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少做起 执取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39
  执取
  Clinging
  1957年9月9日
  执取是一切忧苦的来源。是它产生了缘起与重生。它根本不安全。无论什么,出现了、成形了,注定会造苦。好比某人的钱让外人看见了: 注定有小偷去偷它。你有钱时,怕人看见。即使人们看不见,你还是怕。同样地,如果人们抓紧五蕴,当它们是这个世上的自我,他们就会受苦。死时投生来世,再受苦。
  我们的执取有三种,或者说有三个时间维度: 过去、现在、将来。每个时间维度下有五蕴,那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有十五蕴。背着那么多蕴走来走去,难怪有苦。我们往前看,开始想:“如果我活到60、70、80岁,那时会怎样? 如果我落穷,该怎么办?”这样想时,便以各种形式发愁。如果想到好事,便兴奋起来。想到坏事,便气馁起来。有的人想了那么多的坏事,变得垂头丧气。那是因为他们抓紧了想法与念头。这就叫做身前放着五堆石。
  接着,我们转过去看身后:“我死时,儿孙怎么办?”我们也许想着该给些家产,好助他们安身立命。可接着又想到他们太愚笨:“如果拿家产去赌博,输光怎么办?”这样想时,就丧气起来。其它时候,我们想着自己当下的好品德、孩子们的好品德,又高兴起来。那是另外五堆石。因此我们的石头,有前五堆、后五堆、当下五堆。右手抓紧色身现象,左手抓紧心理现象。我们抓住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把它们当成自己。因此左手提重物、右手提重物、肩上再挑一担。如果继续带着这些东西走来走去,从不把它们放下,就只有苦。接着我们再抓紧苦,于是更苦,直到面目扭曲、肩骨变形。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对我们如此同情,教导我们舍弃、放下[cago patinissago]。无论谁,不把重担从肩上卸下,永远解脱不了。如果我们先把过去、未来的念头放下,会轻松一些。只在手上提些东西,还有希望继续走下去。换句话说,如果不修禅定,让心静止,远离五盖,那么我们还是肩挑重担、前一堆后一堆地走,因为放不下过去未来的想法。过去未来的事,是我们不需要想的。无论是自己的事、儿孙的事、生意财务上的事: 我们来禅定时,根本没有必要想。要专心静坐。身体挺直,关注当下,也就是呼吸,光明会出现。即使你的左右手还抓着色身与心理现象,起码你放下了肩上的重担。
  对于尚且沉重的色身现象,那是因为死神不停地在上面撒毒药。比方我们的眼: 起先清明,所见一切,清晰而光亮。接着死神在上面撒了毒,使它们浑浊阴暗、或者生起白内障。因此得去检查、戴眼镜、涂药、手术。它使我们受各种苦,使得小小的眼球重得跟脸上长了拳头一样。
  我们的耳,起先可以听见各种声音。接着死神来撒上毒药,我们开始耳鸣、耳聋,听不见别人在说什么,听不懂他们的意思,于是烦躁起来。他们说坏话,我们听着象好话。或者他们说好话,听着象坏话。理解有对有错,这就有了吵架与争执。
  我们的鼻也一样。起先功能不错,死神撒了毒,于是长起瘤疮。我们得去找嗅药、吸雾剂、或者找医生用电刀切掉肿瘤。鼻子开始发臭,毁容。
  舌、身、心也同样堆起一大堆苦。这就是为什么经上教导说“rupam aniccam”: 色身不稳定、无常。如果我们不停地想这些事,会着起火来。年老时,皮肉松弛起皱、弯腰曲背。如果执取色身,会给自己心里造成负担、也给儿孙造成负担。此外,照顾自己所需的金钱也是负担。
  凡是抓紧无常事物当成自我的人,行路就不稳。我们多数人,倾向于抓紧色身或其它物事,当成自我。有时我们抓紧心理现象──受、想、行、识,把它们当成自我。这就称为双手提物。不过比肩上挑担好点,只要负担只在手上,还能坐着、躺下。肩负重担,就坐不下来,得一直站着。
  因此,我们必须训练自己的心,让它宁静、寂止,换句话说,要培养定力。当心宁静、寂止时,明辨会升起。明辨升起时,我们便理解了自己的重生: 生下时不带一颗牙、一块布。我们怎么来,怎么去。一样东西也不带走,除了善业、恶业送我们投生善趣、恶趣、甚至涅槃。人们这样来禅定,就有轻松感、没负担,因为他们能放下手里的东西。那样就有喜乐,因为他们有三宝装点自己。当他们去那边时,就有值钱的东西。只要还在这里,也有好东西装点。谁要是聪明到这样修习舍弃,就会得到哪儿都值钱的财富,好比金子: 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有价值。不象纸币,只有你自个国家承认它。
  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训练心,使它放下,松开对过去、未来、当下的抓取,这时就好比得了整块黄金。我们会始终快乐。但如果我们愚蠢,抓紧事物,把它们当成自我,心里会着起火来,不得安宁。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警告我们: 抓紧色身与心理现象、或心理标记与观念的人,负担沉重,什么事也做不成。最后死时卡在世间,象落入焦油陷阱的猴子。
  执取的人,负担沉重。只要我们还这样活着,难有真正的善德。死时有重担压着我们。这就是为什么佛陀教导我们放下。不要抓紧过去、未来、当下的念头。要让心如莲叶,水珠不能渗入。它达到不灭境界,不回这个世界或者任何域界重生。它达到最高、最殊胜的自在,不再有忧苦。
  因此我们都应当努力,尽量减轻负担。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少做起 放下
下一篇:从少做起 明辨之光
 从少做起 三股绳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安止处
 从少做起 蛇、火、与大盗
 解脱的技能 词汇录
 解脱的技能 世间诸法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附录 词汇表 英译者后记 福德回向诵文
 庇护处
 意识
 从少做起 持久的法则
 解脱的技能 法的宝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76.礼谢文殊下山 Bowing in gratitude to Manjushri, then d..[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第九章 藏密的特别法器 (黄铜号角)[栏目:佛教的法器]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2-153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学做君子[栏目:达观法师·论语禅解]
 如法念经·健康·治病[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禅师的眼泪[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栏目:体方法师]
 87.差摩比丘的病中证悟[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栏目:传喜法师]
 第十四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