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自在,由观而自在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2

观自在,由观而自在

  我们的禅修营叫做“观自在”,这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我想在座的多数都读过《心经》。经文开头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可见,“观自在”既是观音菩萨的名号,同时还蕴含着般若法门的修行方法和成就目标。

  这个方法,就在于 “观”。在观照心念的过程中,消除内在的迷惑烦恼,获得解脱,获得自在。所以我们要在禅修过程中学会“观”,学会用佛法智慧观照内心,观照世界。

  《心经》所说的“行深般若”,就是般若深观。我们现在所修的禅观,主要是从观照入手,通过对觉知力和观照力的培养,解决内在的迷惑烦恼。当心念逐渐平息,内在的般若空慧才会显现出来。这是我们本自具足的觉悟本体,也是解脱和成佛的潜力。正如《六祖坛经》所说:“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但这种力量却被重重烦恼所遮蔽,虽有若无,即《坛经》接着所说的:“只缘心迷,不能自悟。”因为心迷失在无明妄想中,所以认不出这一宝藏,更不知如何开启。

  禅修所做的,正是开发内在的般若智慧。初级阶段是以内观为主,培养我们的觉知力和观照力。这种觉知力,就是般若体现在意识上的作用。进而通过观照,将心带回觉性的海洋,体认实相般若。《心经》称之为“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当然,这现在只是观音菩萨的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在接下来的禅修中,可以从觉知力和观照力入手,当内在的般若智慧得以开发,我们就有能力摆脱一切痛苦,是为“度一切苦厄”。当迷惑烦恼被观照所消融,所瓦解,我们也就自在无碍了,所以叫“观自在”——通过观,使内心获得自在。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七日禅开示之一
下一篇:觉性,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有与无——论三性与三无性
 学佛者的信念
 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于“西园夜话”时答疑
 学佛不能缺少什么
 不仅仅是不做什么
 一肩烟雨过江南——之问法西园寺
 佛教的民主管理
 有情生命的四个阶段
 生命的回归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怎样才能修出一个平稳的心态?是不是从四外加行开始反复闻法就行了?还要打坐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宁玛巴噶陀传承源流[栏目:解惑之智·嘎玛仁波切]
 造就慈悲品质[栏目:济群法师]
 被饿死的病鹿[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谈癌症的因缘及如何解脱?(妙祥法师)[栏目:放生病愈]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二[栏目:成观法师]
 谛观入门必读[栏目:马哈希法师]
 密宗法语(超一法师)[栏目:汉土论著]
 圣严法师与人间佛教的人间净土─《法鼓全集》之思想概介(释果彻)[栏目:人间佛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