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六 优波私婆学童所问之义释
 
{返回 小义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8

第六   优波私婆学童所问之义释
p.126.
              一  尊者优波私婆曰:
                「释迦〔佛〕!我独无依止     不能度于大暴流
                 普眼者请语所缘              依彼可度此暴流」   (一○六九)
     「释迦!我独大暴流」〔之句中〕,独大暴流者,是依止于彼人、又依止于彼法,
  以度大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越度、度过、超越、所离越处之人究竟唯我一
  而无第二。又〔斯〕法究竟唯我一而无第二。此是「独」〔之义〕。「释迦者」,是世尊
  由释迦族出家故,是释迦。或又是富者、大富者、具财者故是释迦。彼有此等诸财、
  所谓、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舍财、慧财、念处财、〔神足财、根财、力
  财、觉支财、道财、果财〕、涅槃财。由此等多数之财宝而是富者、大富者、具财者
  之故亦是释迦。或又可能者、有能者、1权力者、2有用者、勇者、英雄、战士、
  无怖者、无惧者、无骇者、无败走者,怖畏恐怖之舍断者、身毛竖立之离去者故亦
  是释迦。此是「释迦!我独大暴流」〔之义〕。
     「尊者优波私婆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
  优波私婆,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优波私婆
  曰」〔之义〕。
127    「无依止而不能度」〔之句中〕,「无依止」者,不为依止于人,又不依止于法。「不
  能」者,是力不及、不能、不堪。「度」者,是度大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越度、
  度过、超越、离越。此是「无依止而不能度」〔之义〕。
     「普眼者!请语所缘」〔之句中〕,「请语所缘」者,请语所缘、对象、依止、近依、
  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请说明。此是「请语所缘」〔之义〕。「普
  眼者,」是言普眼一切知智。世尊具一切知智、正具、达、正达、成、正成、具备。
            在3彼不能见之物此世亦无何物
            又无不能识之物亦(无)不可知之物
            可能知之物一切皆可知通
            旨此如斯之故如来是普眼者
      此是「普眼者!请语所缘」〔之义〕。
     「依彼可度此暴流」〔之句中〕,「依彼」者,是依止其人,又依止其法。「可度此
  暴流」者,可度大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可越度、度过、超越、离越。此是「依
128 彼可度此暴流」〔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优波私婆曰:
                 「释迦!我独无依止         而不能度大暴流
                  普眼者!请语所缘          依彼可度此暴流」
               二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具念且观无所有            依〔无所有〕而『非有』
                  舍欲离惑受灭尽            昼夜观察度暴流〕  (一○七○)
     「观无所有具正念」者,彼婆罗门原来得无所有处定,此「是我之依止」,而不知
  〔彼之〕依止事。世尊向彼告〔其无所有处是彼之〕依止,更告以出路、〔婆罗门由
  此〕入定于非想非非想处定、由此出定,且观察于其际所生心心所法「是无常」,〔又〕
  「是苦、是病、是痈、是箭、是痛、是恼、是敌、是毁、是疾、是祸、是不快、是怖
  畏、是灾患、是动、是坏、是不恒、是无救护所、是无避难所、是无归依所、是不
  归依者、是空缺、是空虚、是空、是无我、是过患、是变易法、是不坚实、是痛根、
  是杀戮者、是非有、是有漏、是有为、是魔食、是生法、是老法、是病法、是死法、
129 是愁、悲苦、忧恼法、是杂染法、是集、是灭没、是不乐味、是过患、是不出离」,
  以且观察、眺望、省思、普观。「具念」〔之句中〕,「念」者,是所有念、随念、想念
  ……乃至(一八页参照)……是正念。此言为念。「具」此之念、正具、达、正达、
  成、正成、令具备者言为具念者。此是「具念且观无所有」〔之义〕。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句中〕,「优波私婆!」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
  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
  作证共同为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义〕。
     「谓非有〔依无所有处〕度暴流」〔之句中〕,一切「谓非有」是无所有处定。由何
  谓一切非有是无所有处定耶?于识无边处定有念而入定、由此出定,彼识令无、令
  为非有、令消灭而观一切非有。由此一切谓非有是无所有处定。依〔其无所有处定〕、
  近依、所缘、对象此而度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须越度、度过、超越、离越。
  此是「谓非有度暴流」〔之义〕。
130    「舍断诸欲离疑惑」〔之句中〕,欲者,若概言之是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
  (二七页参照)……言此等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参照)……言此等为烦恼欲。
  「舍断诸欲」者,是遍知事欲、舍烦恼欲、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舍断
  诸欲」〔之义〕。「离惑」〔之句中〕,言疑为疑惑。〔即〕对于苦犹豫……乃至(一○
  五页参照〕……为远离疑惑、离、离去、出离、弃遣、离脱、离缚,以不限定心而
  住,如斯是「离惑」〔之义〕。或又离4三十二之无用论、离、离去、出离、弃遣、离
  脱、离缚。以不限定心而住。如斯亦是5离惑(论)〔之义〕。此是「舍断诸欲离疑惑」
  〔之义〕。
     「昼夜观察渴爱灭」〔之句中〕,渴爱者,是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
  爱。「夜」者,是夜。「昼」者,是日中。观昼夜渴爱之尽灭、轮回之尽灭、轮转之尽
  灭,观察、见、眺、省思、普观。此是「昼夜观察渴爱灭」〔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具念且观无所有          依〔无所有〕而『非有』
131               舍欲离惑爱灭尽          昼夜观察度暴流」
             三 尊者优波私婆曰:
                「一切诸欲于离贪        舍他依止无所有
                第一有想解脱信          彼不退住立其处」  (一○七一)
     「一切诸欲于离贪」〔之句中〕,「一切」者,是普一切、一切之一切、无残、无余。
  此是「一切」。「于诸欲」者,〔欲〕者若概言之是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
  页参照)……言此等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参照)……言此等为烦恼欲。「一切诸
  欲于离贪」者,于一切诸欲离贪、弃贪、唾弃贪、脱贪、舍断贪、舍遣贪,能镇伏所
  贪。此是「一切诸欲于离贪」〔之义〕。
     「尊者优波私婆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优波私
  婆者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页参照)……称呼。「依止无所有而舍他、」舍
  下之六定(四禅定及下二无色定),遣、遍舍、越、超越、离越而依止无所有处定、
132 止着、系着、近着、缚着,信解。此是「舍他依止无所有」〔之义〕。
     「信第一有想解脱」〔之句中〕,有想解脱者是6七有想解脱。无所有处定解是其
  等有想定之最高、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第一」,是最高、最胜、最
  殊胜、秀逸、最上、胜妙之〔有想解脱〕由信解脱而信解,于其处信解,信解彼、
  行彼、屡屡为彼、重彼、向于彼、倾于彼、赴于彼,以彼为主。此是「信第一有想解
  脱」〔之义〕。
     「彼不退住立其处」〔之句中〕,应住立耶与否耶?「如斯耶」?「不然耶」?「如何
  耶」?「方何耶」?是疑之质问、疑念之质问、迷惑之质问。此是「可住立耶与否耶」〔之
  义〕。「于其处」者,是无所有处。「不退去」者,是不退去、不动转、不离去、不消失。
  或又不染、不污、不昏迷、不染污。此是「彼不退住立其处」〔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优波私婆曰:
                一切诸欲于离贪         舍他依止无所有
                第一有想解脱信         彼不退住立其处
133            四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一切诸欲于离贪         舍他依止无所有
                信第一有想解脱         彼不退住立其处」  (一○七二)
     「一切诸欲于离贪」〔之句中〕,一切者,是普皆、一切之一切、无残、无余。此
  是「一切」。「于诸欲」者,〔欲〕若概言之,是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页
  参照)……此等言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参照)……此等言为烦恼欲。「一切诸欲
  于离贪」者,于一切诸欲离贪,弃贪、唾弃贪、脱贪、舍断贪、舍遣贪、能镇伏所贪。
  此是「一切诸欲于离贪」〔之义〕。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句中〕,优波私婆!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
  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
  作证共同为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义〕。
     「舍他依止无所有」,舍下之六定,遣、遍舍、越、超越、离越而依止无所有处
  定、正着、系着、近着、缚着、信解。此是「舍他依止无所有」〔之义〕。
134    「信第一有想解脱」〔之句中〕,「有想解脱」是七有想解脱。无所有处定解脱是其
  等有想定之最高、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由信解解脱「第一」、最高、
  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之〔有想解脱〕而信解、信解其处、信解彼、行
  彼、屡屡为彼、重彼、向于彼、倾于彼、赴于彼、以彼为主。此是「信第一有想解脱」
  〔之义〕。
     「彼不退住立其处」〔之句中〕,「住立」者,可住立、可住立7六万劫之间。「于
  其处」者,是于无所有处。「不退去」,是不退去、不动转、不离去、不消失、而不灭
  损。或又不染、不污、不昏迷、不染污。此是「彼不退去住立其处」〔之义〕。故世尊
  宣示。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一切诸欲于离贪        舍他依止无所有
               信第一有想解脱        彼不退住立其处」
            五 若彼不退〔无所有〕    其处多年之住立
               普眼者其处解脱        彼可成为清凉耶
135              又如斯者之识〔者〕    当于可为亡灭耶   (一○七三)
     「若彼不退去,其处若住立」〔之句中〕,「若彼住立〕者,是若彼可住六万劫之间。
  「其处」者,是无所有处。不退去者,是不退去、不动转、不离去、不消失、不灭损。
  或又不染、不污、不昏迷、不染污。此是「若彼不退去,其处为住立」〔之义〕。
     「普眼者!多年」〔之句中〕,「多年」者,是多年、数年、数百年、数千年、数十
  万年、数百劫、数千劫、数十万劫。「普眼者」,是言一切知智为普眼……乃至(一
  六二页参照)……如来以其故是普眼者。此是「普眼者!多年」〔之义〕。
136    「彼解脱其处,可成清凉耶?〔又〕如斯者之识,可为亡灭耶」者,彼得其处清
  凉之状态,是恒、常恒、不变易而可永久住立于其处耶?又彼之识亡、断绝、灭、
  为非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之结生识而可生起耶?问生于无所有处者之常与断。
  或在其处而可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耶?又说彼之识亡而更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之
  结生识可生起耶?问于无所有处生者之般涅槃与结生。「如斯者」,是于无所有处生
  起之如斯者,如是住立彼之类、彼之部类者。此是「彼解脱其处,可为清凉耶?〔又〕
  如斯者之识,可为亡灭耶」〔之义〕。
      故彼婆罗门言:
                若彼不退〔无所有〕      其处多年之住立
                普眼者其处解脱          彼可成为清凉耶
                又如斯者之识〔者〕      当于可为亡灭耶
             六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譬如于强风              吹飞之火焰
                又如至灭没              不入存在数
                如斯之牟尼              名身〔识〕解脱
                又如至灭没              不入〔存在〕数」  (一○七四)
137    「譬如于强风,吹飞之火焰」〔之句中〕,火焰者,是火之焰。风,是东风、西风、
  北风、南风、有尘风、无尘风、寒风、热风、8微风、烈风、毘岚风(台风)、翼风、
  金翅鸟风、多罗叶扇风。「譬如于强风,吹飞之火焰」者,是强风所吹飞,被吹起、
  斥散、除去、伏、镇伏者。此是「譬如于强风,吹飞之火焰」〔之义〕。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句中〕,「优波私婆!」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
  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
  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义〕。
     「至灭没不入〔存在〕数」〔之句中〕,「至灭没」者,是至于灭没、赴于灭没、行
  于灭没、灭、寂灭、终熄。「不入于数」者,〔谓〕行于此方向而不入(可言)之数,
  不可指示、不可数、不可认。此是「至灭没不入于数」〔之义〕。
     「如斯之牟尼,名身之解脱」〔之句中〕,「斯」者,是譬喻与〔事实〕为照合(句)。
  「牟尼」者,智言为牟那……乃至(八四页以下参照)……超着与网此为牟尼。名身
  之解脱,彼牟尼原来既解脱名身、解脱色身、9由彼分〔舍断〕、超越〔舍断〕、镇
  伏舍断而舍断,彼牟尼来于有之边〔最终〕而获得四圣道,获得四圣道故,而亦遍
  知名身、色身,遍知名身、色身故而由究竟解脱而脱名身、色身,已解脱。此是「如
  斯之牟尼,名身之解脱」〔之义〕。
138    「至灭没不入数」〔之句中〕,「至灭没」者,是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于无余涅
  盘界而般涅槃,不入于〔存在之〕数,「剎帝利、婆罗门、毘舍、首陀、在家者、出
  家者、天、人、有色者、无色者、有想者、无想者、非想非非想者」,无可称计彼因,
  无缘、无原因、不入〔存在之〕数,不可指示、不可数、不可认。此是「至灭没不入
  数」〔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譬如于强风           吹飞之火焰
               又如至灭没           不入存在数
               如斯之牟尼           名身〔识〕解脱
               又如至灭没           不入〔存在〕数」
            七 灭没之彼或非有       或是常恒而无病
               牟尼!愿彼为解说     此法尊师如实知   (一○七五)
     「灭没之彼或非有」者,是灭没之彼或此非有耶?彼灭、断绝、亡灭耶?此是「灭
  没之彼或非有」〔之义〕。
     「或是常恒而无病」者,或是恒、常恒、不变易者而可永久住立于其处耶?此「或
139 是常恒而无病」〔之义〕。
     「牟尼!愿彼为解说」〔之句中〕,「彼」者,是我问、我乞、我求、我信乐。「牟
  尼」者,言智为牟那……乃至(八四页以下参照)……超着、网者是牟尼。「愿彼为
  解说」,愿请为语、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牟尼!
  愿彼为解说」〔之义〕。
     「此法尊师如实知」者,是尊师如实知此法、识、考虑、度知、辨知、明暸。此
  是「此法尊师如实知」〔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灭没之彼或非有           或是常恒而无病
                牟尼!愿彼为解说         此法尊师如实知
             八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灭没者无〔有非有〕量     彼不言〔有非有〕
                彼己无其所〔烦恼〕       一切诸法害破时
                一切语路被害破」        (一○七六)
     「灭没者无有量」者,于灭没无余涅槃界般涅槃者、无有色之量、无有受之量、
  想之量、行之量、识之量,不存在、不能得、被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
140 起,以智火所烧者,此是「灭没者无有量」〔之义〕。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句中〕,「优波私婆!」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
  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
  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优波私婆!」〔之义〕。
     「于彼无可所言彼」,可言「由彼贪而染」,可言「由彼瞋而怒」,可言「由彼痴而昏
  迷」,可言「由彼慢而结缚」,可言「由彼见而执取」,可言「由彼掉举而散乱」,可言「由
  彼疑而不决定」,可言「由彼随眠而强力」,其舍断等诸行,于诸行之舍断故,可言「由
  彼趣,〔彼〕地狱有情、畜生、饿鬼、人、天、有色者、无色者、有想者、无想者、
  非想非非想者」,可语、可言彼无因、无缘、无原因。此是「于彼无可所言彼」〔之义〕。
     「一切诸法害破时」者,是一切诸法、一切诸蕴、一切诸处、一切诸界、一切诸
  趣、一切诸生起、一切诸结生、一切诸有、一切诸轮回、一切诸输转,被破、害破、
141 取去、取除、坏、破坏、舍断、正断而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之时。
  此是「一切诸法害破时」〔之义〕。
     「一切语路被害破」〔之句中〕,语路者,是烦恼、蕴、行,彼之语、语路、增语、
  增语路、辞、辞路、施设、施设路、破、害破、取去、取除、坏、破坏、舍断、正
  断而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之。此是「一切语路、被害破」〔之义〕。故
  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优波私婆!
                灭没者无〔有非有〕量      彼不可言〔有非有〕
                彼已无其所〔烦恼〕        一切诸法害破时
                一切语路被害破」。
      世尊之说法终……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
  坐。
                                           优波私婆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六 〔毕〕
  注1 前义释之注5参照。
    2 前义释之注5参照。
    3 有关本偈,前义释之注4参照。
    4 有关三十二无用论,于大义释一、二九三页之注6 参照。
    5 惑(kathahi)于该当Sn之原文katha之语为kathamkatha之略,虽是用为疑惑之
      意义,今katha不是疑惑之意义,是「论」又「说」之意义而说明者。
    6 七有想解脱是指四禅定及下三无色定者。
    7 生于无所有处天有情之寿量是六万劫。A.I,268;Vibh.426等参照。
    8 微风(paritta vata)此语在底本虽无,由本卷三六五页之文补入。
    9 彼分、超越、镇伏之三舍断,于后世之注释时代为彼分(tadanga)镇伏(vikkhambhana)
      正断(samuccheda)安息(patippassaddhi)出离(nissarana)之五舍断。有关此等之
      意义DhaA.352f;解脱道论卷一(大正藏三二、三九九c 以下)参照。


 


{返回 小义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下一篇:第五 度多迦学童所问之义释
 第五 度多迦学童所问之义释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犀角经之义释
 第四 弥多求学童所问之义释
 第十二 跋陀罗浮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第十七 学童所问结语之义释
 第六 优波私婆学童所问之义释
 第十六 宾祗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第十 劫波学童所问之义释
 小义释 目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伽经四种禅(讲于加州闻思修居士林)[栏目:妙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