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摄大乘论 第65讲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74

  第65讲:第三品(五纲十修第2讲)

  (1996年4月14日)  

  上次讲五个纲领,讲到第三个,我还想多说几句。上次讲第三纲的时候,我就曾提到,释迦牟尼提到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问题,本来这一项、这一纲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蕴就可以形成一个判断,蕴就是非蕴。蕴是自性、非蕴就是差别。上次我们稍微也提到一点,实际上蕴就是没自性的,蕴也可以说就不是蕴。

  过去建立这东西是非常善巧的,所以大家对这地方要特别注意,就是下判断的时候,原来在印度,一个判断叫一个宗,就是一句话。到了中国以后呢,就把这宗给扩大了,什么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实际原来的宗就是一个判断,当然多种判断合在一起,也就是一个整个的宗。

  自性跟差别的问题,上次我提到,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从自性来说,就是一个质点,如同几何学那个点似的,无长、无宽、无厚,所以这个点很难建立起来。立足点,佛教说这个点是没有自性的,只是个名词,唯有名。在质点上,一个点有线有面,都是由点扩充的,所以点是重要的。

  你说那个主语,也是非常,主语可以自立起来,不是旁的,就是我自己确立自己的地位。这一个质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自性,这些东西跟咱们的语言都有特别关系,跟咱们熏成种子、建立自己的世界、整个人生、宇宙都有特别的关系。

  所以一个是自性,一个是差别,成为判断的时候,这件事是很了不起的。拿十二处来说,最近看无性论释讲能取所取,这个能取所取,一个是色境,一个是色根,色根就是能取,代表能取,所以这个所取能取是跟色法有一定关系的。身体的内六处也是基轴,言行靠它,领受、造业都是它起作用,造业受果都是在它一个相似相续的内六处上。

  十二处本身是不是生处?没有可生的东西。假设说生的东西就是能取所取,那么色境、色根是两个还是一个?内色、外色影响很大。所以内色外色限制我们是很厉害的,这个色法,假如没有正确认识,就会造成很大问题。质点是自能相,差别就是共能相。这个希望大家很好地深入下去,不但对佛教讲的东西,还要结合中国儒道哲学讲的东西深入。

  实际上,自性跟差别的分别是造成一个人生的基础,几种分别造成几种分别识,造成器世间,有这样的作用。

  所以说质点是什么?怎样描写?这问题是一个基本问题。也就是现在所谓我们成立宗派、政党,都跟这个有关系,现在我们成立慈氏学会也是这样。所以一个集体、一个个人的活动,都跟自己的判断,跟过去、将来造的因都有关系。大家不要忽视,要用整体的办法,把这个问题好好研究一下。

  十八界问题,实际上是现行生种子,种子生现行,界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它能结果,它本身一定也是个结果,是有因的东西,是因果规律上的东西,是不能依自而起的。十八界也就是非界,种子是界么?要依靠现行,现行是界么?必须依靠种子,这里有很深厚的内涵,值得我们不懈地探讨,到底佛教说的是不是真理?

  

  第四:同一与差异。一跟异,无性解释的时候很简单,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很关重要。相同跟差异,这问题也是随处我们碰到的问题,也是在我们轮回、循环里头起很大作用的。

  按佛教上讲,真如是一切法本体,在本体上所有东西都无自性,因为无自性,所以才能以真如作本体。这在解释时,怎么就有差异呢?在依他起性上有染污,有清净,这样的解释非有差异不可,所有差异都建筑在这个基础上。到底是怎么个问题?其实依他起的染污等等的,很关重要的,我们能否认识真实,就在清净不清净。因为有清净的,才能认识真实。

  差别的起源是无明,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差别,就是在无明与智慧问题上有这个界线。对向方面也不同,就在清净跟染污问题上。所有的划分都是建立在这上面,所以在能取所取上才有差异。

  基础是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是不是在能遍计对所遍计形成执著,就在这一点上。这是很奇怪、很微妙的一点。本来所遍计是依他起性的,没有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的东西,就因为你能遍计,出了这翻天复地的问题,出了泾渭分流的问题,所以一切差异都由此开始,并非是真如有什么差异,也不是依他起性的问题,能遍计、能分别就在那一点上,整个儿的变了样,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呢?

  所以讲十修的时候要在这一点上注意了,如果把握不好,走老的方向,构成咱们的差别就在这一点,万事万物都从此产生差异,你说奇怪不奇怪?为什么要注意对向问题,这问题很重要,不能忽略,所以看起来说的很简单,答复这问题怎么答复,很简单,但是我们为什么三番五次地讲所分别、能对治、所对治?讲的不少,还讲不完,我觉得还应该探讨下去,想修下去的话,必须弄得清清楚楚,泾渭分明。

  这跟世间完全不一样,世间学可以随便立宗、作一个判断,那些判断都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不同?为什么有差异?就在于清净不清净上,影响深远得很。所以起惑造业的时候,也是飘飘乎乎,一点儿根据、重量没有,根本立不起来的,没有质点的,非要轮回不可。三界九地都建立在沙滩上、虚无飘渺上。

  这种种的差异,一个人一个个性,一个人一个作法,讲个人民主,谁也不能干涉发挥个性,没个性还算人吗?你说这差异从哪儿出来的?微乎其微,一切的东西都建立在这微乎其微、虚无飘渺上,飘飘乎乎、莫名其妙、不可理解,这么大的世界,你要这么说谁也不相信,都笑掉大牙了。

  所以,你要对真如来说,这是小的,否则你看三界九地,那么广大无边,根本没有基础。无性解释了,解释了就完了,很容易呀!依他起性有清净不清净,所以都有方向问题,方向是大事,你面向何方?时时刻刻。

  这是第四种。不是我一个人讲就能把问题交代清楚了,希望我们大家来找原典,把它弄得更清楚,在自己的思想上、认识上发挥作用,认识清楚了,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有人说了,有这时间还玩去呢、唱歌去呢!所以咱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无所谓。

  这第四种的差异,不仅是杂染,还有贪、嗔、痴、慢、疑……种种的花样翻新。

  

  第五种是名、义的关系,能诠、所诠的关系,这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我们讲的自性、差别,这自性、差别就是名,就是符号、信息。咱们生活的内涵,和轮回的内涵里头,语言起的作用非常大。刚才说判断,是宗,是一句话,判断问题,名、义包含的东西更多,不但有名、义,文句也一并在内。

  所以无性释就是解释名、义,也就是能诠所诠,这能诠所诠都没有自性,换句话说,是两个东西,不是一个东西,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可人非要把它当成一回事,名、义确实就是这种关系。

  普通我们一提名,就想的是义,而由名想一大片事情,或由义联想一大片、许许多多。这是生活中的主要内涵,出不了这个圈儿,就是贪嗔痴等六大烦恼。所以我们可以下个判断,这种种都跟能诠、所诠、名、义是有关系的问题。

  生活里有名就有义,名就代表义,义就代表名,它都有自性。于是乎,我们就引申,引申到现在这个世界、这个信息世界。这个信息,是不是就是能诠?假设是能诠,所诠是什么?现在我们打开电视、收音机、计算机、联网的计算机,都一下子把东西看到了。这里头还有看不到的东西,这看不到的东西是什么呢?在这法上说,色声我们看到了,那么香味触呢?我们没看到。

  色声不过是诠表作用来表示香味触。所以所诠方面是扩大信息量,质量也提高了。所诠方面,还有所指的,那就是香味触。我们身体有内六处、外六处,色声等等是外六处,眼耳等是内六处,互相对应。我们要提出这个根跟境的关系问题,这一纲里头,大家要把佛教如何解剖色法问题、信息、色声跟香味触是什么关系弄清楚,也就是离中知引申到离中知跟合中知,色声必须要离开,才知道所诠,香味触必须合中知,才知道能诠。

  现在的问题是,把符号跟信息、色声整个作为香味触的表示作用,这个很厉害,看到色声……,就想到该吃喝玩乐了。这层关系,这个能诠跟所诠的关系,一是离中知,一是合中知。

  色法,佛教定义说:一个是变碍,一个是变坏。一是叫我们足不出户,站在地上、躺在床上觉得很安稳、很安定,这障碍有很大作用,有好多都是用障碍保证,可是从交通上必须要打破这个障碍,才能通过去。

  色法是了不起的东西,这坏也是了不起的,色法的变碍变坏,在两方面作用很大。色法,在障碍方面好象是常一不变,前后保持一定状态,所以很容易上当,认为这是常一不变的,认为这是人生、宇宙的基础,晃一下(地震)就不得了,离开它不行。还有就是变坏。坏也是了不起的,你说它时刻不坏,色是以坏来显示它的功能,不但是以障。

  所以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在色法里,从声、色说,西方注意形色、声音,就是音乐、歌曲也有抑扬顿挫,也有界线问题、疆界问题,和碍有关系,它能障碍你走不通,限制你此路不通,是边界界线问题,人很重要的问题是边界问题、划界问题。想心所是能想,所想就是所划界、所划定的界、边界。划界很重要,西方最注意形,form、idea,把地划出范畴,有个边界,这了不起。说边界问题得依靠色法,所以一般人相信有形。

  “形”很厉害,“形”可以用各种笔划来表示,擦胭脂抹粉用形,叫人赞美;歌曲悠扬婉转动听;京剧二簧,啊(闭眼晃身),入耳动心,这中间就是有一条线,线的问题,不但是点的问题,这边线划线很厉害,你不要过我的边界,中俄划分边界……自卫以不至于造成互相争端,过去冷战是划野分州,现在也还是以你、我为中心……过去划,以后不行咱们再划。法律也是界线问题,所以西方的形太多。

  佛教里讲是显色,离开显色“形”不成。所以能诠的东西常常是把所诠的东西划定了,我能表示。还有能诠所诠,划成一个、一回事,力量多大。又是色声、又是香味触、又是变碍、又是变坏,合在一起了,你看这世界。所以变碍这方面是能支撑,变坏是把两种作用集于一身,本来变碍变坏不是一回事,但色法上弄成一回事了,又能碍又能变。

  色法上也有能所的表现,主要是色法,色法本来是色声香味触,佛教分析色声香味触,色声是被表现出来的,而坚湿暖动是最主要的,这坚湿暖动在物理学上是物理三态(气、液、固体),互相转化,这个坚湿暖动都是触觉的。看起来是硬和热,摸着硬,硬的方面好象能障碍你,障碍作用好象大,实际变坏的方面更强。其实坚还不如暖厉害,暖一些坚就坏了,坚受暖的支配,大火球将来冷了会硬起来,比如地球。热起来又把硬的变成另外的、水、风的转动的东西……。

  佛教分析物质希望大家注意,尤其是变碍变坏的问题,是汇于一身,能诠的色声,所诠的香味触。色声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氛围位置,是一个能诠。人不但要看好的、还要听好的、吃喝好的,所以这是两方面的影响。

  所谓信息、联网世界,你看将来对人的杂染方面这传播很厉害。你喜欢吃、玩……是不可避免的,是第一需要,色声不过是陪衬,变动的是香味触,这三种是主要的,变动很厉害,但是是人生的主要目标,借色声达到这个主要目标。这就是将来培养贪嗔痴,这很容易培养,人太容易一下子快乐了,这快乐是不是害人的?刚才说的走岔路,走原来方向很容易,走正确的路就难。

  所以信息的数量、质量都扩大,诠表的东西不过是那么多东西,你说,用多大力气,五花八门造成种种差异,但是你为谁服务?要是好就是香味触,要真的“只取一瓢饮”,在生一世,刚才有同志说到内蒙,很荒寂,普通人不能待下去。人的贪欲很重要,古今都受这个支配,尤其现在,根本点就在我见、常见,这是失足的地方,在能遍计上失足,“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咱们的信息世界谈名、义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到底把能诠所诠当成一个东西?还是不能当成一个东西?这是每天作梦都离不开的东西。咱们的记忆也是记一些名,比如刚才说的“一瓢饮”,是我小时候学的,谈到这问题就想起来了,回忆、记忆,对名、义,是人离不开心,所以这名跟义实际上是能取的分别、所取的分别,这就是基本的自性分别。

  世界上讲因果,讲不到自性、本身的自性差别,而佛教讲因果,打开了生活、历史,因果的内容里头离不开能诠所诠,那么这到底是一个还是两个?在这儿也可以用同异,在这地方也是产生你的贪嗔痴的问题,就如同你的我、常是一样的。

  所以对信息世界怎么分析它,尤其是色法,按佛教讲坚湿暖动是基础,色声香味触是所生的法,而从基础来说,坚湿暖动如果离开能触的话,那么它是不是存在,还是一个问题。能触所触是很密切的关系,触尤其变动很快,坚湿暖动作基础,变化也很快的,而且按物理三态,以热作杠杆一会儿是气,一会儿是液体,一会儿是固体,都属暖的问题,是摆动。

  所以坚硬的东西是因为冷的太厉害了,不冷不会把边界划出来,所以边界问题不小,那么问题是边界是从哪儿来的?想心所很厉害,跟前头说的思心所、五大遍行心所都是主要的能动、划野分州也是它,所相能相,一直到三界顶上都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把五个纲吃透才能如理思维、修持。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摄大乘论 第66讲
下一篇:摄大乘论 第63讲
 摄大乘论 第35讲
 摄大乘论 第86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释唯有识三自性不成难
 摄大乘论 第59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四、广生分别相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一、破大自在天等执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二十四、三法互持证有异熟识
 摄大乘论 第17讲 (第14、15、16讲没有录音)
 摄大乘论 第55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三、十一门广外问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发菩提心 功德殊胜[栏目:大安法师]
 佛教伦理: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意义[栏目:圣凯法师]
 “五逆往生”说初探(释昌法)[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中国佛教史话 释道安对佛教的贡献[栏目:中国佛教史话]
 上师是一切加持的源泉[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怀浦[栏目:僧诗句集]
 梁 布袋和尚[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高擎人间佛教之法幢──传道法师访谈录[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道教内炼术的发展与术语系统的迁变(释青平)[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相应3经 战士经[栏目:相应部 42.聚落主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