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四课
 
{返回 中观庄严论解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06

第四课

下面继续讲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著的《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现在讲造论五本当中的第一个,也就是《中观庄严论》这部论典由谁所造。大家清楚,这部论典是菩提萨埵或者说静命论师所造的。

有关静命论师的生平简介,麦彭仁波切已经根据确凿可靠的历史记载宣说了一部分。其中,在介绍护持静命论师自宗观点的大德时,提到了狮子贤;下文宣说受持中观般若见解时,也会提到狮子贤。虽然所提到的狮子贤是同一个人物,但所提及的角度并不相同。前者主要是从弘扬者的角度出发,后者则是从受持般若正见的角度而言。因此,静命论师的自宗由谁弘扬呢?在印度,主要由狮子贤、嘎玛拉西拉等人去弘扬。另外,他的传承弟子当中,像狮子贤、佛智、圣解脱部等,也守持静命论师的殊胜观点——般若正见,也即中观正见。从上述两个角度来讲并不相同。

前文讲到“进而开创了两大宗轨”,这并不是说静命论师开创了两大宗轨,而是将两大宗轨合二为一。两大宗轨是指胜义依靠《中论》所宣说的胜义理进行抉择,名言依靠《释量论》所宣说的名言理进行抉择。对这两种观点合二为一进行抉择,即是静命论师所开创的宗派,这里只不过是提法上不同而已。对此,有些人说:“有相违之过。”相违之“过”倒是没有,但是可以提出这种怀疑。

有关创始人的道理,大家必须清楚。中观应成派、中观自续派以及总的母中观——综合中观的创始人是谁,在印度圣地,有哪些人可以称为创始人,而且作为创始人的条件,前面已经阐述了。

在藏地雪域,古代的大多数有学之士都受持这一宗风,尤其一心一意地持受此宗轨的要属鄂大译师、夏瓦秋桑、荣敦秋吉等最为典型。

古代的这些大德们大多数是按照静命论师的观点——名言以唯识宗的观点进行阐述,胜义以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进行阐述。古代的很多大德都受持这一观点。

《大圆满前行》经常提到鄂大译师,当时阿底峡尊者在藏地弘扬佛法时,他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弘扬者。

尤其是受持静命论师观点的大德们——鄂大译师、夏瓦秋吉桑给、荣敦秋吉最为典型,这就是所谓的因明前派。在雪域藏地,因明分为前派和后派。因明前派主要指鄂大译师、夏瓦秋吉桑给。其中,夏瓦秋吉桑给对藏传因明学,尤其是辩论方面的贡献相当大,现在的“因类学”及格鲁派的“因明学”也是通过他的理证开创的。荣敦秋吉是萨迦派的一位论师,与克主杰同一个年代,他著有《花鬘论》、《辨法法性论》、《现观庄严论》等很多论典的讲义。他的传记相当广,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讲一下有关他的故事。

这些大德都唯一受持静命论师的观点。

据说,这部《中观庄严论》的传讲与听闻曾于宗喀巴大师师徒在世期间开展得极为广泛,兴盛一时。

讲立宗句的时候说过,宗喀巴大师和他的传承弟子克主杰、甲操杰,以及对宗喀巴大师的中观见解全部获得证悟的更惹蒋参,在他们的时代,《中观庄严论》弘扬得非常广泛。

宗喀巴大师的传承弟子对此也格外重视,并作了不同程度的记录等等。

目前藏文版的宗喀巴大师传讲《中观庄严论》的记录,还有甲操杰的笔记,这两个都不是特别广,大概有一万字左右。里面每个颂词都是通过因明的推断方式进行宣说的——“什么什么故,犹如什么”。去年翻译这部论典的时候我都参考过。

所以,大约近五百年前,宗喀巴大师的时代,《中观庄严论》在藏地非常兴盛,弘扬得非常成功。

此外,法王萨迦班智达等诸位中观论师也将阿阇黎静命师徒的教言当作智慧的结晶,倍加珍重。

法王萨迦班智达,也即《格言宝藏论》的作者——根嘎嘉村。静命师徒是指静命论师和他的弟子莲花戒论师——嘎玛拉西拉;龙猛师徒是指龙树菩萨和圣天论师;无著师徒是指无著菩萨和世亲论师。以前经常说“师徒”,但师父和徒弟之间关系融洽倒是很好,否则也是很麻烦的。

像萨迦班智达以及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等,这些真正文殊菩萨化现为人相的大德们,都对静命论师的教言非常重视,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平凡人!

刚开始学习这部论典的时候,大家还是比较重视的,这一点从态度上也可以看出来。但凡夫人总有这种毛病,到了最后就提不起精进心。我也经常是这样的,不管传任何法,刚开始的时候很有信心,之后一直想什么时候结束。但是,这部法结束以后,又开始一部大的论典,实际还是结束不了。所以,不如不管遇到什么,每天该学的精进地学习,这就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总而言之,凡是具有法眼的智士仁人,如果有幸品尝到尊者的理证深要之甘美佳肴,必然会情不自禁地为之倾倒,深深地被她所吸引,定会像蜜蜂迷恋莲园般如饥似渴地取受。

真正具有智慧的有智之士,如果确实领会到静命论师理证智慧的甘露美味,一定会像蜜蜂聚集在莲花的花园里一样,情不自禁地被这部论典所吸引,并且欣然接受。

当然,没有智慧的人,恐怕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深入。昨天有些道友讲考时说:“很多印藏的高僧大德们在智慧的海洋里游泳,麦彭仁波切也到海边去看一看,参观、参观。”如果麦彭仁波切还不能到理证智慧的海洋里游泳,只是去参观、看一看的话,那我们这些人去参观、看一看,是不是有一点困难……

然而,不胜遗憾的是,当今时代在各宗各派之中,暂且不说讲闻,就连看一眼此论经函的人也可谓是寥寥无几。

“当今时代”是指将近一百多年前、麦彭仁波切在世的时候。虽然萨迦法王和宗喀巴大师的时代,《中观庄严论》弘扬得非常好,可是在当今末法时代,不要说真正讲闻《中观庄严论》,连看一遍法本的人也是寥如晨星,几乎没有。

在此,麦彭仁波切已将当时对《中观庄严论》弘扬的情况真实描写出来了。

因此,诸位有智之士理当将着眼点集中在时时刻刻将此论广弘各方之上。

所以,有智之士应将着眼点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弘扬《中观庄严论》这一事业上。

简言之,无有偏袒而受持大乘之二理,特别是研习中观并对因明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人对这位祖师的宗轨更会自然而然欢喜雀跃、欣乐投入。

尤其是对大乘中观、大乘唯识具有不偏堕的智慧,并对中观、因明非常有信心的这些人,一看到《中观庄严论》,必定会欢欣踊跃、喜悦无比,欣乐投入于这部论典的研究和学习当中。

这以上主要讲尊者的智慧。这部论典流露出尊者很多的智慧精髓,诸位后学者通过精进修学,自然而然会被这种智慧所吸引。特别是对雄狮交颈般的中观和因明,一定会产生强烈的信心。因为具有中观见解,才会对因明生起甚深的见解;反之,具有因明的见解,才能真正通达中观。中观和因明的理证智慧是互不分开的。如果一个人对中观和因明都有兴趣,他对《中观庄严论》这部论典一定会具有很大的信心,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戒律清净:印度圣地,在好似层峦叠障之金山般的众多持戒大德之中,尊者净护戒律、一尘不染的高风亮节宛若妙高山王一般,堪称为一切守戒者之王,被人们交口赞为戒律清净的典范。

静命论师在印度时,以那烂陀寺为主的印度圣地,就像是层叠的金山一般,有成千上万的守持戒律者。在所有这些持戒者当中,静命论师就像妙高须弥山王在群山中至高无上一样,他一尘不染的行为已经超越了所有的持戒者。

当时,藏王赤松德赞派遣(日/阿)桑囊等到印度迎请静命论师。使者询问:“阿阇黎静命论师的持戒状况如何?”人们都说:“他每天该忏悔的一直忏悔,该修持的也一直修持,始终不耽误。”当时在所有的持戒大德当中,人们一致公认:静命论师的戒律是最清净的。并且异口同声地称之为持戒王、僧王。这些使者从印度返回藏地后,向国王赤松德赞汇报了这种情况,国王也是非常赞叹:“藏地请一位大德很不容易,要请的话,一定要请静命论师。”

从《巴协》的有些历史状况来看,藏王赤松德赞弘扬佛法的时候,不可能迎请一个不伦不类的人。但现在我们有些人迎请上师的时候,只凭他的脸色、他的口气和自我宣传来迎请,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理由。可是,请完之后的结果,自他都非常清楚。

第三、成就卓越:本来,成就的标准必须取决于现量成就圣果的断证功德,由于这并非普通人的行境,因此依据经中所说:可以通过身语的外相来比量推断是不退转菩萨。

所谓的成就者,是从断证功德或者获得圣果方面来讲的。成就者不是一般的凡夫人,而是指真正获得了一地菩萨以上,该断除的障碍全部断除、该证悟的功德全部证悟,衡量的标准应该是这样的。

佛经中也专门讲到,通过外相可以推断这个人是不是成就者、是不是不退转菩萨。在这里,对静命论师真正的成就,麦彭仁波切用非常谦虚的语气说,以他本人的身份也不好推断,但是从静命论师对弘扬佛法方面的贡献,以及内在长久住世、外在整个外境收护于自心的角度来比量推断,其成就的确是不可思议的。

这位大阿阇黎总的调化整个赡部洲的芸芸众生,尤其是教化暗无天日的边地有情(这里指藏地)。

静命论师来到藏地的时候,当时的藏地确实像野蛮的罗刹国一样,没有任何佛教的教法。虽然在国王松赞干布的时代已经出现佛法,但是根本未加以弘扬,一直到第五个朝代——国王赤松德赞时期才弘扬开来。当时静命论师和莲花生大师如果没有弘扬藏传佛教,在座的很多道友,恐怕今生遇到佛法的机会非常小,即使遇到了佛法,真正通达佛法也是非常困难的。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格鲁派的很多人,对于师君三尊的恩德不是十分重视。还有一些年轻人,对师君三尊也没有报恩之心。因此,为了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以前藏地是怎样的国家,师君三尊如何在藏地弘扬佛法。印度的贝诺法王用了几十万卢比,将这一过程专门拍了一个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全部是由南卓佛学院表演的,主要讲述了怎样迎请菩提萨埵;当时的藏地,最初是如何的暗无天日,如同罗刹国一样,但如今却成了全世界的宝地。这些原因讲得比较清楚。不过他们表演的经验不是特别丰富,就像以前我们学院演“格萨尔王”一样,一直唱歌,看起来有点费力,听的话倒是可以。其中讲的全部是《莲花生大师广传》、《巴协》里的教言,如果心一直不散乱地听着,里面的内容的确非常殊胜。

我在新加坡的时候看过一遍,看到贝若扎那被开除、藏地雪域弘扬佛法遇到违缘的时候,真的特别伤心,也是非常感动。但有时候,金刚歌唱得很长很长,起码要十几分钟,一直唱。这样的话,听起来有点儿累……

尽管大乘二大宗轨的教义早已开创,然而尊者为了开拓将此二宗密意合而为一的第三道轨而特意化现为人相。

唯识宗和中观宗这两大宗派,无论是在雪域藏地还是在印度,虽然很早以前就开创了,但是,尊者静命论师为了开创将二者密意合二为一的第三大宗派,才降生于人间。

无著菩萨开创了唯识宗,龙猛菩萨开创了中观宗,将中观宗和唯识宗合二为一结合起来进行解释、进行修持的宗派,一直没有。直到静命菩萨出世以后,才将这两个宗派合二为一地进行解释。

所以,前面所讲的“二宗”,实际上是指唯识宗和中观宗。对于此二宗派,下面主要以理证进行说明,当然,也引用了佛经中的教义,只是颂词中并未体现出来。

据史料记载:由于当时藏地的国王赤松德赞尚未诞生于世,世尊教法在北方弘扬的授记时间也还没有到来,因而尊者一直加持自己的寿命,住世已长达九百年之久。

拉托托日时期,静命论师带着《诸佛菩萨名称经》来过藏地一次。此时,以前共同发愿的国王赤松德赞还没有出世。而且,释迦牟尼佛在《无垢称经》和《般若经》中专门授记,未来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会弘扬到印度的北方——如今的藏地。但是,这一授记中所说弘扬佛法的时间,应该是在赤松德赞时期开始。由于当时各种因缘尚未具足、授记的时间还没有到,国王赤松德赞也没有诞生,于是,尊者只好返回印度,并一直加持自己的寿命,最后活到九百多岁。

从《东嘎藏学大辞典》和有些历史资料来看,他活了九百多年的历史似乎不太确切。但是,现在很多历史学家和研究历史的人,全部是从平凡观现世量的角度进行猜测,他们的观点无有任何根据。他们总觉得:这样一来,已经到无著的时代了,有什么什么过失。其实这种说法不合理,到无著时代也没有什么过失,同一个时代弘扬两种宗派也是无可非议的。虽然现在学术界的人士认为静命论师活了105岁,但根据真正可靠的史料记载,从佛教本有的观点而言,静命论师应该活了九百多年。

由此可以推知,静命论师已获得了内寿自在。

他自己内在的寿命可以自由自在地延长,这也是一种成就,表明静命论师已经获得了密宗所谓长寿持明的果位,这是麦彭仁波切的一个推断方法。

而且,通过外在的神变、显现等,也说明静命论师已经获得了成就。

当年在桑耶寺开光之际,国王赤松德赞亲眼看见尊者现为文殊金刚。

桑耶寺开光时,静命论师现为文殊菩萨相,这不是一般人看见的,是国王亲自见到的。

现在很多人说:“我看见你如何如何……”尤其有些上师特别喜欢说:“你们在我身上看没看见普贤如来?”“看见、看见……”然后,上师说:“哦,那你是利根者,你应该是某某佛菩萨的化身。”这样说来说去也比较麻烦。一般来讲,普通人“眼见为实”的观点不是特别重要,着重于内在的出离心、菩提心才是非常好的。

并且所有的佛像都变成了真正的智慧尊者,大显神通,变化莫测,不可计数。

桑耶寺开光那一天的情景非常稀有——很多智慧尊者显现为真正的菩萨相,一一接纳诸位大臣所供养的供品。这些情节在《莲花生大师广传》中有详细描述。

莲花生大师为桑耶寺开光这一天,可能举行的仪式非常隆重,所以法王如意宝传讲莲花生大师《六中阴》窍诀时,经常在他的境相中显现莲花生大师开光时传什么样的法,而且,以回忆前世的方式叙述了非常精彩的故事。

通过诸如此类为人们有目共睹的事实足可证明尊者已获得了外境自在。

获得寿命自在是内在的成就相;而通过众人有目共睹的事实,也证明尊者已经获得了外在的成就相。

特别是,能够从容不迫地在谁也无法调伏的此藏土雪域如璀璨日轮般弘扬佛教这一点显然可作为这位大菩萨之成就超胜他人的果因。

尤其是谁也没办法调伏的雪域藏地,通过尊者的威力,如同璀璨的日轮照耀大地般,将佛法弘扬到了暗无天日的整个藏地。从这一果因(1)可以推理,静命论师肯定已经获得了成就。

为什么呢?对一般人来讲,在这样暗无天日的地方,根本没办法弘扬佛法。而唯一的静命论师依靠他的发心力能弘扬佛法,并且弘扬得如此成功。这么多年来,佛法一直没有衰败过,虽然历史上曾经有过时起时落的状况,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的教法和证法从未衰败过。以此足可说明,静命论师一定是成就者。

法王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我也经常想:我们肉眼虽然看不见法王飞来飞去,但是通过推理完全能够了知法王如意宝的成就。尤其文革时,整个藏传佛教毁坏得那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法王如意宝不仅对佛法再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培养了如此众多的僧众,在整顿僧团、弘扬佛法方面作出了卓著贡献。由此推断,法王如意宝肯定是大菩萨,如果不是大菩萨,一般的凡夫人谁能如此成功?

可能很多人想:我要修建寺院、弘扬佛法。但是,光想一想是不行的,自己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所以,麦彭仁波切通过这种果因来推断,静命论师肯定是成就者。这是最好的一种推断方法。

第四、品行高尚:所谓的品行高尚也就是指弘法利生的高山景行。

“品行高尚”主要是从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讲的。如今,每个人对品行高尚的衡量标准都不相同。有人认为:这个人经常愿意花钱,还是很大方的,是“品行高尚”的人。有人认为:这个人很开心,是品行很不错的人。但这里说,真正的品行高尚,应该从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讲。

正因为这位亲教师内在的菩提心已经尽善尽美,故而称呼为菩提萨埵的确名副其实,他的这一尊名也犹如日月一般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本体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这位大戒师住世长达数百年,先后在那烂陀寺、印度东方以及汉地等广阔地域将佛法传播开来。

“菩提萨埵”这一称呼的确是名副其实,因为尊者的菩提心已经完全成熟了。从获得加持的角度来讲,他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并且,他在印度那烂陀寺也是广泛弘扬佛法,是印度东方三大自续派论师之一;在汉地弘扬佛法的状况,在《莲花生大师广传》和《巴协》当中应该有记载。

当然,最主要的还在于,创立了二理(即中观唯识)融会贯通的纯净无垢宗派之轨道,以强有力的事势理折服邪说谬论,摄受有缘信徒,讲经示道,辩经析理,著书立说,再加上智慧超群、戒律清净的无与伦比之处,使得尊者的善妙事业遍布整个人间。

静命论师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创了中观和唯识融会贯通的中观瑜伽行派。他以强有力的事势理破除一切邪说,以讲经说法、辩经析理、著书立说等方式在整个人间广弘佛法。

尤其是依靠往昔的宏愿以及佛菩萨之发心因缘聚合的威德力而来到了谁也难以调化、黑暗笼罩的雪域,见到了国王赤松德赞,当时,提起与法王(昔世)一同发愿的情景,又通过观察国王装束的缘起而对王族的兴衰存亡等作了授记,并传讲了十善、十八界、十二缘起的法门,而且还审时度势地说:为了降伏暂时以寂静相无法调伏的所有天神鬼怪,务必要迎请莲花生大士。

藏地的众生确实非常难以调化,但依靠尊者的宏愿和诸佛菩萨的发心因缘聚合以后,尊者来到藏地弘扬佛法。

静命论师见到国王赤松德赞时,他问国王:“我们以前发过愿,你还记得吗?”国王最初根本记不得:“怎么样的?”后来,静命论师详细描述了前世发愿的情景。这时,国王也原原本本想起来了:“哦……对对对,我以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忘了。”由此,国王对静命论师也更加尊重。

静命论师最初见到国王赤松德赞时,通过国王当时的装束,授记了未来王族的兴盛与灭亡。当时国王头上戴有发簪(2),据此授记:“你的王族在藏地上方的一块地方会留传,不会灭亡。”国王下面穿着鞋,依此授记:“藏地下方的安多一带,你的王族不会衰亡。”国王当时没有拴腰带,于是授记:“藏地中间的地方,你的王族将会灭亡。”

静命论师给以国王为主的部分众生,传讲了《俱舍论》的道理——十善、十二缘起等。当时,藏地历代国王遗留下来的邪魔外道、天魔鬼神一直作怪,虽然尊者的菩提心已经成熟,但显现上,传法的过程并不是特别顺利,因此返回尼泊尔。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很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分析说:静命论师的菩提心已经完全成熟了,对于外面的鬼神,没有一个不能以菩提心降伏的。但显现上,尊者自己不能降伏,一定要迎请莲花生大师,其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在藏地弘扬大圆满和密宗教法。为此,显现上,尊者对这些鬼神也无计可施,必须请莲花生大师来制服。

因此,尊者对国王说:“现在尼泊尔的山洞,有天界人狮子莲花生大师,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大瑜伽师,你们一定要迎请他。”当时,国王说:“如果我们迎请的话,莲花生大师会不会来?”于是,尊者再次讲述了以前发愿的情景,之后国王派人去迎请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很爽快地答应:“去去去,马上去,明天马上去。”已经回到尼泊尔的静命论师,后来又与莲花生大师一同来到藏地。这时,藏地的佛法才真正开始弘扬。

(莲师入藏以后,)静命论师与莲花生大士一道对桑耶地势作了一番详细考察之后,对已竣工的殿堂及佛像等举行了开光等仪式。

这中间的过程比较长,你们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

让预试七人出家,从而建立起佛教根本的清规戒律,为诸译师教授翻译风格并讲解林林总总的内外一切法门,通过讲经说法与听闻的方式抉择所有佛经与论典的密意。就这样,使佛法的万丈光芒普照整个藏区。

当时的藏地没有出家人,国王赤松德赞说:“可不可以让藏地的人受别解脱戒?”亲教师静命论师说:“可以试一试。”于是,出现了藏传历史上第一批出家人——贝若扎那等七人,从而在在藏地建立起了作为佛教根本的清规戒律。当然,有关预试七人,不同的历史书也有不同的说法。

藏传历史上,第一座寺院就是桑耶寺(3),因此,藏传佛教徒到拉萨去一定要朝拜桑耶寺。而菩提萨埵,也就是静命论师,他的头盖骨现在还珍藏在桑耶寺的文物馆里面。

当时尊者培养了108位翻译家,同时在国王赤松德赞的支持下,办了一些译经院等。当时的译场非常兴盛,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时,对当时的状况也是非常赞叹,他说:“你们前译派教法之兴盛,即使在印度也极为罕见。”

这样一来,通过阿阇黎静命论师的威力,佛教的明日法已经完全普照了藏地的整个区域。

对于那些与此佛教背道而驰的外道苯波教徒,则通过颠扑不破的理证予以一一制服,最终使之徒剩虚名而已,依此使佛教纯正无瑕。

当时,只有边界地方有一些外道,不是很兴盛,但苯教是非常兴盛的。通过堪布的理证以及莲花生大师的神通,将这些外道一一制服。最后,真正使佛教得以广泛弘扬。

第四课

8、请从内在和外在等几个方面说明静命论师卓越的成就。

9、请列举出静命论师于莲师入藏前后各具足哪些高尚品行?

 

(1)果因:“那里有火,有烟之故”,烟作为火的果,由此果存在,可以推知作为因的火必定是存在的。

(2)现在国王赤松德赞的像当中也有。

(3)桑耶寺:以前是宁玛巴的寺院,现在属于萨迦派。


{返回 中观庄严论解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课
下一篇: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五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三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五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八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一十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八十一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七十九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六十九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六十四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一十二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逆境不逃避,顺境无贪求[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初入佛门的“黄金五年”[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无死的金刚心 第28章 五大金刚的赐予[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佛教的因果观[栏目:唐仲容居士]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一章 出家证果[栏目:自立法师]
 有些佛教徒一开始也能看破放下世事,但慢慢就懈怠了,有的甚至出现退失信心的情况。要如何才能让自己避免步..[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印光大师十念记数念佛法及与其它摄心念佛方法的比较[栏目:余池明居士]
 悬命的蜘蛛丝 Spider Thread[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一念三千”的修行规定[栏目:达照法师]
 前行讲记 第一百四十一讲 前行备忘录-业因果-诸法因缘生-内道佛教之观点[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