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了义炬·第五章 迅速赐予加持的上师相应法 四、结论
塔汤仁波切
{返回 塔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76

如果你能运用以上开示,那你就是确实在修上师相应法。
假如你不能体认上师的恩德,这就是不尊重佛法的表现。如果你不尊重佛法,则你的一切佛法修行将归枉然,不管你多么用功,你将得不到正的品性。如果因为不尊重佛法,使你傲慢地认为上师无法获得正的品性,或怀疑其他人无法获得正的品性,那你就是以邪见在观想。因为你已犯了第一条根本戒,你过去所累积的一切功德就被扫除净尽!如果你能体认上师的恩德,你将自然而然地尊敬上师和佛法。你会毫不费力地自然获得正的品性。
如果你无法很容易就产生虔诚和恭敬的真实感觉,你就要供养三宝、服事僧伽、尽你所能地行身口善业。然后,如你再观想和祈请:[愿以此功德,激起我虔诚和尊敬的强烈感觉。]这些感觉必然会产生。有大虔诚心和恭敬心的人,能够行大善业。有一般虔诚心和恭敬心的人,只能行一般善业。虔诚心和恭敬心很小的人,他所能做的善业也很小。
那诺巴、梅杰巴、密勒日巴、雅玉巴(Jayulpa)(45)等大师,完全是靠[为他们的上师修苦行]而获得成就。我们做不到他们的功夫。纯洁的忠心和恭敬心不是容易产生的,但可以在祈请的引导之下慢慢学得。

忠诚之路
忠诚之路有四支:
不要找上师的错
觉智(Buddhajnanapada)由于信心不够,所以才会把文殊师利菩萨看成是一位结婚生子的和尚,因而阻碍了他获得最高的成就。同样地,你的心理态度,也会使你看到上师的过错。一位成就如佛的上师怎么可能会有过错呢?不管他做什么,就让他做吧!即使你看到上师与别人有男女的性关系或说谎之类的事,也要冷静地观想:[这些都是上师在训练弟子时所运用的无上方便法门。透过这些法门,他让许多众生获得精神上的成熟和解脱。比起持净戒,这些方便法门要殊胜千百倍!这不是欺瞒或伪善,而是最高的行为模式!]
尤其是,当他呵责你的时候,你要想:[他正在摧毁我的恶业!]当他打你的时候,你要想:[他正赶走阻碍我精神进步的魔鬼!]
最重要的,你要想一想上师是如父爱子般的爱你。他的友谊永远是真诚的。他是很仁慈的。如果他对你似乎是不高兴或不关心,你要想这是消除你残余业障的惩罚。你要以各种可能的方法服事上师以取悦他。
归结一句话,不要找上师的错。
体认上师一切行为的正面
伟大的噶举派祖师如此说:
[这位宝贵完美的上师,
不论做什么都是好的。
他的一切行为都是殊胜的。
在他的手中,即使是屠夫的坏工作
也会变成好的,也可以利益禽兽,
这是因为慈悯他们的缘故。

当他行邪淫时,
他的品性增加,新品性产生,
这是方便与智慧相结合的象征。

他用以欺骗我们的谎言,
只不过是善巧的标帜,
他以之引导我们走上自由之路。

当他偷窍时,偷走的东西,
将变成生活必需品,
可以舒解一切众生的贫困。

当这么一位上师呵责时,
他的话就是
灭苦除障的有力真言。
他打你就是加持你,
可以产生二种成就,
使所有忠诚和恭敬的人高兴。]
就如同上面所说的,你要体认上师一切行为[正]的一面。
唯一要务是培养忠心和恭敬心,不要期待和焦虑(46)。
以忠心和恭敬心观想上师,不必考虑你的行为是否会取悦他。不要期待获得第一义谛的成就;不要害怕你将得不到它。不管你是不是被他的慈悲心所拥抱,不管你是不是获得成就,只需要培养忠心和恭敬心,不要期待和焦虑。

永远以真情思慕你的上师
能力最高的俗人,永远是尽力在公、私或公私之间帮助他的老板。这种人属于[这一世的人],他只关心未来几个月或几年可能发生的事。
一位宗教修行者,则是关心长期的事。在我们开悟之前,我们一切的希望和梦想都决定于我们的上师。我们在这一世、未来世和中阴身所能找到的任何幸福,完全是上师的恩德。
因为你是否能够获得宗教品质,完全取决于你的上师,你要把你的一切身口意业都当成是对他的服务。永远以真情思慕你的上师,祈请他长寿,祈请他扩大善业和宗教活动。
如果你以这些态度依赖你的上师,你一定可以获得解脱。
忠诚之路的修持,完全可以涵盖在下述二项指示之内:
1、上师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2、上师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以你的身行大礼拜、绕佛、写经、补经、供差使、取水和扫除。
以你的口祈请和赞扬他。让别人知道你的上师的品性。以谦恭有礼的坦白的言语,问他希望你做什么。不管在公开场合或私底下,都不要说一句侮辱他的话。
在你心中培养忠诚、尊敬和纯净知见(pure perception)(47),不要受任何偏见的污染。如果不正当的思想恶业而起,你要立刻阻止它们,切勿以言语或行为表达它们。
如果你因为过去恶业而违犯上师的愿望,你就要虔诚地忏悔,把你的身体和财物献给他。你要念金刚百字明、慰解祈请文和忏悔文。对于违反上师愿望的人,你不可以与他共进一口食物或说一句友善的话。如果你与藐视你上师的人交朋友,就等于你自己藐视你的上师一样坏,虽然事实上你自己并非如此。
你不可以吝啬。你必须把有价值或能取悦上师的任何东西送给他。但你却不这么做!如果你有贵重的东西,如幼马、牛等,你都留着自己使用!你把最坏的财物献给上师,却告诉他你有多好!你要求上师赐给你所希望的任何灌顶或开示,不管它们多深奥。如果他不答应,你就会悲伤地看着他说:[可是我对你有多好!]
对于给你佛法和开示的这位上师,你不但不感激他,反而说:[我给了他很大的恩惠,因为我向他请求开示和听他的话!]
如果你不知道你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供养和服事上师,如果你要以骄傲和自我满足的心理呈现供品,那倒不如根本不供养来得好些!

修法成功的征象
在噶举传统的权威论著中,详细说明了修上师相应法成功的种种征象,例如真实的悟证、观想的经验和梦境等,这些都表示,因为你已经发展了真实的忠心和恭敬心,所以你已经获得了上师的加持。尤其是,[八世法]不再那么吸引你,你的心已经离开了今生[凡俗]的事务。
最好的征象是在你的觉知剥尽虚饰,而清明毕露完全敞开之后,你对证悟的瞥见。
因为你将来修行大手印的能力,就取决于你是否受到上师的加持,所以说:
[你先不要急于修习止观。首先,你要在你的心中,耕耘出一片能培养正品性的肥沃土地。]

[注释]
(1)像修献曼达时一样地念[嗡 索巴哇 蓄达 萨尔哇 达尔玛 索巴哇 蓄朵 杭],然后观想万法已化解为空。
(2)金刚亥母(多杰帕莫)是噶举派女性本尊之首。
(3)秘密本尊是不向别人透露身份的本尊,因而可以增加观想者所收到的加持。
(4)特指噶举和宁玛派。
(5)大圆满法、六瑜伽法、道和果法三者,分别是宁玛、噶举和萨迦三派的主要修持。[希解却玉]法(简译为[却]法(Chod),义译为[断除我执的][施身法])由帕胆巴(Phadampa)于十一世纪从印度传入西藏,变成希解派(Shijaypa)的中心修持。这种修持法门被其他主要教派采用之后,希解派也就消失了。
(6)强调发展菩提心的传统。这种心理训练是由阿底峡尊者(Atisha)发展出来的,他所创立的噶当巴派及其后身格鲁派特别重视菩提心的发展。
(7)在每座修上师相应法时,最好长和短的祈请文都念。不过,因为二者具有同样的功能,观想者每天只念一次长祈请文就够了,随后的修持可以改念短祈请文。
(8)长祈请文包括二十七首四行偈语。在每一首偈语中,都会提到一位或多位上师。其次是以高层次的宗教语言描述该上师的品性或成就。每一首偈的最后一行都是:[我向你祈请,请赐给我俱生智慧!]
(9)像咒一样地重覆念[Gmb迁活],其义为:[Gmb,了解我,看到我的苦难。]同时在念时要观想或想念到一位或所有Gmb。如果你曾经见过Gmb,就要想到他。
(10)一共要念111,111遍。每座修法时,念完你所能念的次数之后,就开始念下一祈请文。
(11)这个祈请文的六首偈,在康着仁波切的评注里,有详细的说明。
灌顶通常是指上师授权和加持弟子使用金刚修持的公开仪轨。修上师相应法时,上师并不亲身在场,四灌顶是在个人观想时得到的。不过,依卡庐仁波切的说法,四灌顶必须是从前曾在公开仪式中接受过,此时才能于观想中获得。任何金刚乘灌顶仪式,实际上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因此,观音或度母灌顶也可以使人有资格修持上师相应法。
卡庐仁波切说,每一灌顶都有三面:
(1)根:仪式本身。
(2)道:观想。
(3)果:有效地修持和达成修持终极目标的能力。
四灌顶可以使人立即产生接受大手印[直指]开示的能力。
在此开示中,上师直接展示心性。
最后的结果是悟证心性和成就四佛身。分述如下:
(1)悟证心的空性,可以获得法身。
(2)悟证心的明性,可以获得报身。
(3)悟证心的无碍性,可以获得化身。
(4)悟证心的空性、明性和无碍性,可以获得自性身(Svabhavikakaya)。
灌顶可以产生弟子和上师之间,以及弟子和灌顶时主要观想的本尊或其他觉者之间的亲密关系。排斥或忽视二者之一,是一种严重的罪过。
(12)瓶灌顶可以净化和提升一个人,使他在生起次第的观想中,清晰地观想到本尊的纯净形相。
(13)[生起次第]是金刚乘观想中的[概念阶段]。随之而来的是[非概念]的[圆满次第]。
在生起次第中,首先要观想你所观想的对象(上师、本尊等)出现在眼前,然后观想他在[活动]中。所谓[活动]就是四灌顶的授予——从上师流出各种颜色的光,然后进入观想者的体内。
在圆满次第中,观想者化解观想,歇息于非概念状态——观想化解时所产生的空的经验。
卡庐仁波切说,在生起次第中,我们以纯净、善良的外貌和概念,来取代散乱、不良的外貌和概念,因而建立了善良的思想型态。因为观想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不会误以它是有实质或究竟真实的东西。在遇到裟婆世界的各种景象时,我们也要保持这种观点。在圆满次第中,我们把这种观想化解为空无一物,这可以直接导致空和大手印的悟证。
(14)[气脉观想]是一种在体内观想[脉]和[气]的瑜伽修持法门。
(15)卡庐仁波切解释[双融道](the blending of equals)观想如下:
真正双融道观想的灌顶,是指一个人已经被授权了,而且可以完全控制脉、气和明点(thig-le),也可以修双身观想(yab-yum)。后者包括观想双修中的二位本尊,如上乐金刚(象征善巧方便或慈悲)和金刚亥母(象征智或空openness)。不然,也可以观想单一的本尊,如上乐金刚。在这种情形下,就要想像本尊的心有二个面:明(代表善巧方便)和空(代表智慧),二面结合为一。
这样修法的结果,可以获得智乐的经验,其极致为完全开悟——法身。
(16)三门是身、口、意。
(17)心障(mental obscurations)就是无明或惑,情障(emotional obscurations)就是烦恼,禅定执着障(meditationclinging odscurations)就是执着于三摩地的极乐和宁静。这将障碍修行的终极目标(一切众生之解脱),并导致转生为天道。圆满三摩地的罗汉,被大乘行人认为容易产生禅定执着障,也因此使他们陷入小乘的心态。
(18)大手印是噶举派的最高目标和修行。藏文原本有详细的说明,但英文本并未译也,[中文本也因此从略]。
(19)如果你对你的上师有大信心,你现在就可看到他的形象化解为光。否则,他只是以金刚持的形相出现。
(20)要想完全避免过去恶业的痛苦果报,是不可能的。但上师可以让恶业提前成熟,使我们现在就可以经验到这种恶果,而不必等到将来。因为我们幸得人身,可以听闻佛法,亲近上师,现在对付横逆,远较日后不幸沦入下三途时为有利。因为到那时才想出头,就遥遥无期了。因此,痛苦的经验可以说是上师慈悲的征象。
(21)在你修上师相应法时,最好是把上师当作一切修持的中心。
(22)金刚(乘)上师是自己已经接受过灌顶、研习过佛法、获得某些悟证,而且有能力传授金刚乘的成就者。
(23)[念竹]义为[念诵法门],是念本尊咒和修本尊法。西藏传统很重视这种修持,次数愈多愈好。
(24)本章所谓的[非深道](non-profound path)就是[上师相应深道](profound path of Guru-Yoga)的反面。后者可使行者自然获得世俗谛成就和第一义谛成就。
(25)因为第一义谛是无法以语文表达的,所谓言语道断,一落言诠便属曲解。
(26)八世法又称八风,因为它们能动人心:利、衰、毁、誉、称、识、苦、乐。
(27)杀、盗、淫、妄。
(28)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的表弟,嫉妒心很重,在佛陀的传记里,是一位恶棍。
(29)指相当于菩萨的在家居士,如维摩诘。
(30)还没有悟证的上师,对弟子的帮助有限,他不能引导弟子走向完全的悟证。 
(31)口传(lung)是上师授权弟子阅读、研究和修持某一经典的仪轨。在仪式当中,上师很快地大声念出仪轨内容,接受者则在下面静听。在大多数情况下,上师这种仪式的读念是无法理解的。[口传]仪式之后,是否加以解释都可以,上师必须自己在同样仪式中接受过授权。
[口传]仪式也许可以追溯到经典写成文字前,纯粹以口授传递佛语的方式。因此,我们可以把[口传]看成是认可某一经典为佛语的方法。
(32)把你的根本上师当成罔波巴本人或所属的大手印传承的任何其他上师。
(33)这是因为他的根本上师拥有罔波巴和大手印传承的特质。
(34)[广布吉祥口授]是觉智(Buddhajnanapada)所作的印度文经典。
德松仁波世切说,觉智勤修文殊观想,因此文殊菩萨在观境中把这个经本传给他。
(35)在此二首偈中,金刚持是指说话的人。[未来金刚持]指上师。
(36)你的金刚乘上师,在你的一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任何你所做与他有关的事,不管是好是坏,将有很大的影响力。与大小乘师父有关的行为,就不这么强有力。
(37)密乘共有十四条根本罪。任何一条罪,都会摧毁你和金刚乘上师之间的神圣誓约。这十四条根本罪是:
(1)侮辱或轻视你的上师。
(2)犯佛戒。
(3)对你的金刚道友生嗔恨心。
(4)放弃仁慈心。
(5)放弃菩提心。
(6)毁谤别宗的教义。
(7)公开秘密的开示。
(8)藐视你的根本佛性。
(9)侮辱[空]的道理。
(10)与坏人狼狈为奸。
(11)不观想[空]。
(12)与别人争吵。
(13)忽视你的神圣誓约。
(14)诽谤女人,因女人是智慧的来源。
(38)任何人只要开始修行佛法,就是又登上开往觉悟的[船]。在面对一切险境时,互助合作、同舟共济的精神,将有助于旅程的平安。
(39)此处的[菩萨]指[上师]。
(40)号叫地狱是八热地狱之一,因其中众生异常痛苦,哀号不停,故名[号叫地狱]。
(41)法身是裸体的,因为观想时法身没有报身和化身的饰物和华丽的衣服。这说明了法身是完全超越轮回的,不能够以轮回界中的名词来形容。
(42)许多延寿的仪式,都以阿弥陀佛或本尊度母为中心。

(44)上师被称为[坛城之主],因为:1、上师领导弟子通过坛城修持,让他熟识坛城的所有开悟象征;2、上师被认为与[主体]不可分离,所谓[主体]就是坛城的中心开悟象征,他代表四周人物的整合。
(45)雅玉巴是十一世纪的噶举派上师。
(46)作者康着仁波切要求我们扫除三种烦恼:贪(期望报酬)、嗔(恐惧处罚或失望)、痴(不关心)。他要求我们把痴转化为忠心和恭敬心,不要受贪或嗔的影响。
(47)纯净知见是正确地看清事物,不下价值评断。纯净知见被称为[审美的现量,纯净而不受污染]。

 


{返回 塔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了义炬·跋
下一篇:了义炬·第五章 迅速赐予加持的上师相应法 三、评注
 活用佛法·前言
 了义炬·第三章 净业除障的金刚萨埵百字明 三、评注
 了义炬·第一章 四共加行 五、六道轮回
 了义炬·第三章 净业除障的金刚萨埵百字明 一、前言
 了义炬·第三章 净业除障的金刚萨埵百字明 二、修法开示
 活用佛法·寤梦修行
 了义炬·第二章 皈依与发菩提心 一、皈依
 了义炬·绪论 二、四加行的修持
 了义炬·绪论 一、叙述和背景
 了义炬·第一章 四共加行 四、因果业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觉照既是因又是果[栏目:太阳我的心]
 证悟大圆满有哪些必要条件?[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五上 五 佛法的大纲[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三、十善是世间善法的常轨[栏目:菩萨戒指要]
 宗教超越科学[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但脱情见,其道自明[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明辨) 八圣道 1.正见-可敬的友谊[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法句经要义 第二品 不放逸品 帝释玛卡 正念不放逸成为天王之王[栏目:法句经要义]
 彻悟人生 第三十一个故事[栏目:觉真法师]
 佛教徒更改这样的殡葬方式可以吗?[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