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二篇 实修 2.3.1 此修法与四圣谛的关系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65

2.3修行检讨

2.3.1此修法与四圣谛的关系

1)苦谛:我们可以从每一个姿势见到苦,而所见到的苦是苦苦与行苦,这两种苦可以让我们体证苦谛(身心皆苦)。

2)集谛:贪爱是苦的因,清楚觉照坐的色身等等(保持在当下),实相般若就会生起,就可以破除「我」在坐的邪见。

3)灭谛:烦恼越减少,我们也就越接近灭苦(涅槃)。这有的是短暂的(彼分涅槃)(注1)——如保持在当下;或恒常的——如圆觉者所证(断惑涅槃)。

如果断除贪爱就止息了苦痛,因为贪爱是苦的因,因除果就除,而我们要体证四圣谛,就要靠道心(道识)的力量;道心可以断除烦恼(见1.6.1节「实相」;及3.1节第十四阶智)。

4)道谛:使念住于身体的各种姿势,保持在当下,我们就是在修戒、定、慧,这就是八正道或道谛,我们越能以智慧体证苦,就越能实践八正道。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二篇 实修 2.3.2 各种苦的四念处修法
下一篇:第二篇 实修 2.2.5 适应初学者的简化的修法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4.生灭随观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5.坏随观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2.把握因缘智
 附录A 与学生的会谈
 第一篇 理论 1.6 当下和实相
 第二篇 实修 2.2.3.1 为什么用自然的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3.5 五力
 第一篇 理论 1.3.6 七菩提分
 第二篇 实修 2.2.3 自然的修法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1.行舍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道乃成佛枢纽[栏目:慧光法师]
 永嘉大师证道歌诠述(1)[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楞严经》是伪经吗?[栏目:宣化上人]
 佛陀的教育法[栏目:星云法师]
 中国佛教史话 萧齐时代的佛教[栏目:中国佛教史话]
 为什么拜佛(乐崇辉)[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内观简介[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尘埃落定回归佛性[栏目:传喜法师]
 拓开心量 包容别人(悟泓)[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相应24经 烦恼的灭尽经[栏目:相应部 52.阿那律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