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日出前相,谓明相初光。如是,比丘!正尽苦边、究竟苦边前相者,所谓正见。彼正见者,能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起定正受故,圣弟子心正解脱贪欲、瞋恚、愚痴。如是心善解脱圣弟子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契经 道品诵】
佛陀说法时,总是以八正道作为苦灭道迹圣谛的通称或全部道品的代表,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八正道在所有道品中涵括的范围最广,它将所有净其戒、清净三业的道前基础包括进来,甚至仅正见一项就已将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以及五受阴、六入处、缘起法等所有出世正见全都网罗进来了,而八正道的最后三项又包含了其他道品中的四正勤、四念处再加上七觉支。这就难怪佛陀在拘尸那罗的娑罗双树间临入灭前,会以八正道化度须跋陀罗。而须跋陀罗这位已修行了大半辈子的外道老林栖行者,即于座上证阿罗汉,成为最后一位闻佛音声入道的声闻弟子,并依禅定的神通力抢先佛陀入灭。
八正道几乎可以视为三十七道品的总纲,所以道品的介绍由八正道起始应是合理的安排。
正见是八正道之首,除非具足正见否则是没有机会正尽苦、究竟苦边的,正见让人如实知四圣谛,也让人如实知修行所应对治的对象、所要趣向的目标。唯有正见确立之后,其余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才能随之而起,乃至成就心善解脱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如日出前相,谓明相初光。如是,比丘!正尽苦边、究竟苦边前相者,所谓正见。」在没有钟表计时的年头,对那些在漫漫长夜中苦候黎明的人而言,只要看到了东方的天色微明,就知道天要亮了;在长夜沉沦生死苦海的世间,对那些渴盼解脱轮回命运的众生而言,只要见了法、具足了正见,就知道安乐的涅槃彼岸已经不远了。正见是究竟苦边的前相,没有正见就没有正道、没有解脱、没有涅槃、没有果证、没有正尽苦!有太多的修行人致力于圣道的修习,却全然不知正见的确实内容,导致所修所行全成了邪道,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耽误了究竟苦边万劫难逢的契机。佛陀说得很明白:
不如实知故,起于邪见,起于邪见已,能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契经 道品诵】
禅修者即使练到能够役心而不为心所役的境地,乃至能够享受到禅悦与神通力,但由于知见不正,随之生起的志、语、业、命、勤、念、定等各项修道便也同样的邪而不正,这些道行即使能给修行者再大的满足与成就感,也不过仍旧在世间、世间法中打滚,无能出离世间。
向世间者,违于法,不乐于法。向出世间者,乐于法,不违于法。何等为向世间者,违于法,不乐于法?谓邪见人身业如所见,口业如所见,若思、若欲、若愿、若为,彼皆随顺,一切得不可爱果,不可念、不可意果。所以者何?以见恶故,谓邪见。邪见者,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是向世间者,违于法,不乐于法。
何等为向出世间者,乐于法,不违于法?谓正见人若身业随所见,若口业,若思、若欲、若愿、若为,悉皆随顺,得可爱、可念、可意果。所以者何?以见正故,谓正见。正见者,能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向出世间者,乐于法,不违于法。【契经 道品诵】
不知四圣谛,不知五受阴、六入处、缘起法就不知出世间正见、不知要向于出世间,而只能依世间邪见向于世间。依着这世俗见地,身业如所见,口业如所见,若思、若欲、若愿、若为,彼皆随顺,随顺什么?当然是随顺一切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世间、世间法,也就当然一切得不可爱果,不可念、不可意果。在这般见解不正的情况下,再怎么修志、修语、修业、修命、修方便、修念、修定也不可能成就八正道的果报!
什么是八正道的果报?就是四沙门果!
有沙门法及沙门果。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沙门法?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何等为沙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契经 道品诵】
所谓「道」意指必需身体力行,从正见直到正定,没有一项是知道了、听懂了便已足够,经上说:当观色(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见。光只是听说五受阴无常、同意五受阴无常并没有得到正见,唯有实际观察五受阴,体验自己生命的无常,才真是踏上了修行路。正见如是,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亦然,亲身经验、实际进行才是沙门法。
出家人是沙门,八正道是沙门法。出家却不行沙门法即是假形沙门,是寄食僧中的负佛债者。如法行八正道的沙门可得沙门果,成为入圣法流的圣者。
我今当说修八圣道。谛听!善思!何等为修八圣道?是比丘修正见,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修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是名修八圣道。【契经 道品诵】
为什么以正见为首的八正道能成就出世间果报而不依正见即不可得?
梵行的修习必须依循向厌、离欲、灭尽的法次法向,在法次法向中所厌的是生命本质上无常、苦、无我的缺憾,所离的是满足、填补这缺憾的欲贪,所灭尽的是无常、苦、无我的虚妄生命现象。八正道顺从法次法向的最高指导原则,八正道的每一项都必须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没有正见的人哪晓得所要远离的是五阴、六入等世间世间法;所不再欲念爱着的是无常、苦、无我的生命现象;所乐于永灭的是无明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轮回;所决定弃舍的是自己的生命本身。
没有正见的人怎可能照这么修去?他们不能看清生命是无常、有为、因缘所生的暂存现象,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生命被灭尽,他们的修行是尽其所能地去满足生命常、乐、我的幻想,他们可以厌倦任何万事万物却不会厌倦自己的感官作用或自己的五受阴。误修八邪道令他们永处世间、永受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折磨。
何等为正见?谓说有施、有说、有斋,有善行、有恶行,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阿罗汉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何等为正志?谓出要志、无恚志、不害志。
何等为正语?谓离妄语、离两舌、离恶口、离绮语。
何等为正业?谓离杀、盗、淫。
何等为正命?谓如法求衣服、饮食、卧具、汤药,非不如法。
何等为正方便?谓欲精进方便出离,勤竞堪能,常行不退。
何等为正念?谓念随顺念,不妄、不虚。
何等为正定?谓住心不乱,坚固摄持,寂止、三昧、一心。【契经 道品诵】
何谓正见?北传《杂阿含》写得冗赘、啰嗦且不正向涅槃,那些「有施、有说乃至有阿罗汉善到、善向」等一大套说词,一读就让人觉得带有说服居士布施修行人必有好报的味道。没错,它们当然也是事实,但拿这个来作为正见的内容未免太没志气了点。南传《相应部》就好多了,它说见苦圣谛、见苦集圣谛、见苦灭圣谛、见苦灭道迹圣谛就是正见。
正志,一般的佛学名相都是写作正思惟的,但译为正志实在要精确、扼要多了。在八正道中,它不单只停留在思考评量的阶段,它是一个志愿、志向,甚至算得上是坚定不移的志节。什么样的志向?出要志、无恚志、不害志!出要就是出离世间、出离生死轮回;无恚是没有愤怒、怨气,唯有对外在一切境界都完全地不再在意也不再执取,才可能无恚;不害乍看来像是无恚的延伸,不生瞋恚之后才能不去伤害众生,那么无恚与不害似乎是重复了,其实不害比无恚更进一步涉及了观念问题,一般人遇到令自身蒙受损失的事件时,虽然相当气愤却也还不见得有伤害他人的冲动,可是一旦所见所闻冲撞了自己僵化、狭隘的意识形态时,即使事不关己也会敌意高涨、生起伤害对方的意图,这种例证实在太多了,年长者看不惯年轻人的年少轻狂、父母受不了子女自有主张、政府饶不得人民没遵行既定政策、基本教义派信徒以恐怖暴力残害不同信仰的人……。害,在许多情况下是缺乏包容心所造成的,但佛陀可没有将不害志的教法延伸至积极救度众生,有心救护一切众生的菩萨行者应该认识到:一个人只要尚且生存在世间,就无法不因自己的存在而牺牲其他众生的性命或福祉、就非得消耗资源制造公害,最彻底的不害志得等到究竟涅槃才能达成,唯有五受阴永灭无余才可能完全不因自身的存在而迫使其他牲畜蝼蚁付出生命代价。
正语,离妄语、离两舌、离恶口、离绮语,其实就是从四个面向杜绝「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槃」的闲言废话。瞧瞧那些咖啡厅、网路聊天室的功用吧!世人花费多少心血、资源来支持闲聊、扯淡这类的正当社交、休闲娱乐,但修行人可是连彼此谈论未出家前从事的职业都被列为不正语而受到制止。
正业,离杀、盗、淫,业是行为,修道的正确行为绝不触犯杀、盗、淫。在正志的范围内也有不害志,但那是志愿,没有强制规定立下志愿就等于达成志愿,但正业就属强制执行,只要是出家人、修行者就禁止犯下杀、盗、淫的罪行。杀生最严重的是杀人,绝对禁止触犯,此外也不可以故断畜生(包括虫蚁等低等动物)命;盗,更准确地用语是不与取,若未得到施主正面表明给予,便不准取用;淫,能带给肉体享乐的快感,是奖励繁殖的一种生物机制,修行者不可受惑于这种「惠施」而必须彻底断淫,即使是手淫、自渎也不允许。
正命,如法求衣服、饮食、卧具、汤药,非不如法;《相应部》则简单地说断邪命。命是延续生命的方法,正命是正确的维生方式,邪命是不正当的谋生手段。先讲邪命,出家僧侣可从事的行业不多,一般而言社会不能认可他们像世俗人一般去作买卖、作演艺人员或其他的各行各业,但有四邪命却不易被社会大众抵制:仰口食──仰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术数之学;下口食──种植田园和合汤药;方口食──通使四方巧言多求;维口食──种种咒术占卜算命。利用这类的技能谋取生活资具就是邪命,而正命才是出家人唯一的生计。除非打定主意愿如法乞讨接受布施,否则世俗那些又要能增加收入、又要提供自我肯定的「职业」,可一点也不能帮助修行者断烦恼、了生死。
正方便,一般是译作正精进的,方便是古语,现代人称为方法。修行的正确方法就是欲精进方便出离,勤竞堪能,常行不退。一心一意地运用各种方法致力于出离,其实也还是精进的意思,南传《相应部》就直接以四正勤来表达。
正念,念随顺念,不妄、不虚,《相应部》直接说是四念处。
正定,住心不乱,坚固摄持,寂止、三昧、一心,《相应部》说是初禅乃至四禅。
以上是八正道的内容,它们必须相应于法次法向,否则就是邪道而非正道。
于内法中,我不见一法令未生恶不善法生,已生恶不善法重生令增广;未生善法不生,已生者令退,所谓不正思惟。诸比丘!不正思惟者,未生邪见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未生正见令不生,已生者令退。如是未生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未生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不生,已生者令退。
诸比丘!我于内法中,不见一法未生恶不善法令不生,已生恶不善法令灭;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广,如说正思惟。诸比丘!正思惟者,令未生邪见不生,已生邪见令灭,未生正见令生,已生正见重生令增广。如是未生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令不生,已生者令灭。未生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契经 道品诵】
所谓的内法就是修行者自己内在的影响,一个人内在最强大的影响就是自己的思惟。无论是世间法或出世间法都一样,一个人的思惟方向左右了他自己的世间与他自己的命运,它可以让重度残障者过着快乐、满足又充实的生活,也可以让健康、有才华的豪门巨富承受着阴郁、压抑、痛苦的人生,人们被自己无常、变易的心念所控制、操纵而不自知。修行者必须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心念、想法而不是被它所控制,在修道历程中,不正思惟会不断地爬上心头,诱惑着行者背离出世正道,若没有足够的勇气与魄力驱散这些蛊惑,那就只会增长恶不善法、退减善法;一步步背离正道、趣向邪道。对修行者而言,所思惟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能不能坚守道业端视自己的思惟是正或不正。因此修行者必须有能力辨别并坚持自己的思惟正确,也要有魄力驱逐心中那些诱人的不正思惟。
于外法中,我不见一法能令未生恶不善法生,已生恶不善法重生令增广;未生善法不生,已生善法令灭,如说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诸比丘!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者,能令未生邪见令生,已生邪见者重生令增广;未生正见不生,已生正见令退。如是未生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未生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不生,已生者令退。
诸比丘!于外法中,我不见一法能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已生恶不善法令灭;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广,如说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诸比丘!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能令未生邪见不生,已生邪见令灭;未生正见令生,已生正见重生令增广。如是未生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令不生,已生者令灭;未生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契经 道品诵】
而外在影响力最大的则是所亲近的人,很少人是从不仿徨迷惑的,周遭的环境或发生的事件往往只是等待着人们去判断、处理,而身边的人,特别是信赖的人则左右了自己的判断与处理方式,有多少人是在良师益友的勉励下得到成功及幸福?又有多少人被坏榜样、坏朋友毁掉一生,以及在坏徒众的推捧中得意忘形地迷失了初衷?世间法是如此、出世间法也不例外,这也就是佛陀何以建立僧团最主要的原因。能在好道友的支持与陪伴下修行,所遇到的障碍会更容易排除;但身边若待了一个不断鼓动自己「向世间、违于法、不乐于法」的伙伴,可想而知原本即已违反欲望本能的正道将更形雪上加霜。修行者必须有正见、有智慧才能辨别哪些人是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又是哪些人该列为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世间人要辨别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有时并不容易,但修行者要辨认什么样的人才是善知识却很单纯,单看此人是趣向世间或出世间便是。
佛告阿难:「莫作是言:『半梵行者,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所以者何?纯一满净具梵行者,谓善知识。所以者何?我为善知识故,令诸众生修习正见,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修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契经 道品诵】
善知识是为修行者开解症结的那个人,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当口,给予最重要的点醒。阿难曾说善知识是半梵行,佛陀纠正他说善知识是满梵行。半梵行是说修行有一半要靠善知识成就,满梵行则是说修行完全靠善知识成就。佛陀不是说过修行必须自依、法依、不异依!为什么又说善知识是满梵行?其实两者间并没有冲突,善知识是指导正见、教导正法的人,修行者在尚未接受正见、正法的教授之前根本就不知梵行为何,而晓了正法得知正道之后,善知识就得放手让修行者依着自身的努力及依循法次法向去用功了。
佛陀是最初的善知识,他教授众生修习八正道,没有佛陀就没有八正道、没有佛陀就没有梵行。由于佛陀的成等正觉与说法建立僧团,世人才有机会修习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的梵行。八正道所要远离、无欲、灭、舍的,当然是五受阴、六入处、缘生法这些诸法。在佛陀明示八正道之后,修行者应能清楚地辨别什么样的人是能帮助道业纯一满净,梵行清白的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
在以解脱生命苦迫为目标的修行道上,所有讲说、教授世间法的人都不是善知识,无论他们具备了多么高深的道行涵养,也全都无助于离苦。就好象坊间有太多探讨生命、探讨性灵、心理、哲学、宗教的书,但它们都不能真正搔到痒处,所有这一切的世间法都只是拉拉杂杂地堆积着无边无际的理论,令越后代的学人越承受「生也有涯学也无涯」的深沉无力感,却无能务实地解决生命的实际困境。目前佛教数量庞大的经、论、着、疏、语录、开示等等出版物也是一样,它们违背了法次法向,不能令诸众生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如法修习八正道。那就不妨直接将它们归类为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径行舍弃无须犹豫。
安般念是一切禅修的基础,特别是正法律中的禅修基础,是以在讨论其余道品之前,应先介绍安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