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六、释诸妨难──云何有记忆等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16
【论文】
 
一‧一二四 实我若无,云何得有忆识、诵习、恩怨等事?
 
 
 
【疏翼】
 
  文势第五假设外征释诸妨难。凡三设征难︰一、云何有记忆等,二、谁造业受果,三、谁生死解脱。初中分六︰一、外第一征,二、却质,三、再质,四、牒外救非,五、显非理,六、结正。此即初征。
 
 
 
【述记‧卷四】
 
  自下第五、假设外征释诸妨难。若三段科,第三文也[1]。
 
  此中难云︰若无实我,谁能记忆曾所更[2]事,亦能了知一切境界、诵持经书、温习文史、恩[3]济于彼、怨害于此贪爱、好[4]财、瞋怒、个物,种种事业?犊子部我,亦能记忆,与外合问。
 
  应立量云︰一切有情应无忆识等事。以无我故。如太虚空。
 
  下辨外救,有三问答。初文有五[5],文相可知。答中论主初皆却质。
 
 
 
【论文】
 
一‧一二五 所执实我,既常无变,后应如前。是事非有!
 
【疏翼】
 
  三设征难第一征难中,第二却质。
 
 
 
【述记‧卷四】
 
  且如冥性[6],未变为大等时,我未受用境。后大等生,我方受用。前无是事,无受境用;后有是事,有受境用。若是常者,破之量云︰汝之实我,后起受用时,亦应不起用。以前与后体无别故。犹如前时。即难我体有变易也。
 
 
 
【论文】
 
一‧一二六 前应如后,是事非无,以后与前,体无别故。
 
 
 
【疏翼】
 
  第一征难中,第三再质。
 
 
 
【述记‧卷四】
 
  此中叙计,准前可知。
 
  量云︰汝之实我,前无受用事时,应有受用事。即后体故。如后位时。
 
  「以后与前,体无别故」者,通前及后二难之因。
 
 
 
【论文】
 
一‧一二七 若谓我用,前后变易,非我体者,理亦不然。
 
 
 
【疏翼】
 
  第一征难中,第四牒外救非。
 
 
 
【述记‧卷四】
 
  次、外人救。此、牒计非。
 
 
 
【论文】
 
一‧一二八 用不离体,应常有故;体不离用,应非常故。
 
 
 
【疏翼】
 
  第一征难中,第五显非理。
 
 
 
【述记‧卷四】
 
  此中二难,体用相例。
 
  量云︰用应常有。许不离体故。如体。体应非常有。许不离用故。如用。
 
  外人计体不离于用,故为此因。
 
 
 
【论文】
 
一‧一二九 然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为因;熏习力故,得有如是忆识等事。故所设难,于汝有失,非于我宗。
 
 
 
【疏翼】
 
  第一征难中,第六结正。
 
【述记‧卷四】
 
  由第八识与一切法更互为缘,宿熏习力,有忆识等事[7],故无失也。「更互[8]为因」等,能所摄藏也。义显前作已,熏本识中,后从本识生诸识等、起忆念等。下广当辨。
 
 
 
【疏翼】
 
  第一段设外征释讫。
 
 
 
 
 
 
 
 
 
 
--------------------------------------------------------------------------------
 
[1] 若四段科,第四文也。
 
[2] 「更」字,《金藏》误作「便」。
 
[3] 「恩」字,《金藏》误作「思」。
 
[4] 「好」字,《金藏》作「是」。
 
[5] 返质有二,可合为一。
 
[6] 「冥性」,即自性未转变时。
 
[7] 「事」字,《金藏》无。
 
[8] 《义演》牒文、《金藏》作「更互」,余作「互更」。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七、释诸妨难──谁造业受果等
下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五、我执差别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八、破法我执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七、别破小乘──所执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略说初能变三相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六、第八心所相应门──结五心所相应..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二、结三自性皆不离心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一、明伏断
 摄大乘论 第5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二、广六位心所──辨根本烦恼体业
 摄大乘论 第83讲
 摄大乘论 第61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经中说不报父母恩的罪过(益西彭措堪布)[栏目:佛化家庭文集]
 以刀喻身,以人喻识[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155.夜受教日自新 Having received the teaching in the eve..[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146.石霜楚圆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三三)[栏目:杂阿含经]
 《维摩诘经》涵义(愿世谦)[栏目:维摩诘经思想研究]
 行善要保持清净的心态[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疾病来自烦恼[栏目:仁焕法师]
 许多人没有正知见,却到处宣弘不正确的佛法,我们应该如何对治?[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第十四回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栏目:济公活佛传奇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