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0六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4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0六卷)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四圣谛品,十方第四段北方,苦圣谛第五句看起:
 
  【或名差别根。】
 
  这些意思就不难懂了。苦,也叫做『差别根』,换句话说,如果一切无差别,苦就没有了。这我们要细心去思惟、去观察,为什么?无差别为什么就能离苦?无差别是平等境界,平等境界里头哪有苦?所以苦是从不平里面显示出来的,优劣不平,这有差别。优者生烦恼,生什么烦恼?傲慢。劣者也生烦恼,生什么烦恼?自卑。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容易觉察到。不但在社会大众,就是我们自己本身有没有这现象?不但有傲慢、自卑,这里面还产生嫉妒,所以能够引发烦恼。佛所住的法界没有苦,他没有差别,这一桩事情我们要明了。所有一切差别,根从哪里来的?「差别根」不是讲的五根,也不是讲的六根;五根是眼、耳、鼻、舌、身,要说六根,再加上意根,这差别根不是说的这个。这差别根实在讲就是业,业力。六道十法界,特别是六道里面的众生,往昔今生无量劫来所造之业各个不同。
 
  业,佛在经论上常讲,有两大类:一类是引业,一类是满业。「引业」是引导你到那一道去受生。譬如我们现前在这地球上,大家都得的是人身,凡是得人身者,我们引业相同,都到人道来受这身。但是每个人虽然都得人身,面貌不一样、肤色不一样、相好不一样、容貌不一样、健康长寿不一样,这是什么东西?乃至于包括你的才华、你的富贵,都不一样,这叫「满业」,满是圆满的满,满业不相同。古人当中,我们见到一个人,满业无比的殊胜,那真是叫人羡慕,这人就是干隆皇帝。他为什么那么样的幸福美满?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他不是一世修的,至少几十世修善业,累积的善业在这一生得了果报,这果报圆满了。在这世间,大富大贵跟极其贫贱这两种人,业因都是多生多劫修的,一个修的是善业,一个修的是不善业,所以果报形成两个极端,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差别根」也能从果报上说,因为它是在苦圣谛。每个人,这是说各个人满业的果报不相同。就佛法来说,纵然生到天道,生为天王,你也没有办法远离三苦、八苦,没有法子舍离。纵然是聪明到极处,连身都不要了,生到无想天还免不了行苦,寿命到了依旧要轮回。所以佛在经上讲「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都是差别根的意思。第六句:
 
  【或名增长。】
 
  这名号如果不是在苦圣谛,可以做种种讲法,四大天王,南方天王就称「增长」,那是代表智慧增长、德能增长、福报增长,好!但是在苦圣谛里面,这『增长』就不是好的意思。这「增长」是什么?苦,苦法、苦果、苦报,不但消不了,真的天天在增长。为什么?诸位想想,哪一个人甘心受苦报?没有人甘心情愿受苦报,受贫穷下贱,没有人甘心情愿。那果报临到自己头上,头一个现象,怨天尤人;老天爷对我不起,为什么要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怨声载道,这种心态就是增长。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过,总以为自己没有过失,自己做的都是对的。所以增长在此地,意思就很深很广。总的来说,增长无明、增长迷惑。于是业力、恶业在增长,在逆境里头;如果在顺境,同样一个道理,善业在增长。不论是善、是恶,总而言之,都是属于染业,不是净业,苦谛所摄。如果是净业,净业增长那就好了,净业增长,这就不是苦谛了,四谛最后,那属于道谛。出世间法,灭谛是果,道谛是因。第七句:
 
  【或名生灭。】
 
  『生灭』,苦!八苦里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这是最明显的「生灭」。世间人不是不知道,知道了,无可奈何,有生必有死。只有少数人动了个念头,怎样解决这问题?很少数人,绝大多数的人只有受了。所以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人生到这世间来,为什么?他老人家说得好,酬业而已。也就是说,过去你造的有业,这时候你是来受果报的,没有第二个原因,你就是来受果报的。造的善因,你受的善果;造的恶因,那你受恶报。这就是六道里面众生的现象,没有一个能避免。除非是修道,修道还要有成就,你才能解决这问题,修道没有成就,这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生灭」是苦。第八个:
 
  【或名障碍。】
 
  我想『障碍』这名称,我们每个人听到都会有很深的感触。为什么?以我们自己这一生而论,心愿很多,这愿望能不能成就?真是处处都有障碍。纵然你发的心非常纯正、非常善良,为社会、为众生做一点好事,谚语常说「好事多磨」,磨就是折磨,就是障碍。这是什么原因?这原因有二:第一个,本身的智慧、福德不够,我想做的这事情不能成就,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众生福报不够。我这事情做好了,对这地区、对这国家、对这世界,一切众生有大利益,可是众生有福才行;众生没有福,没有办法,佛菩萨、神仙来都做不成功,都会遇到障碍。所以这事情能够很顺利成就,没有障碍,你要晓得本身智慧福德够了,众生的福报也现前了,那就很顺利。由此可知,世出世间凡事都不能勉强。
 
  我们要问,诸佛菩萨他们示现在九法界教化众生有没有障碍?还是有,说真的,不能说有,不能说没有。就佛菩萨自己来说,他没有障碍,为什么?人家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哪来的障碍?所以就他本身来讲,他没有障碍,真的入华严境界,事事无碍。但是就众生那一边来讲,有障碍。为什么?众生的缘成熟不成熟?众生的缘成熟,没有障碍;众生缘不成熟,就有障碍。最明显的例子,我们看古代,不要看其他的,在中国历史上看,从后汉到清朝,二十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少的帝王,有些帝王欢喜佛法、拥护佛法、护持佛法,诸佛菩萨来弘法利生,一点障碍都没有,一帆风顺。也有少数的帝王,他不相信,禁止佛法流通,限制出家,甚至于还勒令还俗,毁灭佛像经书,在中国最著名的「三武灭法」。但是中国这地区,众生确实是有福,遇到这些障碍时间都不久,大概是两、三年之后,就又能恢复正常,这是说在这地区。
 
  如果从整个世界史来看,那就不一样,佛法的弘扬,常常遇到重大的障碍。这是什么原因?众生福报不一样,众生善根不相同。在古印度,佛法发源在印度,十一世纪之后,佛法竟然在印度灭绝了。这不是佛法有障碍,这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是这个地区的众生有障碍,闻不到正法,没有圣贤教诲,苦难就多了。在一切苦难当中,愚痴最苦,为什么?愚痴,对于一切事实真相无知、迷惑,于是随着自己的情绪造业,这一桩事情就太可怕了。造业,业因遇到缘,果报必定现前。特别是毁谤圣教,自己造作罪业自己承当,这能说得过去。如果你造的业,让别人受害,受害的人多,受害的时间长,这事情麻烦,所有一切受害人的罪业,你一个人承当,这事情麻烦就大了。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没有机缘接受圣贤教诲,或者又遇到一些邪恶误导了他,这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头根深蒂固,他造作恶业不是一世,生生世世,往往会延续十世、二十世,甚至于百世、千百,这麻烦不大吗?如果误导的人多,误导的时间长,那真正像谚语所说「堕阿鼻地狱,永劫不能翻身」。这事情造作的时候很容易,果报现前的时候,那不得了。一个念头,一句话,一举一动,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你要知道,虽然你影响一个人、影响两个人,这一两个人,如果他有权、有地位,你影响了他,他又影响多少人?他又影响多长的时间?这责任你要负,你要背因果责任。这帐没法子算,太可怕了。为什么会有这事情发生?任何事情没有偶然的,没有突发的,都有前因后果,因果非常复杂。
 
  人确实是生生世世都在学习,但是这学习里头有善恶、染净,天天都在学,哪一个不在学?你学的是善还是恶?你学的是染还是净?果报不相同。这些事情总的来说,就是遇缘不同,佛在经论里头常常讲,亲近善知识。唯有亲近善知识,才能够把握住我所学习的是净是善;远离善知识,染、恶就很难避免。这道理并不难懂,我们学佛的同修,常常在一起研究经教都知道。内,烦恼习气太重,无量劫熏习沉重;外,染恶的缘太多,不但多,而且力量非常巨大,大到我们自己不能抗拒。多少人明知故犯,这什么原因?没有能力抗拒。你说这多可怕?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为什么?就怕自己常常犯这些毛病。别人犯不犯与自己关系不大,最怕的是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意无意远离净善,接近染恶。谚语有所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句话说失人身容易,再得人身难,非常非常之难。
 
  西方世界这些年来,我们接触见闻之中,看到许许多多人,确实生生世世他还都在人道。有人轮回十几次,有人轮回到几十次,在深度催眠之下他都能说出来。这样看起来,好象人死了来世还是人。这些案例当中,我们细心去观察,这样的人一生没有什么大善,也没有什么大恶,能保住人身。如果有大恶大善,决定就不在人道,大善之人,天上去了,生天;大恶之人,三途去了,这是决定大多数。失人身还能得人身,少数。你要细心去观察,以佛菩萨所讲的经论为标准,我们细心来观察,才知道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当然我们第一个目标,怎么样能够离苦?这不但在佛法里头,几乎世间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智慧、道德,德行跟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没有道德、没有智慧,没有法子离苦,没有法子超越障碍。超越障碍就是化解障碍。佛法正是教我们修戒定慧,戒定能够忍受障碍,智慧要开了,能够化解障碍。佛法的教诲,在这地方我们才能够认知,世出世间最好的教育、最殊胜的教学,但是难信!这世间宗教里头常说「信者得救」,佛法讲「信者得度」。第九句:
 
  【或名刀剑本。】
 
  『刀剑本』是什么意思?就是战争,人祸,这是苦报。好胜、好斗,心量狭小,不能容人,性情乖戾,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轻慢、侮辱;看到胜过自己的人,嫉妒、斗争。你说这苦不苦?在六道里头,哪一类的人?佛在经上常讲,修罗,阿修罗,这些都是恶业所成。这烦恼,我们细心去观察,好象是与生俱来,实在讲那是什么?俱生烦恼。这烦恼不是这一生当中学来的,是过去生中带来的,贪、瞋、痴、慢、疑、恶见(错误的见解),佛法里面讲六个根本烦恼。我们要知道,这根本烦恼是俱生而来的。古圣先贤他知道,他知道一切众生都是带着烦恼习气来的。怎样帮他忙?怎样救他?教育,教育重要!从事于教育工作者,所以教育是神圣的行业,这话一点都不错,古时候凡是从事于教育工作者,用我们佛法的眼光来看,都是神圣,大圣、小圣,大神、小神。他们知道,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把他养成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化解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习气。这事情一定要从小时候做,所以中国儒家讲「胎教」,真聪明,真正了解事实真相。
 
  母亲怀孕的时候就教她儿女了,这时候怎么教?这时自己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对他有影响。所以起心动念,决不能有恶念,起恶念的时候,他就接受那不善的,有不善的影响。起心动念都是善,纯净纯善,他所接纳的讯息是善的讯息。到他出生之后,眼睛一睁开,父母是他的榜样。从小他睁开眼睛所看的,都是看到正面的,看不到负面。中国人常讲先入为主,成见,从小就养成正知正见,到他长大,十几二十岁接触社会,看到许多不是正面的,他有智慧能辨别。他能够排斥邪恶,能够守护正知正行,统统要靠教育,这是圣贤教育。
 
  现在到我们这一代,麻烦来了,圣贤教育没有了。今天整个社会动乱不安,为什么会有这现象?问的人很多,正确的答案凤毛麟角,太少太少了。为什么没有正确答案?都没有受圣贤教育,哪来的正确答案?没有正确答案,你就没有办法改善这社会状况。所以今天还有很少很少数人,(我们听说)在寻求古圣先贤的教诲,重新评估古人所讲的这些理论。尤其是道德行为,重新来估价,看看他们所说的对现代社会有没有价值?能不能被现代人所接纳?上一代的人把它丢掉,现在这一代的人遭了大难。看看上一代的这方法行不通了,古人这方法居然能行几千年,社会相安无事。于是从这地方生起一念曙光,看看古人的东西,细细再去研究、再去权衡,看看能不能对现代的社会有所帮助。「刀剑本」的意思。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苦圣谛最后一个名号:
 
  【或名数所成。】
 
  这一句清凉大师有解释,「数所成者,数体即集,集所成故」。大师在《钞》里头又给我们解释,《钞》里头说「数体即集者,有为之法,总名为数,亦心数也。今总中取别,云即集也」,到这地方。清凉大师这么一解释,这名词大意,我们就能够理解了。在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相信「数」,人的命运有数。你看《了凡四训》里面,孔先生,那是算命的,给了凡先生算命,命相里头讲:一切众生都有定数。人一生有定数,家,家运也有定数,乃至于国运有定数,整个世界有世运,还是有定数。外国许许多多宗教讲世界末日,末日,诸位想想是不是数?如果不是数,哪来的末日?『数所成』。
 
  「数所成」的是什么?成的是运,我们一般人讲的是命运。大师在此地讲的一句话很重要,「有为之法,总名为数」,跟中国世俗里头所说的不谋而合。数,用现在话来讲,高深的数学,数学是科学之母。世出世间许许多多法,从数学里头推演出来的,正是佛在此地讲的「有为之法,总名为数」。有为什么?有生灭的,有变化的,这叫有为法。拣别无为法,无为法是不生不灭的,那个数没有办法拘束它。我们想一想,一切有情众生,虽然体是法性,体是无为,但是相是有为;理是无为,可是事是有为;因果是有为,这非常明显的。有为,你就逃不过数,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圣大贤,他都懂得。在我们现在讲,那都是数学家,哪一个大科学、大哲学家不精通数学?中国古代亦复如是。他能够知道一个人的命运,不要问一句话,看看你的相貌,听听你的音声,看看你走路的样子,就知道你一生穷通夭寿。这不是假的,这不是迷信,是什么?有数在里头。所以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向云谷禅师请教「数可逃乎?」那个数是讲命运,能转变吗?能逃得过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佛法里面讲数,但是不是宿命论,而这数是随时随处可以加减乘除,活的,不是死的。
 
  今天许许多多人都讲世界末日,这是什么?这是讲世运,这不是讲哪个国家,全世界的,世运。世运是怎么成的?「数所成」,这数就是有为所成。「亦心数也」,心数是什么?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造成的。起心动念就有染、有净、有善、有恶,总不出这四个范围。我们今天这世运不好,好象走到了尽头,要不有一个大的转变,恐怕就有大灾难要来了。佛法常讲「共业所感」,我们细心观察现代人,现代人不相信圣贤教诲,相信什么?相信自己的意思,自以为是,自以为绝顶聪明。每个人的想法、看法不一样,不一样就要产生斗争,那麻烦就来了。
 
  但是古今中外,写这些预言的人,我们细心去观察,都是善人。他写出这些东西不是吓唬人,不是造谣生事,而是给我们一个讯息,这讯息很值得我们参考。我们细心去研究、去观察,跟事实对比,发现他所讲的有道理,不善的因一定会造成不善的果,这是定律。如果不善的果现前,现在要挽救还来得及。特别是在佛法里头,你看佛法里面讲五逆十恶,临终真心悔改,忏悔,断恶修善,一断永断,这人就能超生,就能把他的灵性大幅度的向上提升。本来他这恶业的果报是要堕阿鼻地狱的,一个转变之后,居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高的品位,不可思议!《观经》里面讲的阿阇世王就是个例子,上品中生,你才晓得忏悔的力量是有多大,那是什么?心数。在佛法里头,理上讲得通,事上哪有不可能的道理!真忏悔,断恶修善,改过自新,所以这一口气还没有断,来得及。也许我们会想到这世界上人,造作恶业的人太多太多了,这少数几个人回头,那管用吗?是的,这种怀疑是正常的,也都在我们想象之中,可是事实上管用。
 
  古时候何尚之跟宋文帝的一番对话,说得很中肯、很有道理。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是善人,这就是说百分之一,九十九个不善,有一个是善,对于这社会就有很大很大的帮助。这一个善人的福就能够帮助九十九个恶人,减缓他的恶报,有这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不能够轻视自己。你要是懂得这么一个道理,你就应该要知道,今天要化解这社会的冲突,促进世界和平,就在我们自己一念。我们自己回头,这世界就有救;我们自己依旧迷惑颠倒,不肯回头,这世界就有灾难。所以要帮助众生,先救自己。怎么救法?回头是岸,自己要赶快回头。从哪里做起?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从一心念佛做起,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头的易行道。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念佛是消业障。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说,从来没有间断的在说,劝勉大家一心念佛。为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性德圆满的称号,念这句名号就是与性德圆满相应,知道的人不多。确实念佛的人自己也不晓得,念久了,不知不觉性德显露,烦恼习气,你不转,自然就没有了、就融化了,这功德多殊胜。
 
  我常跟同学讲,修行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内心的对立化解,真正消灾免难,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确确实实能把内心的对立、矛盾化解掉。不起心则已,起心就是阿弥陀佛;不动念则已,一动念就是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一句《往生论》里面讲是「清净句」,纯净纯善,万德洪名。特别是在祖先纪念堂里面念佛,列祖列宗在那里陪伴,一起都念,功德无量无边。听经,帮助你破迷觉悟,为什么?觉悟,你就死心塌地念佛了。你现在这佛号还念不下去,业障太重,疑虑太多,这是障碍。消业障,增福慧,短时间能有最殊胜的成就,无过于这法门。贵在我们自己要认知,贵在信得紧,真正相信没有怀疑,死心塌地一直念下去,不必问收获,不必问效果,一直念下去,水到渠成。所以是「数所成」,到一心,这问题解决了。初步的效果,那效果就非常殊胜,功夫成片,初步的效果就应验了。什么叫功夫成片?就是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能够不断。不断,不是在口上,这诸位一定要知道,口上不断,没有用处,在心上。你的心里头念念真有阿弥陀佛,不一定在口上。
 
  念念果然真有阿弥陀佛,它起作用的时候,不可思议,你看到一切众生统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没有一样东西不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不但是心一片,行也一片,理一片了,事也一片了,你们想想这是不是《华严经》里面四无碍的法界?我们修其他的法门要入四无碍法界,谈何容易!念佛法门成就四无碍的法界还真容易。你什么时候契入无障碍的法界,你回过头来再去学《华严》,轻而易举,一点不费力。展开经本,这就是我家的事情,哪有不知道的事情?哪有不明了?哪有疑惑?我们今天展开经卷,不能解其义,不入佛境界,什么原因?没功夫,这功夫是没有能力伏烦恼,没有能力把烦恼转变成智慧,没这能力。今天要获得这能力,是八万四千种方法,这么多方法里面,念佛这方法最简单、最可靠、最稳当,它有最圆满的理论做依据。我们今天讲这么多经典,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都是说明这桩事情。
 
  现在我们自己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放下,所有一切问题,我所遇到的,总的一句话「放不下」,你的麻烦就大了。放不下什么?那就是数所成,你没有办法超越数。放下就超越了,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可以改变这数。那是什么?那就是我刚才讲的加减乘除。加减乘除是改变数、改变果报。要超越这数,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讲「理一心不乱」。你要看佛在经上讲这「有为之法,总名为数」,起心动念是有为法,如果哪一天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确实实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不落在数里头了。那是什么人?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念佛得理一心不乱。
 
  我们一面念,一面历事炼心,天天训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知道训练自己,锻炼自己,练什么?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四句一起,同时来做不容易,办不到,我们先从最粗、最显地方来做。最粗显的地方是什么?不执着,先练不执着。无论是世法、是佛法,执着是数,我不执着,到于世出世间法一切都不执着,这是我常常讲的。具体而言,就是对于一切人事物,决定不能够有控制的念头,决定不能有占有的念头,先把这念头断掉。没有控制,没有占有,这是真实利益,我跟诸位说,得失没有了。世间多少人被得失折磨,好苦!患得患失,那是真辛苦,生生世世不得解脱。
 
  你能把这两句话做到,对于一切人事物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你得失就没有了,只是这一条就叫你在这一生得很大的自在。然后再进一步学着不分别,不执着破烦恼障,不分别破所知障。学,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没有分别、执着?还有。怎么说断了?还有是恒顺众生,不是自己,自己这边真的没有了。众生分别,随顺他分别;众生执着,随顺他执着,这叫什么?这叫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我们恒顺众生不破坏众生,就是不破坏他的执着,不破坏他的分别,这叫恒顺。
 
  随喜功德,功德是什么?功德就是不分别不执着。我在这里头历事炼心,经历这些事,我在这里锻炼我的清净心,锻炼我的真心,真心把妄心给断掉,锻炼掉。妄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什么?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这是最难的、最微细的,最后在这上下功夫。最后在这上下功夫,那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天天在锻炼,锻炼不起心、不动念。从圆教初住到妙觉四十二个阶级,这四十二个阶级修什么?就是修不起心、不动念。可见不起心、不动念这里面程度有高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到妙觉位的时候才真正圆满。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世间,事上讲,决定与伦理道德相应,与风俗人情相应,决定相应;理上说,本来无一物,一尘不染,这真正是超越,真正是把「数所成」灭掉了。出世间的果,灭,这世法里头因果都灭了。所以这一句,我们明了了,只要起心动念就落在数里头。换句话说,你的命运就有一等高明的人能把你算定,知道你这一生穷通贵贱。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再看底下一段,第二段苦集圣谛,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可恶,或名名字,或名无尽,或名分数,或名不可爱,或名能攫噬,或名粗鄙物,或名爱着,或名器,或名动。】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是讲世间法里头的业,业因,苦圣谛是讲世间的果报,这是一重因果,先说果,后说因。前面我们看到世间的苦果,苦果从哪里来的?它有因。
 
  集谛里头第一句,『或名可恶』,这一句话含义很深。世间人一切造作,所谓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也有善的一面。不善固然可恶,那善也可恶吗?对,善也可恶。为什么?出不了六道。无论你怎么样造作,只要你出不了六道,那就是「可恶」。诸位一定要晓得,这是《华严经》,不是普通的经,普通的经对你做一切善赞扬,不会用这名词。这是出世间法、是上上乘佛法,换句话说,你只要不能够明心见性,就是可恶。再把标准降低一点,你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论你修学的是什么法都是可恶,出不了三界,不能往生。由此可知,这名词里面包含的深广无际。这在五乘佛法里头,上上乘,菩萨法,不是普通菩萨,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看到阿罗汉都可恶,为什么?没见性。认为他们所修学的不够善,对世间的六道里面来讲,他是善法,跟法身菩萨比,他不善,他不会学、他不会修,所以称为「可恶」。
 
  集谛第二句,『或名名字』。「名字」什么意思?有名无实。六道凡夫有一等迷失自性重的人,执着名字相,执着言说相,造成严重的苦果。这事情,世法里头很多,佛法里头也不少,我们佛门里头,一般术语讲着相。着相里头,特别是执着名字相,真的,世间有多少人迷于名字相,执着名字相?造成思想、见解、心理的不平衡,从这里头发生无量无边的罪行,错误的行为。好了,这是有惑、有业,后头果报现前,苦报有得受的,不知道名字性空。所以世尊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往往一桩事情他用好多个名相。我们初学的时候,感觉得很奇怪,一桩事情,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那么多名字?譬如我们最常见到的,真心又叫本性、又叫法性、又叫空、又叫第一义谛,经典随便翻翻,你就能找出十几个不同的名号,说一桩事情。
 
  佛为什么要这样说法?以后学久了,亲近老师教导我们,这才恍然大悟,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叫你不要执着名字相,你懂得这名字什么意思就行了,不要执着相,原来是破除我们执着的。说真的,宇宙之间一切人事物有没有名字?没有,这连老子都知道。《老子》第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是什么?常是永远不变叫常,那是真的。名字可以常常变,假的,不是真的,你何必要执着它?你何必要分别它?说明分别执着是错误的。真正懂得它的义趣,我们就得受用了,知道名字所指的是什么,重实质,不重名相。名相是教学的工具,不是目的,这总得要懂得。
 
  但是在净土宗,佛教给我们「执持名号」,那是一种手段。这是对烦恼、业障特别重的众生,教他们一个方法,执持名号。只有这名号,你执着它,你保持它。为什么?用这一个执着破一切执着,这是个方法,很巧妙的方法。你说我不用这方法,不用这方法没有办法,找不到第二个好法子。为什么?你起心动念势必要去找一个依靠,换句话说,你不能不执着。知道执着是错误,但是你永远没有办法离开执着。我不执着有了,不执着有,执着空了;我空有两边都不执着了,结果执着一个「空有两边都不执着」。总而言之,你还是有执着。所以佛对这一类众生用个很巧妙的方法,执着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你就执着这个。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名号还要不要?不要了,目的达到了。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法身菩萨,法身没有圆满,还要不断往上提升,用什么方法?还用这老办法,不可思议,这方法还是管用。所以「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法子妙绝了。所以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道理在此地。
 
  但是执持名号,必须要具备条件。什么条件?三个条件: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三个条件都是从心上说的,这诸位要懂,不是从身上说的。身可以间断、可以夹杂,心不能夹杂。身是我成天还有生活、还有工作,在家同修还有家庭,你怎么能不夹杂?你是决定没有法子避免,这不碍事,心不能夹杂。口不念佛的时候,可以间断,心不能间断,念兹在兹,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这样才能成就,这方法真的是妙绝。希望我们同修细心的去研究、去体会。真正认知了,一定要下决心,我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成就,决定不能等到来生;要有来生这想法,错了,这大错特错。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0七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0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六三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八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四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四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七一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六二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0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八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九一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那先比丘经》[栏目:佛教典籍简介]
 喻癌细胞[栏目:白云禅师]
 No Ajahn Chah《073》[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禅坐时拇指相触,到后来已经放松后自然松开,要到开静后才发现,这有关系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 (二)[栏目:中级佛学教本]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五五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苦谛思维修序言——分析我的出家心理[栏目:道坚法师]
 30.五上分结与五下分结[栏目:专题经文选译]
 中观四百论讲记(二十九)[栏目: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须把老人吃剩的食物丢掉。是否造业?[栏目:布施供养·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