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让“平等”回归人心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82

  长乐先生:

  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深思,当一个社会中只有得到了财富和权势的人才能享有自由生存的主动权的时候,这是否也就意味着,那些还在路上的人,他们的生存权一直要受到抑制和盘剥呢?而当这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感到自己的生存权利受到压抑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发展怎么轻快得起来呢?

  如果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则追逐尊荣的话,这个社会就一定要控制富人和权贵的数量,否则,特权和荣耀将被稀释和淡化;但是,如果这个社会只有这一条路通往生存自由,那么谁都无法阻挡民众闯入的决心和脚步。

  星云大师:

  所以,如果一个社会有很多条路可以走,每一条路都是平坦大道,都能容纳成千上万的人,以顺畅的速度行进,那么,这就是平等。“平等”的主张可以消弭人世间的不公平,事理都能平等才能带来世界的和平。

  平等,不是用强制的手段逼迫对方就范,而是应视人如己,互易立场;平等,应该顾及对方的尊严、权益,唯有人我共尊,才能达成彼此的平等。佛教主张“人人皆有佛性”,这是本性上的平等。不过,理上虽然“生佛平等”,事上却有“因果差别”。因此,从本性上说,虽然人人皆得成佛,但因个人的福德因缘不一,就有圣凡之分。

  假如,儿女与父母要求平等,要求与父母平起平坐,这是不懂伦理,因为平等要“长幼有序”;假如属下与长官要求平等,要求同等待遇,这是不懂规矩,因为平等要“尊卑有别”。

  真正的平等是立足点的平等,而非齐头式的平等。一场赛跑,每个人的起跑点都一样,但是枪声一响,大家奋勇向前,各人的速度快慢不一,需凭本事争取第一,不能要求大家同时抵达终点。

  长乐先生:

  历史早已证明,分浮财式的平等,不如给人平等的生存、创业的机会。

  星云大师:

  所以,一个好的社会,应该能够给大家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如果你想读书,我有学校、图书馆、书店、阅览室、读书网站、读书俱乐部……如果你想运动,我有健身房、运动会、操场、山道、公园、滑雪场、游泳池……很多选择,人们就不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否则会消耗很多成本,得不偿失。

  长乐先生:

  重要的是,在不同的渠道里,人们都能找到自己最需要的,这就是多元世界的好处。但是,我们现在存在着一个价值判断的误区,那就是把财富、权势、名利,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每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都是大自然的宠儿,共同汲取着天地的灵气。所以每个生命都是有尊严的生命。这种尊严是不需要由同类授予的,当然也就不需要倚仗权力和财富这些只有人类才能识别的附加条件。

  只有当“平等”真正回归到我们心中,我们才能重新认识到,生活里还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去创造的领域,还有那么多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把我们有限的生命拿来做一点对我们自己、对这个地球更有贡献的事情,也许这才是大自然对我们真正的期许。

  星云大师:

  佛教徒之所以吃素,就是因为佛陀尊重所有的生命。佛教认为,世间的所有生命皆有佛性,所以应该平等互爱。

  平等所对应的,就是尊重的普及和无差别化。也就是说,平等就是要打破阶级差别的门槛,对每一个人都尊重,让每一个人都有尊严。这种尊重是不需要附加财富、权势这些条件的。由贫富差距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许可以试试这样的方法。

  长乐先生:

  无差别的尊重,也许就是解决社会贫富矛盾的基本态度。安抚那些因物质条件缺乏而受伤害的心灵,平缓那些由各种刺激而产生的敏感而激烈的情绪,人们才会有空间、有信心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

  星云大师:

  有一个富翁和海边老渔民的故事。故事里的富翁认为,人要拼命工作赚钱,要奋斗半生,才有钱去海边度假。但是那个坐在海边看日落的老渔民说,他每天都可以欣赏这样的美景。大海、落日、沙滩是不需要用钱买的,人人都可以欣赏、享有大自然的赋予。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上,当我们遇到烦恼时,不妨从大自然中汲取经验与教化,感受大地普载众生的平等,感受海洋无有拣择的包容,感受阳光温暖普照的关怀。


{返回 包容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信仰可改变一国之精神格局
下一篇:六、多元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2)
 生活本身就是神通
 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1)
 薪尽火传,生命在于转化
 迷惑时的判断:止于至善
 禅者眼中,万物皆美(1)
 一切阻碍都是线索,所有陷阱都是路径
 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2)
 刚柔相济,东方与西方的中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46[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光彩人生之道[栏目:仁焕法师]
 中国社会的剧变与近现代佛教的转型[栏目:温金玉教授]
 佛教戒律与中古家庭伦理(张国刚)[栏目:律宗文集]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六、十七、十八课 综合指要[栏目:高级佛学教本]
 生圆次第观想本尊要求达到“明(明了)、净(纯净)、稳(稳固)”,上师瑜伽修法对此有何要求?[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陆伍 大慈大杯(悲)愍众生[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八十七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包容是一轮明月[栏目:佛网文摘]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二讲[栏目: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