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乘广五蕴论讲记》图表说明
 
{返回 宽谦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81

  《大乘广五蕴论讲记》图表说明

  百法与蕴、处、界之关系表

  五蕴(色、受、想、行、识蕴)属于五位百法中的有为法,扣除无为法(6法),五蕴总共94法;色蕴即四大种(地、水、火、风)及四大所造色。四大所造色是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加五境(色、声、香、味、触一分)再加无表色,色蕴共有11法。触包括两类:一叫「能造触」,一叫「所造触」,能造触是四大种,所造触是身之境,也就是四大所造色中身根对触境中的一分,所以叫触一分(滑、涩、重、轻、冷、饥、渴)。受蕴即识之领纳,想蕴即取相为性,行蕴谓扣除受(1)想(1)诸余心法(49)及心不相应行(24);诸余心法(49),即百法51心所法扣除受、想2法,行蕴总共49+24=73法。识蕴为8法,也就是所谓的八识,8个心王;因此五蕴为11(色蕴)+1(受蕴)+1(想蕴)+73(行蕴)+8(识蕴)=94法。

  十二处谓六根(内六处)及六境(外六处)。眼等五处及色、声、香、味处(10法),如前已释。色蕴中的无表色,在十二处中归属法处,又称为法处所摄色。法处谓受(1)、想(1)、行蕴(73),并无表色(1),及诸无为(6),即1+1+73+1+6=82法。换言之,法处包含51心所法+24心不相应行+1无表色+6无为法=82法;意处即是识蕴8法;所以十二处为5(内五处)+5(外五处)+82(法处)+8(意处)=100法。

  十八界谓六根、六境和六识。即宇宙诸法是由根、境、识所构成的,而根境识三者各有六种,于是成十八界。五根加五境等于十处也等于十界(10法),意界包含六识界 (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加上意处(第七、八两识)合称七心界(8法),法界等于法处(82法);所以十八界为10(十界)+6(六识界)+2(七、八两识)+82(法界)=100法。

  佛陀时代以蕴、处、界说明一切法,直到初期大乘佛教的兴起,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例,依然是以蕴、处、界为主题,乃至后期大乘佛教的唯识学,建立了五位百法,仍以蕴、处、界为架构,可谓从原始佛教的《阿含》、部派佛教的阿毘达摩论典,贯串到初期大乘佛教乃至后期大乘佛教表达现象界的就是以蕴、处、界为主的核心课题


{返回 宽谦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下一篇:体尝佛法的喜悦
 唯识学入门-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被梵呗唤醒的种子
 缘起性空看人生
 思想风格——佛教寺院建筑的主导
 《大乘广五蕴论讲记》图表说明
 体尝佛法的喜悦
 《中观论选颂讲记》课程缘起
 生命之流
 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宽谦法师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的真功夫[栏目:能弘法师]
 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我 从无我到真我[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四七集[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关于因明的支分[栏目:刚晓法师]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修生活的四个要点(净慧)[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五)[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