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摄大乘论 第65讲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97

  第65讲:第三品(五纲十修第2讲)

  (1996年4月14日)  

  上次讲五个纲领,讲到第三个,我还想多说几句。上次讲第三纲的时候,我就曾提到,释迦牟尼提到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问题,本来这一项、这一纲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蕴就可以形成一个判断,蕴就是非蕴。蕴是自性、非蕴就是差别。上次我们稍微也提到一点,实际上蕴就是没自性的,蕴也可以说就不是蕴。

  过去建立这东西是非常善巧的,所以大家对这地方要特别注意,就是下判断的时候,原来在印度,一个判断叫一个宗,就是一句话。到了中国以后呢,就把这宗给扩大了,什么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实际原来的宗就是一个判断,当然多种判断合在一起,也就是一个整个的宗。

  自性跟差别的问题,上次我提到,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从自性来说,就是一个质点,如同几何学那个点似的,无长、无宽、无厚,所以这个点很难建立起来。立足点,佛教说这个点是没有自性的,只是个名词,唯有名。在质点上,一个点有线有面,都是由点扩充的,所以点是重要的。

  你说那个主语,也是非常,主语可以自立起来,不是旁的,就是我自己确立自己的地位。这一个质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自性,这些东西跟咱们的语言都有特别关系,跟咱们熏成种子、建立自己的世界、整个人生、宇宙都有特别的关系。

  所以一个是自性,一个是差别,成为判断的时候,这件事是很了不起的。拿十二处来说,最近看无性论释讲能取所取,这个能取所取,一个是色境,一个是色根,色根就是能取,代表能取,所以这个所取能取是跟色法有一定关系的。身体的内六处也是基轴,言行靠它,领受、造业都是它起作用,造业受果都是在它一个相似相续的内六处上。

  十二处本身是不是生处?没有可生的东西。假设说生的东西就是能取所取,那么色境、色根是两个还是一个?内色、外色影响很大。所以内色外色限制我们是很厉害的,这个色法,假如没有正确认识,就会造成很大问题。质点是自能相,差别就是共能相。这个希望大家很好地深入下去,不但对佛教讲的东西,还要结合中国儒道哲学讲的东西深入。

  实际上,自性跟差别的分别是造成一个人生的基础,几种分别造成几种分别识,造成器世间,有这样的作用。

  所以说质点是什么?怎样描写?这问题是一个基本问题。也就是现在所谓我们成立宗派、政党,都跟这个有关系,现在我们成立慈氏学会也是这样。所以一个集体、一个个人的活动,都跟自己的判断,跟过去、将来造的因都有关系。大家不要忽视,要用整体的办法,把这个问题好好研究一下。

  十八界问题,实际上是现行生种子,种子生现行,界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它能结果,它本身一定也是个结果,是有因的东西,是因果规律上的东西,是不能依自而起的。十八界也就是非界,种子是界么?要依靠现行,现行是界么?必须依靠种子,这里有很深厚的内涵,值得我们不懈地探讨,到底佛教说的是不是真理?

  

  第四:同一与差异。一跟异,无性解释的时候很简单,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很关重要。相同跟差异,这问题也是随处我们碰到的问题,也是在我们轮回、循环里头起很大作用的。

  按佛教上讲,真如是一切法本体,在本体上所有东西都无自性,因为无自性,所以才能以真如作本体。这在解释时,怎么就有差异呢?在依他起性上有染污,有清净,这样的解释非有差异不可,所有差异都建筑在这个基础上。到底是怎么个问题?其实依他起的染污等等的,很关重要的,我们能否认识真实,就在清净不清净。因为有清净的,才能认识真实。

  差别的起源是无明,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差别,就是在无明与智慧问题上有这个界线。对向方面也不同,就在清净跟染污问题上。所有的划分都是建立在这上面,所以在能取所取上才有差异。

  基础是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是不是在能遍计对所遍计形成执著,就在这一点上。这是很奇怪、很微妙的一点。本来所遍计是依他起性的,没有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的东西,就因为你能遍计,出了这翻天复地的问题,出了泾渭分流的问题,所以一切差异都由此开始,并非是真如有什么差异,也不是依他起性的问题,能遍计、能分别就在那一点上,整个儿的变了样,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呢?

  所以讲十修的时候要在这一点上注意了,如果把握不好,走老的方向,构成咱们的差别就在这一点,万事万物都从此产生差异,你说奇怪不奇怪?为什么要注意对向问题,这问题很重要,不能忽略,所以看起来说的很简单,答复这问题怎么答复,很简单,但是我们为什么三番五次地讲所分别、能对治、所对治?讲的不少,还讲不完,我觉得还应该探讨下去,想修下去的话,必须弄得清清楚楚,泾渭分明。

  这跟世间完全不一样,世间学可以随便立宗、作一个判断,那些判断都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不同?为什么有差异?就在于清净不清净上,影响深远得很。所以起惑造业的时候,也是飘飘乎乎,一点儿根据、重量没有,根本立不起来的,没有质点的,非要轮回不可。三界九地都建立在沙滩上、虚无飘渺上。

  这种种的差异,一个人一个个性,一个人一个作法,讲个人民主,谁也不能干涉发挥个性,没个性还算人吗?你说这差异从哪儿出来的?微乎其微,一切的东西都建立在这微乎其微、虚无飘渺上,飘飘乎乎、莫名其妙、不可理解,这么大的世界,你要这么说谁也不相信,都笑掉大牙了。

  所以,你要对真如来说,这是小的,否则你看三界九地,那么广大无边,根本没有基础。无性解释了,解释了就完了,很容易呀!依他起性有清净不清净,所以都有方向问题,方向是大事,你面向何方?时时刻刻。

  这是第四种。不是我一个人讲就能把问题交代清楚了,希望我们大家来找原典,把它弄得更清楚,在自己的思想上、认识上发挥作用,认识清楚了,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有人说了,有这时间还玩去呢、唱歌去呢!所以咱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无所谓。

  这第四种的差异,不仅是杂染,还有贪、嗔、痴、慢、疑……种种的花样翻新。

  

  第五种是名、义的关系,能诠、所诠的关系,这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我们讲的自性、差别,这自性、差别就是名,就是符号、信息。咱们生活的内涵,和轮回的内涵里头,语言起的作用非常大。刚才说判断,是宗,是一句话,判断问题,名、义包含的东西更多,不但有名、义,文句也一并在内。

  所以无性释就是解释名、义,也就是能诠所诠,这能诠所诠都没有自性,换句话说,是两个东西,不是一个东西,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可人非要把它当成一回事,名、义确实就是这种关系。

  普通我们一提名,就想的是义,而由名想一大片事情,或由义联想一大片、许许多多。这是生活中的主要内涵,出不了这个圈儿,就是贪嗔痴等六大烦恼。所以我们可以下个判断,这种种都跟能诠、所诠、名、义是有关系的问题。

  生活里有名就有义,名就代表义,义就代表名,它都有自性。于是乎,我们就引申,引申到现在这个世界、这个信息世界。这个信息,是不是就是能诠?假设是能诠,所诠是什么?现在我们打开电视、收音机、计算机、联网的计算机,都一下子把东西看到了。这里头还有看不到的东西,这看不到的东西是什么呢?在这法上说,色声我们看到了,那么香味触呢?我们没看到。

  色声不过是诠表作用来表示香味触。所以所诠方面是扩大信息量,质量也提高了。所诠方面,还有所指的,那就是香味触。我们身体有内六处、外六处,色声等等是外六处,眼耳等是内六处,互相对应。我们要提出这个根跟境的关系问题,这一纲里头,大家要把佛教如何解剖色法问题、信息、色声跟香味触是什么关系弄清楚,也就是离中知引申到离中知跟合中知,色声必须要离开,才知道所诠,香味触必须合中知,才知道能诠。

  现在的问题是,把符号跟信息、色声整个作为香味触的表示作用,这个很厉害,看到色声……,就想到该吃喝玩乐了。这层关系,这个能诠跟所诠的关系,一是离中知,一是合中知。

  色法,佛教定义说:一个是变碍,一个是变坏。一是叫我们足不出户,站在地上、躺在床上觉得很安稳、很安定,这障碍有很大作用,有好多都是用障碍保证,可是从交通上必须要打破这个障碍,才能通过去。

  色法是了不起的东西,这坏也是了不起的,色法的变碍变坏,在两方面作用很大。色法,在障碍方面好象是常一不变,前后保持一定状态,所以很容易上当,认为这是常一不变的,认为这是人生、宇宙的基础,晃一下(地震)就不得了,离开它不行。还有就是变坏。坏也是了不起的,你说它时刻不坏,色是以坏来显示它的功能,不但是以障。

  所以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在色法里,从声、色说,西方注意形色、声音,就是音乐、歌曲也有抑扬顿挫,也有界线问题、疆界问题,和碍有关系,它能障碍你走不通,限制你此路不通,是边界界线问题,人很重要的问题是边界问题、划界问题。想心所是能想,所想就是所划界、所划定的界、边界。划界很重要,西方最注意形,form、idea,把地划出范畴,有个边界,这了不起。说边界问题得依靠色法,所以一般人相信有形。

  “形”很厉害,“形”可以用各种笔划来表示,擦胭脂抹粉用形,叫人赞美;歌曲悠扬婉转动听;京剧二簧,啊(闭眼晃身),入耳动心,这中间就是有一条线,线的问题,不但是点的问题,这边线划线很厉害,你不要过我的边界,中俄划分边界……自卫以不至于造成互相争端,过去冷战是划野分州,现在也还是以你、我为中心……过去划,以后不行咱们再划。法律也是界线问题,所以西方的形太多。

  佛教里讲是显色,离开显色“形”不成。所以能诠的东西常常是把所诠的东西划定了,我能表示。还有能诠所诠,划成一个、一回事,力量多大。又是色声、又是香味触、又是变碍、又是变坏,合在一起了,你看这世界。所以变碍这方面是能支撑,变坏是把两种作用集于一身,本来变碍变坏不是一回事,但色法上弄成一回事了,又能碍又能变。

  色法上也有能所的表现,主要是色法,色法本来是色声香味触,佛教分析色声香味触,色声是被表现出来的,而坚湿暖动是最主要的,这坚湿暖动在物理学上是物理三态(气、液、固体),互相转化,这个坚湿暖动都是触觉的。看起来是硬和热,摸着硬,硬的方面好象能障碍你,障碍作用好象大,实际变坏的方面更强。其实坚还不如暖厉害,暖一些坚就坏了,坚受暖的支配,大火球将来冷了会硬起来,比如地球。热起来又把硬的变成另外的、水、风的转动的东西……。

  佛教分析物质希望大家注意,尤其是变碍变坏的问题,是汇于一身,能诠的色声,所诠的香味触。色声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氛围位置,是一个能诠。人不但要看好的、还要听好的、吃喝好的,所以这是两方面的影响。

  所谓信息、联网世界,你看将来对人的杂染方面这传播很厉害。你喜欢吃、玩……是不可避免的,是第一需要,色声不过是陪衬,变动的是香味触,这三种是主要的,变动很厉害,但是是人生的主要目标,借色声达到这个主要目标。这就是将来培养贪嗔痴,这很容易培养,人太容易一下子快乐了,这快乐是不是害人的?刚才说的走岔路,走原来方向很容易,走正确的路就难。

  所以信息的数量、质量都扩大,诠表的东西不过是那么多东西,你说,用多大力气,五花八门造成种种差异,但是你为谁服务?要是好就是香味触,要真的“只取一瓢饮”,在生一世,刚才有同志说到内蒙,很荒寂,普通人不能待下去。人的贪欲很重要,古今都受这个支配,尤其现在,根本点就在我见、常见,这是失足的地方,在能遍计上失足,“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咱们的信息世界谈名、义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到底把能诠所诠当成一个东西?还是不能当成一个东西?这是每天作梦都离不开的东西。咱们的记忆也是记一些名,比如刚才说的“一瓢饮”,是我小时候学的,谈到这问题就想起来了,回忆、记忆,对名、义,是人离不开心,所以这名跟义实际上是能取的分别、所取的分别,这就是基本的自性分别。

  世界上讲因果,讲不到自性、本身的自性差别,而佛教讲因果,打开了生活、历史,因果的内容里头离不开能诠所诠,那么这到底是一个还是两个?在这儿也可以用同异,在这地方也是产生你的贪嗔痴的问题,就如同你的我、常是一样的。

  所以对信息世界怎么分析它,尤其是色法,按佛教讲坚湿暖动是基础,色声香味触是所生的法,而从基础来说,坚湿暖动如果离开能触的话,那么它是不是存在,还是一个问题。能触所触是很密切的关系,触尤其变动很快,坚湿暖动作基础,变化也很快的,而且按物理三态,以热作杠杆一会儿是气,一会儿是液体,一会儿是固体,都属暖的问题,是摆动。

  所以坚硬的东西是因为冷的太厉害了,不冷不会把边界划出来,所以边界问题不小,那么问题是边界是从哪儿来的?想心所很厉害,跟前头说的思心所、五大遍行心所都是主要的能动、划野分州也是它,所相能相,一直到三界顶上都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把五个纲吃透才能如理思维、修持。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摄大乘论 第66讲
下一篇:摄大乘论 第63讲
 摄大乘论 第88讲
 摄大乘论 第120讲
 摄大乘论 第36讲
 摄大乘论 第105讲
 摄大乘论 第28讲
 摄大乘论 第113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三、释「彼依识所变」
 摄大乘论 第99讲
 摄大乘论 第13讲
 附3:摄大乘论(佛陀扇多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月溪法师讲念佛法门[栏目:月溪法师]
 父亲(月利)[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三十五世 牛头法持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大脑是不安于现状的[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上(81-100)[栏目:冯学成居士]
 自心菩提 自心涅槃[栏目:禅林衲子心]
 贤愚经白话 设头罗健宁缘品第三十四[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楞严经》四种明诲之我见(释常海)[栏目:其它法师]
 与祖师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血溅梵天平常心[栏目:与祖师同行·明一法师说公案]
 依修而见与依见而修[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