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讲《安乐集》
世间脆危 人命脆危
共业需要大家共同消除,每个人都要观察自己的业缘。这个时代,我们若只向往自己的业力,随顺自己的业力而不缘佛力是很麻烦的。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学法机遇,警策自己,平时不说无力无利无益之语。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生不了生死也可能是万劫不复的。不要心存侥幸地自欺,认为自己还有机会。生命是如此短暂、无常,做好事、善事、利人的事恐怕都来不及,何况造业做坏事。
这次非典是对我们杀生、互相冤怨斗争的一个警告,真来风雨来之前的一个警告。人若对此还不反省,还心存侥幸满不在乎,真是无可救药了。人若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时候,恶业就会成熟。谁又能救谁呢?不要以为天地之间我们可以任意作为。生命的载负、生命的淘汰都在于自己的因、自己的作业。我们冷静观察现实人类的作业,就会知道人类面临的问题很大。我们真的能够静下来,不缘其他的东西,就会有不可思议的福德,斩断生死的业流。我们的业流好似一个潜流,过去现在的作业,我们不停地、不甘心地在造生死业,包括恶业、刚强的业、包括自以为救世的、自以为是的所谓善法的业,因为这些都非是清净的无作无起的根本的安住,所以都会造就轮回,哪个业强就先异熟。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如法的修持为最,如法的行持自己的心地为最,其他不相干、无关痛痒的东西该放一放了,真正好好审视自己的心智,若真有什么违缘来的时候我们如何面对?我们对生死都是满不在乎或心存侥幸,很少有人真的在乎,都是刀不架到脖子上就不知道生死在逼迫着自己。
为何现在我们不谈修法只谈信愿?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停的强调不停的讲阿弥陀佛的佛力佛愿而不讲大家的修持呢?若是人寿八万四千岁,大家可以慢慢地一个法一个法学,一个法一个法地慢慢的修持。但在人寿不足百岁的末法的现在,生命在呼吸之间,若到时国土散坏、色身散坏、四大分离散坏,我们自己的功夫顶用吗?恐怕在你择法的时候,生命都不知道轮转到哪一道去了。一时散坏告诉我们要舍离,出离火宅,唯系愿往,在一切时一切处导归极乐。所以谈他力法门、佛愿力摄化,实在是一个救命的急着,是当务之急的事,在娑婆世界,能听闻净土法门的教导实在是我们的福缘。希望通过《安乐集》的学习,让我们对出离娑婆了生死有一个真正的向往。
悉发菩提心 同归极乐国
我们能在一起学习《安乐集》,学习净土法门也是诸佛菩萨的加持、西方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在清净海中的加持、西天历代东土祖师的加持,道绰禅师的存念。也是我们旷劫以来的福德因缘,使我们安住一个自在的人生、智慧的人生,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安乐、清净平等的安乐,愦闹处得安乐、寂静处得安乐、动处得安乐、静处亦得安乐。一人独立于世间,无以其所孤,在万人之中,无以其所烦。
佛法无深无浅,当机者用之、知之、体会之、亲证之,故有教、有信、有解、有行、有证、有果。在法则的运用过程中,学习经教是为能用的上。即深即浅不可思议。
我们最大的幻念就是我们的身体,疲乏了需要休息,饥饿了需要饮食,寒冷了需要保暖。我们一直为身体所转所累。“佛告阿难:夫观身之法者,不观东西,不观南北,不观四维上下,不观虚空;不观外缘,不观内缘;不观身色,不观色声,不观色像;唯观无缘”,超越内外、痛痒、健康不健康、生老病死、好坏这些有对的缠缚,做空观、净观、本来具足观,是为正真观身之法。清净法身,清净因缘,无起无作是正因缘。“但自观身,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脱自然。” 为什么很多学佛人比不学佛还忙呢?为求功德嘛,放生有功德、印经书有功德、盖庙子有功德、供养师父有功德,在家人不学佛是小贼,学佛成大贼,什么功德大抢做什么,蜂拥而至。行佛法用的是世间心,引导的是世间心,心不纯净,心生轮回。于无上教诲中若以世间心,无上心亦堕落,无上法则亦堕落于世俗。直心、无心、闲心、悲心、智心是道人心。染着心、取舍心、爱憎心是轮回人心非是道人心。
佛告阿难:世间众生,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皆由多虚少实,无一正念。以是因缘,地狱者多,解脱者少。我们以虚妄报,以贪嗔痴用心行事的时候多,清净、顺性、无作无起这样的实报自在力运用的少,甚至不运用。我们的念在指导着我们的生命,眼耳鼻舌身乃至未来的业都是我们的念在指导,有人说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念佛不得往生,若是念自己好坏善恶,念自己持戒不持戒,念自己是否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其实是在念六道轮回缘自己的业力而非念佛,因真念佛缘佛者必得往生。
学佛是为制伏烦恼、为真正解脱,那种心不相应的勤奋悲苦念佛非是真念佛。外现精进内怀布施,内外相应方为真实念佛。道宣律师在《净行戒观》三十观中,呵斥凡夫的这种虚妄的外表依附、外表精进者为诳佛者、诳众生者,是为大盗贼、秃头居士。善人、恶人都不难,佛法最难摄化的是虚伪邪见人!
念咒会不会耽误磕头?磕头会不会耽误诵经?诵经会不会耽误念佛?——东捞一把、西捞一把、忙忙乱乱烦躁的要命,一直在矛盾徘徊中,什么都做又什么都没做好,不能生决定修持。
有回在山上打七的时候,有人背来一大包书散发,是一位大法师讲的,书的内容是列举讲述了一百多条不能往生的说法,我们若对照一下,基本都在不能往生之列。我对他说:“你发给谁障碍谁你就替谁背业障”,他说:“这是名头很大的大法师讲的,不会错的”。为什么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闻我名号俱来我刹的大愿我们不信,却要信哪个人讲的呢?我们宁愿信恶知识的教导,自设障碍再给别人设置难往生的理由,残害有情阻碍有情成佛。诸佛菩萨、历代净土祖师开一信愿往生的路告诉我们一切情况下皆能往生。那种念佛时又怀疑佛力佛愿,全在个人功夫上用力,几十年念佛不得往生,因担心自己不能往生即是不愿往生。
山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睹见彼国胜妙利益,不可思议。我今愿一切众生,悉皆往生;然后我等亦愿生彼国。
愿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是对众生和自己最慈悲的引导,为我们颠倒凡夫打开一扇解脱门、智慧门、成佛门,展现一个清净、光明、喜悦的未来。万法唯心,我们的心即是万法所缘,一切法则都是唯心所现、唯心所用、唯心所招。说这样不能往生、那样不能往生,用妄想执着拉起一道道铁门。这个人做了这种坏事怎么能往生呢?——这些想法这种心是一种毒害心!自障障他的毒害心!自己心生分别心生障碍心生毒害,给自己和他人制造心理障碍,碍别人往生碍自己往生,关闭智慧门、舍解脱道。“善男子、善女人,汝一切罪业因念佛故缘佛故咸得消除”,善知识为众生作威德说、无畏说饶益有情。若以凡夫罪恶的心则心生嗔恨地说:你这样的罪恶你去受报去轮回吧!把轮回当实有、把成佛当虚设,被分别执着毒害。
佛记之曰:正观正念,得正解脱,皆悉生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劝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若有如是等人,我从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萨护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稳。
佛教中都是这样的教诲,愿一切有情得平等法益,做种种安慰,疏通障碍,善于使人放下执着,为人开解脱门、往生门,消除人对过去所犯过失的心理障碍。同气故、心地相应故,观音势至乃至二十五菩萨常护持是人。若是常阻碍别人、诽谤、伤害别人,则是与恶缘相应,就会有虚妄、狭隘、嗔恨、罪恶的果报跟随着你。
劝人守护律仪,说最上乘教诲饶益世间,此人为世间眼目。佛在经典上说,末世善知识多示诸过,因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能守护一条戒律,即是人天的福田。守护一条戒律即是佛法住世未泯灭。知此就不会拿圣人的要求去刻检别人,拿堕落的心来原谅自己,人都会找种种理由原谅自己。
以清净无染心念佛
空、无相、无愿是解脱的行持,世间、出世间二种法则莫不遵循因果,诸法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究竟如如、住于实际,非因果法所摄。有解脱三昧的摄化,方知诸法平等,诸法平等方能消归于无自性。无有来去清净安立的自性。一切众生本来安住于实际理地,无有来去、无有增减、无有生灭、无有前后,不假修持本自圆成,在此处一切众生都未出离过,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感招、即是回施、即是确证。南无即是皈命,一切有情的生命、意识,乃至觉受想行识之见闻觉知性,本来亦是无来无去的。我们现下亦是无来无去的。强做来去的心念,不过是起用、因缘而用、因缘而妄生罢了。一念回归,即是自性清净、本来具足。
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即是无来无去,无量光即是普照十方清净庄严具足功德,亦无来去。众生心不自见、心不自知,故诸佛标立大愿,饶益有情、度脱有情,实无度脱者而饶益十方无有染着。平等的安住是为得见善知识,一切善知识的表法都是清净安乐的回施、慈悲的回施,使一切众生远离诸相困扰、远离贡高下劣的无明侵害,使我们安住于清净智慧的本然法益之中,非是表立个人搞个人崇拜。善知识无人我相,善知识的教诲亦是消除我们的相执、相染。佛、菩萨、善知识皆以慈悲善巧饶益十方有情,使一切众生得清凉智慧、妙观察的智慧、平等的智慧、大圆满镜的智慧、所作具足成就的智慧。如实知自心是为善知识,如实知诸佛所证果德认证我们的自心,使我们自心有一个歇心的印记和依靠,决定的认取,载负我们出生死海,是为善知识。
诸佛亲证的果德真实不虚。从报德上说,堪忍世界是我们无始劫来浊业熏染出来的情世间与器世间,凡夫的分段生死,就是热来亦热、寒来亦寒,八苦煎熬,而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我们法性功德再现出来的庄严具足的国土,就是无量寿,无量光,清净庄严,莫以为极乐为空泛虚设,世界悉檀各个安立都是真实不虚的,故当求愿往生,在理上相上如实的皈依与安住,如实的随顺。佛法是自他受用具足的,诸佛各有庄严清净国土,众生各有浊染之处。彻悟禅师语:“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则生得安乐,死则自在撒手西归。
做善业生骄慢心,做恶业生怖畏心,皆非回向心,回向是于自己现前作业无挂无碍,直奔王家愿往生西方的心。以极乐世界为自己的清净归向,当下做此决断即是临命终时,即是不再缠缚于自己的贪嗔痴慢疑、缠缚于自己的见闻觉知,当下极乐世界即是归依处、清净处、无所操作处、圆满处、一切具足处。
回向念佛
法能用的上就是无价的牟尼宝珠,学得千经万论却用不上,如善行比丘会讲三藏十二部也挡不住堕地狱。佛如大医王,学佛是为了治疗我们生死轮回的病、无常的病,阿弥陀佛的报德、极乐世界的庄严就可以治疗我们的病。十方诸佛,无不劝归西方;十方菩萨,无不同生;十方人天,有意齐归。能学佛念佛是大福报,往生西方的教化是十方一切诸佛教化的一个归向,极乐世界净土的教化是甚深福德因缘成熟的不可思议的大事因缘,一个最殊胜的因缘。缘成佛道故,十方有情莫不投奔极乐世界。净土一法使我们即生即出生死轮回,即生即入无上道业,即生即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以圆成。
回向门是非常重要的,回向有殊胜的功德和善巧,回向的动机和作用是为调和我们的心智,使博地凡夫免除贡高和下劣心的冲击。以凡夫心智,稍有修法,哪怕打几座,坐了几个小时,也容易生起增上慢心,若不回向以此因缘易据为己有,认为自己有所得,做到了易生慢心,做不到又自责自残,认为自己做的不好犯过失了。回向则是把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皆回向给三宝,回向到诸佛大光明海中来饶益十方、饶益有情,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使自己的身心调柔,在善巧回向的因缘下远离骄慢贡高而发起广大利益的回施,消归于法性得安乐住。学佛人应善运用、善成就回向。诸佛出世弘传圣教,皆是以回向的心、愿、智慧的功德使九界有情从生死海中走出,回归到清净平等智慧中来妙观察这个差别世间,以大圆满镜智照视世间利益有情,在法界中安住于诸佛成就的种种庄严。
菩提心的串习是一切修法的根本,菩提心的串习即是在修持,真修习菩提心者现世远离诸违难消除种种业障得种种安乐,心智调柔不增减故,菩提心能消除一切身障、烦恼障。理事二障皆因菩提心的熏习运用而得消除。佛教和外道心智的差别亦在发菩提心上。
学佛是大福德,无福之人没有听闻佛法和念佛的机会,不具福慧修法也会变成很苦的事。为什么净土被称为了义之了义、方便之方便之教呢?就是因为它三根普被,无机不收,一生成办。先消除你的疑虑,生起圆满的信心。愿往生者必生,摄化十方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是平等法性的展现。若说只有善人或恶人或某一类人当机能往生,则不能说是无机不被,则法性有亏了,诸佛亲证法性功德之真实亦不得展现。
佛教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断尽一切恶,行一切善,一切善是无漏善无为善摄化有为。一切恶是有漏法,所有一切有为法的染着皆是恶法,是为有漏恶法、轮回恶法、有对恶法。学习比丘戒法就知道,一切有为染着皆是罪业,包括世间之善法,有所染着,都是过失。若以无漏的心智、顺性的心智修一切法,包括恶性法,皆是利人之法,无染无著故、自然出离故、无用心故、能普利纯净十方故。故知一个事情的用心最为重要,以无漏、无染、顺性之心行利人之法是为善法。那种以盖寺庙出了多少钱、放了多少生、印了多少经来安慰自己,不能决出生死苦海,以出世间善法来说,是无有功德的,染着功德之事必被功德所累。粘粘乎乎的什么事都沾什么事都染,生死不出,轮回之业却日盛。我们的轮回业流根深蒂固,再以世间善法来浇灌,认为自己还是好人,为世间因缘顺利而奔波,就更难生出离之心了。《性善恶论》中说:九界为恶,一真为善。性善唯是无漏、唯是纯净、唯是无作意,我们一切众生都本具性善、性恶,诸佛如来亲证性具,具善恶二法运用自在入佛、魔境界。所以净土一法中,以诸佛所成就的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清净果德为善,九界众生所有作业皆为恶,回施众生悲念向善之善我们一定要清楚。世间所谓的那种善是在善自己,若做给别人看的伪善就更不用提了,因虚伪故,则现世多委屈、埋怨,死堕阿鼻地狱。
一切众生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亲证如来智慧德相,九界有情皆有分别执着,菩萨有菩萨的执着,声闻有声闻的执着,我们凡夫亦有凡夫的执着。
信顺佛愿,示佛法如佛
示佛法如佛,法性是不二的功德与善巧。在世间运用对立法则的时候,也是不安稳的时候,我们人世间乃至六道轮回都处于二元有对中。不二的法门,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为无碍的平等心智,我们能触摸到的佛性的感知面,意根上能感知到使我们明晓实相、观照回心。实相无生无灭,真能起用,则万事万物本来平等,用平等智观察人我是非善恶大小这些差别,则不会为种种业相所冲击,在如幻的世界中不被动摇。
信忍为诸佛如来之种姓,顺忍是诸佛之行地,无生法忍为诸佛之业相。不住生死不取涅磐是为大涅磐,阿弥陀佛的教化度脱一切,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非常契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有很多的疑虑、疑惑。比如修密法修上师相应法,对上师有疑虑,到关键的时候,这一念疑虑即不得成就、不得解脱。对阿弥陀佛我们无有可怀疑的地方,因为阿弥陀佛即是我们法性的彰显,是诸佛彻底悲心的回施。而以我们凡夫的心,若说哪个上师、哪个喇嘛,哪个善知识是法性的展现,会审视怀疑地问:他真证到了吗?到生死关口,疑虑是最害人的。我们应把疑虑彻底的舍弃掉,在信根上用力,培养真正的信愿,阿弥陀佛的国土即是法性的国土,是我们的本家本国。在此处要真正地决定地皈依。
舍自贡高 远离诤讼 如法修学
昧失菩提心,修法无益。异见异解是可以的,但若拿自己所学的东西去征服、教导、批驳别人,将别人判为邪见者、罪恶者,甚至判为魔,没有真正生起利人之心,清净自己的心、清净社会的心没有真实生起过,清净自己、清净世间、清净有情的法则没有运用过,用的是我法尊贵的心,拿自己的法自己的知见去扼杀别人,说到最后就是质问别人:你证到了吗?你是佛吗?在这种纠缠中空过,是毫无意义的,不能自觉也不能觉他。在世间斗争苦之外又加上一个佛法斗争的苦,在自身上破灭佛法。佛法不是擂台、战场,佛法是健康安乐、清净饶益、智慧慈悲的。我们学习安乐集目的亦在此,欲使大家得究竟安乐。学习遵循一个法则,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找到自己生命的依存,指导自己生命的觉知性的意向,一个确认,使自己的生命和身边的有缘有一个清净的归向和运作、不散坏不动摇的安住,如此方为学佛正途。
修学佛法使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喜悦、安乐、清净和平和,这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法则,不然我们的人生就会很放逸、很粗糙,或者说不真实、不贴切丰满。我们学习遵循一个法则运用一个方法的时候,不真诚专著地投入和面对,佛法带给我们的利益就不能完整彻底、不能迅速地在我们的人生中展现出来。学习安乐集是为使我们得究竟的安乐,不仅使自己得安乐,也使一切有缘得安乐。不仅使我们的心业得安乐,也使我们的行为(言行意识)、我们的事业得真正的无碍。因为在意识处下手最快,发心变为我们的事业事实,变成意业、口业、身业的事实,就会成就真正的威德与善巧,表现为法益的具足,如此方为真正的修法者。
若希望自己见好相,就要在阿弥陀佛应化德、报德上正面修持和运用,按南阎浮提世界的说法来表述,日出处名生,没处名死,用东方生起、西方暮去来描述这种世间的力量。西方日落暮去之时,人消归休息此处。念诵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若人希求世间善法、事业顺利,就要有健康的作为、清净的守护。以凡夫心智,众生是需要取向求生,极乐世界就是顺应利用我们的凡夫心智、愿望、世间业力导向消归于清净安乐庄严之土,一切行业,但能回向,无不往也。
世间人把欲望、需求的满足当快乐,而不知寂灭之乐。世间快乐必然是更迭变化着,是生灭无常的。人为事业忙,不求断烦恼,忙着造新业,不为了生死,忙着互相赞谤,为教训别人增长学问忙着学习,不知求清净安乐。
极乐世界是无染着相,是清净庄严相,若能随顺安住即得清净法乐,为解脱、为守法、护法学佛,此为圣贤无心之修法。我们五浊恶世的色、声、香、味、触、法只会使我们沉浸,增加贪爱执着,使人无有出离的机会。学佛若成了丰富生活的一种方法,生死未了、生死不了,比不学佛的世间人还热闹。为了征服别人庄严自己,为找人的毛病,具备教训别人的资本去修法,所有修学只是增加了自己的知见和骄慢,此为捉蛇者的修法,学着佛法却与佛法背道而驰。
“初地菩萨,尚自别观二谛,励心作意”,入八地方无作无起报德圆具。八地以下未净意菩萨皆有作意,我们薄地凡夫若没有无染着清净增上的皈依,说不用心,是很难把握自己的,一但放逸就是无度的、无边际的,所有作为皆是尘劳。故运用清晰的缘他法的择取,以贪善法来转移对治我们的恶贪。做为一个自尊自爱的人,有意识地做善法,避开凶险。主动有意识地避开贪嗔痴慢疑邪见和杀盗妄淫带给我们的伤害。懂得真正如何做是爱护自己爱护一切有情。不细心体会则易增加自己刚烈痛苦的一面。若有清净作意就比较方便,否则易陷入茫然、失念和无记。
“先依相求,终则无相”。念佛法门即是以无功用作善巧,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不管其他庞杂之事。很多念佛人很用功地勤苦念佛,过分地舍离厌弃世间,又不在阿兰若处住,则容易与世间人产生冲突,心不寂静就会热闹奔放。南无阿弥陀佛,这种无次第法易给修学有次第优势的人带来烦恼,所以有人说这是给下劣的人讲的。自己有修有为,净土这类的法是那些没本事的人学的。其实是不明佛陀的果德所具的彻底的大善巧、大安乐。八地以上已舍弃一切有对法。
“今愿生净土,现是外凡,所修善根,皆从爱佛功德生”。是以佛圆满的功德为所依所爱所尊所随顺,非自功德,也非菩萨声闻缘觉功德,爱乐佛的功德是为引发我们无起无作的发心。所以净土法门不舍一切烦恼众生,只有利人份而没有把哪个人搞成妖魔鬼怪的份,是依法不依人的法则。大家同念佛、同往生、同安乐,同得清净平等法益而远离了人障。我们这个时代,人障是很难避开和逾越的,若有人发心不正,就会假借佛法假借某一善知识来膨胀自己的名声和得失,炫耀自己的师父是哪位大善知识、大成就者,若不能如法修持,则成为佛法中的骄慢者、堕落者。无正发心学佛,用佛法杀人比世间法还要快,好似养了一批装腔作势的舞刀大贼来掠夺世间。我们在此要认真审视自己,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念诸佛功德,非是念任何人。我们学佛人在一起,只是假借某一个因缘罢了,谁都不比谁高明和低劣。高明和低劣在此没有任何意义,低劣和高傲只是你自己心的受用,这样不是念佛人。真念佛人就该放下心中的高低、热闹、焦躁,清净平和地面对世间,心中的不安只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安和侵害。不然世间的事业世间的热闹还没消除,又增加了一个佛法带来的热闹。所谓佛法事业亦不过徒增烦恼罢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清净发心故。
次第法中稍有尘染就很麻烦,佛在经中多处提到,说末世之人不断烦恼,多学多闻徒增知见,增上慢心炽盛,自赞谤他,毁灭佛法。生在这个时代,我们从自己心灵深处仔细审视观察,是否因学佛得心得清凉安住,烦恼业习日渐减少。
“娑婆五道,齐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纯恶所归,名为恶趣;娑婆人天,杂业所向,亦名恶趣”。世间人贪图人天福报,现生是苦,未来流转生死亦是苦。我们学佛人若不求生净土,所有修学的渐次法都非是横断,就怕此生不了生死。有人认为学净土法门不修渐次无清晰界限故不得法益。有修密法的人说,我此生不成就,十六世内也必得成就,上师为我授记过了,学禅的人说此生不悟他生悟,来世童身出家再参。问题是你能把握住自己不迷吗?你能否择取来世之人生与修法呢?此生你能不迷吗?前生此生从何来你自己知道吗?在渐次修持中,进退的因缘很多,稍有相似的轻安相似的境界,则又违缘现前。故只有仗佛力能横断生死恶趣,这样说不是夸张净土法门,这种教化是诸佛亲宣,实在是缘佛力的根本善巧,此生不由他生度,此生必了生死,不留任何退路。舍弃一切娑婆世界六道的一切因缘,包括一切有染善法也不用修,因为人稍具善法有些优势就舍不得舍离这个世间。有人认为,要先做好人再学佛,话说的听上去很有道理,但非是真念佛人。做好人不沾染世间,回归到念佛出离可以。若说先做好人再来念佛,则很难出离三界,因易染着人间爱乐、人间福报而难思出离。舍五欲得轻安才能知道世间五欲之苦。在这个世间严持五戒的人会得安稳的福报和安乐的,会得到一切人天的恭敬,但却难生舍离世间的心。
以无所得的心修学佛法
我们往往在所谓的无生之生中有情计,有染著分、贪著爱憎分。为消融我们的情计,故为我们设立一个清净无生的国土,生者是我们众生尚存之一念,有生有灭之心罢了。若我们不存这个心,无此心业,深知生即无生,毫无疑虑,现身在娑婆即是极乐中人。这不是泛泛的道理,在无所得处清净修持,真明了通达此善巧的人就会破除此种执着。世间人若无有得失是不愿意的,以世间心,所有劳作都要有收获。
从悟入佛法的清净功德来接受弥陀的圆满给予,即是轮回受尽。我们这个色身的受尽并不十分重要,因为相对于法益的安乐,释迦牟尼佛说:在此世界行道一日胜过在他方世界行道百年,这样说是很贴切真实的。我们自己审视对比也能体会得到,在顺缘中我们是很难思出离的,很难把一句佛号、佛的智慧功德清晰的表现出来的。而在违缘中、在逆境中, 则感受到这是我们唯一的投奔、唯一的依靠、唯一的随顺,能感受到佛法为世间真正的需要。不如此则苦不堪言,而我们的分别执着的心、有所得的心充满了骄慢、法慢。而平等无碍的菩提心则能感化利益世间,因菩提心是真实的、无起灭、无有佛魔、无自性的心,它是那么的广大安乐殊胜,清净的作业而无所取。。。
舍身计随顺念佛
净土法门离不开佛亲宣的教诲、亲宣的法则。违背这些,其他的说法再合你的心意也不能用,因为缘的是自己的业流非是缘佛力。作意为不净,净土一法的回施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觉是不假修持而全显性德真实的,全体起修即为全体性德。此处能真正生起一念信,是人不可思议,与十方诸佛同坐解脱船、同作狮子吼、同一鼻孔出气。
人的一生把很多时间精力都花在贪图自己的身计上了,自己现在有什么感受,看到什么光影,身体的痛、舒服,做个好梦坏梦,就在自己的觉受上被困惑掉了,不能逾越身计与感知。“有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悉真金色者,若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佛发此愿是为了消除我们对身心的贪计,使我们善巧的逾越身计的贪执。阎浮提众生各有好妍美丑不同的形象,不平等的形象不平等的心,不平等的业报。观察我们周边的人,各有慢处,各有劣处,这个世间就是充满了骄慢和下劣,我们只有舍弃这些,才能真正随顺如来的果地觉。
我们最大的幻念就是我们的身体,疲乏了需要休息,饥饿了需要饮食,寒冷了需要保暖。我们一直为身体所转所累。“佛告阿难:夫观身之法者,不观东西,不观南北,不观四维上下,不观虚空;不观外缘,不观内缘;不观身色,不观色声,不观色像;唯观无缘”,超越内外、痛痒、健康不健康、生老病死、好坏这些有对的缠缚,做空观、净观、本来具足观,是为正真观身之法。清净法身,清净因缘,无起无作是正因缘。“但自观身,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脱自然。” 为什么很多学佛人比不学佛还忙呢?为求功德嘛,放生有功德、印经书有功德、盖庙子有功德、供养师父有功德,在家人不学佛是小贼,学佛成大贼,什么功德大抢做什么,蜂拥而至。行佛法用的是世间心,引导的是世间心,心不纯净,心生轮回。于无上教诲中若以世间心,无上心亦堕落,无上法则亦堕落于世俗。
佛告阿难:世间众生,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皆由多虚少实,无一正念。以是因缘,地狱者多,解脱者少。有人说念佛不得往生,其实是是念六道不得往生,因真念佛者必得往生。
往生极乐者皆具五眼六通,若我们能随顺性德,生起正遍知无知的随顺,现前即可展现这些功用。其国易往而无人,信者难遇,多是追求舍报之后的利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习惯以自己的感觉,以自己的业变力来判定佛法的利益,来判定诸佛的威德与给予,现前舍弃这种决定的的依顺、清净的依顺。若有圆满的依顺,必定能歇下心来,而证得五眼六通的善巧者亦不过是真正把自己的心智歇下来了,若水静照见种种相。
“但当愿生,必不可思议”,愿生两字,看似简单,我们平时更相信自己的占有,自己的染着,自己的所证,这种来源就是执着,我和我所的执着,欲于无所证法中有所证。被音声图象幻觉所牵,以这种本起则多被天魔鬼神所摄。若能随顺佛愿,在种种技巧的染着上歇下心来,必获不可思议的功德与利益。
资粮、加行、见道,宗下见道后才能算真正的修证,教下通过深入经藏,大开圆解,于文字般若、实相般若有相似的随顺,方能起修。净土法门则三根普被,无机不收,随顺则无机不被,随顺即可起修。随顺佛的果地觉安住无疑即得无上大利,这是法门不共之处。
“人生世间,凡经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念”。有位参禅的善知识责问藕益大师:你每日取向念佛不是重小法而舍大法吗?藕益大师反问:善知识,你不念佛你念的是什么?念佛不增不减是为净意,我们反省自己,每日是念佛时多还是念自己无明的业流多?修禅定得五停心观察自己就会知道,我们的念如瀑布一样。我们平日躁动、乱想,念过几声无挂碍的佛呢?自问有过一念决定的念横断生死业流吗?唯系阿弥陀佛、唯系极乐净土,客居娑婆必归极乐。钝根信顺亦有信忍顺忍的加持,一个清净未来的回向,利根人直接得无生法忍,得不退转。
信顺投入 安住极乐
我们往往愿意具体地操作一件事,在发心处却不愿多用心用力。给寺庙里捐些钱,给出家人磕个头,读段经、念会儿佛,甚至盖个大庙子、参加个大法会,此处有功德、彼处有功德,这些我们都很愿意去做,若让我们发心成佛,发心离苦得乐,发心愿往生,舍离这个世间,我们却容易产生畏惧,所谓生死甚难厌、佛法甚难信。不愿真实发菩提心,若说菩提心,就会被人质问,说你在说高明话。世间的苦已吃够,却又不明发心地苦修,多背上一个修法的苦,如盲人行路之苦。发菩提心即是引导大家出离的心,是大家应该不断熏习、串习的,无始以来我们缺少对佛陀慈悲的感知和相应。因不愿意舍离世间,对此是即恐慌又不愿意舍弃。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即是全体光明与智慧,全体的解脱与安乐,全体的清净与圆满,是为佛法与外道之不共处,若不如此思维,我们就该审视调整自己的心。用五根五力比较好表述,信根、念根、慧根一旦生起,所谓舍、护法、发愿、回向,菩提的力就会展现出来。我们用五念门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五根五力的具体表现。我们信得及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信得及娑婆苦,知道娑婆世界苦是我们贪、嗔、痴、慢、疑、邪见招感而来,我们就会念阿弥陀佛极乐来对治得住安养,一念决定,一念真实,展现于未来,无舍无退。进取善巧、增益法益,增长善根自他二利。具念力、择法力,不为世间困惑,不为有情疑见、异解异见所困惑,使周边的因缘得清净增上。
净土一法实在是至简至明的,难信就是因为在太简单的道理上,大家难下手与起用它。我们都是信外凡夫,多疑而不自信,也不信佛,不信有情,不信这个社会而怀疑一切。佛不是让我们迷信,佛让我们信自己、信一切有情皆具圆满智慧德相,无始以来清净安乐而不增减,此处没有丝毫的迷信和外推,让我们信自身自心。然后佛来为我们做证,如滴水投海,拿极乐国土来印契这种真实。此处我们若不能随顺认取,即为信根不具,则阿弥陀佛的国土再殊胜庄严,阿弥陀佛功德再真实不可思议,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许诺,已经成佛十劫的真实许诺,不散坏的给予垂手接引——这一切的一切对我们都不起作用,如母忆子,子若逃逝,母忆何为?如此是为不定聚、外凡夫,未出火宅。我们饱尝了世间的痛苦,学佛若不得佛法的安乐和清净的相应,实在是惨不忍睹。佛有大智慧火炬,南无就是把我们的烦恼业障、善恶二业投入此光明火焰中,放出智慧的光芒。故一念与佛功德相应,即是受尽时,得生彼国得究竟清凉。
之一:做一个自利利他的净土行人
2003年5月26日
第一日,慈法师父带领大家读诵《安乐集》前的提示片段:
。。。我们庆幸能够听闻净土法门的教化,因为它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喜悦,能得到现下安住往生的利益,回心一念,识得自心不生不灭,使我们生出往生的感激。净土一法,凡圣同摄,三根普被。自力修持会有进退,而随顺佛力则与众生慈悲增益,无动无摇。
往生两种含义:往向往生和返向往生。往向就是寂灭安住,净土是我们的本家本国,不应该产生能否往生的疑虑。返向是和盘托出,无遮无碍。作这种传达时,就是返向的行持,就是返向的回施、教化和传达,把净土教化传达给那些忐忑不安、没有皈依的有情,使他们滴水回海、咸得安乐。这种回施是无畏的回施,因为回施的是弥陀的教化、弥陀的国土、弥陀的愿望和弥陀不可思议的果德,没有任何的畏惧,于返向出功德处没有任何挂碍,把佛陀的教化无遮无盖和盘托出。
把弥陀的功德愿力在往返二种回向中真正运用出来,在入功德和出功德即自他二利上圆满运用,就是真正的净土行人,真正自在的行人,在此处真正踏实下来了,生活就会很安详、喜悦和自在。净土法门这种真实利益世间的功德,在世间的传播是势不可挡的,它不干扰冲击社会而利益世间,不动摇社会、不减损人生,具普及性和广大性。而很多其它教化的盲点就是不具普利性、不能广泛为社会所接受。
彻悟禅师语:无机不收。此无机不收就是凡圣同修、凡圣同往。现在在我们汉地,一些善知识的讲法中将此处掩没了,而这却是净土法门传承的根,即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普摄九界有情咸得往生。这种教导是不能昧失的,因为大家都是有份的,都在此光明之内、喜悦安乐之内,不能被排斥掉开除掉。不昧失此教导,在净土教法中,明白教理可以,不明白教理也行,修圣法可以,不修圣法也行。这样无碍通达的教化是震撼人心的,位赅上下、凡圣通往——是净土历代传承的纲。在此处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是念佛,不是念菩萨、念声闻、念圣贤。不要将此法说成是圣贤当机、善人当机,或者是恶人当机,这样的说教和净土法门清净传承是相违背的,会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一部分有情。能不昧失此教导,心中会充满欢喜的...
之二:遵佛授记,远离诤讼、恭敬一切。。。
5月27日
「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过去宿命,已作佛道也。若复有人,闻开净土法门,都不生信者,当知此人,始从三恶道来,殃咎未尽,为此无信向耳。我说此人,未可得解脱也。」
学习佛法要明如何用心,否则难得法益。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佛了知众生心性和业缘,佛为大医王,医王能使我们的病苦得到真正的治疗,我们学习佛法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思想和身体障碍,每个人有不同的业力,医王能拔除众生身心之苦,直至成佛,佛就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具足智慧慈悲的表现者,应化在世间。佛法可以真正增益救济世间,得福慧安立。
有人说净土法门是斋公斋婆念的,什么道理都听不明白的才念佛,我们高尚的人嘛,神奇一点的该修密法,直接一点的该参禅,伟大一点的该学教!我们应该知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净土一法是一切诸佛菩萨之所归,净土是诸佛所成就庄严。
授记在佛教中是至关重要的,授记是决定说,是传承,是眼目。有种种授记,比如什么时候有什么菩萨出世,如龙树、月光菩萨出世应化世间的授记。又比如什么时代什么法当机,《大集经》云:末世亿亿人修法罕一得道,唯净土一法为通途。大家读玄奘法师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即《阿弥陀经》直译本)里面有授记,“…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世界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无量佛所曾种善根。是人命终。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日夜六时。亲近供养无量寿佛。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所闻法受记。…”授记是佛于大圆满镜智中照见的世间相,是不增减、如实相应的。佛通达、了晓十方三世,清晰地看到我们的现在。“我实无有一法可得,所以燃灯佛为我授记”,佛洞明古今、一切世间因缘。一佛一佛出世都有授记,此一佛出授记彼一佛,贤劫千佛,佛佛授记。
以佛的授记印自己的业缘,尊重一切有缘,印契这个授记的时候会感到清凉、安慰,有保障,与心作心是、即心即佛都相应了。遵循授记的人,就是心作心是,即心即佛,背离授记你就在佛法之外,不是佛法所摄的人。授记是世间悉檀的表述,不是预测或者安排好什么,而是幻相如是、因缘如是。每一个授记都使我们回归自性,使我们得到佛法的利益,授记不是预测。象有人说明年世界有大灾难,这样的推测会给大家带来恐慌,以恐吓逼人修学佛法,是下劣心。以恐吓心让人修持佛法,学佛的缘起已经不清晰不清净了。佛告诉我们空、苦、无常,告诉我们生老病死等八苦,是如实说而不是制造个什么东西恐吓我们,让我们以出离心修持佛法。
「佛灭度后:第一五百年,我诸弟子学慧得坚固。第二五百年,学定得坚固。第三五百年,学多闻读诵得坚固。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忏悔得坚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隐滞,多有诤讼,微有善法得坚固。」
为何“白法隐滞”,因为现在的人刚强难化、自以为是。为何“多有诤讼”,其本就是来自于“我”、“我所”,我法为胜,稍有所得就以为自己得道了。“我法坚固、我法尊贵”。——先看到这些斗争的本。要对治这些,最好的方法就是恭敬一切,恭敬一切这些自然就消退了。恶有恶机,善有善机。恶人有恶缘,善人有善缘。就是恶你也要尊重他,知道他的实相一如,都具智慧德相,咸得往生。
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举心动念,顺性起修,用不增减的心、尊重的心、平等的心、安乐的心、无所挂碍的心来面对的时候,就远离了自我尊贵、刚强,远离了斗争之本。是为白法。白法不污染世间而纯净世间、利益世间、安乐世间。所谓的恶法就是世间的争斗,包括拿佛法争斗,一样是在互相伤害。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云:“一切诸外道出家心念,我法微妙第一清净,如是人自叹所行法毁他人法,是故现世相打斗争,后世堕地狱受种种无量苦”,“自法爱染故,訾毁他人法,虽持戒行人,不脱地狱苦”。一付上帝的面孔欺压、战胜、教育别人,执自己所学的法,认为我法尊贵,是为外道心。
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举心动念、每一个细节恭敬,顺性起修,恭敬是顺性的启发。如此才能毕命修、无间修、无杂修。无得失心就无怨恨,如此看世间很美妙。我们这样做世间就多一份清凉、少一份躁动。清凉的人多一个,世界就安全一分,天人就增盛。
有时候受法益了,感觉到安稳了,但业习一反扑,就又怀疑了,老想找还有个什么,其实这个地方都是法性、真如、实相,反弹是实相,安稳也是。最后都会踏实下来,所谓身心调柔,恭敬一切、平和一切。虽有所悟,绝无悟者;虽有所知,绝无知者。这时候就可以用了,开始有手足了。不然还是个骄狂者,评判世间、审视世间,一个世间的指责者,这个是邪魔、那个是外道。不如老老实实平和念佛,这样因果上真,法性上实。
之三:河沙功德君记否
5月28日:
我们能够学佛是因为我们宿世的善根成熟,我们要如实地知自己,不要妄自菲薄。如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菩萨,若有众生于半恒河沙等诸佛面前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闻大乘经典不生诽谤;在一恒河沙等诸佛前发菩提心,然后才能于恶世中,闻经不起诽谤,深生爱乐;在二恒河沙等诸佛面前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乐,受持读诵;在三恒河沙等诸佛面前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书写经卷。
发菩提心乃是以正知见来指导我们的修行和生活,以菩提心作为我们出离生死业海的根本正因和依怙。否则,轮回无期。忘失、昧失菩提心修诸善法都是魔业,这个实在是非常需要相互交流与提示的地方。我们这些有情,都需要无上菩提心的串习,不断地交流、串习,把握它、熟悉它、认识它、实践它。不然,我们用轮回心、得失心来见佛的圆满觉,来证到圆满的菩提,那绝对是无意义的!也肯定得不到成就。这是一个通病。
如实地面对这个如幻的世间就是菩提心。以无对心、无得失心念佛就是菩提心。一切众生都能往生就是菩提心。
用后有心念佛得以后利益,用菩提心念佛得现前利益,清净安住。
能听闻信受净土法门,就是已在恒河沙那样多的佛前发过菩提心,就是善根成熟,切不可自轻自贱。已发菩提心的,切不可忘失,自昧功德,枉受多苦。
之四:净土法门行人如何发菩提心
5月29日
佛的威德在自己身上展现出来,磨难就会褪失。要不然就不相应,相信业力不相信佛力。一切众生就象佛一样自性光明,没有得失。我们本来没有善恶、罪和痛苦,但我们染著于过去的业力时就会有业力带来的痛苦,而如果我们用法无自性的心来念佛的时候就会得到佛清净光明的安慰和庄严,如是因如是果,念佛成佛,心中念苦念业力口中念佛是无意义的。此处要确定决定下来。
有的人说我没得到念佛三昧,这一句话就把凡夫众生抹煞掉了,为什么呢?我没得三昧。所以心念不乱,一念最重要,佛的功德我们心念就生起喜悦,这一点上我觉得藕益大师他老人家是最不可思议的,“一切众生能往生的心就是大菩提心”藕益大师这句话特别贴切,一直震撼着我。有人说坏人不能往生,那是他心中有众生相,有众生相就不能往生。愿一切众生往生是清净的无上菩提心。“一切众生咸得往生,”这是净土法门历代祖师的清净传承,你千万不能小看这句话,你说我念佛没念到三昧不能往生,就是谤佛。能往生心就是菩提心,一切众生能往生就是大菩提心无上菩提心,这是历代祖师给我们的清净加持,亲证功德。善导大师说:“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这个同字了不起,这个同字太了不起了,消了我们的凡心凡业,同是智慧,就是无对。有对就是与佛作对,就落到分别上去了,会危害我们的。以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的心为恼害我们的有情念佛就欢喜啦。一切众生咸得往生,这样信佛念佛就是正信法界信,一般人会在此生怖畏心,认为我不相应,没有工夫,没有成片,没有一心不乱,我还有很多业障很多烦恼,这样念的不是佛,不是皆共成佛道,念的是不能同生极乐国。不发菩提心念佛,念的是颠倒,尤其是那些恶愿的心,尤其是说不如何如何便不能往生。用不能往生的心先遮蔽自己再来念佛,这样的人是无信的人,无信人靠什么行愿呢?
要知道一个祖师清净的法义有别人不能描述的东西,这是他现量的亲证,无机不收就是菩提心,就是咸得往生,就是愿一切众生往生的心,这看着很容易,但在这个地方真正确定下来,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传承力,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是古人印证下来的东西。深信切愿是愿往生之心,是不会动摇的,是确定的,它是顺性而发的,是顺佛的成就、果德而发的,这就是传承,怎么能说是生灭的呢,一会信一会又疑了那不是信,不是一心。。。
守护佛法,戒律本身就是守护,守护的本身就是智慧。你能清净守护佛法,你就不会假设、有对。你在清净守护过程中本来就贴切地相应了。
之五:净土是报土还是化土?
净土是化土还是报土,这个问题可能是古来以久的问题,争论很多。我们不被一个东西惑乱时,法性就认准了。“净土若也是应化土,佛以何土安住?”——通过如理思维,依据经典,我们就知道了,一切诸佛净土皆是报土,净土就是佛的报德报土,报身示现即是应化,顺应众生业缘而表现出的种种业相。示现成佛就有取灭相,浊土示现成佛皆是化身佛,在此问题上明确下来,我们就不再徘徊了。
学习佛法,徘徊的危害是最大的,因为有疑惑就会有取舍,有取舍就会有期盼、有对,在此处要认识清晰。学佛最让人担心、不安心的地方就是似是而非,没有出处,就会说“大概、也许、我想是什么样”——下面就无所依从了。
往生阿弥陀佛国,一生补处,当成佛者,亦是报身佛。所以,现在我们可以乘借阿弥陀佛的报德来转化自己的现缘,虽身在婆娑,心已是极乐中人。用自己的心智来转化自己的现业,弥陀报德的不可思议功德利益就在现前展现。我们当往生者也在享受弥陀报德的加持。
净土就是佛的报土,在秽土中成佛者示现者皆是化身。虽然佛法不能执一法做定法、定说,但在教化因缘上还是要做这种舍妄念方便——这种决定随顺教化方便。佛是实语者、如语者,这种决定说可以消除我们的妄思、妄虑。因为在这个思想、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有一个决定消归自性的依止。在网上论坛上,大家谈论佛法的时候,也需要一个清净的依止,不然就说我想、我感觉、我认为。。。
所以必须要依传承来正确安心,传承即为依止处、安立处。传承有一个经典的来源,有一代一代祖师清晰修证的过程、内涵和脉络。作为末世有情,我们依据祖师修证,依据教典来印证自己的现量、现景,就有一个真实的依靠。所以,法要消归自性。息灭你的妄想,这就是清净传承的利益处。
不依经典,佛法就不是佛法成猜法了。猜,就是没有传承。依经教传承,得有出处。君子所言,都依据典籍,皆有出处,我们学佛人更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我们所依凭的一切法,所转向教化、提携、乃至和人对答都要有出处。没有出处,你就要有一个现量的亲证,现量的亲证也需要有出处的认证的。这样,我们就会安稳踏实,没有妄取妄认的份了,也不会误导别人,自己有一个清净真实的法益可依靠。不然,则成妄想、暗证、自许的法了,就会丧失无量佛法清净功德利益的,只剩妄想自大了。
之六:本起清净,未来庄严
有愿就能往生。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这个授记的力量是很大很大的,它召唤着我们。
本起清净,未来庄严,一时得见。诸佛如来亲证这样的智慧,清净安乐,平等安乐,妙观察安乐,法界清净安乐,乃至大圆满安乐,清净无畏的法身展现二十九种庄严的内涵,遍布于法界,以种种庄严利益世间。
闻大乘经典不起怖畏,是因为曾经在半恒河沙诸佛面前发过菩提心的善根。在畏惧不畏惧处,常常是一带而过,如果深刻思维是多有怖畏有疑。能不能心生欢喜、能不如法修持、能不能传播给他人呢?我们可以摸摸自己的善根脉搏,能不能都消归到自性清净中。如果我们这样天天念佛忆佛,如实具足思维,文殊师利菩萨就会来给我们作证。
阿弥陀佛就是妙思维妙观察,用四十二劫去观察诸佛国土的庄严,观察诸佛国土的差别,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溶入一切众生心中,一切众生在听闻、思忆之时消融自己的一切心知,归入无所得清净无量寿无量光,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大愿。阿弥陀佛把智慧观察融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我们耳根、直接融化了我们整个的生命与意识,把我们无始以来生命意识的缠缚、妄想一起消融。十方诸佛一时出广长舌相皆称赞此不可思议功德,穷未来际而不能穷尽。
一个法门的传播和听闻是大福慧。你如果说识得这个法则了、却不运用就无意义。依法就会护法,见法就会用法,法无自性却能广泛传播于世间,做一个守法者、修法者、传法者、利益者,入世间出世间,出入世间自在安立,因为实无出者与入者而不妨出入,出功德入功德,往返二种回向。
不一不异,只说一会昧失因果,因顽空寂灭生起怖畏,所以佛为我们设立了一个方便句、名字句:方便法身,让我们通过方便展现因果,缘方便法身回入寂灭清净法身。若说异者不能成佛,若同者因果毁灭。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性空法性法身,缘起方便法身,清净运用而了无所得。说一是有所得,说异也是有所得。生死涅槃实戏论,以此因缘假于涅槃使一切消归于自性。以生死展现一切诸佛威德善巧慈悲饶益,不一不异,不坏因果不毁性空。一者毁灭因果使众生无有趣入,异者众生虽有趣入方便,却不能成就阿辱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为有生灭,不能彻还本原。所以诸佛示如来藏,非是生灭安立,如来藏是清净的,只有清净、和安乐,清净无为不断灭,何以故?一切业障为无常相,不可取、有尚不取,何况于无。如来随顺觉性无知而正遍知,含纳十法界,非世间聪明。净土法门历代祖师都希望我们上辈往生,现前即身即此离娑婆,即身即得往生,即生即此无生。。。
之七:一门深入
。。。南传和藏传佛教地区的塔庙大都是金碧辉煌的,他们把最庄严尊贵的东西都镶嵌在表现智慧、慈悲的佛像塔庙上了。这种根本的依止缘起是对智慧与慈悲的渴望。在汉地,一般的学佛人首先庄严的通常是自己,其次庄严的可能是自己的眷属,对佛法菩提心(无我、拨众生苦)的向往往往退到次要的位置上了。
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如果不愿意往生,也决不能往生,因为没有往生的理由。净土法门的纲领是与其它教化不共的。不要被异教异解所迷惑,在凡夫地的有情常常为异教异解所晃动。一门深入,在佛教中是普遍的要求。
娑婆世界的众生很苦,善根薄少。我们在无常生死中,能否往生呢,过去的祖师对此有评判,你就是念佛念得风雨不透,念到一心,如果没有往生之愿还是不能往生。
深入修一门法,比较踏实,念阿弥陀佛就是在用智慧的眼看世界,就是在用名号表心,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心里就特别平安,坦荡,没有挂碍。如果平时多念佛,即使没有真正歇心,感情、慈悲也会在生命中流露出来。慈悲即具智慧善巧方便。很多教法是因为感人,大家才愿意去接近它、实践它,它感动了大家,大家才去向往,听闻。。。
之八:发无上菩提心念佛
。。。从法性上谈我们要顺性发心,我们的生命就有一个清净的依止,圆满的开端。从报德上谈,我们的生命还有理事二障,依正二报不圆满,在世间承受着三途八苦、身障业障的遮蔽、冲击、困扰。我们能否真发心往生,能否真正安住于往生的利益之中呢?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若顺应法性我们每个人现世就可接受、体会、运用阿弥陀佛清净圆满的报德,使我们现世就有一个智慧展现的人生。因为无始以来在六道轮回中,无有慧目生活在三界火宅中。现世的安乐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教诲、阿弥陀佛恩德的庄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摄化和回施,来自于菩提心的熏习。
发菩提心让我们破除邪见、疑见,不然疑见、疑知、疑法就会让我们动摇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往生的信心。三辈往生莫不以菩提心为根,声闻有声闻的菩提心,菩萨有菩萨的菩提心,诸佛有诸佛的菩提心,在念佛法门中,唯择无上的菩提心,即成佛与成佛的回施这样的大菩提心。念声闻念菩萨的心都不是念佛的心。
发心最为重要,学一个法则,要有一个系统的熏习、思维、修持、行证。愿往生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愿成佛的心,因为能往生就能成佛,愿一切众生都能成佛就是无上的菩提心,藕益大师这样的说法非常亲切清净,这样就在净土法门中的法则上有别于其他法门的教化,容易让大家区分而不至于混淆,因为各宗各派对菩提心的立意是一样的,表述则有别。“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在净土一法中,发菩提心是发无上菩提心,即发使一切众生都往生的心,决定使一切众生成佛的心。若离开这种心智,想学习、修证净土法门,便成空中楼阁。菩提心是决断生死的心,决断轮回的心,不愿沉沦愿往生的心。菩提心广大、方便、究竟、长远。离二乘障,若为自力熏习归于寂灭亲证有余、无余涅槃,慈悲心就无从 展现了,退失菩提心,行持一切法、行一切善业亦成魔业,昧失菩提心,打着佛教的旗号,念着佛名,或做所谓种种相似佛法,若非为发菩提心为本、为观照,所行皆为魔业轮回之业。一切法随顺无上菩提心的行持,则一切法皆是佛法。
净土一法是因赅果海、果彻因源的,因果同时,以佛的果地觉,即以阿弥陀佛已经成佛的果地觉悟的内涵回施给我们,使我们有情当下安住于此因缘为起步,或者说用这种生命意识,用佛的报德来启发自己未来的生命和修持、展现未来的修德。性德本具,是清净的本源,可以通过报德彰显,就其本质而言是不假修证的,非因果法所摄。非因非果第一义谛,空净不增不减故。报身菩提为修德,性德与修德的串习,需经常的如理思维,有正思维才会有正行,佛因地立大愿,以修德彰显清净国土,用报土摄化这类惧空有情,这样就不会为第一义谛空怖畏,不落断灭。也不会为修德的漫长而怖畏,漫长者,法益日日增新、日日增上。愿生者必生,报德可以使我们消归自性不生怖畏,得现前清净安乐。这样就可做一个无挂无碍心志清明的学佛者。。。
之九:以三种清净心入无上菩提门
“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先离是指忏悔、改过或舍离违菩提门的心法和心智,象往生论这样的论著是对法的论述或称法卷,法是可以运用的法则,不是现代通常所认为的一种知识理论,是通过提示给你一个运用的法则。
“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种依智慧门,不求自乐。云离我心贪著自身故。”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法无自性,自然超出了我和我所的染著,得见或得入智慧门。诸有情因有我执和我所执而造轮回业,所以称违菩提。现在学法的人中,一发心就违菩提,为自己的安乐贪著自身,在我、我所上强化自己,产生骄慢、伤害、诋毁,违背了智慧门,所以要返照自己,是不是心无污染,是不是真正运用了法无自性,明白了智慧门,就会平等地感知世间,在法无自性上生决定的依止,依清净、平等的自性,就会远离骄慢、下劣、伤害自他的业缘。
拔一切众生苦是真正的慈悲心,用一颗无自性、无对的、无有善恶择取的心智来面对一切苦恼众生。一切有情,在我知、我见、我所上纠缠与强化是很痛苦的,犯过错的人本身就很痛苦,更应该给予帮助,而不应该去残害和诋毁他们,或者是侮辱、甚至厌弃他们。通常会厌弃那些恶孩子、恶有情或者无缘有情,背离了慈悲门。在声闻教中,远离心和出离心是第一位的,在波罗蜜乘的教法中,智慧和慈悲则是应该等持的,要在善恶、亲疏两种因缘中平等对待,没有智慧的慈悲没有广大究竟的利益,会堕入人情知见。
有三种清净心,一是无染清净心,无染清净心就是智慧门,二是安清净心,安清净心是拔一切众生苦,就是大悲心。三是乐清净心,就是令一切众生成就阿辱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菩提心,乐就是清净快乐,毕竟解脱。这三种心在佛法中应该经常地思维、交流。这里明白了,对菩提心就会有一个透视,对菩提心的相、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内涵有整体认识。有智、有悲、有愿才能饶益世间。才能真正认识菩提心的圆满心智。所以用清净心念佛就是用菩提心念佛。什么也不想不是清净心,这种知见是对清净心的认识不够清晰,这种心是无记心、断灭心、无想天心、木头心、石头心,没有正思维,没有正观察。
于人不说究竟法,使人坏失诸佛心智,即给人说法说得似是而非,让人求人天福报,反遭堕落,不能给众生带来究竟安乐,这是伪菩提心。依大义门。大义门就是令一切众生毕竟得无上菩提,毕竟大乐。
之十:不堕空见,深信因果
。。。遇到疑见、疑解若不能对答,则心生疑。很多人并不是不相信或不愿意学习净土法门,而是被一些疑难所遮蔽心生困惑,心生疑则对往生不能生决定,现前即被疑虑所困。
若起空见,破丧因果,则不受佛化,即佛的教化对他们是无意义的。不深信因果心存侥幸的人,佛的教化他是不会信解应用的,最多只会拿佛法搪塞别人,学了很多佛教知识,徒增谈资,说起佛法来滔滔不绝,喜欢谈空论道,不惧因果。这种空见是不信因果的断灭见。观善恶如梦如幻非是不信因果。佛法不坏俗谛,不坏世间,若无世间安立,佛法也失去依止。所以虽知性空不坏因果。往生通途中不要生断灭空想,因为断灭空想会阻碍我们生起往生的愿望。
知诸法空相而誓断一切恶、誓行一切善,安乐于世间饶益有情拔众生苦,二谛融通真正的善巧,随顺空建立诸佛净土,随顺性空远离地狱恶道等诸恶业。若有近缘,亦拔脱此类有情,摄此类有情往生净土。现在造业就是这幻化世间的未来相。此处要有清晰正确的认识,不要以为一切毕竟空就可以不担因果。这种侥幸心、诡诈心,不能如实面对的心,会使我们生生世世堕入恶道无有出期,因果丝毫不爽。证得无相与口说无相心行贪嗔痴是不一样的,佛言口中说空行在有中。多行贪欲,此类人必受地狱苦。
凡夫的作为有得失心、或者择法求某种果报的心。而在菩萨受身中,则是无作无受的,但以清净愿力来受身,来度化安立世间,心无所染,行一切善法安乐饶益世间,不然我们世间的人会无所依从,无以审视世间。众生所有的行法都有所起行,有所起行是污染心,掠夺占有的心,多是恶业,非是真正心中无染的出世间行人。还在贪嗔痴慢疑邪见中沉沦的时候,对在家没有弃欲者,学习护持五戒、活命八戒、优婆塞戒,用戒来保护自己,作一个出离的正因,一个生存的安乐。戒律不是束缚我们的,戒法是佛法藏,它给我们带来的是现在和未来的善良、安乐、增上。犯戒即是未来的地狱、现世的苦报。。。
之十一:真信切愿方为真念佛。。。学佛的人如果没有或不接受这样正知见: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咸得往生,则无法与佛相应。很多学佛者,把“闻我名号、俱来我刹,把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当成是贱卖佛法的奇谈怪论,不信佛的愿力只信的自己的知见、自己的功夫,把清净的缘起,正知见、正思维、正发心当作仇敌怨对。这是当前学净土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令人费解的一个现状。认为大家都不能往生,都是坏人,都该落地狱饿鬼畜生道,说念佛者多生西者少。你若说愿诸众生往生安乐国,他反而认为是狂话。用自己的知见,自己的见思二惑惑乱自己惑乱别人。说往生没份,这样的说法传播似乎很贴切,很合大家的心,因为大家都会考察嘛!眼见为实,谁谁没往生,这样相续入火坑,以盲导众盲,不用佛法,却用自己的知见导引众生,丢失清净圆满的本起。
正知见、慈悲心、智慧心没有生起,往下就没有智慧慈悲的心来修证自己的现业,被五浊恶世所转、所染、所淹没,然后说念佛不得力。这实在是每个学佛人该反思的,从依正二报上认真的反思,然后才懂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很多人先不要菩提心一向专念,先弄出一个自己想象的该达到的什么功夫来。没有菩提心如何能专念呢?怎样念都是念自己的业,自己的景,念五浊恶世自己的沉沦、罪业的荡漾。
没有这样的愿望,没有这样的大地,你修的是什么法呢?愿人往生的愿望都没有,认为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是虚妄语。佛菩萨都要立清净大愿,无信愿何以行呢?
信愿行的信,信没有清净安立,没有正信,切愿、正行实在无从谈起。一切众生咸得往生即是空性,如梦如幻的众生本来往生,本无所来去。把这种真正的智慧回施给一切有情,拔一切众生幻化之苦,是为大悲,大悲方便传播十方。做为一个念佛人在尘染、五浊恶世中,若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样的如来决定说的观察力、般若力来透视这个梦幻世界,有无俱舍,有无二边可以用之不可取之,则尘染与我等无缘,以如此空慧般若生存世间、修正佛法即是以般若智安立生命。比如动不动说:“哎呀,我忏悔,我过去有很多罪啊,我做的不好。。。”这样好象很谦虚,说的很好,其实已经染著上了。这样不是忏悔,而是染著于过去,忏悔是不回头,后不复做,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沾无染是为真忏悔。古人云:罪由心生将心忏,心若空时罪亦亡。
知一切众生虽无得失、生灭,但为悯众生故,不取涅槃,在幻化生死中饶益幻化众生。此为菩萨二种功用中的慈悲饶益。不如此则妄称菩萨,妄称念佛人,因为念佛者是成佛,含具菩萨法,不离世间。很多念佛人把念佛搞得极端自私,比如别人和他说句话就生烦恼:不要和我说话,没看见我在念佛吗?!很多这样的人工作也不干了,家庭也不要了,搞得天昏地暗。佛没念好,却生起大烦恼困扰自己困扰佛法困扰冲击社会。这样不仅不能了生死,还会坏灭世间,动摇世间。。。
之十二:除众生空寂怖畏,佛立报土庄严
“法性净土,理处虚融,体无偏局,此乃无生之生,上士堪入”,所谓的性,必然是空净光明,明照古今,无挂无碍,无有来去。所以那个心是一个法性心,非垢非净所能表述。净土庄严无生,庄严光明。
法性净土是无生之土。在这个地方若不能回归,则在矛盾痛苦中生存,撒不得手,求生无路。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安住欢喜,光明。非宿世之利根在此处就不能接受,揣度无来无去太没有意思了,无因无缘更可怕,无生无灭是什么。。。无思无不思何以安立,在这里就生起了怖畏,凡夫已经习惯对立的思维方式。以佛之觉为因地心,往往会忐忑不安,佛言,如此法门,在阿毗跋致地中说,新发意菩萨听到此无相波罗密门,所有的清净善根都会灭没。所以佛给我们安立报土。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中下之人,要以信佛因缘往生彼国,若无信佛因缘,所有的功夫不得往生。
阿弥陀佛就象父母一样摩洗养育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洗刷我们心中的尘垢,愿往生的心,就是成佛的心,就是度生的心,就是菩提心,这是多大的一个愿望啊!我们要在必能往生的信念上生决定心,在一切众生必能成佛这个地方放心、安心、歇心。在热恼纷飞的世界中不生热恼,那颗散乱不安的心就歇下来了。阿弥陀佛功德摄护,阿弥陀佛的愿力摄护,使我们这些初发心得到究竟、不退转的摄护。。。
之十三:如实自知,发愿求生
某一时节因缘对症下药的应机说法是很正常的,本来性空无实法可说。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我们学佛者在网上发贴或平时与人谈话,教训指责别人的意识比较多,基本上都是以教化的姿态出现的。却因自行未立,逢苦即变,结果没有教化成别人却因人的罪恶或以为别人有罪恶沉沦下去了。因为初发意菩萨心无定愿,凡夫拔有情,相与俱没。
谈论佛法,若不是以共同学习提高的心态,却以我法尊贵的心来争论,互相伤害,则坏灭佛法住世因缘。此时若能生一念感激心相互发一个善愿来回施就十分的难得可贵了。如大集地藏十轮经云:“举人过失应具五德,以实非虚妄,应时不非时,软语非粗犷,慈心不嗔恚,利益非损减” 。我们的习惯是容易染著,认为对方多糟糕,以自己的见解判断别人的过失以为实有,就此堕落。
很多人在不学佛时还好,一学佛谈佛法时,拿佛法的智慧消融一点东西,就我执、我慢增盛自以为是,心垢反而厚了。比如自立利不足的人,热心帮助别人促成一件事,象有的组织打七,组织一个社团,组织居士团体做事,不做还好,一张罗事则矛盾重重,是是非非。大家不聚会还好,一聚会,互相埋怨,一肚子怨气甚至仇恨。不做事心忙,做事又生怨气。和自己心境设计相违时心生烦恼。
在五浊恶世欲救度于人、自利利他,是不是歇心净心是为首要。自问心是否歇下来净下来,是否依无作无起的清净安立。不然你发心做的任何事,难免会生烦恼甚至怨恨。诸佛菩萨皆以清净愿力饶益有情安住于世。我们自我审视一下,也都懂这些清净的道理,寂灭啊歇心啊,似乎在修法,但一遇事遭遇逆境时,甚至只是别人一句话,都不能忍受。所以若凡夫发心,愿在秽土拔济众生者,圣意不许。
龙树菩萨云:「譬如四十里冰,如有一人,以一升热汤投之,当时似如少减,若经夜至明,乃高于余者。凡夫在此发心救苦亦复如是,以贪嗔境界违顺多故,自起烦恼,返堕恶道故也。」
之十四:净土法门立宗与别时意
无著菩萨在《摄大乘论》中判念佛为别时意,意思是说:“就别时利益而说,非言今时即得之。”,误解净土的人说往生净土为别时意。若如观经云:“若人发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即得往生阿弥陀佛国土”,无著菩萨判摄为别时意趣,即不相应,虽现在当下如此说,往生是未来的事临终的事,则净土成了不了义教。现在大家网上争论也常用别时意义这样的观点,即和现量不相应,你若说发愿即得往生,他就质问你:你现量证到了?往生是未来的事,而未来我们是无从把握的,然后想象说要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才可能有把握。
《摄大乘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论著,若依此判净土法门为不了义教。则净土法门立宗立教的基础就没有了,中国净土开山的祖师为纠正《摄大乘论》中别时意判净土为不了义教的观点,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别时意成为净土法门传播的一大障碍。因为经论相违则心生疑惑,任何疑惑疑虑都会使我们无法生起择法决定,所以在此处需会通,此处论为无著菩萨所造,经为佛说。真正深入净土法门教义才能透视这种别时意的说法,不然很难在净土法门中清净安立。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摄受,回施法门之意,如长者喻,长者给你家产你不能接受,说你不能接受。给你你就恐慌。
善导大师言:一切行者,不知何意,凡小之论乃加信受,诸佛诚言返将妄语。不依菩萨不了义语不了义教,唯信佛语唯依佛教。念佛法门是唯念佛的教诲、唯念佛的果德,此处一定要彻底思维弄明白,不能留一丝疑虑。在系统地学习、了解净土法门后,我们会感到很震撼,净土法门是摄受法门,回施法门,阿弥陀佛的愿:我於無量劫 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 誓不成等覺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常於大眾中 說法師子吼。净土法门的教纲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在你的因地享受佛果。用常规的思维通途的说法是很难接受的。所以佛说法华时会中有五千退席。有人反问: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谁成佛道了?如此思维是颠倒在事相上了,如幻的世间、如幻的的众生以为实有。菩提心昧失,于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不能随顺信入,。
在净土一法中,唯信佛语唯依佛教,佛遣者决定遣,佛令行令顺顺决定顺,菩萨不了义教绝不能听顺。宁错信佛语,不听信菩萨不了义教。善导大师做如此猛烈决断语,是因为我们缠缚的太久了。念佛法门是念佛、念佛证到的清净的果德,非菩萨、声闻、善法所证。直奔王家一生即压群臣。圆起圆成的法门。净土教法是以如来藏教为根本的,起步落脚要圆,圆顿之圆顿。一般我们容易接受的是道次第的说法。
说净土宗是不了义,是方便说,这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各宗不相妨碍,各个教义都有各自的体系。关于净土宗的思维的种子在我们意识里成熟之后,异语异解就不会影响我们。善导大师把净土法门的教理彻底地展现了出来,后三十几年天天就在经行、拜佛念佛,没有休息就是为了把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展现回施给世人。愿生就能生,就是往生决定于现下。这种安稳真实的惠利当时感动了整个国家。
涅槃经云,若人过去已曾供养半恒河沙诸佛复经发心,而能于恶世中,闻说大乘经教,但能不谤未有馀功。净土一法是特别法门。现在网上关于净土宗有很多争论,但参加辩论的善知识却往往不注意净土法门是怎么立的宗,拿这个宗那个教的话东扯西谈。在中国佛教史上公认,净土一法缘起远公,教义建立在善导。善导大师这里没有任何附会之说。唯信佛语,不信菩萨不了义教。不得三昧、不得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是别时意,不然净土法门就不能成立了。观经中的九品往生就成虚设了。所以藕益大师要解云,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辱多罗三妙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菩萨也在九界之内,这一声阿弥陀佛,菩萨亦不能彻知。所以从善导大师开始,历代净土法门的判教就从别时意中走出来了。彻悟禅师云,一心称念,亘古亘今,光明普照。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不立方便,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这里一念回心,法性清净无增减。印光大德云,九界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就是说菩萨亦是被摄受。现在很多的争论,大多是因各宗的教义搀杂混淆而引起的,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总纲从古至今一直贯穿到现在,因赅果海果澈因缘,在这里只能随顺佛的果地觉,作圆满本起的因。历代净土法门祖师立宗的法则是一脉相承的,三经一论的论是立宗的根本依据。现在我们应知净土法所依的教理,旷劫以来流转六道,我们的如来藏性从来没有增减过。这个不动的善根让我们安稳下来。
之十五:往生净土 生即无生
。。。十方佛国浩瀚无际,境宽则心昧,对未破空寂怖畏者,净土的标方立相,可作为安心歇心的法则。佛法不离我们的每一个现缘,现量。能否体会到佛法的法味呢?无论凡圣,皆应依愿修行。
“弥陀净国,乃是净土之初门”,道绰禅师根据当时的情况,认为性空的教化已落于空泛,若直接传播无生之生,众生对空寂多有怖畏,故立相以接引有情,引经据论,劝信往生。道绰禅师如此说是为了引导我们,消除我们的疑虑,让我们能触摸感知想象得到,不然做为一个有情,不能想象、感知时,心中会恐慌。
若死执“实相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以此知见念佛,即使见到净相也会心生怖畏,认为此相还在生灭中。因为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做死法了,如此则会退失如法修持带来的增上利益,行法会失去法味。所以空性没有亲证,没有亲证寂灭真实,则不断后有,有后有则有择取,就会生出种种困惑,业风吹动,荡漾生死海中。。。此生能否证空性,断见思二惑,自问自己,若没有把握,西方的标方立相是极重要的。极乐世界是庄严相、清净相、具足相、无尽相,缘此相生即无生、相即无相,极乐世界殊胜庄严,往生者增长清净安乐无有着染。以相消相,以相消除众生对空寂的怖畏,对心无所归的怖畏。
发愿决定往生西方净土。我们属于西方,西方属于我们,极乐世界是本家本国,娑婆世界是客居之地。大家在一起讨论念佛功夫时,说起功夫高下很热闹,不如讨论愿生净土这个共同的趋向,共同得清净安乐。。。
之十六:在心在缘在决定
。。。正明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昙鸾法师的例子,念佛是实相法生,虽造恶,但依止的是虚妄心生是虚伪业。闻善知识方便安慰,一实一虚,岂得相比。这消除我们的疑惑有很大的力。我们念佛是业,造夜是业,我们万劫以来造的业成熟了,往往在这个地方不敢相信,对我们本来具备的法性清净存有疑惑。希望我们在这里能有正面的思维。一悟百了,一歇即菩提,一光能除千年暗,一念回心即出生死,是名在心。
我们这一念,决定心十分重要。过去有“一念恒念,彻贯古今”,实际这是一种心智罢了。我们学习净土法门,是建立在昙鸾法师、道绰法师、善导大师的宣化上来阐明和立宗的。所以这一段文字的学习非常重要。
我们平时这一念的培育明确很重要,是否念念在临终呢?我们一定要审思。实际上在修法的法益。念念是清净的,这就是所得处,了无所得,这是智慧门。能系念相续不断,是功德门。我们在学佛法中不能有偷心,没有功德就没有有福报。没有清净的行持,是顽空。没有力就会落入断灭空见。我们要运用真实的功德力,有大慈悲心,利于世间,使智慧得以安立。所以对这两门我们要有清晰的审思。
未破相之人有挂碍,拿别人证实功德证与未证,有没有瑞相,这都是未破相的人自设的障碍。法无所得,未破相之人应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烦恼只所在,逐渐地去看到自己清净圆满的法意,虽然没有增减,无所得失,但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种清净的法益增上,这是真实不虚的,但不会去执着它。所以得清净功德庄严的感知,即爱乐佛法味,喜乐于佛法位味,所以佛法是很充实的,不是那么空泛也不是那么无聊的。要是不认真地行持就会很无聊。一个道理知道以后就没有去受用它就很无聊了。有的人说到老了才学佛才好,年轻人都喜欢闹一闹折腾折腾,这实在是不知道佛法的稀有与庄严,佛法的解脱与安乐,就是不知道佛法味的内涵,不知道佛法的轻松、愉快、实在的内涵。。。
之十七:佛法不离当下的信解行
若为弥陀慈光所摄,则对此世间无所希求。对此五浊恶世不贪图的人甚为稀有。若有贪图,就不会有真切的往生愿望。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审视自己的心愿是否真发愿往生,此处看似容易,愿意回归净土,数极乐世界之珍宝,回施娑婆世界之有情。此心一旦生起,就不会贪著无益的五欲的欲乐和所谓的世间福报。
佛法具足世间和出世间法,不贪著世间,是真正的拥有这个世间。此处的心念不能转过来,就会把佛的智慧当成一种亏欠的、不含纳世间的教诲了。佛法是含纳世间法的,做一个世间的布施者,而非掠夺者。布施者是富有者,掠夺者是贫瘠者。
现在有两类以别时意修学净土的人,有一类这样认为:既然乘弥陀愿力往生无忧,那就等临死时再说,活着的时候嘛,就要好好地放纵五欲望、享乐人间。还有一类,认为往生没把握,厌弃逃离世间,惶恐不安地念着佛期盼着,只为死的那一刻做准备。若说安心歇心,他就会反问:你有把握往生吗?你证到了吗?两种与佛法不相应的发心都会使行者丧失佛法大利,丢失佛法带给我们的不离当下现缘、具足智慧的安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昧失菩提心。
做为一个念佛人,当依教奉行,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做为一个真正的佛子,若不信顺佛陀的教诲,具足智慧的解脱和喜悦就无法真正体会到。念佛之乐、禅悦之乐、心念不散乱之乐,持戒之乐,实非世间五欲可比,只是因为没有身心地投入地行持体会过。若如法行持对比过,即知五欲放纵之苦,因为一切放逸处皆是凶险处,这是无疑的。那些顺应世俗迎合人心的说法,虽然暂时可以迎来一片响应声,但却不能给我们带来究竟解脱安乐。。。
之十八:念佛功德 诸障悉除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在每一个当下舍弃无始以来的身、口、意见思二惑的这种受,回归到本起圆满的心性上来,顺性的展现诸佛的智慧和慈悲、我们本性的庄严和清净。诸佛法身清静安立,滋育着我们的法身慧命,这是决定真实不虚的,如父母生养我们的色身。念佛人即是与十方诸佛做清净伴侣,念佛如供养十方诸佛一样,具不可思议功德。念佛法门能对治种种诸病,消除诸障, 念佛法门为第一总持法门。龙树菩萨云:若人愿做佛,心念阿弥陀,应时即现身,是故我顶礼。
念佛能对治一切障,能除一切病。在对治法中亦展现佛法之善巧,如对贪欲重的有情,教作不净观,对心念散乱有情,教数息法门,对嗔恨重的有情教作慈悲观,此类对治法门与念佛法门相比较难把持,龙树菩萨举例说,比如为治嗔心,修慈悲观,观一切众生如自己的父母亲人,结果却生起了爱染之心。
学佛的人能否终止生死轮回,不受后有呢?将无始以来的贪、嗔、痴、慢、疑、邪见的受终止呢?若不学习佛法不运用佛的智慧,此色身终,受业并未结束,轮回无有始终,无有出期。荡漾在无尽的轮回中。思维轮回之苦,是为引发我们对现下的尊重,若把净土法门推到别时意,就容易使人产生困惑,产生死了之后才能往生的困惑。现下就会在不安中,在每一时刻每一念中,不能圆满的运用我们的身业、口业、意业。不能本起圆满起行作业,自他二利的清净圆满的行持更是无从谈起。这样就会丢失念佛法门的圆满殊胜功德,念佛法门就成了念死后法门。念佛能否见佛呢?这不过是每个人的行持差别细微法益表现罢了,因为一切真正行法者、护法者,若见若不见,咸得安乐,若知若不知,咸得清净。若单为境界修法,此人未明真实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