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 瞿昙弥
一 某时世间光,人中之御者,毘舍离大林,重阁讲堂住。
二 胜者之母妹,摩诃瞿昙弥,于此乐城中,比丘尼住所,五百尼解脱。
三 彼女去屏处,心生如是思:「佛之盘涅槃,一双弟子寂,
阿难罗喉罗,难陀等涅槃,我乃不能见。
530 四 破却舍寿行,我将行寂灭,世主大仙前。」
五 五百比丘尼,皆有如是思,差摩等诸人,亦皆同此想。
六 彼时有地震,天鼓一齐鸣,诸天为忧迫,同情泣其处。
七 一切比丘尼,诸天同与俱,诣瞿昙弥前,礼足伏头面。
八 「我等去屏处,静处为禅思,彼处水滴灌,诸山大地动,
天鼓鸣痛哭,然是为何义?」
九 彼时瞿昙尼,为语如所思,诸尼亦如思:
一○ 「若汝入涅槃,最上安稳喜,善务者之前,我等请佛许
一一 我等相共家,由有而出来,前往涅槃城。」
一二 斗进向涅槃者,何须将欲言」彼女为是言,皆出尼处去。
一三 「尼所住诸天,请对我许诺,见我尼住所,此应为最后。
一四 老死怨憎会,所爱与别离,此等不再有,我趣涅槃界。
一五 善逝诸爱子,彼等未离贪,闻语忧苦痛,「我等幸福少!」
531 一六 彼女等已去,尼所空不见,诸子如晨星。
一七 瞿昙尼诸女,五百趣涅槃,恰如恒河支,诸流归大海。」
一八 见此之进路,优婆夷起信,彼等由家出,平伏足下言:
一九 「汝等大受用 1,舍弃孤独者,涅槃不相应。」我等苦恼泣。
二○ 彼女断除忧,为述微妙语,「今日且止泣,汝等之笑时,
二一 我知苦已尽,除去苦之因,我以作证灭,我已善修道。
二二 奉侍世大师,以行佛之教,重担已弃去,烦恼完全除。
二三 出家为非家,得尽一切结。
二四 佛及其正法,我住尽无缺,我应涅槃时,汝等勿忧虑。
二五 阿难憍陈如,难陀罗喉罗,胜者住僧伽,安乐有利益,外道去憍慢。
二六 粉碎诸邪魔,甘蔗种高誉,我今入涅槃,此非好时机。
二七 久远前已来,此为我所愿,今日欢鼓时,汝等何泣泪?
二八 若对我同情,若知是恩惠,为正法久住,坚固行精进。
二九 等觉受我请,女人许出家,是故我欢喜,我应从彼佛。」
三○ 彼女说教已,比丘尼等从,以至世尊处,礼佛作斯言:
532 三一 「我为卿之母,卿为我之父,所依正法乐,我依卿而生。
三二 卿之此色身,依我而养育,法身我无缺,为依卿所育。
三三 渴爱之笼乳,我使卿为饮,法乳寂无边,卿以使我饮。
三四 我为汝育护,使卿无债负,索子之女等,欲得如是闻 2。
三五 曼陀多等人,人王之生母,彼女堕有海,有海得卿度。
三六 王母皇后名,于女为善利,佛母之大名,无上最难得
三七 我得我所愿,由卿大小全,依卿得满足 3。
三八 我舍此身去,将欲盘涅槃,作苦边际者,许我入涅槃。
三九 轮钩幢为饰,柔软如莲华,请伸汝之足,礼敬卿亲爱。
四○ 汝身如金块,善见卿己身,我将趣寂灭。」
四一 三十二相具,妙光庄严身 4,旭日出朝云,胜者示叔母。
四二 于此如日王 5,足跖有轮相,彼女伏顶礼。
四三 「当我最后死,敬礼日种幡,我不再见卿。
533 四四 世间最上者!思作诸过失,若我有过失,请与悲愍我!
四五 女人为出家,屡屡我恳请,若我有过失,请与忍恕我。」
四六 我依卿之许,教导比丘尼,指导若不宜,请与忍恕我。」
四七 「庄严德无缺,忍恕更何有?,正趣盘涅槃,于身更何言?
四八 于比丘僧伽,清净无缺欠,善由世间出,捕捉黎明者,
夜叉之消失,见如弦月去。」
四九 其它比丘尼,围绕最胜者,如环须弥山,如众星从月,
伏礼佛足已,伫立望佛颜。
五○ 「依眼得见卿,依耳闻卿言,我心全同一,法味得满足。
五一 众中师子吼,打论骄慢者 6,得见卿颜者,任谁皆幸福。
五二 指长爪赤美,敬礼长踵足,得见卿颜者,任谁皆幸福。
534 五三 佛之微妙喜,破瞋有利益,得闻佛语者,任谁皆幸福。
五四 我今身有幸,专诚供卿足,吉祥有正法,我已度轮回。」
五五 彼女礼仪正,比丘僧伽中,恭敬致间讯,敬礼罗喉罗,
阿难难陀等,彼女作斯言:
五六 「蛇之栖息所,等同病住所,苦之集合所 7,老死之行境,身体起厌患。
五七 种种污泥满,一切依存他,厌无活老身,是故欲涅槃。
五八 难陀罗喉罗,贤者已去忧,不动无漏者,思考于法性。
五九 「有为之世间 8,不坚如芭蕉,虚幻如阳焰,无坚不持续。
六○ 胜者之母妹,养母瞿昙尼,将于趣入死,有为是无常。」
六一 尔时佛爱弟,阿难于有学,忧恼于其处,垂泪彼悲泣。
六二 「昙弥辉将去 9,佛亦不久寂,如无薪之火。」
六三 阿难如是泣,瞿昙弥为言:「所闻深如海,热心持从佛
六四 喜来不当忧,此我归依处,到达涅槃性。
六五 佛受卿之请10,认我等出家,汝勿兴悲叹,汝苦劳不空。
535 六六 往昔之未见,外导阿阇梨,七岁童女等,善知此大道。
六七 佛教守护者!见汝此最后,凡往其处者,此非再见处(涅槃)。
六八 世间之导师,说法咳声时,彼时我亲切,述我希望言:
六九 『我望卿长生!,一劫住世间!为世之利益,卿永无老死!』
七○ 我为如是语,彼佛我向言:『不可行敬礼,如尔礼诸佛。』
七一 『如何礼如来,如何礼诸佛,请间以语我』
七二 『发勤之精进,不惜己身命,坚固常勇猛,见有道声闻,此为礼诸佛。』
七三 我往尼住所,我独自思惟:『佛到有边际,有道众欢喜。
七四 我欲般涅槃,何为见不祥?』我为如是思,奉见第七仙。
七五 我般涅槃时,告与化导者,佛与认许我,『瞿昙弥!汝应知其时!』
七六 烧尽诸烦恼……
七七 实我善来哉……
七八 四种无碍解,我得八解脱……
七九 「愚者观法现,惛沉堕犹豫,为断彼等见,瞿昙弥!汝应现神通。」
八○ 伏礼等觉者,其时升空中,佛陀之认许,种种现神通。
八一 一人成多人,多人为一人,或显或为隐,过壁如穿云。
536 八二 自在无碍行,或没于地中,或行于水上,水面不为破。
八三 恰如飞之鸟,虚空结跏趺,乃至梵世界,身转得自在。
八四 须弥作为杖,大地作为伞,树与根同转,持之步虚空。
八五 清净如日出,以香熏世间,又如劫末岚,网鬘实覆世间。
八六 目真邻陀池,犹如大岩石,须弥曼陀罗……,拳握如芥子。
八七 指头覆日月,花冠千日月。
八八 海水一口饮,如劫末岚云。以降盆大雨。
八九 彼女与轮王,等众造天空,象狮金翅鸟,咆哮之显现。
九○ 一人为化作,无量比丘尼,消失为一人,向彼牟尼言。
九一 「母妹从汝教,逮得大利益,我现诸神变,心喜礼佛足。」
九二 诸种神通现,由天宫而下,礼拜世间光,彼女坐一边。
九三 「大牟尼!我生百二十,年岁已十足,勇者!我将入涅槃。」
九四 彼众皆惊愕,合掌作斯言:「圣尼!云何勇猛现,无比之神通!」
537 九五 巴多穆塔拉,诸法具眼者,胜者世导师,十万劫昔出。
九六 我于有鹅城,大臣之家生,具备诸便益,富荣有大财。
九七 某时与父共,群婢为相从,伴以大眷属,往诣人牛王。
九八 胜者如帝释,无漏法雨降,清明如秋日,繁复有光辉。
九九 奉见起信心,闻彼善言喜,母妹比丘尼,置我为第一。
一○○ 如是七日间,如是施大施,上人与僧伽,施以必需品。
一○一 伏礼佛足下,愿求母妹位,于是第七仙,大众中宣言:
一○二 「汝于七日间,饮食施僧伽,我将为称赞,谛听闻我说。
一○三 十万劫之后,出生甘蔗族,彼名瞿昙者,大师在世间。
一○四 汝于彼法中,得为后继子,汝名瞿昙弥,大师尼弟子。
一○五 汝为佛母妹,佛命保育者11,耆宿比丘尼,乳得第一位。」
一○六 我闻心欢喜,终生侍圣者,奉施必需品,由是我死去。
一○七 三十三天生,一切遂所欲,我依十支业,胜过他天者。
一○八 色声香味触,寿命容色乐,及我有名声。
一○九 同样依支配,我有殊胜光,我为天主后,彼处被爱慕。
538 一一○ 我为业风驱,生死于轮回,迦尸王国内,生于奴隶村。
一一一 五百之奴隶,尔时住其中,我长于其处,奴隶长之妻。
一一二 五百自存者,乞食入我村,我见彼等喜,亲戚同布施。
一一三 全村为团体,奉侍四月间,我为施三衣,有夫为轮回。
一一四 有夫者死去,我等往天界,今为最后有,提婆陀诃生。
一一五 我父为释种,名为安伽那,母苏拉伽那,净饭王家嫁。
一一六 皆由释族生12,同一种族嫁,我由众中拔,胜者保育者。
一一七 我子出家佛,彼为化导者,我与五百人,尔后皆出家。
一一八 释种女勇者,体得寂静乐,彼时于前生,曾为我等夫。
一一九 善逝起哀愍,皆为福业作,大宗奉行者,逮得罗汉位。
一二○ 其它比丘尼,皆得生天上,有如群星集,照大神通者。
一二一 善学如金工,黄金堪加工,种种饰物现,变现诸神通。
一二二 彼等现神变,多种不思识,最胜论者佛,牟尼与众喜。
一二三 彼等由空下,敬礼第七仙,最上人之前,各自为座坐。
一二四 「呜呼,勇者瞿昙弥,我等哀愍者13,彼女宿福熏14,我等得漏尽。
539 一二五 烧尽诸烦恼……
一二六 实我善来哉……
一二七 四种无碍解,我得八解脱……
一二八 大牟尼!神通天耳界,我等得自在,逮得他心智。
一二九 天眼得清净,而知于宿住,一切漏尽果,今已无后有。
一三○ 义法词与辩,四种无碍解,大勇者!我等之智慧 生于卿之前。
一三一 大导师!卿有此慈心,我等为奉侍,大牟尼!认许入涅槃。」
一三二 胜者曰:「欲入涅槃者,我何欲为言?我为如是言,汝等应知时」
一三三 瞿昙弥为始,彼等比丘尼,敬礼胜者佛,起座皆离去。
一三四 世间之导师,人中之贤者,与诸人群共,门口送母妹。
一三五 尔时瞿昙弥,手伏佛足下,礼拜世间亲,尼等皆同拜。
一三六 「奉见世导师,此为最后时,甘露之作者,卿颜再不见。
一三七 大勇者!足如妙莲华,礼敬再不触,最上者!我今归寂灭。」
一三八 如是于现世,色身为何物?有为不安息,皆为短时物。」
一三九 瞿昙弥彼尼,归往尼住所,结半跏趺坐。
一四○ 彼等优婆夷,爱佛之教者,闻知彼尼事,礼足者等来。
一四一 彼等手捶胸,断根如蔓草,忧恼倒地上,悲泣为声号。
540 一四二 「与我归依处,尊师舍我等,师勿归寂灭,我等皆伏请。」
一四三 信慧彼女等,勤处为闇黑,圣尼瞿昙弥,轻抚彼等头,
一四四 「勿从魔绢索,汝等勿胆落,一切有为法,动摇皆无常。」
一四五 于是彼女等,舍最上初禅,二禅三禅舍,入定第四禅。
一四六 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非想处定,
如是依顺序,诸处为入定。
一四七 圣母瞿昙弥,逆转至初禅,彼入诸禅定,复入第四禅。
一四八 彼等出禅定,恰如灯之焰,无漏般涅槃15,大地震落雷。
一四九 天鼓一齐鸣,诸天皆悲痛,空中散华雨,降落于地上。
一五○ 须弥诸山王,舞台上俳优,忧动吹大风,海浪起哀响16。
一五一 天龙阿修罗,梵天感动言:「呜呼!诸行无常哉,
如彼瞿昙弥,色体终灭坏。
一五二 大师教行者,犹在此围绕,彼女如灯焰,瞬息入涅槃。
一五三 呜呼!会者终必离,呜呼!有为无常法,呜呼!生者终必灭。」
如是生悲泣。
一五四 于是诸天梵,往诣第七仙,时机适世间,顺依世习惯。
541 一五五 阿难闻如海,尔时大师招,「阿难!佛母趣寂灭,汝报比丘众。」
一五六 彼时之阿难,无喜满泪眼,悲声作念言:「汝等比丘集!
一五七 东南西北住,善逝子言述,汝等皆谛听。
一五八 彼瞿昙弥尼,佛身守育者,恰如日出星,今已归寂灭。
一五九 舍弃佛母名,去往安乐所,五眼者导师,离舍已往见。
一六○ 善逝之信者,牟尼之弟子,善逝子等者,应往敬佛母。」
一六一 极远地方住,比丘等闻知,或依佛威力,或以神通来。
一六二 瞿昙弥已眠,恍惚如纯金,移于重阁中。
一六三 彼四护世肩,平等以肩担,帝释等诸天,摄受于重阁。
一六四 重阁有五百,皆为秋日色,毗首羯摩造。
一六五 一切比丘尼,直卧于床上,诸天之肩乘,顺序为出行。
一六六 苍天覆天盖,上印日月星,一切黄金造。
542 一六七 揭举数多旗,优美花衬衣17,熏烟由空降,地上诸花放。
一六八 日月现星辉,日到中天时,如月无有热。
一六九 诸天行供养,馥郁天香鬘,音乐舞歌唱。
一七○ 梵天龙修罗,各尽其能力,供养为运载,寂灭之佛母。
一七一 他诸善逝子,寂灭为前运,瞿昙弥佛母,后运受供养。
一七二 前为诸天人,龙及阿修罗,佛与诸弟子,随后供母行。
一七三 佛之般涅槃,瞿昙弥涅槃,皆走甚稀奇。
一七四 佛之般涅槃,未见二弟子(舍利弗、目连),瞿昙弥涅槃,见佛与弟子。
一七五 彼等之葬堆,一切香所造,撒香与抹香,彼等附荼毘。
一七六 残骨余之分,一切悉烧尽,阿难生感激,为作如是言:
一七七 瞿昙弥灭去,其身于火化,佛亦将不久,涅槃我悬念18。
一七八 瞿昙弥遗骨,收入彼女钵,阿难为佛嘱,依嘱以尊捧。
543 一七九 阿难手捧骨,第七仙言宣:「有髓之大树,
一八○ 大干无常崩,尼僧瞿昙弥,是故般涅槃。
一八一 呜呼!涅槃留舍利,无忧是希奇。
一八二 母不使人哀,已度轮回海,遍除诸苦恼,清凉善涅槃。
一八三 母为大智者,大慧广慧者,尼中之耆宿,比丘等!应当如是知。
一八四 神通天耳界,自在瞿昙弥,他心知自在。
一八五 天眼知宿住,一切漏遍尽,今再无后有。
一八六 义法词与辩,具有清净智,母不使人哀。
一八七 燃火炼铁棒,次第渐消失,失去不知方。
一八八 如是正解脱,度欲缚瀑流,逮得不动乐,不可示趣处。
一八九 汝等自为洲,念处为行境,修习七觉支,,可达苦边际。
──如是摩诃婆阇波提瞿昙弥唱此等之偈。
注 1 「大受用」,底本为mahabhage,今采用暹罗本之mahabhoge。
2 「欲得」,底本为labhantam,今采用暹罗本之labhanti。
3 「依卿」,底本为maya今采用暹罗本之taya。
4 「妙光庄严」,底本为Sappabhalankatam,今采用暹罗本之Suppabhalankatam 。
5 「于此」,底本为pade今采用暹罗本之tato。
6 「打论骄慢者」,底本为vadidappapabharino今采用暹罗本之Vadudappapaharino。
7 「苦之集合所」,底本为dukkhapanke,今采用暹罗本之dukkhasanke。
8 「世间」,底本为lalam,今采用暹罗本之lokam。
9 「辉」,底本为hasanti,今采用暹罗本之bhasanti。
10 「受卿之请」,底本为Samajjhittho,今采用脚注所出异本之Samijjhittho。
11 「佛命保育者」,底本为d1pit,apadika,今采用暹罗本之j1vitapalika。
12 「皆」,底本为sesa,今采用暹罗本之sabba。
13 「哀愍者」,底本为’nukampita,今采用暹罗本之’nukampuka。
14 「彼女」,底本为tava,今采用暹罗本之taya。
15 「无漏」,底本为nirasana,今采用脚注所出异本及暹罗本之nirasava。
16 「海浪」,底本为sagaro,今依义应读为sagare。
17 「美」,底本为vitat,今采用脚注所出异本及暹罗本之cittaka。
18 「我悬念」,底本为sanketam,依脚注异本为sankeham,今应读为Sanke’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