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灭苦之道 一、苦灭圣谛 二、善恶
 
{返回 法遵尼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75

二、善恶

若有比丘、比丘尼,眼识色因缘生,若欲、若贪、若昵、若念、若决定着处,于彼诸心善自防护。所以者何?此等皆是恐畏之道,有碍、有难,此恶人所依,非善人所依,是故应自防护;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契经 六入诵】

伦理道德是人类渴望和平共处时的一项重要功课,所有的社会团体都必须为善恶、是非、对错、正不正当下定义。然而在越来越多元的社会中,不同的各人与团体接触越来越频繁紧密,要想订出能够适用于一切个人、群体的道德原则,成为一件困难而又艰巨的工作。因为每个人、每个族群的思惟方式、价值观与行事轨则都不相同,若再将私心、偏见与欺瞒等因素考虑进去,公理与正义的面目就更形模糊了。

世间法没有标准可言,世间不可能找出一切人都能同感满意、都能欣然接受的一套道德规范。正法从不打算为世间百态订定公理与正义的标准,那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没有益处。佛陀深知信仰、种族、国家、立场、利益等等的冲突不过都是枝末问题,所有不能和平、和谐的根源在于五受阴本身不稳定、不满足与不由自主的缺陷。在尚未解决生命自身无常、苦、无我的根本困境之前,人们不可能得到理想中的平安喜乐。

因此,正法所订定的善恶标准是远超过世间道德之上的,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超越生命无常、苦、无我的缺陷,正法的价值在于能够引导人超越世间。

决心实践灭苦之道的善男子、善女人,出家成为比丘、比丘尼之后,原有的生活态度、行为规范、价值观及善恶是非的尺度等,都必须全盘汰换,以符合达成修行目标所需的必要条件。出家修行者的善恶分际不再仅以世俗道德标准来衡量,纵使能成就社会道德的最高标准,绝不触犯损人利己或伤害蝼蚁的行为乃至积极助人,依然无益于生命实际苦痛的根除。

出家僧侣看待善恶,以是否造成烦恼来定夺,举凡能够触发烦恼的任何行为,全都属于恶法,一些很平常的操心、疑虑、郁闷、沮丧等情绪都被归纳为恶法,遑论凶暴、残忍、忿怒或贪婪、自私、奸狡之类为人垢病的心态。

与世间法相形之下,出世间善法的门槛非常高,一般令人津津乐道的善行如乐善好施、照顾贫病等事迹,在出世法中都称不上善法,这类行为虽然感人,可是不论施惠者或受惠者都无法获得究竟的利益,施惠者或许因善心善行而于来世升天享福、受惠者或许蒙受支援而暂时摆脱身心一时的苦迫,但笼罩着生命的老病死忧悲恼苦恐怖梦魇,仍旧盘旋眼前挥之不去。

出世法的善恶,不能以世间思惟评判,世间作为不论好坏对错,其功能不出推动无常、苦、无我的生命现象再再延伸,令众生逃不出轮回的炼狱。是以比丘、比丘尼不应随从世俗价值观,投世人所好,追求福德善报。

判断出世法善恶有个最平易近人的标准:感官面对境界时,是否引起兴趣、喜好、爱念等染着?这些若欲、若贪、若昵、若念、若决定着处的心态便是一切恐畏由来,所有引发忧悲恼苦的种种障碍、灾难无不由感官面对境界时生起,在意才会忧悲恼苦。是以从比丘、比丘尼有心追求真理、追求生命极致的目标而言,一般的世间善法反都成了恶法、诱惑与堕落,因为它们同样都会引起兴趣、喜好、爱念等染着,佛陀断定其为恶人所依,非善人所依。目前出家人热衷的插花、梵呗、燃香、素食烹饪、修福报、度众生、慈善救济、修学位等作为,无非助长若欲、若贪、若昵、若念、若决定着处的恶法。

愚痴无闻凡夫眼根见色,执受相,执受随形好,任彼眼根趣向,不律仪执受住,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以漏其心,此等不能执持律仪,防护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如是于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多闻圣弟子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仪,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能生律仪善护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如是于六根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契经 六入诵】

善恶的评估是以未来世所受苦、乐的果报来审订的。「未来世」不局限于下辈子,它泛指所有的「将来」,包括了从现在起,直到不可见之生生世世的无限可能。这种眺望未来的善恶观,是以无常、苦、无我的实际生命现象为基础而建立的。

佛法中常提到有漏与无漏,漏是一种形容,就好象屋顶破损,下雨时雨水便从破损处漏入屋内,造成住屋者的困扰。佛法借这样的状况形容烦恼,有漏是指众生的内心有缺损、有弱点,能让烦恼苦痛从这缺损、弱点处漏入心中,以至备尝哀苦;无漏或不起诸漏,则形容众生成了真正的强者,再无缺损与弱点,再没有任何烦恼苦痛能漏入心中,再没有哀伤、困苦的煎熬。

世人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意知,从而生起各种爱着与执取,令世间贪、忧、恶不善法漏入其心,执取造成痛苦,从执取的这一刻起就注定要承受执取所带来的痛苦报应;如法修行的比丘同样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意知,但由于谨慎小心,无论触及何种讯息都不生起爱执,不令世间贪、忧、恶不善法漏入其心,便不需尝受爱执所造成的痛苦,而必将受到没有烦恼痛苦的无漏乐报。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诸所有受悉皆是苦」众生只要身处轮回,就得无条件尝受苦报;正法中的乐报实际只有一种状况,那就是停止轮回,停止受苦就是乐。

善恶最简便的评判标准是:摄护根门就是善法、不善护诸根就是恶法。

以受诸不善法因缘故,令现法苦住,障碍热恼,身坏命终堕恶道中,是故世尊说言:当断不善法,于佛法中修诸梵行,平等尽苦,究竟苦边。

受持善法,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于善处。是故世尊赞叹、教人受诸善法,于佛法中修诸梵行,平等尽苦,究竟苦边。【契经 五阴诵】

恶法又称不善法,不仅现世遭苦恼也导致来生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由于世间善业在正法的标准衡量下,依旧是轮回的肇因,是以布施、行善、禅定神通等福业也无能超脱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磨难。即使是来生或未来许多世的生命,得以在心力的暂时支持下升天或在人道享受无与伦比的福乐,可惜再强大的心力也逃不开无常、变易的事实。虽一时得享大富、大贵、大福乐,但在久远的轮回旅程中,再度堕入恶道的机率仍与其余众生一般无二,佛法的目的绝非为了令众生得到短短几生几世的福乐。

从这样宽广远大的视界来勘验一切世间业行,才能理解为何「世尊说言:当断不善法,于佛法中修诸梵行,平等尽苦,究竟苦边。」

佛法的趣向唯独一条清净梵行,唯一的目标是平等尽苦,究竟苦边。倘若比丘、比丘尼竟忙不迭地在世间善业凑上一脚,那未免辜负已得人身、已闻佛法、已然出家了。

出世梵行是唯一的清净善法,修行者努力遏止长劫以来于不知不觉中一再经营轮回的错误习性,他必须保持高度警觉绝不重蹈复辙。经过一再的修练之后,将越来越不受各式各样的不善法所动摇、左右。是以现生便能斥拒各种烦恼困顿,得到内在的平和安稳,来生再也不与恶道结缘而生在善趣。最后便能藉久修善法的习性解脱轮回系缚,断生死流。这便是「世尊赞叹、教人受诸善法,于佛法中修诸梵行,平等尽苦,究竟苦边。」的原由。

出世间法的善恶是际限分明的,在黑与白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灰色地带。一个人既愿舍家、非家、出家,就该作好万全的准备,不应再拖泥带水地又或担心众生未度、又或担心亲恩未报、又或担心世间责任未了、又或担心福德资粮不足……,其结果就是「与世人求其差别,不见差别。」「非沙门为沙门像、非梵行为梵行像。」

世间福德就留给世人去费心吧!世人有条件做得更好。不必担心只顾自己断烦恼、了生死是自私自利的自了汉行为,事实上只有自己先能究竟苦边,才真能具备指引众生究竟苦边的正确知见。暂时填饥止渴的世间善行,无助于拔济众生逃离头出头没的轮回苦海。否则一旦有善男子、善女人找上门来求出家、学解脱、修梵行之时,难道还拿那些轮回生死的恶法来误人子弟?

 


{返回 法遵尼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灭苦之道 一、苦灭圣谛 三、身心
下一篇:灭苦之道 一、苦灭圣谛 一、究竟苦边
 灭苦之道 五、僧伽 一
 灭苦之道 六、道品 七
 灭苦之道 一、苦圣谛 四、世间
 灭苦之道 五、僧伽 三
 灭苦之道 一、苦集圣谛 一、集起
 灭苦之道 五、僧伽 四
 灭苦之道 一、苦圣谛 三、慢
 灭苦之道 一、苦集圣谛 七、欲贪
 灭苦之道 后语 一
 灭苦之道 一、苦灭圣谛 四、厌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Lay Buddhist Practice - Recollections[栏目:Bhikkhu Khantipalo]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精进修法方能直面无常[栏目:圣者言教]
 有一股气顶在胸口处,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