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亲友书讲记 第五讲
 
{返回 夏坝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25

       第三是念。为什么念是到达涅槃果位最为殊胜的法?因为只有念念不忘,恒长念、恒长修四圣谛,并且永不忘记四圣谛,提起四圣谛修行的每一个细微的法则,方能到达永久的果位。如果不能这样,就没有办法到达最后涅槃的果位。所以,念是很重要的。

       第四是定。光念念不忘是不够的,要远离一切昏沉、掉举和动摇之心,一心安住于断除一切痛苦根源的烦恼、得到永久安乐根源的戒定慧三学修行的一心不乱的三摩地或者禅定的修行、定修,那就是定。这里的定主要指修三摩地的一心不乱的定,同时也包含对于一切修行的心念不动摇。

       第五是智慧。慧能起到什么作用?能够最终了达无苦集灭道。也就是说,用智慧连苦集灭道都能够视为现象、缘起和体性皆空的性空不二之理,能够了达苦集灭道的清净真相,要有智慧。所以,依此法精进修行,习惯它,熟练它,依此力量,可以令你在加行道当中生起圣道,即加行位之后的见位以上的圣者之道。得到见位以上的圣者之道的根本因(亲因、直因)是什么?圣法。圣法前面是忍,忍的前面是顶,顶的前面是暖,就是暖、顶、忍、圣法加行四位。在忍的时候,不被烦恼所征服,这就是实力。要达到圣法,在忍的时候,就不可以被违缘征服,所以需要实力。要达到这个实力的前提是什么?就是在暖的时候,要具有了达苦集灭道等真相的非常强烈的自在,或叫这里所说的“根”。前边是力,这里是根。这个根如果要增长的话,中间还需要顶位。这个顶位是什么?自在继续广大,或者根力继续广大,并且达到了顶圣,就是顶类。所以,这里说“能招根力顶”。综上所述,信、勇、定、念、慧,是到达永久安乐果位必须要修的最为殊胜的五法。

       为了消除我们的违缘-----娇恣,佛经里是这样说的:

        病苦死爱别,斯皆自业为,未度可勤修,对品亡娇恣 。

       这是说我们没有离开一切疾病,离开一切痛苦,以及最终自己所爱的离别,在我们死亡的那一天,一切所爱都将永久离别,再也不会得到。即使在活的时候,我们也会有许多许多的永别,这些永别几乎都是爱离别。我们既有疾病,又有痛苦,又有死亡,又有爱离别,这一切的苦和乐从何而来?都是来自于自己曾经所造的善恶的业力。因此,自己是没有自由的,只有“未度可勤修,对品亡娇恣”,就是告诉自己:我还没有度过一切苦海,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勤修,这样才可以对治自己的骄傲、自以为很了不起。为什么自认为很了不起?他认为自己很强壮,没有痛苦,有很多的幸福,或者认为自己长寿,认为自己有许多所爱,比如财物、房子、人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你所得到的一切财产、金银珠宝、房子或者人都将会离别呢?而且会不断的离别。不仅如此,你还会死,还会有许多的痛苦,还会有疾病……,当你明白了这些之后,你就没有什么骄傲的理由了,因而调伏自己的娇恣之心。

          下面讲顺缘修清净见,共计两个部分:总说和细说

一.总说

          若怖天解脱,尔当修正见。设使人行善,邪见招恶果。

       “若怖天解脱”,怖就是害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或者轮回。希望得到什么呢?天就是人天的增上生的快乐;解脱是决定善的小乘的罗汉果位,或者大乘的佛陀的果位。“尔当修正见”。那么你应该修正见,所谓的正见就是清净见。这个清净见有多少?有俗谛的清净见,或叫世俗的清净见,还有胜义的清净见。世俗的清净见,可以让你得到人天之增上生快乐;而胜义的清净见,可以让你脱离苦海,证得罗汉的涅槃果位,或者佛陀的涅槃果位。俗谛的清净见是什么?是坚信有前生与来世,也坚信善恶因果报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或者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这是世俗的清净见。只要你对因果报应有了深切的信心,对三宝有了深切的信心,以及对前世与来世的深切的信心,你才可能得到来世、世世当中人天之快乐。因为你得到了这个之后,你才会做出正确的抉择、正确的行动。所以,你就可以得到增上生的人天福报。什么是胜义的清净见?就是一切万法自性的皆空。你一旦了达了万事万物本来面目的自性皆空之后,你才能够彻底的脱离苦海,证得小乘的罗汉果位,或者大乘的佛陀果位。所以,这是胜义的清净见,就是通达万法自性皆空的正见,也就是胜义清净见。如果不修这两个会怎么样?如果你一旦没有了世俗的清净见之后,会造成什么后果?由此会造成你不相信应因果报应,诽谤因果报应,诽谤前世与来世,诽谤三宝,诽谤苦集灭道等四圣谛,尽管你曾经做过许多许多的善事,但是由于你内心有邪见的缘故,有非常强大的罪过,从而导致把你一切的善根彻底毁坏,不能让它实现来世的人天之快乐的果报。因为你不相信来世,你会回向来世吗?不会的。你不相信因果报应之后,你还会为了得到自己未来的幸福而努力吗?不会的。那么这种观念可怕、愚昧到什么程度?他可能认为我上半生的努力,是不可能得到下半生的幸福。为什么?因果不存在,哪里有由于努力而带来好的结果!哪有由于不努力、懒惰而带来的后患!其实因果离我们并不远,你看,在座的各位有许多人,你们的学问知识是不完全一样的,由于这样的原因,虽然我在这里讲法,有的人可以做笔记,有的人没法做笔记,甚至有的人能做完整的笔记,有的人没办法做完整的笔记,只不过能记一半就差不多了。也就是说,因缘来聚合,这学习得到的知识的多与少,真的。所以,因果报应不是一个神秘或看不见的东西,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因果的。如果你不相信万法自性皆空这种见,认为万法是有自性的,这种邪见能毁掉清净见,由此而产生我执和法执,那么你为了得到解脱所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等一切善根,只能得到来世的人天之快乐,而不会得到彻底脱离轮回之苦、到达永久涅槃果位之理。所以,这是非常可怕的!你看,有时候,我们学佛的人当中也会有很多人诽谤师傅的,有人说万法皆空何来所讲,然后就把佛像烧了。有的人认为既然是空的,那做恶也是空,做善也是空,一切都是空,空何来善果和恶报!由此诽谤世间法,也就是失去世间的清净见或正见。你看,龙树菩萨是不赞成这个道理的,所以,他说要是没有了世间的清净见,就不可能得到人天的增上生快乐;若人天的增上生快乐都得不到,你想得到涅槃果位相距就太远了。为什么?因为你即身不能得到罗汉或佛的果位,这是肯定的。如果你即身得不到,来世你没有因得到人天快乐,堕到地狱、饿鬼、畜生当中,哪还有机会去修佛法!没有机会去修佛法,你不就没有了得到涅槃果位的机会了吗?咱们既不可以放弃世俗的清净见或正见,也不可以放弃胜义的清净见,两者都要坚持。

二.细说,就是广说。前面讲的是五力,现在讲的是清净见,智慧。首先讲四圣谛:

无乐常无我,不净审知人,妄念四倒见,难苦在兹身。

四正念是什么?就是正念无乐、无常、无我、不净。第一,何谓无乐?就是用智慧的眼睛去看人的话,由于人拥有行苦、坏苦、苦苦,因此是不乐的。我简单的说一下,一,何谓行苦。我们从世间顶到十八层地狱为止,以善恶业力所推,没有半点自由而轮回在六道当中。所以,我们无论是人,还是天,还是阿修罗,还是地狱、饿鬼、畜生,都是以善恶业力所推。就因为这一点,就非常明显的不自在,因为不自在他本身是一个苦,就叫行苦。二,何谓坏苦?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一切快乐,只不过是一种痛苦积累了很多很多之后,一下子停下来,转为另一种痛苦时,因这个痛苦还没有积累那么多,而显得不明显,而感到轻松所导致的所认为的快感而已。若时间久了,两者断开了,渐渐积累了痛苦,从不明显变到明显,从明显变到难受,从难受变到无法忍受,由此,我们所认为的快乐又变成苦。就像站着时间长了之后,由于站着的痛苦积累得太多太多,所以腿就麻木,很难受,觉得坐下来是最快乐的。坐下后,由于长时间站着的痛苦结束了的缘故,而导致坐下来时的极大轻松感,然坐下来的痛苦还没有积累得那么多,所以显得并不明显,因而发生一种差别或者落差,由此对这种轻松感人们就误认为快乐。然你坐的时间长了,你的膝盖麻木了、疼了,认为站起来多好哇,这就是很明确的证明这不是真正的快乐,只不过由于积累的多与少的缘故,导致无法忍受,或者能忍受,或者干脆没有感觉的差别而已。就像牙痛的人,由于无法忍受牙痛,牙一下子拔下来之后,会感到特别的快乐。他为什么当时认为特别的快乐?就因为刚刚受过的无法忍受的痛苦一下子减轻下来之后,有一种轻松感,而这种轻松感导致快感,由此而产生让人认为的快乐而已,这叫坏苦。三,何谓苦苦?生老病死皆是苦,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和五蕴无常不断的变化,也是苦。因此,人有三苦。第二,何谓无常?因为在每一刹那间发生许多次生住灭的变化,所以是不常恒的。第三,何谓无我?因为我的幸福与痛苦不在我掌握之中,也没有一个我不变永恒的,也没有一个我是绝对的、自性的、实在的,都是虚的、假的,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一种缘起上面强加的假名安立所以称之为无我。第四,何谓不净?人乃骨头、血、肉、五脏六腑,以及肮脏的粪、尿、黄水、脓血等等的组合,用薄薄的皮子在外面用包起来的一个东西,所以说是不净之物,没有一块是干净的。如果不相信,剖开肚子闻闻,自己也无法忍受其臭味。

那么,如果不修四正念将会如何?由于没有智慧去深入观察的缘故,就会把自己不干净的身体当作干净的;一切感受的痛苦当作快乐,就像坏苦一样,本身是痛苦,然把它误认为是快乐;心本无常,然把它当作常恒;一切法无我,然把它当作有我,我是有自性的。这样一来,就变成颠倒的见,由于颠倒见,让你长期在轮回当中,或者三恶道当中,招来许许多多的祸害和恶果,遭受无法忍受的种种苦恼。

其中最主要的是修法正念。四正念当中哪些是法正念?无我。无净、无常和无乐讲完了,这里主要讲“无我”。因为我刚刚说了智慧,讲智慧要讲破我执和法执,那就要讲无我。那有人认为既然你是痛苦,是不乐的,怎么会是无我呢?无我和不乐是相违的。为什么?因为既然是无我,谁受苦?因为没有受苦者我呀,我是无的、空的。既然没有了我,谁还会受苦呢!那么对这个问题,谁又享受善的果报,谁又承受恶的果报呢?对这个问题,龙树菩萨做了回答:

       说色不是我,我非有于色,色我非更在,知余四蕴空。

大家都知道,佛陀说:“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首先,色不是我。如果有我的话,那么色和我是一体的,还是分开的?如果色和我是一体,那就不对了。因为《摩诃般若经》说:色非我,受非我,想非我,行非我,识非我。就是说色不是我,受不是我,想不是我,行不是我,识不是我。所以,你违背了佛的教言。从理论上讲,你说色就是我,是一体的,也是不对的。有几个方面,第一,色既然我,我和色是一体的,那么色、声、香、味、触五蕴都是色了。那么色声香味触本身还可再分,比如,色分为形状和颜色;声分为动听的、不动听等六种,香味触也同样分很多种。同样,色还可以分为地、水、火、风四大。那你必须承认,“我”也有许多,比如说,地的我、水的我、火的我、风的我,那就不是一个你了,变成若干个你了。我们只有一个我,哪有那么多的我呀?

第二,因为色是无常的,所以刹那都在生、住、灭的变化,因此,你必须承认每一刹那的生、住、灭。一旦承认了生、住、灭,那你就承认了我也是无常的,因为你承认了我是无常的,你就不能承认一个永恒不变的我从前世到今生到来生,也不可以承认昨天的我来到今天。既然是这样,你不可以承认今天的我是昨天的那个我,因为昨天的我已经灭了,今天的我已经生了,因为他是无常的,他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小时候的我是很小的,现在的我很大的,已经不是我了。那你所认为的这个我,是实有的,既然是实有的,他必须是实在的,既然是实在的,那你就是坚固的、不变的、永恒的,这样才叫做实在。如果这个你是不断变换的、不断生灭的,那就不是永恒的,更不是什么实在的,因为它是虚的、假的,只是给他安上一个假名而已,因缘和合而生的,何来实有?何来自性?所谓自性,是不依赖于任何一个因缘所生,而独有的,因为我们是无常的。佛陀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就因为因缘而生,因缘而灭,这是依赖于他的,自然就不是自性的;因为不是自性的,哪有一个真正自性独立自在的我呀!所以,如果认同了“我和色是一体的”,那你就承认了我无自性、无实在。既然是破掉了自性和实在,那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我,只不过是假安立的我而已,由此而破掉了有我这一见。

第三,如果色是实物,那你必须承认我也是实物,能看得见、摸得着,或眼耳鼻舌身某一个五根的对象。那你必须承认我能看得见,要么我能听得见,要么我闻得到味道,要么我尝得到什么味,要不我会感触到?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我,眼睛没法看到我,耳朵也没办法听到我,眼耳鼻舌身都感觉不到。既然如此,它就不是一种实物。既然不是实物,那我和色怎么能是一体的?

月称菩萨在《入中论》当中说:如果你承认我是五蕴组成,那么你就要承认有五个我,由此就变成很多个我了。另外,如果五蕴是实有的实物,因此你要承认它是实物。既然是实物,那么就像无法让一种实物变成另外一种实物一样,你必须要承认未解脱的我无法变成解脱的我,未证得果位的我无法变成证得果位的我,没有知识的我无法变成为有知识的我,因为它是永恒的、不变的、坚固的。再者,土无法变成水,水无法变成火一样,未解脱的我不可能变为已解脱的我,无垢染的我变为有垢染的我,有垢染的我无法变为无垢染的我。如果是色蕴的五蕴和我不是一体的,而是分别的,那你要承认下面的几种状况:第一,就像某个人有牛一样,因此,你要承认我拥有色受想行识,因为我是一切的主嘛。第二,或者你必须承认就像某个人坐在垫子上一样,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安住在我之上。第三,或者你承认就像树木依地而生一样,你要承认色受想行识依靠我而生的。如果我和五蕴是分割而在,只能有这三种状况,没有别的。既然如此,首先,你说就像某人拥有许多的牛一样,如果我拥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话,那违背了佛经,为什么?佛经里说,我不具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所以,首先你们违背了释迦牟尼佛的经义,也违背了道理。因为某某人拥有许多牛,这就意味着这些牛被某某人所控制,你必须承认五蕴皆被于我所掌制。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因为我不愿意让自己的五蕴受苦,然常常被善恶业力所推;我不愿意遇到麻烦,但被善恶业力所推,我的五蕴遇到了很多的障碍和麻烦。我不愿意自己有缺点,然而自己必然有许多贪嗔痴的缺点。因此,很明显,它并不掌权,也并不掌控,所以怎能说像人拥有牛一样,我拥有色受想行识呢?再说,我即不掌权他的生,由不得我去掌控愿意生它就生;也不掌权我不老,不愿意老也得老;更由不得不死,不愿意自己死也得死;也由不得不病,不愿意病也得病;也由不得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所以,你看我是不掌权的,这是第一个解说。

第二个解说,就是说人坐在垫子上一样,虽然我不掌权五蕴,然五蕴依靠我而住的话,也是不对的。佛经里说“色不依我,受不依我,想不依我,行不依我,识不依我”等等,所以,显然你所说的话,违背了佛经的教授,从道理上也是讲不通的。正是相反的,就像人坐在垫子上一样,我也安住在五蕴之上,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因为你所所安坐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无常的。既然你所依靠的实物是无常,它就会发生变化。既然所在处发生了变化,你就不能不再变化了。因为你依他而生,他没有了,你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第三个解说,正如树木是依赖地而生长一样,五蕴不是依我而生的。为什么?佛经里说:“色不依于我,受不依于我,想不依于我,行不依于我,识不依于我”。色不靠我,受不依靠我,想不依靠我,行不依靠我。刚才是我不依靠他,现在是他不依靠我。这是佛经里说的,显然,你违背了佛的经典。从道理上讲,这也是不对的。如果说依靠我而生起五蕴,很显然我是永恒的、坚固的、实在的、自性的。既然是实在、永恒、坚固、自性所生的我,必须是实在、坚固、不变的。可是色受想行识皆是无常的、变化的、不坚固的、不自性的、不自在的,因此,不同的因就发生不同的果,这是违背了万事规律,就像牛生牛、马生马一样,同样的因才能产生同样的果,不可能有永恒之因就产生无常之果,这是违背常理的。如果你认为他的色蕴、识蕴完全依赖于我的话,也不对,非我的外在一切事物也是即生湮灭,他没有依赖于我。下面有一句话说,“知余四蕴空”,你要知道其他的受想行识四蕴,亦复如是,就是四蕴空。

既然一切万法皆无我,没有了我,怎么能够有因果报应呢?谁又受因果报应?既然明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那今天的我造了恶业了,明天的我受了果报,岂不是一个人造业,另一个人受恶果吗?对这个问题,第一个回答我已经说完了,就是:说色不是我,我非有于色,色我非更在,知余四蕴空。为什么无我的道理就在这里。没有无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五蕴既非一体,也非他物。若于五蕴是一体者,那必须如同五蕴有“无”一样,我也变成了无;蕴无常一样,我也变成了无常;蕴实物一样,我也变成了实物。所以“你”是一个“我的概念”,自性、实有、永恒、坚固,因此无从谈起所谓的我。然如果我与五蕴也非他物的话,那么我与五蕴究竟有何关系?究竟是我依靠五蕴而生,还是五蕴依靠我而生?或者是我掌权五蕴?若我既不掌权五蕴,也就不管五蕴,也不依靠五蕴而生,也不依靠我而生五蕴,说明除了五蕴之外,就没有了我。所以从这个道理来说,首先说明万法无我,就是无常、无乐、无净、无我。其中主要是无我,为什么无我?就是前面说的四句话。

下面说虽然无我,但还是缘起因缘所生之法,因果还是不虚的,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就说了下面的偈子:

    不从时节生,非自然本性,非无因自在,从愚业爱生。

这句话是精华,大家要记住。为什么这句话很重要?因为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关键就在这里。第一,五蕴“不从时节生”,不从时间生。藏文中有一句话叫不是无缘无故的生。我们平常爱说一句话叫“天上掉馅饼”,可是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因为天上没有人做馅饼,怎么会掉下来呢?就算掉下来也是从地上扔上去的,才掉下来。这个比喻就是说,你愿意生他就生,就像从天上掉下来馅饼一样,没有这码事,因为任何一个事物,它都是有来源的。何谓来源?为什么这个事物是这样的颜色?为什么是这种形状?为什么是弱的或者强的?或者硬的或者软的?或者白的、红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切都有原因的。既然有原因,说明不是随心所欲而生,而是因缘和合。

第二个,不能时生。在印度曾经有说时间生。首先,说时间生的这些人认为时间是一种永恒的,而这个永恒的时间当中,就会生出一切万事万物。他的理论里是这样说的,时间能够让地水火风四大成熟。还有一个,因为时间聚合了一切万事万物,就是收集了一切万事万物,时间让人们从梦当中醒过来,有时间才能够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因此没有一个人可以对抗时间的。我们现在还有这种思想,虽然不是系统的,但多多少少还是有的,比如说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其实这种说法类似时间生的说法,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就已经有了。龙树菩萨就说“非时节所生”,因为你认为时间是永恒的,永恒的事物当中产生无常的事物,那是违反了事物的法则,因为必须是在因断除的同时产生果,才是合理的。再说,任何事物的成立,必须不是一个因,而是有许多的因和缘结合才能产生。既然时间是一切万事万物生长的源头,那么它就无法因缘和合,因为永恒的,永恒的和无常的是没办法联合的。另外,因为是永恒、不变的,既然他生就变成了永远的生,而不间断,灭就不间断而永远的灭,因此,你必须承认一切万事万物,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未来的,都是同时有的,是永恒的。因为是永恒的,不可以在不同的时代生出不同的东西,否则它就不是永恒的,因为它是变化的,因为它起码他所生出来的东西都是不断的在变,说明他的本身也在变,所以他是不能证明是不变、永恒的。因此,就不从时节生。

另外,数论派认为,成、暗和力。成就是快乐,暗就是痛苦,力就是快乐和痛苦的这种平衡。那么这三个生事物是在这个当中所生的。或者,因为[成暗]、心理,都是自性是永恒的,所以,他说这是不对的,因为首先,它的本性和现象如果是一样的话,那么它的自性如同现象一样就是千变万化的,变成了无常。如果是分割的话,那么你必须承认自性和现象或显现,都和(体的)这种说法相矛盾的7:54,所以没有办法理解。

第二句话,有一个非自然本性。也不是他的自然本性,或他的自性生。为什么?因为是自然本性生的话,那就决不可以依赖于其他的任何的一个东西,因为自然本性就是永恒的,也就是说,实际上他的本性要生他,是没有必要依赖于任何一个其他的物质,然而我们看到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许多许多事物的聚合,才变成了另外一个物体,所以说他是不对的。

另外,有的派认为,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以大自在天(外道的一个神仙)先想了之后才生的。意思就是说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以大自在天所变。龙树菩萨说那也并不对,他说“非无因自在”。自在是大自在天,如果一切万事万物的产生一定是大自在天先想好了,然后才生的话,那你必须承认究竟大自在天的思想和大自在是否是一个。如果是一个,那就不对,因为大自在是永恒的,那他的想法或欲望是无常的,无常怎么能够和永恒是一体的?如果是分开的话,那也不对,因为你不能说明这个欲望一定是大自在的欲望,怎能知道不是他是另外一个人的欲望或其他人的欲望呢?如果你承认大自在天的欲望所生的话,那你必须要承认这个欲望和大自在天之间有什么关系。因此,不共同的因果生,也是不对的,就是说不同的因产生不同的果,也是不对的。就像如果不同的因要产生不同的果,你就要承认狗生羊,羊生马,马生人,人生蛇。反正不同的因可以乱生,(11:)他的存在一定要跟他的血统或者规律,所以他就否定一切不共同之因所生。

那是从哪里生的?最后他说,从愚昧的愚、业力的业和爱这三种东西而生。比如,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五蕴,就是这三个东西所生。怎么证明是这三种东西所生?首先,以十二缘起来说明,十二缘起的第一支是无明,无明和愚昧是一码事。首先要成立三个东西是什么呢?无明、行、识。无明好比耕田的农夫,行好比种子,识好比农田。什么是识?就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或叫识体。为什么把它比作农田?因为农田没有分别心,你在田里种豌豆也行,种小麦也行,大豆也行,大米也行,青稞也行,你种什么它就长什么。这与中国的古代文化当中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有所不同。佛教不承认这个,佛教认为人之初,本性既非善也非恶,犹如一张空白的纸,没有任何花纹。正如你不能说空白纸上有红字、黑字或蓝色字一样,人之初,本性也既非善也非恶,它是无记的。无记就是没有记录,没有善的记录,也没有恶的记录。农田的本性既非大米的田,也非小麦的田,也非是豌豆的田,也非是其他的白菜之类的田,都不是,他只不过是空田而已,你种了什么,将来他就长什么。同样的道理,人之初,本性既非善也非恶,你种了什么,他就长什么。如果它的本性是善的话,那恶的就种不了;恶的种不了,这世界上就没有恶人。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毕竟有恶人,这就证明人之初本性也可以种下恶的种子。如果认为本性恶,也不对,因为这世界上现实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的善人。这说明如果你要种善根,也能长出善的果来。如果说本性即善即恶,也不对,这世界上现实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人既非善人也非恶人,这就证明如果你什么都不种,他肯定什么都不长。我的种子同样多,就变成中间、混杂的。所以说识体好比是农田,好的东西接受多了,我们有可能变成好人,因为我们的识体里善的东西学的极其多。恶的东西接触的多了,我们有可能变成恶人,我们这里恶的东西多了。如果我们什么都少接触,可能什么都没有了。因为我们没有去接触善和恶。我们都接触了,可会变为很杂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识体就如农田。

行者何也?行就是业。行有善行、恶行、无记行三个部分。善行是集资粮福德的行为,包括身体的行为、言谈和内心的动念。恶行包括身口意的三种恶行的业力。换句话说,善业好比是豌豆,恶业好比是小麦,既非小麦也非豌豆的那是什么?那肯定是白菜之类。这就有三种结果了,也就是善的、恶的、无记的这三种,就叫这里所说的业。为什么善的习气、恶的习气和无记的习气,分别导致好的果报、坏的果报和平等的果报这三种果报呢?你看,有些人小的时候就很邪恶,很极端,总想伤害人,总怀疑人,看到人就不高兴。这种邪恶不是父母教出来的,也不是在学校里学来的,因为他的本质就很残暴。那么这种残暴的人结果会怎么样?他的命运一定会很糟糕,惨不忍睹的,将来定会受到别人的报复,因为他不会老老实实的做人,这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今后的命运,可能就是一个不幸之人了。有的人一生下来,性格非常贤惠、善良、乐观,不会说话时,别人看到他就高兴。长大之后,他一定会非常善良,不计较小事,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非常好,事也做的踏实。这种人是不是父母教的?也不是,当然也有父母教出来的。但也有一种人,父母非常堕落,孩子还是非常优秀,这种是前世在习气当中所造的善聚集而来的。相比之下,他的结果一定会好一点。当然如果不遭受意外,百分之八十可以确保这个人将来后果一定会好。虽然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化,但必定有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保障。这就是善业恶业为什么要生出不同的结果,那就是业。

什么是爱?贪欲的叫爱。其实,万事万物真的很奇怪,我举个例子,就拿动物的变化。最近澳大利亚出现了一种害虫,特别特别地多。因为青蛙就爱吃这种,于是人们就从非洲引进了一批青蛙,比当地的蛙大得很多。结果到了那之后,不行了。为什么?这种蛙够不着树苗上的虫子。在非洲时,因为那里物产丰富,食物对这些蛙来说,唾手可得,所以它们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一到了澳大利亚,没有生存之路,又干旱,让它们感到危机的不得了,快活不下去了。由于非常大的危机激发他的欲望。由于这种欲望,很快这种动物就繁殖许多。他本身产生一种毒液,就把当地的蛙全部吃了,见到什么它就能吃什么,而且充分运用它本身的毒菌,      ,连狗吃了它,都得死。现在人们感到非常烦恼,因为太多了,除也除不了。再如,家里养的鸡飞的不远,为什么家里鸡飞不远?因为它飞的机会很少,反正食物唾手可得,它何必飞来飞去?它不飞了,渐渐它就肥胖了,体重和翅膀不成对比,所以就飞不了。许多黑猩猩手一定比脚长,因为它对手的欲望非常强烈,老是抓在树上跑来跑去。有的猴子尾巴特别灵,它把尾巴勾在树上,身体完全可以挂在那儿。甚至我们人学功夫,学的欲望特别强烈,最后拿手一碰,就能把砖头打碎。有些人通过饮食和锻练,就把肌肉练得很发达。你看,虽然这种变化是很微妙的,是慢慢的,但是任何一个事物的变化的方向,一定是随着贪欲的爱而运动。佛教并不违背这种原理,所以,他认为我们立刻投入冷地狱这种因,除了自己所造的几刹那的恶业之外,还有一个直接的缘,你要死亡时,火大停下来后,感到非常非常的热,心里有非常强烈的欲望,如果我能到一个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的地方多好,你一再发愿,有可能你来世就投生到一个冰天雪地的冷地狱之内。当水大停下来时,会觉得非常的冷,发愿如果能够很温热的地方多好。有这种的贪欲心,最后结束了你的这种感觉,昏迷之后,完全有可能你就投生到热地狱里。这是佛经里一再说的。

对这些问题,我绝不是随便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是绝对有理论依据的。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基本上是通过欲望才慢慢的产生。要是没有欲望,是不会产生这种东西的。比如说我们人为什么立着走,而动物不能?因为我们太希望能够站着走了。所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当你对它没有太强烈欲望之后,会变的[更好?];有非常强大的欲望,他会渐渐的发挥。那么这种欲望是什么呢?十二缘起支当中的爱和取,爱是我一定要得到不可,要是得不到,我就决不罢休的这种心理,爱进一步深化,就变成了取。这种爱才产生了五蕴,所以在识体的农田里面,有无明的农夫,种了善、恶和无记无数的业力,这是因。然后产生了像雨水和肥料一样的爱和取,就变成了“有”,这个“有”就等于把因缘结合了。而这个“有”产生了名色。名是我们的神识,色是父母的精卵结合之后,慢慢发育,变成人,所以叫名色。名色渐渐的走上了六处,六处走上触,触走上了受,受走上了爱,爱走上了取,取走上了生。因为生下来了,才会有老死,如果没生,也不会老,也不会死。所以,这叫十二缘起支。这四句话虽然很短,但说明的内容是很深奥的。

前面讲的愚,即愚昧。既然是行和识就得了,为什么我们还讲愚昧?要是我们不愚昧于事物的本来面貌,就不会对事物产生贪心和欲望之心,更不会在识体的农田当中,种下善、恶和无记三种业力的种子。这些都是谁种的?就是愚昧和无明的心,不明白万事万物的本来面貌,把一切现象当真的这种愚蠢的心。所以说愚、业、爱这三个是为什么我们一生下来,就有这五蕴的主要原因。虽然自性是空的,但自性并不会破坏因为愚昧而导致的造业;因为造业,最后产生贪欲;因为产生贪欲的爱,才会产生有;因为有,产生名色;渐渐到老死的结局如何来的,我们现在就明白了吧!所以,如果你真的不想生,也真的不想有这个有漏痛苦的非乐、非净、非常、非我的五蕴,若你不想让它存在,你非要通达一切万事万物的本来面貌的自性皆空,或者你再也不在识体的农田里种下善恶业力的种子,因为农夫被杀掉了,谁去种种子。因此,我们要杀掉愚昧的农夫。

第三,劝说断除违缘三行之理。刚才是顺缘,现在是违缘。违缘总共有三个。如果愿意解脱生死轮回,到达永久安乐果位的人,应该断除堕入生死轮回当中的一切因缘。要断除这一切违缘,就要断除最为主要的三个恶缘。这三个恶缘是什么?藏文中说:

戒禁见身见,及毗织吉蹉。应知三种结,能缚木叉门。

这三个见的束缚应该断除。第一是戒禁见,就是不应该受的那些不好的,或者令自己今生乃至来世,带来一切痛苦根源的颠倒的戒律。比如说苦行、身上扎钉,或者跳入火坑当中而认为是解脱等一切邪恶的不应该行的苦行的戒。这就是最可怕的一个束缚自己,或者不令自己脱离轮回的最根本的因缘之一。把它看成是最主要的戒,尤为可怕。龙树菩萨曾经这么说过 “若行入险道,行走颠倒路,男人身是主,无边生福身,烦恼缠缚身,长时苦中行”。

哪些是属于认为的苦行,这里有个这样的偈子:

苦行折磨身,如是非法行,不  段随它,已非行利益。

第一,戒禁取见。就是说如果持通过种种歪门邪道所说的苦行等不应受的损害自己又侵害他人的邪戒,不但不能脱离轮回苦,而且反造诸多痛苦之因,所以不应把这些应该严格禁止的戒律作为解脱道,那是完全是颠倒的。这个邪戒见,是把一切邪见和恶见视为正见,佛在经典里尤其禁止损他也损己的折磨身体的苦行等戒。

第二,身见。把自己的身体所摄的色受想行识等,我及其我所的现象视为实有,视为自性,视为自有、永有这种我执和法执,就是身见。特别是我及我所的这种执着,不能了达我及我所等如梦如幻自性体空之理,而把这个是我及其我所拥有的身色受想行识等视为实有者。身见也叫坏聚见。

第三,毗织吉蹉。藏文的意思是对解脱和涅槃产生怀疑。就是怀疑究竟有没有解脱,怀疑究竟有没有解脱的道,由于怀疑,就根本没有办法修解脱道。所以,有大的阻碍。

为什么将这三个作为解脱的最大阻碍?我们做个比喻,一个人不愿意走,一个人走错路,一个人怀疑这条路对不对,这就是到达目的地的最大障碍。同样,由于坏聚见和身见的缘故,就会不愿意走,不愿意脱离轮回,认为现在是满好的,或者认为我和我所等是实有、永有的。所以,他就是执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等。由此他必然对所遇之物产生贪欲,所不遇之物产生嗔恨等等,因而在六道轮回当中轮转。也就是放不下任何轮回的福乐,使人放不下轮回之心,对轮回的荣华富贵等有极其强烈的贪欲之心,这是不愿意走的例子。第二,走错道,就是禁戒,或者颠倒的、邪门歪道的修行。虽然认为是解脱道,可是走错了路。所以,不但不会得到解脱,反倒可能走到你意想不到的一个方向,无法到达目的地。第三,怀疑。怀疑正道和清净的正道的原因。就是无法义无返顾的前进。所以你要了知这三个,因此,要消除这三种结。

       所以,“能缚木叉门”就是把解脱看成是一座城市,那么要到达解脱的城市,却被这三种结阻挡在解脱城门之外。木叉门就是解脱门之意。这里的木叉不是理解为律藏的别别解脱戒,而是轮回的解脱,“令他解脱故,称为别解脱。”因为别别解脱就是解脱。宋朝的《亲友书》是这样说的:“身见禁取疑,是三障解脱,圣慧开脱门,自力不用它。”

第四个顺缘是学习三学,戒学、定学、慧学。学戒、定、慧三学,别人帮助你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帮助自己,才能够脱离苦海到达佛陀果位,下面说的就是这个:

解脱终依己,不由他伴成,勤修闻戒定,四真谛便生。

这句话也是很重要。什么叫解脱?就是不再被烦恼障和所执障所捆绑。那么靠谁呢?靠自己,不依靠他人,因为别人没有办法帮上你什么忙。当然了,上师给你讲经说法是让你明白,但是你一旦明白了解脱道之后,是不是能达到解脱的路,那就靠自己了。别人没有办法帮你修的,就连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办法帮你修,只有你自己修炼,才能达到自己的解脱。所以,他就说了“不由他伴成”。没有任何一个伙伴能帮你办成这个事情。那怎么办?“勤修闻戒定”,你应该勤修,一是闻佛法,二是修戒学,还要修定学。如何去努力?佛经说,到达解脱的方法就是闻和思了之后,修炼才是唯一的解脱之道。首先,基础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坚固的脱离轮回之苦、不贪图任何轮回荣华富贵、一心想脱离轮回的出离心,由此根据自己的情况,受八关斋戒、居士戒、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七种别解脱戒当中的一种戒律。我们为什么要经常受皈依三宝的居士戒?因为大部分在家弟子,比较适合做居士,优婆夷或优婆塞,所以,就受这个戒。女的要受比丘尼戒、沙弥尼或式叉尼,男的要受沙尼或比丘戒。因此,以和二谛相同的一切经典都要闻思,对所闻和所思的内容,一心不乱的去修禅定和修心。如何修?修的所缘境应该是苦圣谛、集圣谛、苦集灭圣谛、苦灭道圣谛这四圣谛。但是你要修四圣谛,也有两个方面:一是俗谛的修法,一个真谛的修法。从俗谛的角度,四圣谛十六法的方式来修炼,胜义谛的角度,四圣谛的自性皆空的修法来修,即要修俗谛的一切修法,也要修真谛的一切修法,这样你才能得到无上无上正等觉的佛陀果位。所以“四真谛便生。”

一切佛法的修行没有一个不包括在戒定慧三学当中,为了说明这个,他说:

增上戒心慧,兹学可常修,百五十余戒,咸归此三摄。

何谓增上?外道也有戒定慧三学,因为这个名词好像是印度的一个共同名词,不只佛教有,别人也有,正像中国的道家和佛家也用同样的名词一样。那么怎么区分佛教的戒学、定学、慧学?用增上二字区分: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为什么这里说心学?我在讲《入菩萨行论》时说过,许多佛经里说戒定慧三学,也说戒心慧三学,心和定是一个内容,没有区别。增上戒学是什么?为涅槃而所回向的,断除七种的本质或者一切戒学能够生起圣道的共同缘;一禅、二禅、三禅、四禅等所生起的增上心学,能够断除我执和法执的,生起性空正见智慧的慧学,这叫戒定慧三学。这三学是到达解脱最完整的、最全面的和不颠倒的方法,因为戒学把众生的相续没有成熟的,通过戒学的方式来约束让它成熟起来,能够通过心学的禅定修法,可以把贪嗔痴慢疑等降伏,也就是镇住它,用慧学可以把一切贪嗔痴慢疑等连根拔起,连种子都没有了。所以,通过相续成熟,断除一切烦恼,然后连烦恼障和所执障的习气等根除这种方式方能得到解脱,而且先从戒学,再从定学或心学,然后慧学,一定要戒定慧三学。什么是“百五十余戒”都要“咸归此三摄”?别解脱戒有很多,如四根本戒、三十断除戒、九十个[做]戒,分别忏悔自己和一百一十二个的戒。不仅如此,实际上也包括比丘的二百五十三条戒和比丘尼的三百多戒,或者沙弥、沙弥尼的戒律等等。因此,我们要学戒定慧三学。

下面就要护身,就是要常念护身。


{返回 夏坝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亲友书讲记 第六讲
下一篇:亲友书讲记 第四讲
 三主要道(夏坝仁波切 教授)
 十恶业的果报(夏坝仁波切)
 夏坝仁波切问答录--净土常识
 如何划分经律论三藏的开示
 藏传佛教的三皈依及修习
 藏传佛教的精神——人民大学哲学院的演讲
 如何做一个合格、如法的佛门弟子
 亲友书讲记 第二讲
 文殊口授
 菩提道次第正行实修全函•如意宝梯 依止善知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提升中国佛教公众形象关键在僧教育(张伟然)[栏目:佛教与教育]
 先天的力量也需要后天的力量启动[栏目:万行法师]
 饮苦食毒 自招过疚[栏目:大安法师]
 《修心八颂》讲文四 思维卑劣 上[栏目:宽见法师]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自在心[栏目:善祥法师]
 现代禅与印顺法师的论辩及其反思[栏目:温金柯博士]
 无门直指 第五十八节 金锁玄路[栏目:程叔彪居士]
 修行前行太浪费时间,最好直接修顿超。请问您认为这样真的能快速成就吗?[栏目: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佛法义理[栏目:基础佛理]
 六十华严卷 16-20[栏目:01 六十华严]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