们比较喜欢那位比库。她们互相交换意见后,一致要求国王去请佛法司库——阿难达,来教导她们。世尊答应国王提出的要求,从那时起,阿难达便定期去教导这些女人佛法(Vin. 4:157-58)。

在这段期间里的某一天,皇冠上的一颗珠宝被偷了。搜遍了每个地方,女人们为了此事感到非常烦心,因此不像从前一样专心与积极地学习。阿难达问明原因后,出于慈悲,他便去找国王,建议他召集所有的嫌疑者,给他们机会悄悄地还回珠宝。

他请人在宫中的庭院搭起一个帐篷,在里面放一大壶水,并让每个人单独进去。结果,珠宝窃贼单独在帐篷里,将珠宝丢入壶中。因此,国王取回财产,窃贼也免受惩罚,宫中又重新恢复平静。这件事提升了阿难达的声望。比库们称赞阿难达,因为他透过温和的方法,让事情恢复平静(Jat. 92)。

请佛陀给予的最后教戒

在佛陀入灭前不久,阿难达问了他一个关于女人的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和女人相处,世尊?」

「不要看她们」

「但如果我们看到了呢,世尊?」

「不要对她说话。」

「但如果她和我们说话呢?」

「保持正念与自制。」(DN 16)

这个问题是阿难达看到佛陀即将入灭时提出的,就在准备葬礼之前。因此对他来说,这问题一定很重要 。他自己并无须练习自制,因为他已克服性欲二十五年了。但他一次次看见两性关系的问题如何激起狂乱的情绪,并在和年轻比库的讨论中,他一定从旁得知,他们要超越欲爱,过完全清净无暇的梵行生活,是多么困难。

他或许也谨记佛陀曾对建立比库尼僧团,将危害正法延续所作的警告,因此可能希望将佛陀对于这议提的最后教戒,给予当时的人与后续者。

原注

㈠佛陀似乎并未完全拒绝马哈巴迦巴帝.苟答弥,他也许只是想测试她的决心。因为在那个时代,对贵族女人来说,出家住在树林里过着艰苦的生活,并以乞食维生,是很困难的。

㈡注释书与其他后来的佛教著作,都尝试解释佛陀的这项声明,这样它才不会和五百年后佛教继续存在的事实相抵触。

㈢参见本书第一部·第七章〈与同修比库的关系〉,页96-99。

译注

①见《佛说苟答弥记果经》,《大正藏》卷一,页856a。

②八敬法:这是佛陀规定比库尼应恭敬、尊重比库的八件要事。包括:

(一)百岁比库尼应礼初夏比库足。

(二)不骂比库。不谤比库。

(三)比库尼不得举比库过,比库得举比库尼过。

(四)比库尼具足戒,须在二部僧中受。

(五)比库尼犯桑喀地谢沙(sanghadisesa)罪,应在二部僧中忏除。

(六)每半个月求比库教戒。

(七)不与比库同住一处夏安居,也不得远离比库住处夏安居。

(八)安居圆满,应求比库为比库尼作见、闻、疑罪的三种自恣。
  
   


{返回 佛陀的圣弟子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四部 佛法司库 阿难达 第六章 阿难达与同修比库
下一篇:第四部 佛法司库 阿难达 第四章 佛法司库
 第四部 佛法司库 阿难达 第七章 与佛陀的对话
 第五部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第一章 早年与出家
 第六部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第四章 各种事件
 第六部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第二章 轮回背景
 第十二部 解脱道上的法侣 诺酤罗长者夫妻 第二章 互为良师益友的夫妻..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十一章 西利玛与乌答拉
 第二部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第四章 努力觉悟佛法
 第三部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第一章 马哈咖沙巴早年
 第四部 佛法司库 阿难达 第一章 阿难达的个人道路
 第三部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祸福是自己找得来的[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十住毗婆沙论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应该怎样代父母念佛、诵经、消业障?[栏目: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师的排行榜[栏目:白云禅师]
 天亲菩萨依《无量寿经》作《往生论》[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莫使禅宗成残宗[栏目:济群法师]
 士志于“道”[栏目:论语禅]
 好事不如无[栏目:公案100]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上 (一名阿阇世王品)[栏目:所依经典·显]
 听说泰国的宪法规定:若国王等不信佛,则无资格继承王位的权利?[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