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健全自己 1996.1.1~1996.1.15
 
{返回 星云日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40

星云日记
健全自己 1996.1.1~1996.1.15 
 

  一月 一日  星期一            
  上午于如来殿大会堂,为两千三百多名发心皈依的信众主持皈依三宝典礼。

  在佛光山我已退居,无行政工作,所以最关心的,除信徒外,就是丛林学院学生。应学部在家众同学请求,与大家进行“接心时间”。

  初发信心的幼苗要特别小心爱护。我年轻时,常警告自己,老的时候不要讲太多话,免得年轻人觉得烦,不喜欢听。我自认有时代精神和前瞻性,虽然如此,但在讲话的影响力上,只能讲佛法,在思想上要和徒众接心并不容易。

  徒众恭敬我,对我好,都没有话说,但却只限于事物性的;在心灵上、思想上、人格上,想要对大家有一点影响力并不容易。我所受的教育是从善如流,只要是对方讲得有理,我都会接受,但现在的年轻人并不然,徒弟对于我的指示通常是我讲我的,他做他的,理念不同、精神不够、方便不足,和我的理想差距太远。

  我过去带领在家众很有成就感,到现在有的都已升级为祖母、祖父级了,对我仍如往昔,只要有所指示,一定信受奉行。在家信众对我的支持,非在供养外表上,而是用心交流。而有些出家徒弟,则理念不能相契,感觉上距离还是很遥远。

  “接心”重在讲清楚说明白,要说一些内在真正的话,才能拉近彼此思想距离。

  对同学们的问题,我的回答是––

  学佛并不一定要出家,除非性格适合出家。在家性格偏向喜欢社会、漂亮、自由、习气重、想过婚姻生活;出家性格则喜淡泊清苦、不一定要人家关心,要去关心别人,具慈悲、忍耐、发心、喜舍等特性。一味想要人家来爱护,表示还没长大,没有力量。

  树长大了,众鸟就会云集;海洋宽阔,龙、虾、鱼类也才会聚集。所以自己要先健全,才能作他人的依靠。本身健全就能产生能源力量。而能量则来自于反省、能明理、不在乎委屈、朝好处想、别人的毁谤都成为自己进步的肥料、广结善缘、服务他人,这些都可增加能源。

  如何写好文章?文章是魔术,重在熟能生巧;文字是兵将,平时就要培养,届时才能运用。每星期要读千字策论,以训练理路,启发思想。笔是越写越锐,写好文章的不二法门,在一“勤”字。

  凡事成功不必在我,一切都是为佛教、为芸芸众生做事。一个不团结、没有正义感的团体会被社会看不起,会让历史唾弃,所以佛教徒应该要团结起来,不仅要为佛教,更要为社会、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看法”代表一个人的思想见解,从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的内涵。一些伟大人物,令人景仰之处,不在于他们的丰功伟业,而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些感人的小故事。伟大的人,一生中都会经过几十次的辛苦遭遇,不可能凡事一帆风顺,故担当辛苦的毅力,不可不备。

  犯错时,不敢承担悔过,且常找人护航说情,则永远不会进步。

  一个人的本领不在于能力强,而在于能与人沟通协调。太执着于我想、我要、我认为、我觉得,会使工作无法展开,是很大的阻碍。

  人只要明理、理路通,做起事来就会很顺利,做事要不计名义,只求成果。“名义”是别人对我们的定位,而非我们自己要如何。

  学做人,要学做让人家接受的人,不要只做孤芳自赏的人。

  融和是我去跟对方融和,而非对方来跟我融和。

  一月 二日  星期二

  传灯会会长依严等多人,代表一百多名尚未受戒的徒众,要求我能满其心愿,给予受戒。感念大家的发心,常住拟定明天为这些新出家的弟子,传授沙弥(尼)戒法,今特拨空与他们举行“师徒时间”。

  过去在大陆,出家与受戒是一起举行的,出家而不受戒,就没有“身分”,也就是说没有受戒者,不算是出家人。我十二岁出家,十五岁受戒,当时并未想要受戒,自认为没有资格,因依法二十岁才准受戒,但师父要我受沙弥戒。受戒是一种发心,心一发,任何邪魔外道都会遁形,关于“戒”有几个观念,必须要知道––

  在佛门对破戒的可以忏悔,破见则不能忏悔。为了怕犯戒而不受戒是见解上的愚痴,罪过很大。

  佛教对戒的基本精神在于清净,尤其是心地上的清净,而非形象上的。有些戒条已不合时代,虽然做不到,但是要遵守。做不到只能算是不清净,而非要改戒条,在“小小戒可舍”的原则下,能持多少就尽力去做。

  戒如城墙、舟航、光明、指南、水囊,能清净受持,自有大力量、大功德,但对戒的精神要有正知正见,这比持戒更重要。

  佛门有“布萨”、“羯摩”等忏悔法门,让犯戒者可以经忏悔的洗涤,再重新受戒。佛门戒律不难持、不可怕,有很宽容广大的天地,非不通人情的明知做不到还硬要强制规定,故对受戒的恐怖、顾虑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对佛法的信心不变(尤其是四不坏信),犯了戒可准予再受,为的还是要将戒律受持清净,以保长远心。

  受戒的好处––

   1.增加信心:经由戒法的受持,可以更肯定对佛法的信仰。

   2.可以生出功德:受戒后,在天龙八部的护持下,自有好因好缘。

   3.可以产生力量:面对困难逆境,有勇气去克服,处事也较不会优柔寡断。

   4.可以人生平安:因有愿心的坚持,龙天护法的加被,自然就会平安。

   5.可以增加道念:出家人好不好没有一定的标准,但肯服务众生、发心修行,自能道念不退。

   6.可以慧由心生:有了戒法,可以约束放逸的身心,由内心慢慢生出智能来。

   7.可以获得尊重:受戒以后,可以受到长老大德的另眼看待,同道的尊重及社会人士的尊敬。

   8.可以产生和谐:有了戒法,在六和僧团内,容易跟大家融和在一起。

  受了戒以后,大家都是沙弥(尼)了,沙弥即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愿大家在修持道上,能更精进。

  接着回答大家的发问––

  我每天忙于弘法度众,课徒著作,深感时间不够用,所以最近倡导“人生三百岁”。我十二岁出家,今年已七十岁,这期间不曾放过假,也不知放假是何滋味。从二十岁任白塔国小校长起,预计再过十年,就八十岁,这期间我工作了六十年。这六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每天的工作量,可以抵得过五个人,这样算起来,我的寿命就有三百岁了。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出了家,就要将身心奉献给芸芸众生及常住,应尽心尽力去工作。人之所以会起烦恼、心不安,都是因为不懂得用功,时间太多所致。

  在学院读书,正是学习一个出家人应有的威仪、举止最好的时机,要好好用心学习。常住对徒众的教育永不灰心,但大家要知苦恼、肯忏悔,感谢这段得之不易的因缘。

  任职事的条件为何?任何工作除了要考虑兴趣、专长外,更要有忍耐力、尊重他人,要从卑贱、吃苦、耐劳中做起,以折服我慢,不要让一起工作的同事嫌弃,不要给主管“退票”不采用,所以工作态度一定要发心、勤劳、尽责,让主管欢喜、肯定。

  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献身佛门,不要天天只想到“我”,除了“我”以外还有大众、还有常住、还有佛教、还有国家、还有世界。心胸要扩大,“要学佛法先无我”,“一切烦恼皆因我”。一个人能忍耐多少,承担多少,成就就有多大。

  一月 三日  星期三

  上午九时,在大雄宝殿亲自为近两百名求受戒法的戒子,传授沙弥(尼)戒。今日常住满大众所求,给予受戒,但愿徒众能珍惜这份因缘,努力用功,精进于道业课业上。

  晚,和大觉寺男众弟子们举行“师徒时间”––

  记得以往在大陆的男众法师,都是在深山丛林潜修,没有电话、没有访客,更少有邮信,在没有外缘下,五年、十年仍能安住在佛门;现在在台湾,电话、信件,甚至车子接送的便利情形下,若定力不够就很容易受影响,或是在佛门中流失。

  假如说,大家身上连一张到高雄的车票都没有,被人欺侮时,只要忍耐一下,明天就没事了;但若供养太丰富,往往会为一件小事,就拂袖而去,要不就是为了一句话,觉得伤了自尊而受不了。其实在佛门里“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棒喝下,哪里来自尊?尊严?如果不能承受,都是因为没有这种根器。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学佛要懂得转境,不要被境转。对看不惯的人、不中听的话,要学习忍辱外,在人事共处上,更要具有尊重与包容的胸怀,并将自己缺点找出来,且刻骨铭心的改过,否则就会成为修道上的一大障碍。男众易犯的毛病有––

  1.谁服谁:男众想做老大领导人的观念并没有错,问题是要做老大,先要懂得做老二。老大的威德、涵养、气度、见识等条件,都需要时间的养成,福德因缘具足了,龙天护法自然会护持,反之业障罪业来时,逃也逃不了。一个领导者应具备十年寒窗的功行,会做幕僚,才会做领导,更何况在佛光山,历年来,高位者皆是以有品德者居之。

  2.等不及:凡事想要很快达到目的,等不及,这种急于速成的行为,就像未煮熟的饭,如何入口?松树的高大强壮,是因为有百年、千年的养成。对佛教要有所建树,不要急于一步登天,“不患无位,犯所以立”,故要等待机会、耐烦、让时间来考验。在“无功不受禄”的心态下,不要求常住给我什么,要想我能为常住贡献什么。

  3.发心不够:做事要发心,修行更要发心,不发心没有力量、毅力,就不能坚持到底。弘法度众、发心作务都要思前顾后,不要辜负身上这一袭长衫的使命,要一以贯之,永不退道心。

  4.比较计较:师兄弟在一起,要有共患难的精神,且要经得起考验,为常住做事没有个人功劳,只有集体创作,就如同要聚集沙石和水泥,众缘和合才会有力量。

  一个人要在大冶洪炉中熬链,才会成才成器。佛法重在契理契机,不是佛法不好,而是根机不合。

  希望佛光山的男众,每一个人都是佛门法器。

  一月 四日  星期四

  最近社会上最热络的话题,不外是总统连署,信徒、佛光会员、或徒众很自然都会问起与这方面相关的问题。记得上个月(十二月十六日),接受《亚洲周刊》记者徐秀珍小姐的访问,有些看法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特摘录如下––

  陈履安是你的弟子,外界报导他在决定参选前曾与你长谈。林洋港原本有意与陈履安搭档竞选,也曾说希望由你出面撮合。外界认为你对这些政治人物颇有影响力,你对此有何看法?

  台湾很小,我在台湾已住了五十年,难免会接触到一些人,其中有些是佛教徒,有些是朋友,有些是信徒,大家都会彼此关心,谈不上影响力。

  在陈履安决定参选前,你是否曾与他长谈?

  陈履安这个人很知趣。他对我说:“师父,我自会奋斗,不会增加你的麻烦。”

  林洋港是否曾请你出面撮合“林陈配”?

  这种事不必参与,我自觉没有能力开口,也不能开口。我是到最后才知道陈履安要参选,内心觉得非常惊讶,因为他本来是准备要出家的。

  九四年七、八月间,陈履安对我说要跟着我出家,表现得很热衷,也很积极。佛光山是很平民化的道场,对想出家的公侯将相不知要如何安排。陈履安一再说他出家闭关不会增加麻烦,只要有一个小道场帮师父教化、弘法就可以了。所以我就帮他准备住处、出家人的衣服,还取了法号。他也准备在九五年二月辞去监察院长职务,三月出家。

  其实,当时我并不希望他出家,但怎么劝他都听不进去。我甚至说:“不出家可能有希望当副总统”,他却回答:“我才不要”。去年元月我又劝他,说政府高层官员不容易为佛教弘法,政坛上应该多一些像他这样的人,希望他能留在职位上度化其它高官,没想到这个理由竟说服了他。

  去年五月我开完刀刚出院时,陈履安来看我,对我说他要参选总统,还说了支持者有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准备等。我让他说动了,心想他既然有信心,就不妨一试,我也不去煞风景。我认为无论是否当选,他参选对台湾是一件好事,有多组人选才会多采多姿,很热闹。

  身为宗教领袖,你个人对明年总统大选的态度是什么?

  我是出家人,很单纯。记者问我时,基于同一信仰,我就第一个表态支持陈履安,如果不支持反而很奇怪。有人说我很有道德勇气,其实我只是基于佛教徒一颗坦诚的心而已。不过,我只代表我个人,我的信徒不一定支持谁。

  国际佛光会是否会动员起来支持某位特定的总统候选人?

  直到今天,我没有一通电话、一个指示、一个命令表示要支持谁,或不要支持谁。我表态支持陈履安,下面也没有人来问我,大家好像都有默契,若支持相同人选,就好像支持师父;若不支持,师父也会谅解。

  你是否要对信徒做些呼吁?

  不必呼吁。生逢这个大时代,教育信徒如何彼此包容,如何有民主信仰,让他们安心,才是我的责任。

  在总统选举中,宗教成为热门话题,有人说宗教应与政治分界,你对政教之间的关系有何意见?

  与其逃避这个敏感而又切身的问题,不如解说佛教对政治的看法。在《法华经·普门品》曾提到,观世音菩萨对须以女人身得度者,就现女人身来度化他;若须以童子、男女、异教徒的身分得度者,就各现其身度人。还有一句话说:“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佛教只是私人信仰,佛教徒也要吃饭、工作,在事业上、社会上也可以发展,说“佛教徒不要管世间事”是无知的说法。况且,由历史可见,佛教界从未发生政争,更有皇帝出家或出家人作皇帝的例子。不过,出家人须秉持“问政不干治”的原则,只能关心不能干涉。

  总统候选人经常出席宗教活动,对拉票有帮助吗?

  没有用。因为现在选民的自我意识很高,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以个人宗教信仰为标志在政治活动中拉拢选民,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得当?

  每一个候选人都想运用他觉得最有利、最有用的资源,这是很正常的。

  对台湾过去的政教关系,你有什么看法?

  在台湾,信教是自由的。宗教从来不干涉政治,政治也从来不干涉宗教。

  台湾佛教界最令人侧目的是信徒的捐款力量,你认为这股力量是否被合理运用?

  不敢说全部,应该是多数都是被合理运用。

  国际佛光会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组织,推动文化、慈善、艺术、教育等各项事务,犹如一个企业体,请问你有何经营之道?

  佛教界不用“经营”这个字眼,而是谈因缘和合、众缘成就,一切都是众人信仰的自然聚合。就像花,有了土壤、水、空气和阳光,就会自然盛开。宗教不能用世俗的利益价值来衡量,不能像谈买卖。我一生没有一块钱,更没有印章、存款,但正因为我无,当全世界都在动员时,大家有的就是我有的。

  你对台海两岸关系有何看法?

  很担心。过去二十几年来,台湾历经退出联合国、与美国断交等事件,在美国感觉这些事严重得不得了,在台湾的人看来反而平静。这次我从美国回来,却觉得台湾变得不一样了,社会太乱,叫人寒心。乱源要找出来,不是要谁负责,而是大家都有责任。目前安定人心很重要。

  对目前两岸关系的情势,你认为宗教界是否能发挥一些作用?

  应该有很大的力量。用地域或宗亲会来统一全世界的中国人,仍会出现不团结的现象,但若用宗教就不会,当全世界的佛教徒都聚在一起时,海峡两岸就不必说什么分合了。所以统一应该从文化、宗教交流开始。

  国际佛光会和中国大陆的佛教界是否有交流?

  由于大陆不允许有外来宗教,所以国际佛光会虽在全世界设有一百三十几个分会,在大陆设分会的申请却一直没有获批准。希望中共领导人要有世界观,待机缘成熟,中共懂了,就会请我们去。

  一月 五日  星期五

  佛光会金门协会会员一行五十二人,在翟美玉会长带领下,今来台参访佛光会中华总会及佛光山派下各别分院道场。

  中午,特在海会堂和大家见面讲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去过金门多次,和当地信徒缘分很深,感谢驻守在金门的你们,平常为了保护台湾安全,担惊受怕,做台湾的屏障,台湾同胞对你们非常尊敬,内心也祝福你们。我在世界各地弘法,像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碰到不少金门信众,可以说在东南亚一带的佛教,刚开始都是在家信徒背着妈祖或观世音菩萨,飘洋过海的去弘扬,尤其是金门人在大街小巷设立佛堂,依此弘传。有人说将佛教国际化的是金门人。

  三十多年来,我曾代表佛教会去金门劳军弘法多次,但很少与民间交流,现在佛光会由陈县长夫人翟美玉任会长,叶司令夫人房艾莉任督导带领下,才渐渐有往来。

  五年前,曾到过中国大陆,和杨尚昆先生谈过金门问题,希望视海峡为和平区不要打仗。杨尚昆先生则建议金门为观光区,再依序渐进,就会成为和平区。如果金门开放为观光区,会比南海普陀山更加有名。

  台湾佛教很兴盛,一集会就会有很多人参加,在金门由于交通不便,人们比较保守。现在有佛光会可以安排会员或信徒组团来台湾,学习如何办活动,届时如果有需要,中华总会及佛光山都可以帮忙服务。为表示对大家平时辛苦的敬意,在台湾六天行程所需的车辆,请接受佛光山的招待。

  国际佛光会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协会、分会,如果因缘具足,今年八月分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五届佛光大会,欢迎金门也能组团前去参加。在台湾这几天,愿大家都能玩得很欢喜愉快。”

  晚七时三十分,于台北道场,为来参加佛七的信众,开示极乐世界的殊胜––

  没有白天夜晚之分,可以说是真正的不夜世界。

  不必买东西,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用不到金钱。

  没有男女情爱,皆是莲花化生。

  没有饮食问题,耳闻法音宣流,眼看自然景色、佛像庄严。皆可以自己饱足,没有吃的烦恼,自然就没有排泄的问题。

  走路,皆是飞行,飞行到十方世界以香花供养诸佛,没有交通事故问题。

  没有恶道坏人,没有偷抢、倒闭、恐怖等困扰。

  住的是七宝楼阁,喝的是八功德水,不仅可以增长信心,且毛孔都会沁出芬芳。

  穿的衣服很轻,没有重量,也没有衣缝(天衣无缝),且和风吹动,空气新鲜流通。

  大地平坦没有弯曲难行,建筑宏伟堂皇,最主要还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台湾民众有很多人都想移民到海外,海外的环境虽能让生活有所改善,品质也会提升,但烦恼仍没有办法解除,如人我是非、自然灾害等。而移民到西方净土,就不会有这些烦恼。

  在佛光山派下的道场,此时此刻,同时有几万人在一起念佛,共修的力量非自修所能比拟,在互相激荡中将佛号念熟、念热、念到心里去,而非念在口中,直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阶段,自可感受到一切皆是无边。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七天的佛七法会,希望大家都有所得。

  一月 六日  星期六

  应陈子文、梁杏村夫妇之邀,晚六时,前往台中通豪大饭店国际宴会厅,为其公子陈威洲先生和蔡宜吟小姐的婚宴祝福。

  七时三十分,抵达位于台中大雅路庆禾财经大楼内的佛光山佛教光明学苑演讲。

  台中是台湾的文化城,为提升信众的文化品质,而设立此道场,佛光山特派慧堃、慧闻、慧岸等人在此负责,因明天要举行佛像开光及落成启用典礼,今晚先由我和此地信众结缘,希望在台中地区有缘的信众,日后能多护持光明学苑。

  我以“人间佛教人情味”为题,为大家介绍六种可以从娑婆此岸到达彼岸的得度法门。

  佛教光明学苑属于男众道场,为准备明天的落成,男众学部多位徒众都前来支援,难得有机会跟大家在一起,就地和他们师徒座谈––

  大家有缘在同一师门出家,要建立正见,互相砥砺。能彼此棒喝的感情,才是真正的师兄弟,不只是有同学的情谊,还有同一师门伦理的道情法爱,如进一步有兄弟手足之情者,就会有根本,不会风来就倒。

  信徒很可爱,也很让人感动,对信众的发心供养,不要认为是应该的,要生起惭愧、忏悔心,自问何功何德能享有如此恭敬?出家人应具备的条件,充实了几分?要永远有不足、不够、不能、不会的惭愧心,来自我激励。

  人在起无明时,若有善因善缘,有善知识来点醒很重要。在学佛道上,往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必定有很多挫折或无明,要找管道来沟通,不要一个失念,做个光头俗汉,或在袈裟下失去人身。

  “僧”是大家和合之意,不要做独行侠,佛因众生而成佛,离开众生,则非僧更非佛。

  自己最认识自己,要自知如何弥补自己的短处和不足,要做自己的医疗师,看顾好自己的毛病。

  在佛门愿意留在哪里里皆可以随缘,但就是不要离开团体,否则容易流失。所谓: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

  人要建立自己,以慈悲、四摄法以身作则,才好度众。能口边众德,利行处事,有佛法给人,在人人尊,在处处贵,有佛法自然可以走遍天下。

  晚,安单于东海道场。

  一月 七日  星期日

  上午十时,主持佛光山光明学苑的佛像开光及落成启用典礼。典礼中邀请庆禾公司董事长刘俊福、宝贵建设公司董事长陈赞宗、伟港国际公司董事长许翠珊、旻亮贸易公司董事洪金娥、佛光会督导苏丽玉、分会会长陈秋萍等人,为光明学苑剪彩;请合顺气体公司董事长陈嘉隆、合舜鞋业公司董事长吴哲男,旻亮企业公司董事长沈尤成为佛像揭幕。并致赠纪念品给大唐艺术工作室李正富先生、三腾设计公司庄勇先生、庆禾建设公司董事长刘俊福、经理杨仁俊、副总经理许水得,感谢他们对光明学苑的护持。

  台中是净土法门的胜地,今天又是弥陀圣诞,光明学苑择于今日为西方三圣开光,颇具纪念性。欢迎信众能经常带三、五好友,来此法座谈佛法,将光明学苑视为生命旅途上的精神加油站、获取知识的学校、购买智能粮食的百货公司、准备往生西方的移民局。希望光明学苑能成为信众滋养法身慧命不可少的道场。

  下午二时,举行皈依典礼,发心报名参加皈依的信众有六百多人。

  傍晚,由光明学苑出发,北上沿途分别打电话到新竹法宝寺、桃园讲堂、普门寺、极乐寺、台北道场,有的道场在打佛七,有的在做三时系念。佛光山派下,海内外有一百多个道场,在此时同时举行佛七,算起来就有七百多个梯次的佛七,这其中加起来有多少人参加佛七,念了多少声佛号?佛光山的信徒是最有修行的信众。

  车行至泰山交流道,乘兴转往三重禅净中心,做个不请之友,于禅净中心的佛七法会中为信众开示。

  很多人学佛修道,不外想要了生脱死。要让生有所得,死有所归,以念佛为首要,也就是说,如何了生脱死?一句阿弥陀佛可以了生脱死,其意义广大无边。世间上任何语言,都不及一句“阿弥陀佛”,尤其是急难时,脱口而出的,都是“阿弥陀佛”;小孩子看到出家人,也会很自然喊着“阿弥陀佛”;见远方亲友来访,也会很欢喜的说声“阿弥陀佛”。可见“阿弥陀佛”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在大家对外太空人都很好奇,其实阿弥陀佛、五方佛,都是外太空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阿弥陀佛扩大了我们的思想与眼界。

  “阿弥陀佛”之意是没有空间的限制及时间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性的佛,将一句“阿弥陀佛”念熟念热,届时就会感受到佛的庇佑感应,而非虚无不可及。

  念佛要用心用力,不可光是用口,要很精进的克期取证,念出一个所以然来,否则不予罢休,果能如此,自性宝藏自会显露。念佛要做佛,勉参加佛七的信众,要精诚的老实念佛,希望在佛七圆满时,能得到讯息。

  一月 八日  星期一

  人权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柏杨先生及夫人张香华女士今来访。

  柏杨先生对人权的倡导不遗余力,尤其是在推行人权教育方面,他认为一般人都把人权认为是政治性的,但事实上,人权是生活的、伦理的、家庭的、社会的,这项权利是与生俱来,跟生命等值。人类生而有自由、平等和尊严的权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甚至在法律之前,都有完整独立的人格。

  台湾的繁荣,是五千年来从没有过的政治自由、生活富裕、及物质丰盛的景象,而使我们繁荣的西方式社会制度,必须建立在人权基本思想之上,否则就会陷于金权化、权威化、非理性化,终而变为暴民政治。台湾在硬件方面几乎已全部现代化,但是却缺少人权的传统。父母未曾在孩子内心深处培养要如何平等待人、如何平等的肯定自己,故而造成缺少责任感的人格特性,因此人权教育基金会的设立,即是积极在推行人权教育,以拯救、提升国人品质。

  柏杨先生又说,现代人讲的人权,指的是人权的平等、尊严,因为只有没有尊严的人,才会去伤害别人的尊严。

  我认为,世间上讲理、讲法、讲情是行不通的,世间上没有所谓的公平,一定要超越情、理、法才会胜利。而尊严在情、理、法之中,也在情、理、法之内。例如:小孩子生长在不同的家庭––教育家庭、政治家庭、黑社会家庭,虽然小孩的本质相同,但日后其行为必定有很大的不同。

  佛门中有很多简单的道理,都很注重人的尊严。如五戒中,不杀生是尊重他人生命自由,不偷盗是尊重他人财产的自由,不邪淫是尊重他人身体的自由,不妄语是尊重他人名誉的自由。自我的尊重要有包容性,没有包容性如何有尊严。

  佛教是一个最倡导人性平等的宗教,如:“人人皆可成佛”、“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成佛”都是一种人格的尊重。就像观世音菩萨又有一名号称“施无畏”(布施给人们使其不要害怕),不要让对方怕我们,就是尊重对方尊严的具体实践。没有尊严者就没有羞耻心。

  佛教除了尊重人权外,更尊重生权。凡一切有生命生机的,对他们的生活空间也都给予应有的尊重,如警世的护生诗偈––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夜半屠门声。”

  “劝君莫打三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源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甘肥任我需。

   莫教阎罗断,自忖应如何?”

  除护生外,对大地的花草树木,也都很尊重其生存的权利,因为我们是生存在一个同体共生的世界里。

  一月 九日  星期二

  为中视“星云说”节目,今在台北道场的录音室录像,早上共录了四十集,部分内容有––

  “天福尚有尽,人命岂久长?

   最脆不过命,如风吹浮云。”

  ––《禅要经》

  “坐禅者达佛之境也,参禅者念佛之心也,

   得悟者证佛之道也,说法者满佛之愿也。”

  ––《缁门警训》

  “句义纵横那畔彰,五千余卷总含藏。

   如何不觅根头意,空看枝边木叶黄。”

  ––《佛眼禅师语录》

  “世谛纷纷没了期,佛门得入是便宜。

   直须日夜常精进,莫叫劳劳空过时。”

  ––《缁门警训》

  “施宝福虽多,不及一法施。

   一偈福尚胜,况多难思议。”

  ––《大宝积经》

  “常乐离杀生,弃舍诸杀具。

   有惭羞慈愍,感长寿无疑。”

  ––《本事经》

  “贪痴爱水心中出,顺逆想风六识生。

   呼佛应声全体现,本来面目镜里明。”

  ––《器朴论》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

   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

   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

   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

  ––《寒山大士诗》

  “若起瞋恚欲害彼,未及前人先自烧。

   是故常念行慈悲,瞋恼恶念内不生。”

  ––《坐禅三昧经》

  “诸法如水月,以影像起故。

   诸法如镜像,为何不觉知。”

  ––《大宝积经》

  “六道凡夫火宅众生,胎卵湿化一切有情,

   养根护种佛果终成,我不轻汝汝无自轻。”

  ––《缁门警训》

  应电视节目“八千里路云和月”主持人凌峰先生之邀,下午二时,前往晶华饭店,参加其夫人贺顺顺小姐所着《台湾媳妇大陆妹》的新书发表会,并和大家讲话––

  和凌峰先生结缘多年来,其所制作主持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一直我很喜欢看的节目,这个节目内容让人有根的感觉,尤其是画面的旁白非常感性。凌峰先生将演艺工作,当成是一种使命,故能做出好的节目。

  我一向倡导人间佛教,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很高兴有缘来此参加《台湾媳妇大陆妹》的新书发表会,也祝福今天来此的各位贵宾平安吉祥。

  一月 十日  星期三

  服务于南非开普敦讲堂的徒众满穆,日前带团回山参加水陆法会,由于我尚在西来寺,没有见到面,满穆特留了一封信给我,内容述及其父亲唐顺华先生,一生为教护教的精神,值得赞扬,今将此信记录如下––

  “师父上人慈监:

  因弟子俗家父亲向传灯会申请一套《佛教》,蒙常住破例应允,满父亲心愿。弟子和父亲谈及本山人间佛教之宗风理念,父亲将其护持佛光山二十余年来的经历及心路历程,娓娓道来,弟子感触良多。再过几天,就是父亲七十岁的寿辰,弟子将父亲三十年来护持佛教、佛光山的点点滴滴加以整理纪录,作为父亲七十大寿的献礼。

  今谨汇集向师父上人报告如下––

  弟子父亲自民国六十年在佛光山受菩萨戒之后,凡是师父上人的佛学讲座、开示讲演,父亲必定到场恭聆,并广为宣传。父亲服务于警界四十三年,一向清廉自守。受戒之后,更坚持菩萨戒子之操行,清清白白,两袖清风,但其不以为意,并教示子女,不留世间钱财给子女,愿引导子女学佛,获得佛教法财。而今满穆于佛光山出家,二女儿佛庭现就读于佛光山丛林学院四年级,大儿子佛道现为台南区佛光会青年分会的副会长,小儿子就读成功大学时为佛学社团社长,多次带领团员至本山各别分院参访,经常协助多项活动。举凡这些都是父亲善巧方便引度的成果。

  自民国七十七年,与大陆南京的亲人有了书信来往及至大陆探亲以后,满穆的俗家大伯父、姑妈及其子女们也在父亲的影响之下成为佛教徒。大伯父现在每天固定作早课,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因为虔诚而感得观世音菩萨在南京家中现身放光。大伯父是南京大屠杀中少数幸免于难者,曾接受‘八千里路云和月’节目主持人凌峰先生的访问,而今他继南京大屠杀后又获另一重生,成为佛法真理的奉行者。

  就弟子俗家唐姓家族而言,两岸分隔,地域上虽有距离,但因有共同信仰而在精神上更紧密结合。师父,您常告诉我们‘摄山栖霞寺,分灯到台湾,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长’,我们临济法脉绵延不绝,更在佛光山这一传承上发扬光大,弟子们深感责任重大,并以佛光山为荣。以此反观俗家唐氏家族真可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家自清代太平天国之乱起,为避乱而由浙江省余姚县迁徙至江苏省六合县,本为书香世家、地方望族,却因战祸而家道中落。直到父亲随国民政府播迁来台,也将唐家香火分灯到台湾,四十年来虽没有大富大贵,却在佛法真理上引燃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台海两岸的唐家。父亲可说是唐家宗族中的大孝行者。

  十余年前,当弟子还是个懵懂少年时,便常看到父亲带着大面粉袋,到台南市佳里镇各车站及商店门口,将他带去的《普门》杂志,《觉世》旬刊摆放在各类宗教书籍的架上。今天《普门》杂志、《觉世》旬刊相当普及,许多书局架上也都看到《普门》杂志端放着,封面上的‘普门’二字及雅致的图案,在父亲看来,不啻清香缭绕散放芬芳。前年在檀信楼举办的‘佛光亲属会’上,他一本支持《普门》、《觉世》的心情,上台呼吁众亲家们订阅《普门》杂志,从师父上人的日记与师父接心。

  父亲自小处于混乱的大环境中,颠沛流离众苦交煎,但其秉性忠厚、充满爱心,在乱世中更显得可贵。三十几年前的台湾,物资不充裕,谁的日子都不好过。因他在警界服务,常接触穷苦的贫户,也常自掏腰包救济解难。有一次,父亲在派出所中值日,接获民众密报,有两派黑道帮派在某地准备械斗,父亲闻讯急忙赶到现场,本想须有一番周旋,哪里知其中一派的黑道头子走向父亲,向父亲说道:‘十几年前,您帮助过我家,在冬天寒夜里,您送来棉被等物品支助我一家度过寒冬,我一直铭感于心,今天既然您出面,我们马上撤走,不给您添麻烦。’

  父亲的无私大爱,除在家国更在护教上表露无遗。每当教内外有不解佛光山,而出言批评、毁谤者,父亲只要知道,一定设法加以澄清或书信、电话不厌其烦再三说明解释,三十年来类似的论辩不下千次。六十余岁的父亲,为法为教,誓以金刚护法为己任,将个人色身生死置之度外。

  弟子俗家客厅中挂着‘怎样做个佛光人’的巨幅牌匾,父亲引以为学佛治家的训箴,更信守佛光人工作四大信条,经常热心介绍引领所认识、接触的人,参与佛光山所举办的各项法会活动。特别是积极说明皈依三宝的好处及利益,许多神道教及外教信徒皆因此而报名皈依,成为正信三宝弟子。

  三十年来,父亲秉持在家居士之务本职责,宣导在家居士应如何恭敬三宝,培植福田。多年努力,在佛光山举办的‘行脚托钵法会’上,更获得广大回应。左邻右舍及其学佛朋友皆热烈积极响应,贴海报,发宣传单,并扶老携幼供养托钵的队伍。

  父亲因前年发生车祸,腿部受伤,而今不良于行,无法再像以往一样,到处做金刚护持佛法,所以现多待在家中研读经典。今申请《佛教》便是为了能深入经藏,提升自我的学佛层次,以便有系统地向人介绍佛教。其为法为教奉献的精神仍然不减。

  师父,弟子有幸遇逢明师,蒙您不弃收为门徒,而俗家父亲对弟子也有相当的期望。在此父亲七十大寿的前夕,弟子发愿效法父亲及师父您的精神并努力向师兄们学习。作为弟子最衷心的一份献礼。

  祈愿师父为众生为法珍重法体。

  弟子满穆顶礼”

  一月 十一日  星期四

  上午九时,在慈庄、慈惠及佛光大学龚鹏程校长陪同下,前往负责雷音寺及佛光大学城中区校本部建筑工程的三兴建设公司,听取建筑师等多人对雷音寺重建的规画报告。

  在三兴公司潘总裁亲自接待下,首先引导我们参观三兴公司整栋大楼的构造,由潘总裁口中,感受到所谓“智能型”的大楼,就象是一个人的身体,如:大楼肺部,指的是整栋大楼的空调中心;心脏是指电力供应来源;脑部是指电脑中心,明示大楼内各部位的任何状况及缺失;耳朵是指整栋大楼的电讯中心。再加上人性化空间,有植物的培植,以保新鲜空气的来源。不难看出,在规画上的用心。

  雷音寺的重建工程,是一栋十二层楼高的大楼,除了地下室两层,及十一、十二楼仍为雷音寺使用外,其它皆是佛光大学城中区校舍。我希望这栋大楼是具有古典及宗教特色的外观,且能成为宜兰地区的指标。

  在寺院设备上,我不喜欢有办公室,因为法师是信徒与佛祖间的桥梁,要主动招呼来访信众,并常常解决信众要求,不宜躲在办公室内;为方便妇女们到寺院礼佛,寺院内应有育婴室、幼儿室等亲子教室的设备,让妇女们能安心参加寺院的活动。宜兰的地理环境有别于一般的县市,机车的停车位其重要性不亚于汽车停车场,希望雷音寺的建设,能集寺院优点及大楼特色于一身,为宜兰市的建筑树立新的里程碑。

  晚七时三十分,在三重禅净中心,为参加佛七的信众开示。

  打佛七的“打”字,是举行之意,在佛门中“打”的术语很多,如:打水(挑水)、打饭、打供、打斋、打板、打坐、打皈依、打佛七、打禅七等。既然花了七天的时间来念佛,在佛堂中的一举一动就是修行,其规矩要注意。

  如唱炉香赞、赞佛偈,“赞歎”是修行中不可少的一项法门,佛陀与弥勒菩萨在过去生中同时修行,佛陀比弥勒菩萨早成佛,就是因为多修了一项赞歎法门。诵经前的“开经偈”也是一种对经典的赞歎。在人世间想顺利的话,要多赞歎他人,做人处事就会很方便。

  故佛门唱炉香赞、四句赞、六句赞、八句赞、赞佛偈等,不外是让诸佛因我们虔诚的礼赞而现身在我们四周。平常多练习赞歎,向一百个人讲不同的赞歎辞,久而久之,口中自会出妙香。但赞歎要出自内心,有的人虽口中赞歎,但眼睛并不看对方,这是没有诚意的。赞歎要诚心诚意且要观想,合掌、礼拜、问讯都可以帮助我们赞歎。能将在佛门中学到的赞歎法门,带到社会家庭里,家庭必定美满,事业也一定会成功。

  诵《阿弥陀经》,像在看电视、看录像带,极乐世界的殊胜,可以从经文中了解,极乐世界的胜景要常常薰习。但与看电视、看录像带不同的是,录像带只有看一次的价值,西方世界则是看百次千次都不厌倦,所以大家诵念《阿弥陀经》,要一次比一次更深入地念到我们心坎里去。

  念佛要绕佛,主要是提醒大家行住坐卧都不离佛号,尤其是绕佛,就象是一步一步往西方走,不辞辛苦的一句佛号、一个脚步,而不是在原地踏步。

  希望每个参加佛七法会的信众,要用心用力的把每一句佛号系得紧紧的,将念佛的功德存在净土的功德簿上,以作为移民到西方的资粮。

  一月 十二日  星期五

  中影制片厂厂长林鸿钟、副厂长王童,今陪同中影的制片林辉勤、剧务赵正平、副导李金泉、场记陈碧真、摄影师杨渭汉、摄影助理宋文忠、灯光师王盛、灯光助理李清福、录音师杨静安、组长李武浩、林文瑾以及编剧王中平等人来访。为拍摄“佛光山”纪录片事宜,和有关单位先行了解。

  王童导演表示,电影之可贵不是看技术、光影,而是要看内容是否能打动观众的心。传播完全是一种“心”的感受,把捕捉下来的镜头变成历史,是最大的成就。

  我希望“佛光山”这部影片,能让大家在了解佛光山时,不只是看外表,而是从内部去看––佛光山的弘法事业,是以社教活动来接引信徒;在利生方面,则非佛不做,不以事业来标榜,而是以原则为重;在医疗方面,则主张有钱的人出钱,让有病的人看病。

  我重在佛法,并不重个人,人间佛教是至情至性的,非常具有人情味。现代社会要的是佛光人生的佛教、事业的佛教、家庭的佛教、生活的佛教。

  “佛光山”这部片子,所要表现的是佛光山这三十年来的精神与内涵,佛光山的清贫思想、开山的辛苦,不要让子孙们再去受苦,也要为下一代佛光山弟子留下感动。而每一个到佛光山来的信众、游客都能因此把佛法、修行、感动、信心、平安、功德带回去。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知道,佛光山做了些什么。

  下午二时三十分,应邀前往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参加《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新书发表会,天下文化公司选择在经国先生逝世八周年前夕出书,别具纪念性。这本日记主要是郝资政在担任参谋总长期间,亲近经国先生七年的日记纪录。

  今天出席新书发表会的有林洋港资政、梁肃戎资政、汪道渊、前退辅会主委许历农、前海基会秘书长陈长文等多人。

  有不少记者看到我,都围过来拍照、访问,要我谈一些感想。

  过去蒋公与佛教的因缘很深厚,他从小住在雪窦寺,母亲经常礼佛诵经,蒋公因而对佛教很护持。

  经国先生任职江西及上海特派员时,专打老虎的英雄气慨,令人心生向往,感其救国救民的勇气。来台后,对台湾的十大建设更是贡献良多。民国六十七年(公元一九七八年)经国先生当选为总统时,第二天就上佛光山参访,他先后到佛光山四次,虽然这些不关政治大事,但对佛教及佛光山而言,则很重要。经国先生是第一位如此关心佛教的国家元首。

  对郝资政亲近经国先生晚年的日记发表,我深表敬意。我个人最感念郝资政的是––

  1.郝资政在国防部长任内,曾邀我到三军官校、外岛各军中传播佛法,可见其对三军的爱心,是从心理建设、精神武装着眼。

  2.“江南案”在美坚持不下,江南的夫人崔容芝女士是我的皈依弟子。当时虽与郝资政没有因缘关系,但我拜托他解决,才能将此案急转直下,烟消云散,深感其有魄力。

  3.三年前,我跌伤了腿,当时任行政院长的郝资政,专程上佛光山探病。

  4.台北道场落成时,佛光山所举办的活动,郝资政多次赏光参加。

  这些点点滴滴的公谊私交,都很令我感动。

  郝资政对这一本新书的发表,也述说了他自己的感想––

  “最近经常翻阅过去的日记,对政治人心与社会观念的变化,感慨很深。经国先生晚年所做的几项重大决定,如:开放报禁、开放观光、坚持民主宪政、本土化、十大行政革新等都让人敬佩。将日记发表,主要还是怀念经国先生,并将其当时主政时的社会民风与现在社会做一比较。

  在另一方面,争议是免不了的,但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看法,我所提供的只是事实,不曾为自己打算过,因为历史是实在的。”

  一月 十三日  星期六

  佛光出版社监于原住民地处偏远,资源取得不易,特举办“让爱遍城乡,送书到山地”小朋友旧书换新书活动,并邀请儿童出版界的朋友,一起赠书给原住民小学图书馆,此活动计有《山海》杂志社、中华民国儿童文学学会,《普门》杂志社等十个单位协办;新闻局、《民生报》、《国语日报》、东方出版社等十二个单位赠书,累积共三万五千多本儿童读物。下午二时,在台北道场举行赠书典礼。

  很感谢接受我们赠书的全省二百九十三所山地原住民小学。经云:用四句偈布施的功德,胜过三千大千世界的财宝。因为金钱有用完的时候,道理则让人一生受用不尽,现在儿童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关心和爱护。“小”蕴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正代表无穷希望,在幼小心灵上灌输正确的人生观,长大之后,就会懂得惜福、勤奋向上。在关心原住民这一方面,过去基督教、天主教的贡献很大,希望经过这次赠书活动,所带动的风气,能让更多人一起来关心原住民儿童的需要。

  协办单位之一的《民生报》石敏副社长表示,《民生报》参与此赠书活动觉得很有意义,今后也会持续做下去。对原住民的关怀在“给他鱼,不如给他钓竿”的原则下,希望大家能把有生命的环境还给他们,让他们不只学会谋生技术,更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负责将募集所得书籍分赠原住民小学的孙大川教授,在致辞时说道:“政府对山地政策性的图书经费补助,并没有让原住民儿童感到满足,大部头精装图书也是放在书柜锁住,使书籍流通率相对减少,山上书店其实只是文具行,信息很弱,这次是最大最多的募书活动,一定会让小朋友感到温暖,受益不少。又,原住民是没有文字的民族,记忆迅速流失,希望在这世纪之交,可以透过文字,将自己的‘文字’留下来,不要老是做电视奴隶––

  代表接受赠书的台北县福山国小陈胜荣校长表示:“大家对原住民小朋友的关心,我深深感动,一定会让下一代知道,我们是在一个充满温暖的环境下长大的。施比受更为有福,感谢大家对弱势族F的关心。教育是不能跟书本脱离关系的,我会善用这些书籍,希望将来,也有能力关心别人。更代表受赠的学校,感谢大家的关怀。”

  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程家瑞先生,今与东吴大学袁坤祥、杨桢、成永裕、范建得、邓衍森、林世宗、潘维大、黄阳寿、王嘉丽等教授,到台北道场来“素斋谈禅”。

  由于来访者皆是法学方面的专家,如何将佛学与法律融和在一起,便成为今天的话题。佛教的五戒和因果报应的观念,能辅助法律方面的不足;要宣扬宗教,以佛教较为人们接受,因为符合社会民心需要。

  东吴大学有心要将佛教落实在五个学院内,由青年学子们为中坚,再落实到社会各阶层人士。如果因缘具足,佛光大学也将会成立法学研究所。“如何在大学中推广宗教教育”,是现代教育培育情操的趋向。

  一月 十四日  星期日

  应妙莲长老之邀,上午九时三十分,前往南投,主持灵岩山寺大雄宝殿落成及佛像开光典礼。

  好多年前,经过灵岩山寺时,远远望去,感觉其外观就象是忉利天的兜率天宫,庄严壮观;有一年妙莲长老请我来此念佛,觉得这里真是人间净土。

  犹记得妙莲长老当初由香港来台时,我就得知他要建寺院,这几年来,果然愿力不可思议,今日终于落成。

  我一向主张道场要传统与现代结合、僧众与信众共有、修持与慧解并重、佛教与艺文合一,而灵岩山寺之真之美之好,都具有这些特点。因此为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像开光,提取法语––

  “佛身清净似琉璃,佛面光辉世间稀,

   佛手垂下能救苦,佛心无处不慈悲。”

  右脇阿难陀––

  “阿难尊者佛堂弟,侍佛多年得真髓;

   八万四千深妙法,一切流入慧心中。”

  左脇目犍连––

  “尊者名号目犍连,舍外学内投世尊;

   神通第一功夫峻,护法兴教愿力深。”

  下午四时,于台中光明学苑,召开中部地区各分会的督导会议,今日议程主要内容有––

  1.部地区,今年国历四月六日到四月八日,将于桃园巨蛋体育馆庆祝佛诞节(浴佛节)。

  2.佛光人为社会办的大学––佛光大学,也是为佛教留下历史。佛光会、佛光山今后三年内活动,皆以支持佛光大学建校为主。

  3.《佛教》的〈经典〉、〈教理〉、〈佛陀〉、〈艺文〉,均已分发给各会长、督导、檀讲师,希望大家善加利用,如期在五年内取得檀讲师的资格。

  4.各分会会长,视实际需要可连任一次。

  5.佛教未来的方向是国际性、人间性,为维护佛教的未来,应以文教为主,慈善为副。现代佛教徒要有信仰的使命感,负起净化社会的责任。

  6.几十年来,我一直努力要带动佛教徒提升自己,所以成立佛光会。过去由辅导法师到各分会辅导,但佛光会是属在家教团,第一阶段创会期应该过去了,现在要落实我们的理想,让优秀的督导代表辅导法师来辅导分会,草拟“设置督导长”的办法,待理监事会议通过,才正式实施。内容是––

  督导长资格: 

  1.曾任总会理事、分会会长、分会督导,对三宝具正信者。

  2.具有正知正见和本会精神理念,秉持人间佛教信念、忠实执行本会宗旨和信条者。

  3.认识本会组织章程,配合总会活动,并且热心推动会务者。

  4.具以上资格,并经总会理监事认可,聘为督导长。

  督导长职权: 

  1.督导长经总会聘任后,得辅导总会指定之分会会务的推展。

  2.配合总会各项会务活动的推展。

  3.监督考核及协助各分会会务运作及发展。

  其它另有督导长任免法、奖励办法、福利办法、督导长讲习会之举办,督导长与会长、督导之关系等,要经理监事会核定后再实施。

  深夜十一时左右,回到台北道场。

  一月 十五日  星期一

  上星期参加凌峰先生和贺顺顺小姐的《台湾媳妇大陆妹》新书发表会时,有一位许文彬律师,在发表会圆满离席时,给了我一封信,内容说道––

  “大师请您本着慈悲胸怀,为三位年轻人,受冤枉判决死刑的苏建和、刘秉郎、庄林勋仗义执言,登高一呼。

  法务部长马英九先生,在媒体前接见我和苏友辰两位义务辩护律师及国际特赦组织代表、中国人权协会、台湾人权促进会代表,他也希望唤醒法院法官的注意,为三个无辜可怜的年轻人平反。……”

  因这个因缘,先后几次和许文彬律师通电话,约好今天前往土城看守所。

  九时抵土城看守所,在所长黄荣瑞先生陪同下,探视了苏建和等三人,并回答在现场一些记者们的发问。

  国父说:“佛法可以补法律之不足”,又说:“法律防患犯罪于已然,佛法防患犯罪于未然。”

  一个人在一生中,有时也会被冤枉,在佛门而言,冤枉也是一种业力。法律的判决不一定是公正的,记得日本楠正诚在受冤屈临执行时,写了“非、理、法、权、天”五个字,非(是非)、理(道理)、法(法律)、权(权利)、天(因果)的意思是,是非不能胜过道理,有理若不合法,理也不能胜过法;法不能胜过权,因有权利的人,可以改变法,但最后权利仍抵不过因果。也就是说在法律中有时会冤枉人,但因果是不会冤枉人的。

  人在受冤枉时,在法律面前要胜诉,一定要有反证。政府常常奖励破案,此方式有利有弊,除要积极破案外,还要查究真相,什么事情都有其结果,但“因”一定要找出来。

  在美国对死刑犯很讲究人道,更何况上天有好生之德,对人生的掌握,对生命的裁夺,一定要很慎重。此案涉及三位年轻人的生命,法律对其判决不应讲求往例、常规,而失去威信,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可以忍苦、忍穷、忍受难,但对冤屈的气很难忍,我本身提倡人权,更注重生权,人活下去才是最大的权利,任何生物不管有情无情,皆有生存的权利,如桌子可以使用十年,但若不加以爱护或任意破坏,使用年限便会缩短;衣服可以穿三年,不惜福的只穿一年就丢了,这种浪费的举止,就是广义的杀生。

  有些先进国家已免除死刑,虽治乱世要用重典,但是重典无法止杀,公正、公义、爱、慈悲才能改善社会风气,杀气太重的社会,非人民之福。这一点,要慎重考虑。

  今来探视这三位年轻人,是希望能给予鼓舞。我今年已七十岁了,在人生的过程中,也面临过不少死亡经验,愿将这些心得提供给这三位年轻人,希望他们不要绝望,应抱持希望勇敢的活下去。

  记得曾经在台南有一个死刑犯,在临枪决时,台南监狱却找不到执行者,只好由国防部调派宪兵来执行,那时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很可爱,连执行死刑的人都没有,可见风气之纯良,但才几年时间,社会竟变得如此脱序。

  我勉励苏建和等三人要放宽心,人在受难的时候,也有尊严,不要被外境打倒。世界上有不少伟大圣贤,都受过牢狱之灾,不要因此感到挫折。在佛门有一句话说“大死一番”,这种体验可以让一个人的人生观有新的突破,没有这段过程则只会想到自己,苦难不是只有自己才有,整个社会都是如此,因此,更要积极向上努力,尤其在困境时,心中要有力量。出家人在修持的法门中有所谓“闭关”,所以在生活中要自我训练,把这段不自由的时间当成是一种闭关,来探求内心世界。此时此刻,信仰的力量很重要。我提倡人间佛教,但在宗教里确实有很多不可思议,不管是信仰基督教的祷告,还是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都有助于我们内心的平静,尤其在苦难时,靠佛力很重要。最后我还是重述:人活在世间上什么都可能欺侮我们,但因果是不会欺侮我们的。

  我关心此案已久,今亲眼见到他们,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委屈,希望有关单位重视生命的可贵,勿枉勿屈。


 


{返回 星云日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以一当百 1996.1.16~1996.1.31
下一篇:菁华语录
 感动的修行 1993.10.1~1993.10.15
 不二法门 1992.6.1~1992.6.15
 有愿必成 1993.6.16~1993.6.30
 生活禅 1994.6.16~1994.6.30
 菁华语录
 广结善缘 1992.8.16~1992.8.31
 生命力 1994.10.1~1994.10.15
 心中无事一定床宽 1992.3.1~1992.3.15
 讲清楚.说明白 1995.7.16~1995.7.31
 皆大欢喜 1990.10.16~1990.10.3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