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正知(正智)
 
{返回 印度内观研究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66

正知(正智)

内观研究所

巴利文有一些术语,对理论(pariyatti)和实践(patipatti)方面都很重要,其中一个词是Sampajanna(正知、正智)。

这个词常常与sati(正念、觉知)连用,构成诸如以下的词语:sati sampajanna(正念正知),sato ca sampajano(正念的和正知的—形容词),sato samppajano(正念正知的)等。结果,它被广泛解释为教导保持觉知,并被定义为几乎与sato 1(正念、觉知)同义,只不过表示更深的觉知罢了。然而阿毗达摩论藏(Abhidhamma Pitaka)却显示这个词有不同的译法。在Dhammasangani(法聚论), Vibhanga(分别论)和Dhatukhatha(界说论)里,我们发现正知(sampajanna)有以下定义:

Sampajano ti tattha katamam sampajannam? Ya panna pajanana vicayo pavicayo dhammavicayo sallalakkhana upalakkhana paccupalakkhana pandiccam kosallam nepunnam vebhabya cinta upaparikkha bhuri medha parinayika vipassana sampajannam... sammaditthi-idam vuccati sampajannam.2

什么是正知(sampajanna)?那就是智慧、理解、调查、深刻调查、真相调查、明辨、分别、分化、阐明、娴熟、善巧、分析、考虑、密切检查、广度、伶俐、引导、洞见、彻底了知无常...正见,这就叫做正知(sampajanna)

这一大堆名词和比喻词清楚告诉我们,正知(sampajanna)不是觉知,而是智慧,这个定义可以由这个字的字源来证实,即字头sam 3加上pajanana 4,意思是「以智慧来了知」。它意指一种带有智慧的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或是全面的彻知。佛陀的教导不仅是发展觉知,而且要发展智慧,经文说:

Sampajannam ti panna.

Sampajanna正知即是智慧。

论典更精确地解释正知(sampajanna)包含什么意思──

Samma pakarehi aniccadini janati ti sampajannam.5

正确了知无常(以及苦和无我)的人有智慧,即有正知(sampajanna)。

Samantato pakarehi pakattham va savisesam janati ti sampajano.6

一个能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所有角度,以智慧清楚了知整体的人,或一个清楚了知(究竟实相)的人,是有正知(sampajanna)的人。

佛陀总是教导说,智慧是从不同角度正确了解事物,他使用以下的描述方式:「从不同角度,整体了知(samma pakarehi jananam)」;「得到完整而正确的了解,没有任何事情看不到和不知道(samantato pakarehi-jananam)」;

Samma, samantato, samanca pajananto sampajano.7

「透过智慧完整而正确了知的人即是正知(sampajano)」。

尤其是禅修者,不仅要看到表面和外在,即表面实相;更要对实相有究竟或精细的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的表面实相是,我们以分离的个体而存在;但究竟实相是,一切事物,包括世界和我们自身,每一瞬间都在持续变动着。这个无常的事实必须在经验的基础上来领悟,而不仅在知识上了解。只有当我们体验到生起灭去的实相,我们才能从苦(dukkha)和自我(atta)中解脱,正知(sampajanna)使我们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对禅修者来说,正知(sampajanna)是完全的了解,这是对人的所有面向,包括心和身体的洞见。必须知道,心每次接触到事物,都会透过往昔被制约的习性的有色眼镜,作出扭曲的认知和评价,因而以贪瞋痴作出反应。这就是因为缺少智慧,而产生苦的过程。

心会在身体上反映出来,透过身体的明白显现,我们得以清楚掌握心生起灭去的性质,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念住经中,有关正知(sampajanna)的段落是包含在观身的部份。要想领悟身体活动的无常,我们必须在身体感受的层次上去体验它们,这使我们得以在一个深刻的直觉层面上,认识我们短暂无常的性质。

因此,正知(sampajanna)是在最深层面对我们短暂无常的本质的领悟;它不是sati(觉知)的同义词,而是sati的补充。

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就是念住:建立觉知;藉由觉知的建立,我们可以达到离苦的目标。


Notes: (All references VRI edition)
1. For examples see Pali-English Dictionary, ed. T. W. Rhys Davids, Pali Text Society London, 1925, entries for sampajanna and sampajano
2. Dhammasangani,1359; Vibhanga 360; Puggalapannatti, 80
3. See A Dictionary of the Pali Language, ed. R. C. Childers, Kegan Paul Ltd. London, 1909, p. 423, under entry for sam
4. pa + janana = pajanana-know with wisdom
5. Dhammasangani Atthakatha,16, Kamavacarakusalabhajamiyam; Patisambhidamagga Atthakatha, 1.1.108 - 9
6. Digha Nikaya Tika 2.373


{返回 印度内观研究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住实修中的感受
下一篇:感受(Vedana)的重要
 感受(Vedana)在内观的重要性
 巴利语「Dhuna」在内观实修中的重要意涵
 感受的起因
 四种正知(正智)
 佛陀的正觉,对感受的理解
 感受(Vedana)的重要
 内观禅修中慈悲观之修习
 念住实修中的感受
 内观禅修中身触生受的重要性
 感受与四圣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七七 羽毛本生谭[栏目:第三篇]
 无畏布施[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栏目:竺摩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5 透视“心”与“物”[栏目:宽见法师]
 善根、福德皆自心地培植[栏目:慧光法师]
 法音宣流 序[栏目:法音宣流·嘎玛仁波切]
 二十一祖 婆修盘头尊者[栏目:佛祖道影白话解·宣化老和尚讲述]
 我想知道出家要有什么因缘?要具足什么条件?[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童蒙止观 第五讲[栏目:楞严悲华法师]
 佛门礼仪(明法比丘)[栏目:佛门礼仪常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