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十、解所缘门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63
【论文】
四.二九四 如是已说此识所依,所缘云何?
 
 
 
【疏翼】
  第二依所问十门分别辨第七相中,第三所缘门。
 
 
 
【述记‧卷二十七】
 
  次、第三门,当解所缘。于中有二︰初、结前问后以发论端,第二、依颂随别解释。即初文也。
 
 
 
【论文】
四‧二九五 谓即「缘彼」。
 
 
 
【疏翼】
  第三所缘门中,第二依颂随别解释。
 
 
 
【述记‧卷二十七】
 
  下文有三︰初、解颂中「缘彼」之言,次、显因果识所缘相,三、释妨难。初中有二︰初、举颂答,后、更别解。此举颂答。
 
 
 
【论文】
四‧二九六 「彼」,谓即前此所依识。
 
 
 
 
 
【疏翼】
  第一解颂中「缘彼」之言中,第二更别解。
 
 
 
【述记‧卷二十七】
 
  自下、释颂。
 
  自下、别释。于中复二︰初、总解,后、别诤。此即初也。
 
  所依之「彼」──彼初能变;所缘之「彼」。彼,此第七所依之识;意显所依,即是所缘,更非异彼。
 
 
 
【论文】
四‧二九七 圣说:此识缘藏识故。
 
 
 
【疏翼】
  第二更别解中,第二别诤。于中分二︰一、通解,二、叙诤。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七】
 
  何以知者?
 
  《大论》[1]、《显扬》[2]、《对法》[3]等诸论,皆同此说,故知此识缘自所依。
 
  此即通解。
 
 
 
【论文】
四‧二九八 有义:此意缘彼识体,及相应法。
 
 
 
【疏翼】
  第二别诤中,第二叙诤。于中有四︰一、难陀等义,二、火辨等解,三、安慧说,四、护法义。此即初师义。
 
 
 
【述记‧卷二十七】
 
  此下、叙诤。诤有四说,初、难陀等义[4]。
 
  此显不缘相分色等及彼种子,以于三界中一类缘故,不缘彼境。若缘彼境者,即我所执,有时无故。若缘彼种者,无能缘用,非殊胜法,不可计我故,又应我所有时断故。唯缘识体及彼心所。
 
 
 
【疏翼】
 
  此即立宗。
 
 
 
【论文】
四‧二九九 论说:末那,我、我所执,恒相应故。
 
 
 
【疏翼】
  第一难陀等义中,第二引教。
 
 
 
【述记‧卷二十七】
 
  以何为证?
 
  由此缘识体为「我」,心所为「所」。由心是主,故执为「我」;由所助伴,故为「我所」。
 
  何等论说有我、我所?
 
  《瑜伽》六十三有心地决择[5]、《对法》第二[6]、《显扬》第一[7]等皆尔。
 
 
 
【论文】
四‧三○○ 谓缘彼体及相应法,如次执为我及我所。
 
 
 
【疏翼】
  第一难陀等义中,第三以理属教。
 
 
 
 
 
【述记‧卷二十七】
 
  以理属教,令义明了。即一念心,有二行解︰若缘我时,即带我所行相转故。
 
 
 
【论文】
四‧三○一 然诸心所不离识故,如唯识言,无违教失。
 
 
 
【疏翼】
  第一难陀等义中,第四答疑。
 
 
 
【述记‧卷二十七】
 
  问︰若缘体为我,心所为所,何故论言但缘彼识不言缘所?
 
  为答此问︰谓诸心所,不离识故,说「识」之时,亦已说「所」,如唯识言,无违教失。论言有「我所」故,如[8]缘心所。若缘本识之境,境不定故,不可缘彼立此[9]义也。
 
 
 
【疏翼】
 
  以上第二叙诤中,第一难陀等义讫。
 
 
 
【论文】
四‧三○二 有义:彼说,理不应然。
 
 
 
 
 
【疏翼】
  第二叙诤中,第二火辨等解。于中分三︰一、非前,二、斥妄,三、明我所境。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七】
 
  火辨等解。
 
  此、第二意。
 
  心王、心所,各各有体,我、我所执,行相不同。若缘王为「我」,心所为「所」,论应别说。说既不别,故述妄情。
 
 
 
【论文】
四‧三○三 曾无处言:缘触等故。
 
 
 
【疏翼】
  第二火辨等解中,第二斥妄。
 
 
 
【述记‧卷二十七】
 
  何谓妄情?
 
  为解此疑︰「曾无处言缘触等故」。「触等」,即是遍行五法,前说与彼第八俱者,论不言缘;今为七境,设属我所,深是妄情,以理验教,甚相乖角!
 
 
 
【论文】
四‧三○四 应言:此意但缘彼识见及相分,如次执为我及我所。相、见俱以识为体,故不违圣说。
 
【疏翼】
  第二火辨等解中,第三明我所境。
 
 
 
【述记‧卷二十七】
 
  若尔,以何为我所境?
 
  许缘彼识见及相分,相不离见,教有诚文,「执我、我所」论有明证,故知我境以能变之功,但属识之见分;我所有属他之用,但属识境,即现色蕴,非彼种子。心所既有别体,论复不说别缘,故知识之见、相,如次执为我及我所。相、见二分,俱一识为体故,不违圣说。所以者何?有我所故,明缘彼境。不离识故,明不缘所,但言缘第八识,故不违故。
 
 
 
【疏翼】
 
  以上第二叙诤中,第二火辨等解讫。
 
 
 
【论文】
四‧三○五 有义:此说亦不应理。
 
 
 
【疏翼】
  第二叙诤中,第三安慧说。于中分三︰一、总非前,二、申五难理,三、明缘种为所。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七】
 
  此、安慧说,非次前师。
 
 
 
【论文】
四‧三○六 五色根、境,非识蕴故。
 
 
 
【疏翼】
  第三安慧说中,第二申五难。依次分五︰一、色非识蕴难,二、同五缘外难,三、同缘共境难,四、无色无所难,五、厌色不变难。此即初难。
 
 
 
【述记‧卷二十七】
 
  所以者何?
 
  论言缘彼阿赖耶识,即识蕴摄。许缘彼境者,即通色蕴。然此色蕴,非识蕴摄,如何言缘识,而亦得摄色?色若是识蕴,缘识之言,许缘色;色既非识蕴,缘识之言,不摄色。
 
 
 
【论文】
四‧三○七 应同五识,亦缘外故。
 
 
 
【疏翼】
  第二申五难中,第二同五缘外难。
 
 
 
【述记‧卷二十七】
 
  五识缘五尘,五识言缘外;末那缘五尘,亦应缘外境,如何言缘内起我?若缘内色,名缘内者,五亦应然!等流境故[10]。
 
 
 
【论文】
四‧三○八 应如意识,缘共境故。
 
 
 
【疏翼】
  第二申五难中,第三同缘共境难。
 
 
 
【述记‧卷二十七】
 
  意识缘五尘,与五同故,名「缘共境」。第七缘五尘,亦应如意[11],名「缘共境」!
 
【论文】
四‧三○九 应生无色者,不执我所故。
 
 
 
【疏翼】
  第二申五难中,第四无色无所难。
 
 
 
【述记‧卷二十七】
 
  下[12]缘有色蕴,缘之起我所;若生无色时,应无有我所!
 
 
 
【论文】
四‧三一○ 厌色生彼,不变色故。
 
 
 
 
 
【疏翼】
  第二申五难中,第五厌色不变难。
 
 
 
【述记‧卷二十七】
 
  若言彼有色,谓定所生。难云︰圣者有此色,圣者有我所;凡夫不变色,应无有我所!又若变为色者,生彼有我所;不变为色者,生彼无我所。又极厌色生彼,不变色故,故知无色界,定无有我所。
 
 
 
【疏翼】
 
  以上第三安慧说中,第二申五难讫。
 
 
 
【论文】
四‧三一一 应说:此意但缘藏识及彼种子,如次执为我及我所。以种即是彼识功能,非实有物,不违圣教。
 
 
 
【疏翼】
  第三安慧说中,第三明缘种为所。
 
 
 
【述记‧卷二十七】
 
  既尔,缘何说起我所?
 
  此但缘彼现行藏识及种藏识,如次执为我及所故。种子是彼现识功能,非实有物,体是假有。论言缘识,正当二种,种子、现行皆名识故。
 
  于诸论中,不简现行及种子故,故得缘种;即缘识故,不缘余法。不违圣教名我所故,明缘彼种;言缘识故,不缘余法。
 
  问︰彼何故许种无别物[13]?
 
  若许别体,即五蕴种子是五蕴摄。第七亦缘五蕴为所故,不可简别缘此种子,非彼种故。说种为假,前第二卷已述[14],但本识上有彼能生五蕴功能,名种识故,故无有失。
 
  问︰何故《大论》五十二[15]、《摄论》第二[16]皆言[17]种别有物?
 
  此简遍计所执。彼无体故,非有为故,对彼言有,非如五蕴现行,是实物有,故不相违。
 
  问︰前三师曰︰何故五十一、《显扬》第十七等,皆云唯有我见,不言有所?
 
  答︰彼文略故,非实无所。
 
 
 
【疏翼】
 
  安慧《唯识三十论》卷一云︰
 
言「缘彼」者,即是缘阿赖耶识为境。由与萨迦耶见等相应,而缘阿赖耶识﹝无「及彼种子」言﹞为我及我所故。如何由此心所生,又即以此心为彼所缘耶?犹如有余虽不许有此识,然亦有时许依此心,意识得起;复缘此心为境,彼意识转。
 
言「是识名末那」者,谓名为意之识,亦依阿赖耶识而得生起。由此所说颂言,简别阿赖耶识及余转识。
 
  破难陀等缘第八相分说,亦如前破难陀等俱有依说等,均为玄奘参糅其他典籍而成,为安慧此论所无。
 
 
 
【论文】
四‧三一二 有义:前说皆不应理。
 
 
 
【疏翼】
  第二叙诤中,第四护法义。于中分四︰一、总非前三师,二、别理破安慧,三、独理合责前,四、申正义。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七】
 
  护法菩萨总非:「前说皆不应理」。
 
 
 
 
 
【论文】
四‧三一三 色等种子,非识蕴故。
 
 
 
【疏翼】
  第四护法义中,第二别理破安慧。于中分二︰一、色种非识难,二、种子非假难。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七】
 
  非前三师[18]︰若缘种者,第七末那既缘识蕴,「色等种子非识蕴故」。
 
  若彼救言识蕴摄者,难云︰能生色[19]蕴种,是种,非色摄;能生识蕴种,是种,非识收!
 
  若言识体能生故[20],生识之种非色蕴,色蕴不能生,生色之种是识蕴。难云︰识种非余蕴,望识可因缘;色种非色蕴,望色非因缘!因缘之种可生识,非因之种不生色!
 
 
 
【论文】
四‧三一四 论说:种子是实有故,假应如无,非因缘故。
 
 
 
【疏翼】
  第二别理破安慧中,第二种子非假难。
 
【述记‧卷二十七】
 
  即违彼宗难云︰说种是实有,言种便成假;言识是实有,是识便非实!识既不然,故种非假。又种是假,望现行法应无因缘,非实有故,如无法等。
 
  此等以教附理,非前第三师无教难。
 
 
 
【疏翼】
 
  以上第四护法义中,第二别理破安慧讫。
 
 
 
【论文】
四‧三一五 又,此识俱萨迦耶见,任运一类,恒相续生,何容别执有我、我所?
 
 
 
【疏翼】
  第四护法义中,第三独理合责前。于中又三︰一、俱生别执难,二、一心二境难,三、前后各起难。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七】
 
  自下、独理责合前三师。
 
  此萨婆多、经部、大乘,三解此名,如第六疏[21]。
 
  「任运、一类」,无始相似,非分别起;「恒相续生」,明无间断;宁容别执有我、我所?若不相续、有间断时,如第六识,可许起别执。此既恒生,一类而细,宁别起执?
 
  八十八云︰依分别我见,有二十句,不依俱生。[22]若别起我所见,即别缘诸蕴为我所。如第一师[23]缘心所,第二[24]缘相分,第三[25]缘种子,皆有过失。
 
 
 
【论文】
四‧三一六 无一心中,有断、常等二境别执俱转义故。
 
 
 
【疏翼】
  第三独理合责前中,第二一心二境难。
 
 
 
【述记‧卷二十七】
 
  且于世事,无一念心中有断、常二境,起二别执俱转义故。前、后,可然。此即举事,如断常者二境,非一心中,起彼二别执,如何我、我所二境,或五蕴多境,而起二别执?
 
  非执可然。佛真俗智,一用义分,彼非是执,不坚着故。执,则不然。坚着境故,名为执故,故无此事。人、法二执,非别所缘,行相不返,故得俱有。
 
 
 
【论文】
四‧三一七 亦不应说:二执前后,此无始来,一味转故。
 
 
 
【疏翼】
  第三独理合责前中,第三前后各起难。
 
 
 
【述记‧卷二十七】
 
  若复有说:前起我,后起所者,非前粗后细、非前胜后劣、非前亲后疏等,故言「一味」,执用相似故。
 
 
 
【疏翼】
 
  以上第四护法义中,第三独理合责前讫。
 
 
 
【论文】
四‧三一八 应知此意但缘藏识见分,非余。彼无始来,一类相续,似常一故。
 
 
 
【疏翼】
  第四护法义中,第四申正义。于中分四︰一、唯缘见分,二、简缘受等,三、会有我所文,四、善顺教理。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七】
 
  下、申正义。
 
  但缘见分,非余相分、种子、心所。所以者何?唯识[26]见分无始时来,粗细一类、似常似一、不断故。「似常」,简彼境界。彼色等法,皆间断故;种子亦然,或被损伏,或时永断故。由此,亦遮计余识为我。「似一故」,简心所,心所多法故。
 
  何故不缘余分?
 
  夫言「我」者,有作用相。见分受境,作用相显,似于我故,不缘余分。自证等用,细难知故[27]。
 
 
 
【论文】
四‧三一九 恒与诸法为所依故。
 
 
 
【疏翼】
  第四申正义中,第二简缘受等。
 
 
 
【述记‧卷二十七】
 
  问︰何故不俱[28]缘一受等为我?亦常、一故。
 
  为答此问︰夫言「我」者,是自在义,万物主义。与一切法而为所依。心所不然,不计为我。唯心王是所依故,此第七识恒执为内我,非色等故,不执为外我。
 
 
 
【论文】
四‧三二○ 此唯执彼为自内我,乘语势故,说我所言。
 
 
 
【疏翼】
  第四申正义中,第三会有我所文。文可分二︰一、乘语势说,二、义说为二。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七】
 
  若唯缘识,即唯起我,无有我所!圣教说有我所,此何相违?
 
  「乘语势故」,论「说我所言」。非实离我,别起我所执。由前理故,须文便故,言稳易故,此是「语势」。
 
 
 
【论文】
四‧三二一 或此执彼,是我之我故,于一见义,说二言。
 
 
 
【疏翼】
  第三会有我所文中,第二义说为二。
 
 
 
【述记‧卷二十七】
 
  又有义解︰执彼第八是我之我。前「我」──五蕴假者,第六所缘,后「我」──第七所计;或前「我」,前念,后「我」,后念,二俱第七所计。或即一念,计此即是此[29],唯第七所计[30]。或前是体,后「我」是用,于一我见之上,亦义说之为我及所二言,实但一我见。
 
 
 
【疏翼】
 
  以上第四申正义中,第三会有我所文讫。
 
 
 
【论文】
四‧三二二 若作是说,善顺教理,多处唯言有我见故。
 
 
 
【疏翼】
  第四申正义中,第四善顺教理。于中有二︰一、顺教,二、切理。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七】
 
  此、顺理教。
 
  所以者何?
 
  「多处唯言有我见」,不言有所[31]故。
 
  何谓「多处」?
 
  五十一云︰由此末那我见、慢等,恒共相应;《显扬》十七初云︰由此意根恒与我见、我慢等、相应;彼卷复云︰如前所说意根四惑俱:谓萨迦耶见、我慢、我爱、无明相应[32]。
 
  「萨迦耶」言,虽摄我所,然不别说,故以为证。前三师即以此为证,亦摄我所故;若我见言,即不摄所。
 
  十九《显扬》[33]云:我见、我慢相应,亦无我所故[34]。
 
 
 
【论文】
 
四‧三二三 我、我所执,不俱起故。
 
 
 
【疏翼】
  第四善顺教理中,第二切理。
 
 
 
【述记‧卷二十七】
 
  行相及境,二俱别故,不可并生,无此事故。善心等可然,彼非执,亦不可例。人、法二执境,是一故。或境是多,行相是一,亦可得之。今二行相及二境界,不可得也。
 
  于四解中,第四为正。
 
 
 
 
 
【疏翼】
  以上第二依颂随别解释中,第一解颂中,「缘彼」之言讫。
 
 
 
【论文】
四‧三二四 未转依位,唯缘藏识;既转依已,亦缘真如及余诸法,平等性智证得十种平等性故,知诸有情胜解差别,示现种种佛影像故。
 
 
 
【疏翼】
  第二依颂随别解释中,第二显因果识所缘相。于中有二︰一、因果位所缘对比,二、且依因位说。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七】
 
  自下第二、正解因果识所缘相。
 
  未起对治断其我执,名「未转依」,「唯缘藏识」。即除四人,此应分别︰初地以去既转依已,入无漏心,亦缘真如及余一切法[35]。二乘无学等,唯缘异熟识。《佛地经》说证得十种[36]平等性故[37]。彼第三乃有三说,此第三评家义[38]。
 
  十种平等者,一、「诸相增上喜爱[39]」,二、「一切领受缘起」,三、「远离异相非相」,四、「弘济大慈」,五、「无待大悲」,六、「随诸有情所乐示现」,七、「一切有情敬受所说」,八、「世间寂静皆同一味」,九、「世间诸法苦乐一味」,十、「修殖无量功德究竟」[40]。「知诸有情胜解」等,亦如彼解。即知十地有情胜解意乐差别,能现受用身之影像。
 
 
 
【论文】
四‧三二五 此中且说未转依时,故但说此缘彼藏识,悟迷、通局,理应尔故,无我、我境,遍不遍故。
 
【疏翼】
  第二显因果识所缘行相中,第二且依因位说。
 
 
 
【述记‧卷二十七】
 
  既许通缘一切法者,何故此言缘彼第八?
 
  今此论说未转依时,非入十地等。所以者何?无漏名「悟」,有漏名「迷」;无漏是「通」,有漏名「局」,道理应尔。无漏「无我」,有漏有「我」;无我境「遍」,有我「不遍」故也。
 
 
 
【疏翼】
 
  以上第二依颂随别解释中,第二显因果识所缘行相讫。
 
 
 
【论文】
四‧三二六 如何此识缘自所依?
 
 
 
【疏翼】
  第二依颂随别解释中,第三释妨难。于中有二︰一、难,二、释。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七】
 
  自下第三、释外妨难。
 
  问︰前言「缘彼」,「彼」即所依,如何此识缘自所依?
 
 
 
【论文】
四‧三二七 如有后识,即缘前意,彼既极成,此亦何咎?
 
【疏翼】
  第三释妨难中,第二释。
 
 
 
【述记‧卷二十七】
 
  如第六识缘前等无间缘意,既是所依,亦是所缘;大小二乘既共许此,第七缘第八,亦即依之;有何过也?
 
  此中亦如第六缘第七,隐故,局故,此中不说[41]。
 
  即是第三解所缘讫。
 
 
 
【疏翼】
 
  以上第二依所问以辨第二能变十门分别中,第三解所缘门讫。
 
 
 
 
 
 
 
 
--------------------------------------------------------------------------------
 
[1] 《瑜加》卷五十一云︰
 
缘阿赖耶识以为境界,执我、起慢思量行相。
 
[2] 《显扬》卷十七云︰
 
又此意根恒缘阿赖耶识为其境界,执我及慢,高举行相而起。
 
[3] 《对法》卷二云︰
 
意者,谓一切时缘阿赖耶识﹝藏文作「阿陀耶识」﹞思度为性﹝藏文作「rlom pa'i bdag bid」﹞。
 
[4] 叙诤中初难陀等义,于中分四︰一、立宗,二、引教,三、以理属
 
 教,四、答疑。
 
[5] 《瑜伽》卷六十三云︰
 
末那名意,于一切时执我、我所及我慢等思量为性。
 
[6] 《对法》卷二云︰
 
与四烦恼恒相应,谓我见、我爱、我慢、无明。
 
[7] 如《显扬》卷一云︰
 
意者,谓从阿赖耶识种子所生,还缘彼识。我痴、我爱、我我所执、我慢相应,或翻彼相应。于一切时恃举为行,或平等行,与彼俱转。
 
[8] 「如」字,疑为「明」。
 
[9] 「此」,即我所。
 
[10] 即同类境。
 
[11] 「意」,即第六识。
 
[12] 「下」,谓欲、色界。
 
[13] 《瑜伽》卷五十二云︰
 
非析﹝即「分离」﹞诸行别有实物﹝藏文作「rdzas」﹞名为种子,亦非余处。然即诸行如是种姓﹝藏文作「de ltar gyur pa」﹞,如是等生,如是安布,名为种子。
 
[14] 本论卷第二中云︰
 
虽非一异,而是实有。假法如无,非因缘故。
 
[15] 《瑜伽》卷五十二云:
 
谓于阿赖耶识中,一切诸法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是名安立种子。然此习气是实物有﹝藏文作「rdzas su yod pa」﹞,是世俗有,望彼诸法,不可定说异不异相,犹如真如。
 
[16] 谓《摄论》卷一及两《释》卷二。《摄论‧世亲释》云︰
 
谓外种子,唯就世俗说为种子。所以者何?彼亦皆是阿赖耶识所变现故,胜义,即是阿赖耶识。所以者何?是一切法真种子故。
 
 《摄论‧无性释》云︰
 
阿赖耶识是实种子,是一切种子实因缘性故。
 
[17] 「皆言」二字,《疏翼》无,依《大正藏》增。
 
[18] 即非前第三师安慧说。
 
[19] 「色」字,灵泰《抄》、《秘蕴》作「识」,余作「色」。
 
[20] 道邑《义蕴》云︰
 
识能变色,故云「能生」。
 
[21] 即本论《述记》卷三十六云︰
 
由此,萨迦耶见大小﹝乘﹞别说︰萨婆多名有身见;经部名虚伪身见;今大乘意︰心上所现似我之相,体非实有,是假法故也。
 
[22] 《瑜伽》卷八十八原文作:
 
依萨迦耶见,立二十句,不依俱生。
 
 《瑜伽》卷五十八云︰
 
愚夫于此五取蕴中,起二十句萨迦耶见︰五句见我,余见我所,是名迷苦萨迦耶见。
 
 亦是分别所断。
 
[23] 即难陀等。
 
[24] 即火辨等。
 
[25] 即安慧等。
 
[26] 即第八识。
 
[27] 《枢要》卷下云︰
 
何故第七「缘彼」即有四说,正义缘见分,「依彼」唯有现种,二师以依现为正,仍不别说四分依何?
 
今解︰依自体,有胜力故。见分有作受之用,所以缘之,不离体故,总名「缘彼」。
 
又解︰依三分。总有力故,唯缘见分,有作用故。或所缘见者,是能缘义,即「依、缘同」。三分并名见,所以论﹝次文﹞云「恒与诸法为所依故」。
 
[28] 「俱」字,《义演》作「但」。
 
[29] 即「我之我」。
 
[30] 道邑《义蕴》云︰
 
谓前「我」即第七自指;后「我」即所执第八;能缘所缘必同念故。
 
[31] 「所」,即我所。
 
[32] 《显扬》卷十七原文作:
 
如前所说意根,常与此识俱转,于一切时乃至未断,当知恒与任运俱生四种烦恼相应。所谓萨迦耶见、我慢、我爱、无明。
 
[33] 应作「《显扬》十九」。
 
[34] 《显扬》卷十九原文:
 
无明、萨迦耶见、我慢、我爱相应,亦无我所故。
 
[35] 道邑《义蕴》云︰
 
三乘无学、不退菩萨──此四人或断种子,或断现行,毕竟不执此第七﹝疑「八」﹞识,方名「转依」。若约位论,除四人外,唯缘藏识。阿赖耶名,未永舍故。若分别解,初地以上入无漏时,亦缘余法。
 
问︰此中初言未断我执名「未转依」,即八地以上,方名转依,何故后言初地方﹝疑衍﹞名已转依?
 
答︰初地转依,约暂转说。未断执故,或约第六分别二障已永断故,不尔,此文前后自违。
 
[36] 「十种」,原作「十相」。
 
[37] 《佛地经论》云︰
 
平等性智者,由十种相圆满成就。
 
[38] 如《佛地经论》卷三云︰
 
平等性智相应心品,有义:唯缘大圆镜智,如染污意缘阿赖耶识为境界故。有义:唯缘真如实际,缘平等性为境界故。如实义者,此智亦缘一切为境,普缘一切平等性故。《庄严论》﹝卷三﹞说平等性智缘一切有情自他平等故,随诸有情胜解,示现佛影像故。此经中说证得十相平等性故。此平等性通真及俗,故缘一切,亦无过失。若不缘俗,即不能随一切有情胜解,示现诸佛影像;亦不应以染污末那、类平等智,唯缘镜智,凡圣异故,违圣教故,余不类故。
 
[39] 《佛地经论》卷五原文作:
 
诸相增上喜爱平等,法性圆满成就。
 
[40] 《佛地经论》卷五原文作:
 
修殖无量功德究竟平等,法性圆满成就。
 
[41] 道邑《义蕴》云︰
 
小乘不知,故名为「隐」,唯一识故,不同意﹝根﹞故,故名为「局」。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十一、合解自性行相门
下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九、广开导依
 摄大乘论 第7讲
 摄大乘论 第46讲 (第45讲没有录音)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一、破大自在天等执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八、十门广解缘起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二、总明所入位次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六、合破小乘外道所取能取无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九、广开导依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三、明因缘依处得果多少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五 四、末那心所何地系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六、明三习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信心[栏目:禅林衲子心]
 禅宗的诗学话语体系[栏目:吴言生教授]
 念佛殊胜实益[栏目:感应事迹[网络搜集]]
 请问佛像对面有瓦斯炉台是否恭敬?水泥梁下供奉佛像是否可以?[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六度”的度,因为有了“空性”,才称为“度”吗?[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乘佛本愿 舍命全交[栏目:仁焕法师]
 法句经要义 第二品 不放逸品 某个比丘 精进如猛火烧毁诸束缚[栏目:法句经要义]
 每天晚上睡觉都感觉到有鬼魂干扰,怎么办?[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45.违法的代价 The Price Of Breaking Laws[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佛学纲要 第三章 释迦牟尼的略史[栏目:蒋维乔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