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上瘾
 
{返回 葛印卡老师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28
上瘾
 
葛印卡老师
 
 
佛陀告诉我们了解正法的人就了解因果的法则。你必须亲身去领悟这个真理,这儿有一个能够让你实际体验的方法。走在这条法的道路上,不管你体悟到什么,你都接受它;以开放的心一步一步地,持续地体验更深的实相。
 
你并不是为了好奇而去探究有关物质、心灵和心理内涵的真相,相反地,你正在心的最深层寻求改变习性模式。当你持续地进行,你会体认到心是怎样影响身,而身又是如何影响心。
 
身体架构内的次原子粒子(kalāpas)剎那生起、灭去。它们是如何生起的呢?当你如实地探究实相,原因就会清晰呈现,不受过往的哲学信念所影响。物质的摄取,你所吃的食物(āhāra),是产生这些次原子粒子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你周遭的环境气氛(utu)。你也开始明白心(citta)是怎样帮助物质的生起和灭去。有时物质自心过去的习性生起-那就是过去业习的累积。透过修习内观,这一切开始变得清楚。在这一刻,某种心念生起了,这个心念的内涵是什么呢?心念的素质取决于它所蕴含。举例来说,当一个充满愤怒、激情或者恐惧的心念生起时,你会觉知到不同的次原子粒子产生。
 
当内心充满激情,那在这身体的结构里,特定类型的次原子粒子生起,一股生化的流动开始流过全身。这种因心充满激情而生起的生化流动,在巴利语称为欲漏(kāmāsava)-激情之流。
 
像个科学家一样你持续深入、如实地观察,探究自然的法则。当这股因激情而产生的生化之流升起时,它令下一刻的心充满更多的激情。于是欲漏(kāmāsava)转化成爱欲(kāmatanhā),也就是精神层面对激情的渴求,这再次激起生理层面的欲漏。身与心两个层面彼此相互影响与助长,激情持续滋长数分钟,甚至数小时;因激情如此反复的增长,强化了内心产生激情的习性。
 
不仅激情,恐惧、愤怒、嗔恨和渴求也一样,事实上每一种不净心都促生一种漏(āsava),一种生化之流;而此漏持续刺激特定的负面情绪或不净,结果就是苦的恶性循环。你可以称自己是个印度教徒,清真教徒,耆那教徒或者基督徒;这都没有不同。这个过程,这个法则无差别的适用于每一个人。
 
仅在表面上、理性层面上的理解无助于打破这个循环,甚至会制造出更多的困难。你对某种特定传统的信仰看来很符合逻辑,然而那些信仰将对你造成障碍。理智本身有它的极限。你无法以理智来体证究竟实相,因智力有其限度,而究竟实相却是无穷尽的。唯有透过自身的体验,你才能亲证什么是无穷尽。如果你只是在理性上接受了这个自然法则,但仍无法改变你心的行为模式,你离体证究竟实相仍远。
 
当你持续着内心深处的行为模式,你的接受只是表面上的。所谓无意识的心其实并非没有意识,它时时刻刻都与身体保持着接触。经由此接触感受不断生起。当你有所感受,并将之标示为愉快时,你持续地随之起舞。在内心深处,你不停地对贪爱与厌恶起反应。你不断地制造种种的业习、负面行为和不净,这个增长你痛苦的过程不断地持续。你无法停止这个过程,因为介于意识心与无意识心间有一个如此大的障碍;不透过内观的练习,这个障碍即持续存留。
 
一个人或许能在有意识的、理性的层面,接受全盘正法的理论、真理、法则、本质。但他仍不停地在痛苦中打滚,因为没有察觉到心的深层发生着什么事。然而,透过内观,你的心变得非常锐利和敏感,因而可以感觉到全身各处的感受。感受剎那都在发生。每一个接触都会产生一个感受:在巴利语称之为缘触有受(phassa paccayā vedanā)。这不是哲学;它是人人都可以亲证的科学真相。
 
一旦有接触,必然就有感受;每一时刻,心和物质的接触遍布整个身体结构。更深层的心不断感觉这些感受并持续地随之起反应。但心的表层持续地忙碌于攀附外缘,或是停留在参与理智、想象或情绪的游戏里。因此,你感受不到心的更深处正发生着什么。
 
透过内观,一旦障碍破除,一个人开始感觉到遍布身体的感受,不仅仅是表层,而且包括身体内部深层。经由观察这些感受,你开始明白它们生起和灭去的特性-生灭(udaya-vyaya)。透过此体悟,你开始改变心的习惯模式。
 
比方说,你正感觉到一种特定感受,它可能是因你吃下去的食物,你周围的环境,你当下的心智活动,或因昔日反应如今呈现的结果。不管是什么原因,感受发生了。藉由内观的练习,你以平等心去观察它,不对它起反应。在那少许美妙的瞬间中,透过观察感受与了解其无常的本质,你开始改变心的习性模式,停止对感受起反应,倍增痛苦等盲目的习性模式。一开始你也许只能做到几秒钟或几分钟。然而经由练习,你逐渐地发展你的能力。当习性模式变得微弱时,你的行为模式就改变了。你就从你的痛苦中走出来了。
 
当我们谈到上瘾,并不仅指对酒精或者毒品,还包括了对激情,愤怒,恐惧或者自大。所有这些都是对不净的上瘾。在理性上你可能很清楚地明白:「愤怒对我不好。它是危险的、有害的。」然而你还是对愤怒上了瘾,并且持续地制造它。当愤怒消逝后,你一再重复:「噢!我不应该产生愤怒!我不应该产生愤怒!」但当下一次刺激来时,你又变得愤怒。你无法从愤怒中走出来,因为你还没有在心的深层下功夫。
 
透过练习这个技巧,当你生气时,开始观察因愤怒而生起的生化之流。你观察它但不对它反应。那意味着在那当下你不再产生愤怒。这个一刻变成几分钟,然后你发现你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受这股流动的影响。你开始慢慢地从愤怒中走出来了。
 
那些有规律地练习这个方法的人,尝试去观察自己如何面对不同的情况。是起反应,还是保持平等心?禅修者在任何困难的状态下所尝试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观察感受。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心的一部份可能已经开始反应了,但经由观察感受,人就变得具平等心。那时无论采取什么行动,都是真正的行动,不是被动反应;而行动总是正面的。只有当一个人被动地反应时,他才会产生负面情绪和变得痛苦。观察感受的几个瞬间让心达到平等并能够去行动。人生因此充满行动而不是被动反应。
 
每日有规律地练习和实际应用这个方法,行为模式开始改变。那些曾长期在愤怒中打滚的人,发现他们的愤怒在强度和持续时间上都逐渐减弱。同样地,那些沉迷于激情的人也发现激情越来越弱,沉迷于恐惧的人也一样。摆脱自身不净所需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但如果正确地使用这个方法,迟早会奏效的。
 
无论你是沉缅于贪爱、厌恶、嗔恨、激情或者恐惧,事实上你是对生化流动所生起的特定感受上了瘾。
 
无明之漏或无明之流是是最强烈的漏。当然,甚至在对愤怒、激情或者恐惧起反应时,无明就已存在;但当你沈迷于酒精或毒品时,此沉迷倍增你的无明。因此,去感觉感受,直指问题的根源,是需要时间的。当你沉迷于酒精或毒品时,你无法知悉身体架构之内正在发生的实相。你的心里有着黑暗。你无法了解内在正发生着什么,在持续增生的又是甚么。我们发现一般而言,酗酒的人比有毒瘾的人更快从中(内观练习)受益。然而对每个人而言出离痛苦的方法都是存在的,不论他们上瘾或无明是如何的深重。只要你持续耐心地练习,迟早你一定会达到开始感觉到全身的感受,并能够客观地观察它们。这需要时间。在十天里,也许你在心的习性模式中只做了稍微的改变。但没关系,已经有一个开端了。如果你持续不断早晚练习并多参加几个课程,习性模式会在心的最深层改变,你将从你的无明中走出,从习性反应中走出-从你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我们不断地劝告那些即使只是有烟瘾的人们:如果烟瘾上来了,别去拿香烟。反之,稍等一下。接受心中生起了渴望吸烟的事实。当这个渴望出现时,身体上感受伴随而来。开始观察那个感受,不论它是什么样的。不要寻找某种特定的感受。你当下所感觉到的一切,都跟渴望吸烟有关。通过观察感受的暂时性,无常变化,你将发现那个渴望消失。这不是哲学理论,而是体验到的真理。
 
同样的忠告也适用于那些有酒瘾或有毒瘾的人:当瘾发作时,不要立即屈从。相反地,等个十或十五分钟。接受欲望生起了的这个事实,并观察在这一刻所出现的任何感受。
 
那些遵循这个忠告的人发现他们正从上瘾中解脱出来。最初他们可能在十次中只成功了一次,但他们已经有了个很好的开端。他们正在铲除着问题的根源。
 
这是一条很长的路,终其一生的工作。但即使是万里之行也必须从第一步开始。一个人迈出了第一步就能走第二步和第三步;一步接着一步,就会到达解脱的最终目标。
 
愿你们都能从所有的上瘾中解脱出来-不仅是毒品和酒精的上瘾,对心不净杂染的上瘾比这些更强。愿你们改变这强烈的行为模式,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为了你自身的好处,你自身的利益,你自身的解脱。这个过程是一旦你开始从这个方法得到利益,你会禁不住去帮助别人。你的目标变成是利益众人。到处有这么多正在痛苦的人:愿他们都来接触纯净的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愿他们开始享有安祥与和谐-从所有不净杂染中脱离的心所拥有的安祥与和谐。
 

{返回 葛印卡老师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发展觉知与平等心
下一篇:感受:念住(Satipatthāna)的关键
 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
 自我观察的重要
 觉知自然呼吸
 服务自己与他人
 法的温和甜美
 各种快乐
 内观十日课程开示 第五天开示 四圣谛
 建设法的住所
 开示中引用的巴利文经句(中、英译)
 正知:完全的了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真正的快乐 编者序[栏目:真正的快乐]
 解深密经 4 存在的三种样态[栏目:解深密经·白话文]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一讲之二[栏目:界诠法师]
 楞严大义今释 第一章 心性本体论[栏目:南怀瑾居士]
 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栏目:大安法师]
 珈琅的精神[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26.尸体都应该被埋葬 Dead Bodies Are To Be Buried[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踏上心灵幽静 作者简介 目录[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怎样调伏嗔恨心?[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金刚经》讲解第二十八讲[栏目:慧祥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