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七六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四「本分」,第三段「别陈其名」。
我们学习清凉大师的注解,前面学习到第二段「治地住」,我们把文念一遍,「治地者,谓常随空心,净八万四千法门,清净洁白故,谓练治心地,使悲智增明,名治地住」。这个境界确实是很高,肯定《华严》确实是圆教一乘,在别教十地菩萨没有这么高的境界。常随空心,确实明了通达宇宙万法皆不可得,就像佛在《般若经》上所讲的,般若是佛陀在世四十九年教学课程当中最重要的一门。我们从教学时间上就明显能看出来,世尊出现在世间,《华严》的教学是在定中,他老人家示现刚刚开悟,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悟后他在定中讲《华严》,多长的时间?二七日中。也有经典里面记载讲三七日中,二七十四天,三七二十一天,我们不必过分去执著这个经论,最长也不过二十一天。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是在树下,下面铺著草垫在那里打坐入定,这凡夫境界。菩萨境界,是看到佛在菩提树下,坐在金刚宝座上,这菩萨见到的。由此可知,境随心转,菩萨的心跟凡夫心不一样,他清净,所以他看到的是释迦牟尼佛坐在宝座上;我们凡夫心不清净,看到释迦牟尼佛坐在草堆上。
这个世间时间虽然不长,你看看佛讲的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本子。世尊讲这个经,就是把他开悟,开悟了之后,这个一切法的真相详细为大家说清楚、说明白。听众呢?听众没有能力参加释迦牟尼佛定中的法会,你就没有缘。所以你一定要有定功,什么样的定功?自性本定必须得现前。自性本定现前是什么人?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品经,初住以上的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才有资格参加释迦牟尼佛定中的这一会。初住之前,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是权小,权是权教。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菩萨法界是权教,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是小乘,权小他们都没有分,无分参加。这部大经我们常常在一起学习,已经用了四千多个小时,学了多少?看看全经大概是五分之一,四千多个小时。还有五分之四,估计这部经,我们从头到尾学过一遍,需要多少时间?需要两万个小时。像我们现在这种学习讨论的方式,要两万个小时;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二七日中,时间不长。可是《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念劫圆融」,所以这时间,现在我们讲的是有时差,释迦牟尼佛定中的时间,跟我们这时间不一样,有很大的时差。
我们细心观察这部经,我们所谓看的这部经是目录提要,没有看到全经经文。全经的经文,龙树菩萨告诉我们,是他有缘到大龙菩萨的藏经阁里面去参观,见到的。见到之后他都呆了,这部经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别说我们人间没有能力受持,天人也不行,也没有能力受持,声闻、缘觉、权教都没有法子,法身菩萨的境界。所以龙树菩萨再看,它还有中本《华严》,看看中本数量还是太大,六道甚至於十法界还是没有法子接受。再看有小本,这个情形,我们做个比喻,诸位会有个概念。中国在清朝初年,康熙、雍正、干隆这个三代的帝王,非常欢喜传统的文化,他们用了很多的人,用了很多的时间,将中国的图书重新整理一遍,编辑成一套《四库全书》,这个我们中国人大概能熟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分量很大,一个人一生有没有办法把它念完?看起来是不可能。台湾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跟我谈过这个问题,他说假设一个小孩从小就会念书,每天不间断天天念,一天念十个小时,念到一百岁,这部书还没念完。单是说念不是说研究,把这书从头到尾念一遍还念不完,你就晓得这套丛书之大,世界之冠。干隆皇帝下令编这套书的时候,好像是六十多岁,他知道这个时间很长,恐怕自己没有那么长的寿命,看不到全书编完。所以在当时,就下令给总编辑纪晓岚先生,纪晓岚是《四库》总编辑,要他在全书里面看到好的、最重要的,先编一套给他看,这就是《四库荟要》。《荟要》的分量是三分之一,全书的三分之一,特别给干隆皇帝编的,就是《四库》的精选。所以不是全书,而是全书里面的精华,最好的,这就好像是中本《华严》,这全书是大本《华严》。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叫《目录提要》,这个全书有多少本,每本书内容大概是什么,简简单单的,用二、三百个字介绍出来,这本书的内容,这叫《目录提要》。《目录提要》分量就少了,你看现在的本子是缩编的,全书是一千五百册,《目录提要》五册。
传到世间来的《华严经》,十万偈是目录提要,我们连精选的本子都没有传到世间来。龙树菩萨看到这小本,就是目录提要,很喜欢,这行,这个阎浮提众生可以接受,所以他就把这个本子带到世间来。这个本子传到中国,实在讲还是太大,古时候经本写在贝叶上,诸位到故宫博物院就能看到,贝叶经,你就知道这部经分量多大,太大了容易散失。所以传到中国来的只有一半,还有一半没传到中国来,但是这一半把《华严经》的义趣,大致上都完备。现在讲《华严经》,只有中文的译本,梵文经典已经失传。我们今天看起来,好像是这么大的分量,其实这是《华严》里头的一滴。里面讲什么?佛开悟之后说他开悟的境界,他所见到的宇宙,我们今天讲宇宙,佛法里面讲法界虚空界,这里面的万事万法,性相、理事、因果,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结,佛告诉我们万法皆空,不但相是空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性也是空的。性是能现、能生、能变,相是所生、所现、所变,讲现象,现在人讲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再加上一个自然现象,都不可得。
这在我们前面学习过两遍,贤首国师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学过这部小论,对於常随空心自然有个概念,有个很清楚的概念,这样你才真正能够净八万四千法门。法门是对治烦恼的、对治习气的,烦恼习气放下,你的心就清净洁白。「清净洁白」是形容词,它的意思跟《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是一个境界,这在宗门里面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佛就是证得初住以上这成佛,这二住,在教下里面称为「大开圆解」,通了,古人说一部经通了一切经都通,世出世间法全通,这就是明心见性,在净土宗讲「理一心不乱」,你看名称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都是说的一桩事情。在这个境界里面,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六道是凡圣同居土,上面的四层,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四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再向上就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也叫一真法界。到清净洁白,你就脱离十法界,恭喜你,你生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换句话说,也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才真正是净八万四千法门。
这前面我们讲过很多次,应当常常提醒,他真放下,净就是放下,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放下执著。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难,我们现前,现前是凡夫,可以说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不断不行,一定要断,也就是一定要放下。从哪里放起?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从身见做起,不要再执著身,就是不要再执著有我。执著有个我,这个我是假我,不是真我;假我放下之后,真我就现前。所以佛法里头有,有真我,讲自性的四种净德,第一个是常,第二个是乐,第三个是我,第四是净,常乐我净。什么时候证得?初住以上就证得,真我找到了。这在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真我。不但六道凡夫迷了,找到是假我,不是真我,四圣法界也没有找到真我,统称为凡夫。六道里面叫内凡,四圣法界叫外凡,这个内外是以六道做界限,六道里面叫内凡,六道之外叫外凡,这四圣法界,这不容易,转凡成圣。我们一般概念上讲,天台讲四教,华严讲五教,四教里面藏通别都是权说,圆是真说;五教里面小始终这是权说,后面顿教、圆教是真说,跟你讲真话。你不到那个程度,佛不会跟你讲的,佛是应机说法,你程度不够、程度小,跟你说小法。所以他放下。
现在是凡夫,烦恼习气很重,从哪里放起?从断恶修善下手,善恶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晚近在中国,佛门里面采取儒跟道来做为学习的基础,这非常之好,所以不必学小乘。采取儒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采取道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用这个基础,修十善业道就没问题。我们今天十善业道为什么这么难?下头没有根。如果有这么好的根底,就一点都不难。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怎么个学法?《弟子规》就统统具足,这一千零八十个字,具足古圣先王所教的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都在其中。所以我们这些年来,鼓励大家用《弟子规》扎根,用《感应篇》扎根,然后再学《十善业道》,再提升三皈、众戒,这佛法的戒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按照这个次第慢慢向上提升。真正练功,除了认真的实践《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还要认真学习放下控制、占有,这两个念头不好,这两个念头是所有烦恼的根本。练习什么?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没有对立,别人对我有对立,我不跟他对立。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你的心才会清净;如果你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个清净洁白永远没分。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底下讲的练治心地,这个练是锻炼,治是整治,就是修行,把错误修正过来。邪正的标准就是戒律,从《弟子规》起步,《弟子规》是基本的戒律,《感应篇》都是属於基础的,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儒道的基础上。因此中国的佛教就离不开儒道,要非常认真的奠定儒道的基础,这才能入佛。用这个方法练治心地,心地纯净纯善。下面,悲智增明,就是说自性的性德圆圆满满的现前,佛家常说「烦恼轻、智慧长」,这个地方烦恼统统断尽,你看净八万四千法门,烦恼完全没有了,所以自性里面的智慧就圆满的现前。治地住,就是第二住菩萨所学习的功课圆满,圆满之后才能升级,就升到第三住。
第三住「巧观空有,增修正行故」,第三住是修行住,你看修行。先要把这个名词术语的意思搞清楚,修是修正,是修理、修学,行是行为。行为有三大类,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造作、我们这个动作是身业的行为。行为多,无量无边,佛用这三大类,身、语、意就全部都包括。行为错误,你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标准呢?标准是性德,随顺自性就是正的,违逆性德那就是错误的,错误的你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中国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个改过自新就是佛家讲的忏悔法门,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亲近章嘉大师,那个时候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我们听起来很欢喜,大师接著告诉我,有很多人求他不应,这是什么原因?大师说:不是不应,是你自己有业障,是自己把感应障碍住,所以佛菩萨的应不能现前。那个时候说这些话我还不很懂,现在我们明白!那要怎样才真正能叫感应现前?忏除业障,业障除尽了感应就现前。感有显感、冥感,显是我们有心求佛菩萨,冥是我们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求佛菩萨的这个念头,可是怎么样?我们确实有愿、有求。愿求虽然没出来,没有表现的时候,可是你心里头有极其微细的波动,佛菩萨全都接收到了。他只要一接收到立刻就有反应,这种反应也有冥、也有显,冥是他的反应,真的他来帮助你,你自己并不觉察;显的时候,那你非常明显感到佛菩萨加持你。
李老师特别告诉我们,李炳南老居士,我们学讲经的人,那时候一班同学二十多个人学讲经,对於感应这桩事情特别明显。尤其在答问,别人提了个问题问你,你也没有准备,也不知道怎么答,突然你就能够解答,而且答得很圆满。根本你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这佛菩萨冥冥当中加持你。读诵的时候有,礼拜的时候有,上台讲经答问就更明显,你能感触到。所以业障消了,跟诸佛菩萨,实在讲跟遍法界虚空界都通,为什么通?一体!《还源观》上讲「自性清净圆明体」,从一体起二用,二用里面无论是依、是正,都是三种周遍,它怎么不通!没有障碍。空间维次是障碍、是真有,这种障碍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只要分别执著放下,这障碍就没有了。科学家确实发现这个问题,想不出方法去突破,你看佛法至少是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就知道这问题,而且把这问题解决。那就是空间维次怎么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用什么方法把分别执著突破?那就是定功。定一定是放下万缘,让心先静下来,静久了自然就入定,随著你定功的浅深,这个突破空间维次的范围就广大,定功愈深,突破的范围愈大,突破范围那你就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不是想像,这不是神话,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古印度他们的宗教、学术都重视修定,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那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四禅八定是古印度婆罗门他们所修的。婆罗门教的历史,他们的长老告诉我,至少是一万多年,世界上现在这大家公认、承认它八千五百年。就是八千五百年也比佛教早五千年,释迦牟尼佛修不修?肯定修得很好。那是个好学的人,十九岁出去参学,学了十二年,我们相信他的四禅八定的功夫达到顶峰。你能够修成四禅八定,六道里面的情形你完全明白,为什么?你看到、你接触到,没障碍。往上去二十八层天,你能看到;往下去阿鼻地狱、无间地狱,你都看见。所以他不是用数学来推得的结论,不是的,他是用现量境界,就像我们现在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他不是比量,里面没有错误。所以四禅八定是六道以内,要突破六道那八定功夫还不行,继续再入更深层次的禅定,《楞严经》里面讲的第九定。到第九定是阿罗汉修的,突破了六道轮回,到哪里去了?到四圣法界去,声闻。那个定功再往上提就到缘觉,再向上提那就到菩萨,菩萨再向上提那就是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真佛。真佛呢?他还要向上提,向上提那真的回归到自性,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破无明;换句话说,什么叫无明?起心动念是无明。
为什么叫它做无明?起心动念没有原因的,起心动念说不上开始,所以叫无始无明。名词用得好!这一关口突破,才是此地讲练治心地,使悲智增明,悲是慈悲,慈悲心是你自性里面的性德,本有的,智是智慧。你看看,十法界里面的烦恼习气,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断掉、没有了,剩下来什么?剩下是无明的习气。现在我们搞清楚、搞明白,因为有无明的习气,所以才有个叫一真法界,才有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无明习气都没有了,诸佛的实报庄严土也没有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讲到圆满!没有说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例外,经上没有这个讲法,那就是说,这句话包含实报土,实报土也不是真的,无明习气没有了,它就没有。这个没有之后,真的才出现,真的只有一个,自性现前,圆满的自性现前。自性是什么?大乘教里头形容它叫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不异不变,这是常;寂是寂灭的,换句话说,它没有动摇,永远不动;光是光明的,它不是黑暗的,那是自性。自性里面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什么现象都没有,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虽然它什么都没有,它能现,它能现精神、能现物质、能现自然现象,它能现,所以说能现、能生。那个能变呢?能变是阿赖耶。与常寂光不相应,常寂光可以用现在科学家所讲的能量,确实它是一个能量,宇宙之间永恒的能量。
佛说现象从哪里来的?是一念不觉。极其微细的振动,这一动就起心动念,宇宙现象出现,生命的现象出现,能生万法。所以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他描绘得很好,释迦牟尼佛见性,做了一个报告《大方广佛华严》,惠能大师见性做了一个报告,很简单的五句话,那五句话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可以说《大方广佛华严》一浓缩就是能大师的五句话,不增不减!归纳起来这是一句,展开之后是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数无有穷尽,这是自性,性体起用,性德。大乘教里面讲得清清楚楚,全讲的是自己。大乘教我们大家都念过,佛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就是心性,它是能现、能生,一切万法是所现、所生,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是圆融的,佛法没有对立,能所都不对立,它是一不是二。这个样子性德完全显露,性德是什么?用两个字来做代表,一个是悲、慈悲,一个是智慧。这个大慈悲心跟大智慧,都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只要见性它就透出来。智是无所不知,智慧开了无所不知,悲是无所不能,你看智慧、德能都是圆满的,不必学。你所学到的都不是真东西,你学到的都很有限,有局限,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没有局限。所以我们今天就是被业障障碍,修行忏除业障非常重要,《华严经》里面对忏除业障是非常重视。
我们刚才讲,业障、过失人人都有,往往发生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疏忽,都不知道。我在前几天收到一个同学给我简单的一个信息,告诉我,去年十一月,我们在香港接受陈大会先生的专题采访,节目的内容不是「和谐拯救危机」的讯息。他说目前好像有流通,流通量不多,叫「和谐拯救危机第二集」,实际上与和谐拯救危机没有关联。这是真的,每次访问,他总问了我一些问题。我不但是访问,我讲完了我不记得。我跟同学们说过很多次,我上台讲经讲完之后我也不记得,我的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讲经之前我确实读经,我很仔细的去看,可是上台之后所讲的,往往跟我准备的不相干。这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现象,几乎所有上台讲经的都没有例外。我在初学的时候,看到谛闲老和尚《圆觉经讲义》,跟《圆觉经亲闻记》,他就讲得很清楚,老法师讲《圆觉经》,自己写讲义,可是上台去讲,有很多讲义里头根本没有。那个时候有几个他的学生,江味农居士、蒋维乔居士,那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居士,常常听他老人家讲经。每次听讲经他们都作笔记,这个笔记记下来之后送给老和尚看。老和尚看了很惊讶,问他「这个话是我讲的吗?」「是,是你亲自讲出来。」「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这是佛在他上讲台的时候,冥冥当中加持他,他自己不知道。以后这个听经讲记也出版,印成书,叫《圆觉经亲闻记》。所以我看了这些东西,我很有感触,因为我在讲台上也常常碰到这些事情。不但在讲台,平常接触大众,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也好,问我一些问题,我所回答的,真的,我有一个明显感觉,我的身体借给佛菩萨用,佛菩萨藉著我这个身体来说话,这不是假的。所以我勉励年轻同学,你们不肯借,你们要肯借,我相信你们的能力比我还强。所以存心清净平等觉,心里不要有任何东西,做不到,做不到开始把佛放在心上,阿弥陀佛,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你怎么会不得感应!
接著我回答这位居士的这封信,第二个说这一套专访节目属於净宗同修内部参考,目前还没有剪接完成,敬请诸位同学暂时不要流通,以免造成误会。我们现在是不流通,如果有同学拿到这份资料,你们自己看可以,不要拷贝,不要去(我们佛家讲)流通,就是不要传出去。对於这些事情,我在讲经的时候也讲得很多,在答覆一些访问的,我就讲得更多。因为今天世界动乱,动乱的根源与制度有没有关系?我觉得与制度关系不大。我还记得我初到新加坡的时候,演培法师,早年他是台北善导寺的住持,他是个讲经法师,我常常听他讲经,他讲经我都坐在第一排,所以我们就很熟。以后我出家了也讲经,所以我们就结成好朋友,他大我十岁。我到新加坡,有一天他请我,在他的讲堂里面,他把他的信徒召集起来要我去做一次讲演。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的规矩,古来祖师大德常讲「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非常重要。他也修净土,他不是弥陀净土,他修的是弥勒净土,求生兜率天的,求生兜率内院去亲近弥勒菩萨,所以跟我们还是不一样。他在新加坡已经那么多年,二十多年信徒很多,我那天去讲演大概的是有六、七百人。我们赞叹法师,让他的信徒对老师有信心,这很重要;赞叹他的法门,让他对法门起信心;赞叹道场,赞叹大众,这个重要!我们去讲演对他有帮助。如果说是到那里去宣扬我们弥陀净土好,这是无比的殊胜,那你不去跟人找麻烦吗?人家修了二十多年的法门,你去了之后,把大家信心动摇,他生起疑惑,这叫罪过,这不可以。所以一定要懂规矩,就是要赞叹,为什么?每个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的。一定要记住,佛在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么多法门?众生根性不一样。他是那一类根机,学那个法门他会成就,一定要赞叹,这是规矩,这也是礼节。我们懂得这个规矩,所以到很多地方,人家愿意请我们去讲演。不懂规矩的人,就是他自己修行那一套东西好,他那个方法好,别人都不如他,这个不行,这个叫什么?自赞毁他。在菩萨戒里这是重戒,《瑜伽菩萨戒本》把这条列为第一个重戒,自赞毁他不可以的。这些规矩一定要懂,自己要谦虚,要赞叹别人。
我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认识圣一法师,这修禅的,禅宗的一位大德,我在那边讲《楞严经》。《楞严经》与禅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他也是邀我到他的道场去,禅宗道场。我看到他有四十多个出家人,每天在禅堂里面坐禅,我看了很欢喜,真干!他也请我讲演,我记得我好像讲了一个半钟点,赞叹禅,赞叹法师,赞叹道场,赞叹同修。我离开的时候在路上,必须要走半个小时的路,因为车开不进去。陪我去的有十几个同学,这是我们念佛的老同修,在路上问我,他说「法师,你这样赞叹禅,你为什么不学禅?」我就告诉他,「禅要上上根,至少要上根,我是中下根,那个法门不适合我,我学那个法门不能成就,所以我只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对它很羡慕、很赞叹、很尊敬,我知道我不够格,他们参,他们比我高!」这讲真话。禅宗的经典《金刚经》我们学过,《六祖坛经》学过,《永嘉禅宗集》学过,《永嘉禅师证道歌》我还讲过,我学的是什么?口头禅。所以这些知识必须要懂得。善财童子在《华严经》上,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赞叹一切法门,决定没有毁谤。那要毁谤就是谤佛,法门是佛传的,你谤佛、谤法、谤僧,这个罪业阿鼻地狱。所以一定要懂得赞叹,互相赞叹,这就对了。所以谈话当中,有一些话是口误。
中国几千年来长治久安,它不是在制度上,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所以从前,早年我在台湾的时候,胡秋原先生常常讲,中国历代是知识分子做为社会上一个主流,这是什么?真的士大夫。从士大夫阶级,就是四民士农工商,这第一个是士,读书人。读书明理,读什么书?读圣贤书。从前读书人起码都能够做到,心是孝悌忠信,身是礼义廉耻,行是仁爱和平。虽然达不到这个标准,距离这个标准不远,读书人总是希望一生尽量接近这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那就是圣贤。所以读书志在圣贤,功名利禄是附带的,不是他主求的,中国社会的特质。所以无论什么制度,人好,有道德、有教养,都能做出好事;如果素质很差,把伦常道德都抛弃,甚至於反其道而行之,无论什么制度都出毛病。在从前帝王时代,末代的帝王违背了孝悌忠信,违背了礼义廉耻,马上就亡国,这个朝代立刻被别人取而代之。只要他这个帝王世世代代,都不离开伦理、道德、因果,他就一代一代传下去。因为中国人很有耐心,小小过失能忍,不会造反的,除非是做得太不像话、太严重,才引起革命,才把你推翻。所以这五千年长治久安,要晓得问题症结在什么地方?在传统教育。
我这次回到台湾来治牙齿,没想到台湾从政的朋友们,很多都跟我见过面,我们也在一块讨论这些问题,我总是提醒大家教育重要。中国古人讲「家和万事兴」,家怎么和?有教,有教养,家就和。社会也是如此,社会只要把教育办好,社会就和谐。让人人懂得伦理,伦理是关系,关系一定要搞清楚,关系不外乎五大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叫五伦,五种关系。这五种关系,五种身分我们每个人都有,叫五伦十义,你在家里面,你对於你的父母,你是儿子身分;对你自己的儿女,你是父亲的身分,父母的身分;对兄弟,这是长幼的身分。离开家庭走进社会,社会有领导跟被领导,那你对你的部属,你是领导,领导是君;对你的长官,那长官是君,你是臣;同僚是朋友,关系搞清楚。懂得关系就懂得义务,我应该怎么做法,总原则不外乎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常常放在心上,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离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中国人,标准的中国人。所以我们今天不愿意看到分裂,甚至上一次我在此地跟诸位讲的,英国汤恩比博士,他书本里头有两段话,我把它节录下来,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宗教能拯救世界,他讲二十一世纪,他说宗教你看他只提出四个,四个是儒释道,加上西方的基督教,而且儒释道讲得最多。他对於中国文化是多么崇敬!第二个,讲谁是地球的继承者?他说中国人。中国人自秦就统一,一直到现在虽然改朝换代多少次,始终维持大一统,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
我记得我第一次到美国,一九八二年,我在纽约沈家桢居士接待我,请我吃饭的时候,在座有很多当地美国人,那时候我们都第一次见面。其中有一个美国人就问我,这通过翻译问我,他说现在西方人跟过去西方人不一样,过去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所以对中国人很轻慢。现在我们知道中国人有智慧,他讲个比喻,他说一个一个人的比,讲全世界一个一个人比智慧,中国人第一;两个两个比,犹太人第一,中国人就比下去了;三个三个比,日本人第一。最后他问我,「法师,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团结?」问这么一个问题问我。因为他们都是基督教徒,我当时就笑笑,我说:「上帝安排的。」他说:怎么上帝安排的?「是!中国人要团结起来,你们还有饭吃吗?」大家哈哈一笑,问题解决了。这就说明西方人知道中国人的智慧,一个一个比是世界第一,中国人不团结,最团结的是日本人,犹太人团结。所以虽然是一个笑话,含义很深!我在美国的时候就告诉美国人,我说美国的这个政治制度不适合中国,中国的制度也不适合美国,你一定要懂得历史的渊源。中国是五千年传统,就好像做生意它是老店,几千年世世代代传下来老店,你怎么叫人家兄弟分家?叫这些伙计各个都离了,这不可以,这是做不到的。你们美国才两百年,你们在这里没有根,都是世界上各地来到这个地方来,移民过来的,你们没有历史文化的背景。所以你们搞民主,大家联合起来选一个代表人做总统,这是对的。你们都是摊贩,不是老店,摊贩应该是这样的。所以我这一分析,大家就很容易懂。你们是摊贩,中国是老店,所以你不能够要要求中国,把老店分开来当摊贩,这是很不道德的事情。我讲的话他们能听懂,他们想想也有道理。
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中国人炎黄子孙,这大家常常讲炎黄世胄,一家人。这个家族的观念,这个血统观念,中国人全世界第一,最重视,你看我们有祠堂,我们有家谱。我这一生最值得安慰的事情,就在老家里把家谱找到,就剩这么一套。这一套再丢掉的时候,我们家庭的历史就没有了,断掉了,所以我赶紧把它印了三百套,就不会有失传。从家谱里面一查,我们老祖宗是黄帝,黄帝之前没有文字,但是有传说,所以它第一句话「伏羲之后」。从黄帝开始有文字记载,一代一代,到我这一代一百三十六代,没有中断,这个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只有中国人有。所以家谱是家庭历史,你对於你的家,知道老祖宗是黄帝。我们这个姓氏怎么来的?历史上记载得很清楚,是黄帝第六代的孙子,若木,那个时候的天子,因为那时候还是诸侯国家,天子是夏启,就是禹王的儿子启做国王,封我们的祖先若木为徐国的国君,就现在的徐州,封在这个地方。以后这个国没有了,就用这个做姓氏,所以这姓氏的来源就清楚。怎么样从庐江这一个支派,再从徐州迁移到凤阳,凤阳再迁移到庐江?迁移庐江的时候,是宋朝末年,元朝初年,蒙古人征服中国之后,逃难逃到庐江去,在那里生根。从庐江到我这一代,二十代,所以这个历史上记载得清清楚楚,哪有不爱家的道理!爱家哪有不爱国的道理!这个人一定要懂得。所以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国人能够在这一块土地上建立家园,几千年不衰靠什么?靠文化、靠伦理、靠道德、靠四维、靠八德。
所以我在世界上走地方很多,自己一生没有道场,到处流浪,哪个地方请就到那里去,居无定所,也很辛苦。可是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就是没有道场,哪个地方邀请他,就到哪个地方去教学,四十九年如一日。所以我在苦难的时候,就想起释迦牟尼佛,就得很大的安慰!一直到现在,还是哪里有缘哪里去。这一次回来非常难得,各处的同修都希望我回来定居讲经,那我还就是看缘分。缘分就是哪一个道场欢迎我在这里长住讲经,所以这叫护法。佛法的兴衰不是讲经的人,是在护法。如果这个道场真正护持,所以我到我剃度的这个道场,台北圆山临济寺,现在这些老人都没有了,只剩下两个,一位居士九十多岁,陈居士;还一位法师,就现在住持真光法师,八十多岁了,跟我年龄差不多。我很感慨的对这两位老朋友说,如果我当年发心学习讲经,章嘉大师叫我学释迦牟尼佛,我很听话。如果寺院里面准许我讲经教学,那我就一直不会离开。要不离开,你看在这一个寺院讲经教学五十年,这个道场台湾第一。不但台湾第一,全国第一,有什么不好?我为什么离开?当时老和尚,这方丈老和尚告诉我,「你最好放弃讲经教学,跟大家一样学做法会、学经忏佛事。」我跟老和尚说:「我出家不是这个愿望,我出家是学释迦牟尼佛。」他说:「那好吧!那你就离开此地。」我是这么离开的,所以说护法重要!我要不离开对常住一定有好处,你这个寺庙里头有解有行,长年不断讲经,大概佛事比别人灵,做佛事也会都到你家里来,有什么不好?所以我一切都随缘。
现在年岁这么大还是随缘,还要到处跑,还是居无定所。所以护法功德太伟大,我要不是韩馆长帮助我这三十年,我就没有今天的成就,我没地方住。最初她要我住她家里,我在她家住了十七年,不简单!讲经不中断,她替我张罗租道场、借道场,找这些听众。那时候听众不多,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最多也不过就是五、六十个人,三十年没有中断是讲台上练出来的。那今天就懂得,什么叫真正护法,年轻的出家法师、或者是居士真正发心讲经的,你给他机会,你能提供他的讲台,让他天天练习,只要不中断,十年就成就。我们那个时候学经教有一定的困难,没有长年讲经的法师,你到哪里去学?我是幸好在台中遇到李老师,他帮助我,我在台中十年,真正基础在那里打的。没有那个基础,怎么能成就?韩馆长帮助我三十年,就是让我每天都有上台的机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为什么?天天要备课,要准备。要准备你就没有时间去想妄想,天天要读经,你不读经怎么讲?现在学讲经方便,我这些年来留下来这些录像带、录音带,我估计应该超过一万五千个小时,这是学讲经的人很大的方便。你学一部经,你常常听,听我讲的,然后复讲,复讲十年你智慧开,你就通了,不难!所以我不需要办佛学院,办佛学院要有福报,我没有那个福报。我想找十个人住一个住处都找不到,所以现在这个心也死掉,不找了。我把这个方法告诉大家,任何人想学都能成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要不断的重复不要搞多,不要搞杂。这就是规矩,规矩就是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你自然就通。
后面还有一条,他说目前所见的「和谐第二」,由台湾净宗同学拍摄或编辑,不是出自陈大会先生之手。因两岸文化环境不同,判断标准有差异,其中内容,如果有引起任何误会,敬请原谅。所以这个与陈大会不相干,与我也不相干,我也没有听过,我也没有问过。反正那个时候问答,一问一答,答完就了事,我也没有放在心上。所以大家如果觉得有不妥当的地方,可以把它删掉。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求社会和谐,世界和谐。
这些年也是因为社会动乱,我在澳洲,承蒙澳洲格里菲斯大学的校长,跟昆士兰大学的校长,他们两位非常热心的邀请我,跟他们的学校教授做了两次交流,我们来讨论怎么化解冲突,怎样让这个社会恢复安定和平。我们把中国从前经验介绍给他,把佛法里面的教诲告诉他,他们听了很有兴趣,所以赠送我博士学位,聘请我做学校教授。我那个时候拒绝他,我说我不需要,出家人不需要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倒是很乐意跟你们这些教授座谈会,这个很有好处,我也受教育。这两位校长告诉我,他是希望我代表学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联合国邀请的这些专家学者,都是以教授身分,有这个学位。因为我觉得能够帮助联合国真正走向世界和平,这是好事,这是佛家大慈大悲的落实,我才接受。接受之后,先后参加了十几次的国际会议,里面三分之二是联合国主导的。所以也跟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接触过,没有别的目的,无非是把中国的经验、佛陀的教诲,跟他们交流,提供他们做参考。我们见面都非常欢喜,都很用心专注来讨论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完全落实,确实有很好的迹象,这几年这个时间没有浪费。现在年岁大了,体力衰,这些事情我希望年轻人接著去做。我能够在一个地方,把《华严经》能够讲圆满,就是圆满功德。这部经太大,要把它讲圆满,我估计最少还要一万个小时。我的寿命能有那么长吗?也就是需要十年的时间,十年九十三岁。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讲经讲到九十七岁,九十七岁走的。但是他讲经一个星期一次,我这是一个星期七次,没有特别原因,我很珍惜光阴,我不愿意停。早年体力好,一天可以讲四个小时,现在一天讲两个小时不吃力。这佛门的话,希望三宝加持,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好的来跟大家一起学《华严经》。
这位居士提的这四个问题,我们今天刚好讲到治心,讲到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说法或做法,这叫真正的修行,唯有真正修行,我们烦恼习气才能够淡化。实在讲完全断掉不可能,那不是凡人,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一时顿断,这个不容易。所以佛知道六道凡夫习气很重,教我们另外一个方法,渐修,慢慢断。就说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淡薄,你就有进步。我们修行人看自己功夫,就从这个标准来看,真的,我今年的烦恼比去年轻,今年智慧比去年增长,这是真进步。受的苦难不要紧,苦难要接受,为什么?那是消除业障,最殊胜的一种方式。我们自己反省没有过失,可是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甚至於陷害我们,都好,真是消自己的业障。对於这些人不但没有怨恨,要感恩,为什么?他造的是不善业,成就我的善业。等於是学生参加考试,老师来考你,看你还生不生烦恼?还发不发脾气?还有没有怨恨?结果我一考试都通过、都及格,没有怨恨心,更没有报复的心。而且怎么样?生感恩的心,真的很感激,我这一关通过,这个考试及格。对老师只有感激,只有感恩,一定好好的修行把自己向上更提升,这是报父母的恩,报老师的恩。报恩不是挂在口皮上,要有德行,要有真正的修行功夫。
清凉大师这里讲「巧观空有」,巧是善巧。如果只观空不观有,很容易堕落到小乘,为什么?什么都不干,完全走向定的境界,这就是声闻、缘觉的偏真涅槃,对於这个世出世间一切事不闻不问,有自利没有利他。只有菩萨才有善巧方便,看到什么?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他二边不著,心地清净。没有,不著有边;可是看到一切众生有苦、有难,全心全力去帮助,你看不著空。虽然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决定没有自己,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样的心态去行六波罗蜜,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空有二边不沾。做再多的好事,心里头没有痕迹,心永远是个空心,行永远是净行,清净行,你这样子你多自在,你多快乐!一心念佛,决定求生净土。生到净土,对於这个世间还关不关心?关心。这个世间的人只要有感,立刻就有应,跟诸佛、法身菩萨一样,永远帮助遍法界虚空界里面六道众生。有没有功德?不计较功德,空有二边都不著,哪来的功德!那个没有功德是真功德,为什么?一切都称性。与自性样样相应,与性相应,与相相应,与事相应,与理相应,与因果相应,法身菩萨修行是这样一个境界。
我们在经典里面学到什么,要真正理解它,而透彻的去理解,要把你所理解的变成自己的受用。我们从事相上来说,变成自己的生活,变成自己的工作,变成自己的处事待人接物。佛法活学活用,这才能得到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不是学了没有用的。学了没用的何必浪费时间?何必浪费精神、浪费体力?那就错了。这个用是正用,一丝毫邪曲都没有。《楞严经》上讲的,决定没有委曲之相,与一般大乘经里面讲的八正道完全相应。那人在正道当中去行道,在正道当中去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正,这个才算是我们对经教真的学到了。然后才晓得古大德的一句话,「世味哪有法味浓」!什么东西能叫你最开心、叫你最快乐?佛法。世法里面,正法也能教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比不上佛法,佛法真的叫你得究竟乐、得圆满乐。你才不能舍弃它,把它看作我们这个世间第一桩大事。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