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6-087关爱众生-菩提之道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90

关爱众生˙菩提之道—一          海涛  辑

1.做为宗教根本的慈悲心和爱心等,都需要有一个对象做依据,从这个观点来看,就知道众生对我们修行上的帮助有多重要!

2.众生给予我们有机会培养爱心和慈悲,假如没有众生的话,我们又如何能修得慈悲和爱心?

3.当我们努力为他人服务时,生活便会过得很有意义;当我们习于利益他人时,便会发现自己时刻都过得很快乐。

4.欲证入遍知胜者(佛)之境,乃源自慈悲和爱心的修持。

5.我们在内心若越关心他人的福祉,便会过得越快乐。一个人若有这种无私利他的心,便会找到自己的快乐,这是非常自然的事。

6.我们越不顾他人的福祉而只想到自己时,心中便越无快乐可言。当我们非常乐意于帮助他人时,当下就会觉得很快乐,而以后它也会带给我们许多利益。

7.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将会带给自己和他人毁灭,而一颗常关心他人的心,则会带给自己和他人快乐。

8.关心他人是我们整个功德和善业的根本,而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则是一切堕落和恶业的根本。

9.今天我们有幸能聆听大乘的法教,也就是佛陀对于慈悲和证觉之心的教导。纵然我们无法全然将其付诸实践,但至少也应接受它。

10.为了让自己现在和以后都没有任何恐惧与害怕,我们应该将慈悲和菩提心放入修行当中。

11.我们有很好的因缘修习佛法,因此,我们一定要全心培养起一种无私利他的愿力,帮助他人。

12.若要生起菩提心,最重要的是常常要观照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以菩提心的各种层面和对象为修习的目标。

13.当我们生起菩提心时,我们不仅发愿要为众生成佛,同时也要不畏任何艰难地想:「我永远绝不舍弃此心。」这是保持具誓愿菩提心的方法。

14.我们都不想要碰到痛苦的事,但痛苦的根本乃在于自私与我执。因此,我们一定要舍弃它。

15.纵然我们无法利益他人或帮助他人,至少也不要伤害他人。

关爱众生˙菩提之道—二          海涛  辑

1.我们都珍惜快乐,而快乐的根本则在于关爱他人。因此,我们一定要对他人培养出一种关怀的心,并常常增长它,自始至终不变。

2.如何让我们能生起关怀别人的决心和勇气?就是这种珍爱别人的想法,这种真正无私的利他心。

3.证觉最大的因素乃在于反复修行慈悲。佛陀由于他的大悲,因此,完全清净无瑕且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4.佛陀之所以圆满,乃因为他具有利他的愿力。修习慈悲可增长智慧,了悟空性,最后以此证得佛性。

5.由于利他之心为一切功德之根源,因此,我们应该以诸佛菩萨为典范,学习他们的行为。

6.我们不应舍弃任何众生,因为我们是为他们而生起菩提心的。当我们发愿要为一切众生做什么时,便要把所有的人都包括进去,无一例外。

7.有两种发心的方式,一是在心中祈愿:「愿我为一切众生而证悟成佛。」这是一种愿菩提心的方式。另一则是具誓的愿菩提心:「我永不放弃或舍离所发之心。」

8.发无上圆满菩提心的前方便:
一、礼敬诸佛;二、广修供养;三、忏悔业障;
四、随喜自他之功德;五、请佛转*轮;
六、请佛住世,不入涅槃;七、功德回向。

9.保护我们不舍离菩提心的法是:
一、反复深思菩提心的功德利益以培养热诚的发心意愿。
二、白天和晚上各发三次愿,以真正培养增长自己的发心。
三、从心底不舍我们所为其发菩提心的众生。
四、是福德与智慧两项功德的累积。

10.四种帮助我们此生不忘菩提心之因:
一、纵然以生命为代价,亦绝不说谎。
二、不欺骗人,必须诚实、公正,并且有强烈的责任感。
三、将菩提心的功德铭记于心,礼赞它且从不诋毁它。
四、帮助他人坚持圆满菩提心的修行。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6-086转苦为乐的法门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06-040持戒的利益
 06-026灯供修法与功德利益
 06-022水供的意义与功德
 06-036度母.救度者
 06-037三学与六波罗蜜多
 06-074浅释菩提心
 06-075清净菩萨法要
 06-066四种因缘能退失菩提
 06-071四无量心
 06-016平等视众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十二因缘[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妙法甚深 随机契理[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梦 Dreams and Their Significance[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戒杀放生的功德(慈诚罗珠堪布)[栏目:放生文集]
 传心法要[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请入普贤愿海(三)[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我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对于“大圆满”、“大手印”等境界,仅仅听到名字,就心生向往,可为什么上师不轻易传这方面的法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依止上师后必须净观导师(普巴扎西仁波切)[栏目:择师知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