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名色分别智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981

3.1十六阶智

1.名色分别智

此智是修行者体会到当下的实相。实相是指身心自然的真实状态,此智改变了妄执身心是「我」的邪见。因为妄执身心为「我」的烦恼(邪见)已经存在非常长久的时间了,所以此智(见到身心无我的智慧)对于修行者而言是非常难以在当下掌握到的。想要成就此阶智的人就必须奉行佛陀在《大念处经》中所提到的四念处正确修法。

想要成就此智的修行者,必须以逐渐增强的思慧常常在当下掌握到身心,直到正念正知生起猛利的智慧,然后引发正见。例如,正见生起的时候,修行者会知道当下正在观照什么色身、什么心(坐的色身,心在听等等)——而他也清楚是心知道这是坐的色身等等。而且进一步他会了解到世界万物也只是色法和心法而已——非男、非女、无我或灵魂——而修行者现在知道这一点,甚至是由他内心深刻体会的。自我的邪见破除时,修行者会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从出生以来他从未有过这种无「我」的感觉。

由于猛利的实相般若将我的邪见从他的感觉中根除,现在他就能体会到身心自然的真实状态(实相)了。

修行者成就此智时是自知的,就像吃糖一样——用不着别人告诉他糖的滋味如何。

在长阿含经中,佛说「法是可以由智慧直接体证的」。法是不需要老师向你解释你成就了那一种智慧——你可以由自己的体验知道。有时修行者也会认为他已经成就了达到某一种智慧,但并不是很肯定,通常如果自己还不肯定的话,就很可能是他还没达到那一阶智。

这一阶智称为见清净,因为在体证的那一剎那是没有烦恼的,但这种正见尚未真正体会到三法印,要见到无常、苦、无我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修持。

此智(第一阶智)成为修行者的「归依处」,因为他亲自尝到了实相的滋味,就像吃糖一样,他体会到第一阶智是因为他亲自尝到它的。

从现在起,他清楚不是「他」在坐而是色身在坐,不是「他」在看而是「心」在看等等——而且进一步,他了解到每一个他所见到的有情只是身心而已。从这时候起,名色(身心)就成为他的老师了。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2.把握因缘智
下一篇: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图]
 第一篇 理论 1.3.1.6 正确的修法(四念处)
 第一篇 理论 1.3 三十七道品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4.道智(智见清净)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4.生灭随观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3.遍知智
 第二篇 实修 2.3.3 问题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1.行舍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5.果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6.怖畏现起智
 第一篇 理论 1.4.4.3六根中的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浅论“人间佛教”思想(熊胜祥)[栏目:人间佛教]
 阿弥陀佛身金色,请问何以“净宗学会”供养的阿弥陀佛是白瓷色的?[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病痛也是缘[栏目:印良法师]
 华雨集第二册 中编「大乘佛法」第四章 忏悔业障[栏目:印顺法师]
 相应3经 阿修罗王者经[栏目:相应部 7.婆罗门相应]
 满园子的动物 Yard Full of Animals[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参禅的人不念佛求生净土很危险啊[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禅宗与少林武术的“禅武合一”[栏目:少林功夫文化研究]
 第八回[栏目:自然的代价]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直路[栏目:阿姜李·达摩达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