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依止的老师少一点好?还是多好?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0

问:我来自兰州大学科学学院。佛教很重视师道,有一位堪布曾说:身边的人,即使是自己的弟子、普通人、非佛教徒,他们的语言、行为也会对自己有启发,所以“人人是我师”。但我也看到其他文章中说:初学者较容易生邪见,依止的老师少一点好,请问,这两种观点如何融合?
 
答: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个有修行境界的人,任何人的语言,都能看作是对自己的教导,并将那个人当成上师。比如,假如有人骂我,而我并不觉得是受了伤害,也不以牙还牙,反而把他的指责当作是很好的指点和教训,能做到这样,实际上他就成了我的上师。
 
但如果我没有这种境界,不仅是批评,赞叹也听得像嘲讽,那要我把谁当上师、当老师都很难;即使是我的老师,也不一定会认。像有些学生,一回寝室就骂老师,“他讲得怎么怎么……”,嘲讽老师的行为,把老师当玩偶,在这样的学生眼里,老师也不成为老师了。
 
因此,假如一个人能随着别人的指导再接再厉,随着别人的指责有错就改,不用问,你可以说“人人是我师”;否则,不要说所有的人,就算是你的老师,一个老师,也不一定能利益到你。
 
其实,“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境界不低,这有点像佛教里讲的观清净心。阿底峡尊者说过:“三人之中,必定有一个是菩萨。”这个比例很高,可惜我们发现不了,谁是?谁不是?不知道。但如果我有清净观,今天在座的,我都可以观成菩萨;但如果没有,那我可能觉得在座的都比我差,而且都是凡夫。
 
这两种心态当中,前者显然是有境界的;而后者的话,你们想想,生活中如果持这种心态,那只能给自己带来痛苦,不会有快乐。
因此,在师道的问题上,关键看你的心里是不是认可对方,把他当老师。

兰州商学院问答『 2012年07月03日下午 』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性论与人性论的关系如何?
下一篇:前我跟有些老师学过佛法,也看过他的书,但这些老师后来诽谤密法,那对这些老师,我该怎么看呢?
 给亡人助念期间,需要做火施吗?
 是什么原因促使您皈依佛门的?又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出家的?
 自闭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应该从哪方面正确引导他们呢?
 请问大乘佛教对现代人类的意义?
 作真实供养,感果肯定是真实的,但如果是意幻供养又没有等持力,感果会不会..
 在您刚才讲的那个比喻当中,如来藏和阿赖耶识是不同的,如来藏是大海,那阿..
 我感觉自己做事优柔寡断...莽撞冲动、不计后果...该如何用智慧去辨别..
 在家居士没有条件像佛学院的僧众那样,长时间闻思修行,对于甚深的般若空性..
 如何才能生起往生极乐世界的信心和希愿?
 我是文学院的博士。想问个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4、不共内加行[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依善知识解佛法真义[栏目:传喜法师]
 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 Chapter 12: Dealing..[栏目:佛教禅修直解 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大慧宗杲禅法心要(明尧)[栏目:禅宗文集]
 修药师仪轨布坛法[栏目:药师佛·密宗仪轨]
 三摩地[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The Dhammapada - Chapter XIX. The Just.[栏目:The Dhammapada and The Sutta Nipata]
 家中活观音[栏目:一池落花两样情]
 The Buddha and His Stepbrother Nanda[栏目:A Manual Of Buddhism]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