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才能令止观现前?
 
{返回 妙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38
问:如何才能令止观现前?
 
答:先要有所缘境,然后把心安住在所缘境上,这就是「止」。但什么是所缘境?通常多数人欢喜修阿那般那念──数息观,即用出入息作所缘境。注意息的出、息的入,这是一个方法;如果是数数字:一、二、三,乃至十,这又是一个方法,可随自己意。
 
若不依上述两种,也还有很多其它的方法。如出入息是风,另外也有用地作所缘境,可以先各地方走一走,选一块你欢喜的土地,就用那块土作修奢摩他的所缘境。 或将泥土放在一个木板上,方、圆、大、小皆不限,用一点水拌匀,放在荫凉的地方,不要日晒,土干后,就成一个形状,即以此为所缘境。其余如水、火(光明)等,亦可作为所缘,乃至用自己的肚脐作所缘境都可以。
 
所缘境是很多的,当你决定了所缘境之后,就专心注意此所缘境,不断地、数数地忆念这个所缘境,如此就没有妄念进来,心逐渐明静而住。当然,这不是一蹴可几的,须要一段时间的努力,也要把世间上的事都放下,慢慢的就可以得定──欲界定、未到地定、乃至色界四禅。此即止的现前。
 
「观」就是如理作意,随顺圣言量的道理去思惟、观察。修如理作意也要有一个所缘境,对象主要就是我们的身体──色、受、想、行、识,观察它是无常、无我;是缘起有、自性空的;是似义显现、唯识无义的;这就是修无常观、无我观、中观、唯识观了。这是佛菩萨教导我们的方法,你必须先从经论上学习、通达了,然后在心里如是思惟分别,就是如理作意。这样修观,加上奢摩他的帮助,是能够得圣道的!
 
修唯识观和性空观有一点差别,经论上也告诉我们怎么修,我们就按那方法去思惟。但是,止观是统一的,就是先修止然后在止里修观。譬如修止得到色界初禅,你就在色界初禅里修我空观、修性空观、修唯识观。
 
若尚未得到色界四禅、未到地定,乃至也没得欲界定,完全是散乱的境界时,我们还是可以按照止的方法,令心寂静住一刻钟、三十分钟、或一个钟头都好,然后修如理作意──修五分钟、十分钟、或一刻钟,然后再修奢摩他的止。如是止而后观、观而后止,不断地循环、重复,这样修,止观就能现前!
 
然而,说到修数息可能比较单纯,也比较容易;若说修唯识观──观遍计执毕竟空、依他起如幻有,就难一点了。或照《中观论》:「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这样去观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也不容易。但如果能有一点前方便,也可能容易契入。
 

{返回 妙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学问答四篇-止观坐禅篇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1~50卷)
 清凉寺禅七开示
 佛学问答四篇-教义抉择篇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9
 四禅八定(一)
 安住身心 身心安住
 法云寺禅三十五开示
 午后法语
 维摩诘经讲记 佛国品 五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略谈止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对父母发脾气...有情绪不好时怎么办?[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030 法华经演义(释普门品)(清,一松)[栏目:02 疏论]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栏目:楼宇烈教授]
 淡清水粽[栏目:素食菜谱]
 依自宗止观双运之法,应是如何?[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40.美满的生活(二)[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临济开悟[栏目:禅宗·临济宗]
 用哪种方法禅修最好?什么情况下需要换方法?[栏目:学禅者FAQ]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