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名色分别智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980

3.1十六阶智

1.名色分别智

此智是修行者体会到当下的实相。实相是指身心自然的真实状态,此智改变了妄执身心是「我」的邪见。因为妄执身心为「我」的烦恼(邪见)已经存在非常长久的时间了,所以此智(见到身心无我的智慧)对于修行者而言是非常难以在当下掌握到的。想要成就此阶智的人就必须奉行佛陀在《大念处经》中所提到的四念处正确修法。

想要成就此智的修行者,必须以逐渐增强的思慧常常在当下掌握到身心,直到正念正知生起猛利的智慧,然后引发正见。例如,正见生起的时候,修行者会知道当下正在观照什么色身、什么心(坐的色身,心在听等等)——而他也清楚是心知道这是坐的色身等等。而且进一步他会了解到世界万物也只是色法和心法而已——非男、非女、无我或灵魂——而修行者现在知道这一点,甚至是由他内心深刻体会的。自我的邪见破除时,修行者会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从出生以来他从未有过这种无「我」的感觉。

由于猛利的实相般若将我的邪见从他的感觉中根除,现在他就能体会到身心自然的真实状态(实相)了。

修行者成就此智时是自知的,就像吃糖一样——用不着别人告诉他糖的滋味如何。

在长阿含经中,佛说「法是可以由智慧直接体证的」。法是不需要老师向你解释你成就了那一种智慧——你可以由自己的体验知道。有时修行者也会认为他已经成就了达到某一种智慧,但并不是很肯定,通常如果自己还不肯定的话,就很可能是他还没达到那一阶智。

这一阶智称为见清净,因为在体证的那一剎那是没有烦恼的,但这种正见尚未真正体会到三法印,要见到无常、苦、无我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修持。

此智(第一阶智)成为修行者的「归依处」,因为他亲自尝到了实相的滋味,就像吃糖一样,他体会到第一阶智是因为他亲自尝到它的。

从现在起,他清楚不是「他」在坐而是色身在坐,不是「他」在看而是「心」在看等等——而且进一步,他了解到每一个他所见到的有情只是身心而已。从这时候起,名色(身心)就成为他的老师了。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2.把握因缘智
下一篇: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图]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3.遍知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图]
 第二篇 实修 2.3.2 各种苦的四念处修法
 第二篇 实修 2.3.1 此修法与四圣谛的关系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1.行舍智
 第二篇 实修 2.1.1 四种姿势
 第一篇 理论 1.3.1.3 如理作意和觉察
 第一篇 理论 1.3.1.1 修四念处的要件
 第一篇 理论 1.7 精进-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和觉察力
 第一篇 理论 1.1.1.2 讨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神要与人相通,该如何解决?应与它接触或是拒绝?[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03 九华山志卷三(梵刹门)[栏目:05 九华山志]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三章•传译 第二节•注疏[栏目: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灭苦之道 一、苦灭圣谛 六、解脱[栏目:法遵尼师]
 法语利剑[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五)修行者应重视七支坐法[栏目:圣者言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