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讲 觉性的培养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53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讲

觉性的培养

一、前言

现在是一个充满压力和烦恼的时代,几乎只看到两类人,一类是得意的人,活在正面的世间四法(得、誉、称、乐)中。另一类是失意的人,活在负面的世间四法(失、毁、讥、苦)中。得意和失意,变来变去,摆脱不了忧苦的阴影。佛陀的出世,给出了灭苦的药方。如果佛陀的正法是一普遍的真理,那这药方就必定有效,必定经得起考验,必定能灭除心灵的阴影。

二、心灵的药方

(1)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2)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乘道,净诸众生:令越忧悲,灭恼苦,得如实法,所谓四念处。何等为四?

(3)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

(4)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六○七)

○名称:一乘道

无第二清净道,这是纯一的正道。

○功效:净诸众生

能令众生得到究竟的清净:

(1)令越忧悲(失、毁、讥、苦;得、誉、称、乐):依思择力,建立正见。

(2)灭(欲界之染)恼:依世间修习力,使正念相续。

(3)灭苦:依出世间修习力,正念相续并内观无我。

(4)得如实法:获得圣道及道果真实妙法。

○方法:修四念处

身身观念处、受受观念处、心心观念处、法法观念处。

三、修四念处

修四念处就是在生活中培养觉性。

当你清楚而持续地觉知自己身体的动作时,就是在修身念处。

当你清楚而持续地觉知自己感受的生灭时,就是在修受念处。

当你清楚而持续地觉知自己心识的变化时,就是在修心念处。

当你清楚而持续地觉知自己身心的无我时,就是在修法念处。

这种清楚而轻松的觉知就是觉性。觉性持续不断时,称做「正念相续」。

觉性持续不断后,可以得到身轻安、心轻安、喜悦。进一步,在喜悦中以觉性持续地觉知自己身心的无常和无我。

四、结语

培养觉性的方法很简单,也很安全,就在日常生活中,从觉知自己身体的动作开始,耐心地觉察自己的一举一动,就像作科学的观察实验,深入地观察自己的身心世界:烦恼来自这里,灭除也就在这里。最后,将洞见生命的实相,成为解脱自在的人。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禅修的原则和一个方法
下一篇:《入中论》破「实质有的我」的探究
 《坛经》的心性与佛性略探
 《坛经》中的阿含精神
 从《罗怙罗经》来看佛法的教学
 佛教存有论和认识论的核心命题
 阿含经的集成与大乘经典源流的研究
 《阿含经》的成佛之道
 《阿含经》的中观见
 《阿含经》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
 生活与禅修
 评析藏传逻辑论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67.华严祖觉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戒杀长寿的真相[栏目:了凡弘法学会]
 慈法法师讲《安乐集》[栏目:慈法法师]
 相随心转(思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慧灯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释(九)[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佛教、禅与现代科学(李豫川)[栏目:佛教与科学]
 那您是否执著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内心的塑造?这样的执著是否会对您造成痛苦?您是否应该放弃这样的执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健全自己 1996.1.1~1996.1.15[栏目:星云日记]
 从有限到无限[栏目:济群法师]
 不枉今生[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