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6-087关爱众生-菩提之道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4

关爱众生˙菩提之道—一          海涛  辑

1.做为宗教根本的慈悲心和爱心等,都需要有一个对象做依据,从这个观点来看,就知道众生对我们修行上的帮助有多重要!

2.众生给予我们有机会培养爱心和慈悲,假如没有众生的话,我们又如何能修得慈悲和爱心?

3.当我们努力为他人服务时,生活便会过得很有意义;当我们习于利益他人时,便会发现自己时刻都过得很快乐。

4.欲证入遍知胜者(佛)之境,乃源自慈悲和爱心的修持。

5.我们在内心若越关心他人的福祉,便会过得越快乐。一个人若有这种无私利他的心,便会找到自己的快乐,这是非常自然的事。

6.我们越不顾他人的福祉而只想到自己时,心中便越无快乐可言。当我们非常乐意于帮助他人时,当下就会觉得很快乐,而以后它也会带给我们许多利益。

7.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将会带给自己和他人毁灭,而一颗常关心他人的心,则会带给自己和他人快乐。

8.关心他人是我们整个功德和善业的根本,而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则是一切堕落和恶业的根本。

9.今天我们有幸能聆听大乘的法教,也就是佛陀对于慈悲和证觉之心的教导。纵然我们无法全然将其付诸实践,但至少也应接受它。

10.为了让自己现在和以后都没有任何恐惧与害怕,我们应该将慈悲和菩提心放入修行当中。

11.我们有很好的因缘修习佛法,因此,我们一定要全心培养起一种无私利他的愿力,帮助他人。

12.若要生起菩提心,最重要的是常常要观照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以菩提心的各种层面和对象为修习的目标。

13.当我们生起菩提心时,我们不仅发愿要为众生成佛,同时也要不畏任何艰难地想:「我永远绝不舍弃此心。」这是保持具誓愿菩提心的方法。

14.我们都不想要碰到痛苦的事,但痛苦的根本乃在于自私与我执。因此,我们一定要舍弃它。

15.纵然我们无法利益他人或帮助他人,至少也不要伤害他人。

关爱众生˙菩提之道—二          海涛  辑

1.我们都珍惜快乐,而快乐的根本则在于关爱他人。因此,我们一定要对他人培养出一种关怀的心,并常常增长它,自始至终不变。

2.如何让我们能生起关怀别人的决心和勇气?就是这种珍爱别人的想法,这种真正无私的利他心。

3.证觉最大的因素乃在于反复修行慈悲。佛陀由于他的大悲,因此,完全清净无瑕且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4.佛陀之所以圆满,乃因为他具有利他的愿力。修习慈悲可增长智慧,了悟空性,最后以此证得佛性。

5.由于利他之心为一切功德之根源,因此,我们应该以诸佛菩萨为典范,学习他们的行为。

6.我们不应舍弃任何众生,因为我们是为他们而生起菩提心的。当我们发愿要为一切众生做什么时,便要把所有的人都包括进去,无一例外。

7.有两种发心的方式,一是在心中祈愿:「愿我为一切众生而证悟成佛。」这是一种愿菩提心的方式。另一则是具誓的愿菩提心:「我永不放弃或舍离所发之心。」

8.发无上圆满菩提心的前方便:
一、礼敬诸佛;二、广修供养;三、忏悔业障;
四、随喜自他之功德;五、请佛转*轮;
六、请佛住世,不入涅槃;七、功德回向。

9.保护我们不舍离菩提心的法是:
一、反复深思菩提心的功德利益以培养热诚的发心意愿。
二、白天和晚上各发三次愿,以真正培养增长自己的发心。
三、从心底不舍我们所为其发菩提心的众生。
四、是福德与智慧两项功德的累积。

10.四种帮助我们此生不忘菩提心之因:
一、纵然以生命为代价,亦绝不说谎。
二、不欺骗人,必须诚实、公正,并且有强烈的责任感。
三、将菩提心的功德铭记于心,礼赞它且从不诋毁它。
四、帮助他人坚持圆满菩提心的修行。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6-086转苦为乐的法门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06-058《佛说疗痔病经》(一般俗称「治癌咒」)
 06-065善知修行菩萨魔障
 06-063修行菩萨清净行
 06-015弥勒菩萨真言与功德利益
 06-006生命的目标
 06-031冈波巴大师慈心的叮咛
 06-049珍贵人身所具备的特质
 06-080巴楚仁波切的忠言(上师叮咛语)
 06-045修行就是解救自己
 06-018利他主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4.农夫——清净心供养佛,土地变成黄金[栏目:藏传百业经故事集]
 逆境与顺境[栏目:禅林衲子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四个殊胜[栏目:菩提道次第·参考资料]
 大会经第十九[栏目:阿含典籍·长阿含经]
 结社念佛为什么成了净土宗的主流?[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207.问曰:此中何以但说二空名为法?[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四念住课程开示集要 第三天[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讲[栏目:金刚精要引导文讲记]
 不要这样对待别人[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