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句经开示 常自反省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02

常自反省
如瑞法师

法句经忿怒品: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智能戒行兼具者,彼为智人所称赞。
 
      佛不是主宰宇宙的神,佛只是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智慧的鉴别力,你种成佛的因就成佛;你作恶就堕三恶道。也就是说,你种什么样的因,也必定要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四个字就可以说明:自作自受。
      佛在鼓励人们修行的时候,特别提倡,要有反省的力量。一个人要天天来反省自己。在儒家我们也知道,就是一日三次反省我身,“三省吾身“就是一日多次的反省”。佛告诉我们,从反省的力量当中,可以让我们保持正念, 行为也能够住于无瑕疵当中,并且贤明不糊涂。如果一个人,他能常常的有反省力,他就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会产生智慧的力量,有智慧的力量,戒行才能够清洁;所以持戒也离不开智慧,而智慧来自于清醒的头脑,清醒的头脑要从反省力中得到。
      佛在法句经里面就教导我们:“若人朝朝能反省”。我们一起来,就能够自摸我头,来反省自己,我是一个学佛者,尤其我是一个出家人,新的一天开始,我应该怎样?如果一个人能够反省,首先,这一辈子要确定尽未来际的目标;这一辈子的目标;这一年的目标;这一月的目标。今天,我究竟要做什么都是要很清楚的,所以从早晨起来,就不可以盲目,要清清楚楚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如果一个人能够朝朝反省自我,那么在他的行为上就会“行无瑕疵并贤明”,他戒律就会持得好,他就能够贤明有智慧,不会糊涂。这样一来“智慧戒行兼具者,彼人实为智者赞。”这样的人,就会得到有智慧人的赞叹;实际佛首先会赞叹这样的人,就是“若人朝朝能自省,行无瑕疵并贤明。智慧戒律兼具者,彼人实为智者赞。” 只要是佛给我们说的这些话,我想也是佛希望我们这样做。说起来修行,从我们凡夫发心一直到成佛,不管是钝也好,不管是利也好,总而言之,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定是从开始来修的;所以我们常常去明喻佛最高深理的时候,他更是提醒我们从应该最常说的,也是自己最做不到的。就像我们淫、盗、杀、妄,不容易犯,但是,下面的那些枝条的罪,我们就免不了。一棵大树的成就,光有树干是不行的,它一定有上面的枝条所组合的,如果都没有了枝条,那这棵大树还成为树吗?只能说它是树桩,它不能成为一棵茂密的大树。钝根人要修行,你从枝条好修,一点一点的进入、来成就,就象滴水成河,粒米成箩一样,由点成线,由线成面。
     我也是很感谢了,因为那时候承诺大家,在早斋的时候和大家共同学习《法句经》。当我每次来给大家学习的时候,首先,对我是一个教育,就觉得实在糊涂了,缺少了反省力了。如果我们天天都在智慧的当中,我们的生活又怎么样呢?肯定是智慧来管理情绪的,智慧它能来指挥我们的行动。
我们知道身、口、意三业,心是业主的,万法唯心,所以佛法是心的学问,不妨从心里面引起这种警觉。既然,佛告诉我们要朝朝的反省,不妨我们去试验一下,我想,你得到的要比我在这里说的要实惠好多。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句经开示 常念于僧伽
下一篇:法句经开示 当念无常精进用功
 出家人的根本
 怎样善护根门
 学会修行
 奥秘来自我们的生活
 中秋节开示
 早斋开示 从内观开始修
 自业自受
 《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九
 略说五戒 五
 法句经开示 常念于僧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内外相合──108次印度八大圣地圆满朝圣纪事(释法玄)[栏目:其它法师]
 佛法修行靠心地完成[栏目:传喜法师]
 生死大事 - 别带孩子一起寻死[栏目:方外看红尘]
 修行是一门苦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
 在信心上该如何下功夫?[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四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第十部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者 第二章 富有的施主[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恳切念佛入净土——二〇〇二年夏安居佛七开示[栏目:妙祥法师]
 能被疑惑者[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摄大乘论 第27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