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虚空包容万有(1)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16

  长乐先生:

  要想对世界了解得更多,洞察真相,就需要空出自己的心来。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无我”吧?

  星云大师:

  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谓“心如虚空”,就是放下顽强固执的己见,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让心柔软,这样我们才能包容万物、洞察世间,达到真正心中万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随心通达,运用自如。

  在管理中,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包容”;而在佛教里,有一个字可以来形容这个包容,那就是“空”。空是因缘,是正见,是般若,是不二法门。空的无限,就如数字的“0”,你把它放在1的后面,它就是10;放在100的后面,它就变成了1000。

  虚空才能容万物,茶杯空了才能装茶,口袋空了才能放得下钱。鼻子、耳朵、口腔、五脏六腑空了,才能存活,不空就不能健康地生活了。像我们的对谈,也要有这样一个空间,才能进行。所以,空是很有用的。

  真正的管理,要包容。包容才能和谐,肚量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要空出所有,才能建设一切。所以空的哲学,不是佛教独有的思想,应该把它用到生活里。“空”,才能成就万有,不“空”就没“有”了。

  长乐先生:

  空的学说,确实深奥。我们知道,般若学说自从在南北朝时期传到中国来以后,就跟中国的本土宗教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碰撞和融合。当时社会流行的老庄玄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是关于“有”和“无”的。这个理论和佛教中“空”的理论非常近似。于是,很多人在翻译佛经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误区,把“空”都翻译成“无”。因为人们长期浸淫于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之中,自然很容易将“空”想象成“无”。直到大翻译家鸠摩罗什来了以后,才把“空”的概念提炼出来。就像大师刚才讲到的,“无”是“没有”的意思,但“空”不是“没有”。大师讲的“空”,实际上也包含着“有”的成分。

  星云大师:

  “无”是“空”的一半。这个“空”,里面包含“有”,也包含“无”。说“有”也未曾有——“有”了就无常变化;说“无”也不是没有。院子里那些光秃秃的树木,忽然冒出了新芽,一枝花开。你说它“无”吗?它“有”了。坐在家里,电视遥控器一按,屏幕里面载歌载舞,这是“无”,还是“有”?

  所以,空即是色。“空”才能拥有,才能包容万物,“空”不是没有。而色即是空,是指万物由因缘合和而生,无法单独存在。所以,“空”包含“无”,也包含“有”。

  长乐先生:

  也就是说,“空”的概念是大于“无”的。

  星云大师:

  对,“无”也必大于“有”。有一位道树禅师,他把寺庙建在一个道观旁边,道士自然不高兴了。那些道士也不简单,有法术,时常呼风唤雨,结果把寺庙里面年轻的沙弥都吓跑了,只有道树禅师一点儿也不为所动,一住20年。道士们最后没办法,决定搬家。有人问道树禅师:“你怎么能赢过那些有法术的道士呢?”他说了一个字:“无。”“无”怎么能赢啊?禅师说,他们有法术有神功,但他们不知道,“有”是有穷有尽,有量有边,有了之后就没有了。我呢,“无”,“无”就是无穷无尽,无量无边,所以我当然能胜过他。要把“有”和“无”真正地调和起来,则是用“空”来调和。

  虚空包容万有,因为“空”,大地任我们游走、空气给我们呼吸,万物供我们取用,假如没有“空”,人类就不知将安住于何处了。所以,我们应该歌颂空的伟大,空的包容。“空”中才能生妙有。

  长乐先生:

  我看过您给我的弘一法师的《李叔同说佛》,这本书里还有大师的一个批注。在讲到关于“空”和“不空”的时候,弘一法师说,“空”与“不空”兼说,此意乃为完祖。您在一旁批道,“以无声的觉悟,求有声的事业”,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虚空包容万有(2)
下一篇: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2)
 文化冲突走向文化融合
 序: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和解是历史的正途
 管人难,管心更难
 我们欣赏身处困境仍微笑的人
 附录:佛教智慧的真义(3)
 菩萨心肠+现代管理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2)
 瞻礼佛指,让中国率先统一
 附录:佛教智慧的真义(4)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十四[栏目:净界法师]
 方广锠[栏目:当代佛教学者]
 阿弥陀经讲记 五[栏目:隆莲法师]
 预留余地,才有回转的空间[栏目:星云法师]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浅释[栏目:星云法师]
 向生死根株处蓦直念去——读书杂记[栏目:明奘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教法篇 第二章 人心与真实的本体[栏目:佛教圣典]
 佛教禅定实修体系 第二章 修习佛教禅法的确实与终极目的[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第四十五则:少欲知足的高僧[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