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0五卷)
诸位同学,请看「第三说分」。说分我们看第一个小段佛现神通,我们把经文读一读: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各随其类,为现神通。】
这个经文不长,只有二十个字,但是它的义理非常丰富。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了很多,前面也跟诸位报告了一些。大师说「知其心念者,领念请也,现神通者,示相答也,言随类者,有其三义」。这个必须要解释。第一「随疑者所宜异故,谓或示色令见,以声令闻,冥资令晓,皆是现通」。这个意思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示色令见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经上常常说的「为人演说」,演是叫他见,表现在形相上;以声令闻就是说法,就是说,所以这两句就是演说。冥资是暗中加持,甚至于被加持的人自己也不知道。我在上面曾经跟诸位举过一些例子,特别是讲经的人,在讲台上得佛力加持。这个例子很明显,讲的人当时不知道,讲完之后想想确实我们常讲三宝加持。如果没有佛菩萨威神加持,这个经典里面很多深奥的道理讲不出来。在讲之前没想到,也没有预备到,这是很明显的冥资令晓。
末后这两句很重要,「以法界身,圆明顿现也」。这是说明这三个意思,或者是示相,或者是言说、讲解,或者是暗中加持,这些事相怎么来的?这一句给我们解答了,以法界身,圆明顿现。这个意思就很深。众生有感,法身顿现,法身没有形相。所以法相之生起,大乘经上常讲「诸法所生」,这个诸法是指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包括虚空。虚空从哪里来的?实在讲,这个问题很少人研究,很少人提出来。世界从哪里来的?我们今天讲的宇宙当中的星球、星系从哪里来的?生物从哪里来的?人从哪里来的?这是许许多多科学家、哲学家都在研究,宗教家也不例外。但是虚空从哪里来的,很少听说。佛经里头就有,连虚空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都提到。这所有现象,连虚空,佛说这是法身顿现。法界身就是法身。
法身没有相,能现一切相,所以佛经当中常常用梦这个比喻是很巧妙的。我们作梦,醒过来之后想想,梦里头有没有虚空?有,也梦到日月星辰。可是梦醒之后,梦里的世界没有了,梦里面许多众生没有了,梦里头的虚空也没有了,可见得虚空是有来由的。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他这是讲什么?讲我们现前的世界,梦是讲迷,我们迷了自性,见到现在这个环境,六道轮回,明明有六道轮回这个事,不能说它没有;觉了之后六道轮回不见了,六道里头的虚空也不见了。那是什么?梦醒了。迷的时候是梦,觉悟的时候就醒过来。觉悟的时候,不但六道没有,跟诸位说,十法界也没有了。
修行人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十法界没有了。到哪里去了?原本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一真法界就在现前。觉悟了,就跟醒过来一样,原来三途六道、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迷了的时候,把一真法界幻化作三途六道九法界,完全跟梦境一样。从哪里来的?顿现!就如同你要去研究你这个梦,作梦梦境从哪里来的,一个道理。梦境是我们熟睡之后一时顿现,没有先后,而且跟你说没有来去,这个境界「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法尔如是,这是事实真相。
清凉大师在这一节里面他有解释,因为这里文上讲的「随疑者所宜」不同,「异」就是不一样。怀疑的人很多很多,每个人怀疑的又不一样,所以佛或者是现相帮他觉悟,或者是言说帮他觉悟,或者是暗中冥冥加持。这也是佛在经上常讲的,用大夫治病这个例子来说。病人得的病症不一样,大夫处方完全不相同,应病与药,药到病除。为他表演,这就是示色令见;为他讲解,那就是以声令闻,总不出这三个方式。通常我们讲的「为人演说」,说了两个,这里头还有一个冥冥当中的加持。这三个是什么?合起来不就是身口意!现相是身,为他讲解是语,冥冥当中加持是意业,佛的三业。这个意思一直贯下下面的六会,世尊答复前面所说的这三十个问题,前面还有十问,怎么答复?不外乎身业、语业、意业。所以这是一时顿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为什么能一时顿应?这两句就很重要,以法界身,圆明顿现。这两句我们要记住。
第二句说,「随疑者流类别故」。上面讲的三个意思,无论是哪一类,都是这三种。我们讲得通俗一点,身表演,语讲解,意加持(意念加持)。意念加持真有效,真有感应。过去我们读这些大乘经,一乘经,我们只是信佛所说,佛不妄语。《金刚经》上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佛所说的一定跟事实真相完全相同。到最近我们听到日本科学家对水结晶的研究报告,豁然大悟,佛在经上讲的,现在用科学方法能够证明,证明什么?意念,就是冥冥当中加持,这是意念。
这个加持他会不会感觉?会感觉到。心地愈清净的人,感应的力量愈强。心地烦恼妄想很多的人,佛实在讲意念也能加持,但是这个加持由于你不合作,就像那个水结晶一样的,没有办法结成最美丽的形相。这个加持,就是说你有一个抗拒的力量,他们在这个实验上也测验到了,用什么测验?电波干扰。譬如他这个实验是用一个玻璃管,里面盛着水,我们在玻璃管外面贴上一个爱字,贴上感恩、感谢。再把一个手机,我们打电话的手机,也放在旁边,然后在显微镜底下看它的结晶。结晶是有,但是它破坏了,不是一个完整的。
从这个实验我们要能体会,佛对我们的加持说实实在在的是永恒的,从来没有中断过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为什么有的人这个加持他感受到,真得受用,有的人佛是同样加持,好象一点效果都没有。这一点效果都没有,就像什么?在实验的时候你受到外面电磁波的干扰。我们这个电磁波是什么?妄想杂念、烦恼习气,这个东西干扰太厉害了。严重的干扰,让最美好的资讯加持我们,结晶都不能够现前,你们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诸佛菩萨帮助我们,我们要肯合作,怎么合作?断恶修善。要知道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这就密切合作了。这样的合作,加持的力量就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迷信,这个身体需要饮食,需要补品来照顾它,那穷人怎么办?古时候帝王大臣福报大,天天补,寿命并不长。你看看历代帝王,活到七十岁的有几个人?不多,三、四十岁死的占大多数。这是从统计上,统计也属于科学,我们要觉悟。乡下贫苦农夫吃的也没有,穿的也没有,生活过得很贫苦,长寿的不少。
由此可知,健康长寿真正关键在哪里?关键在清净心、善心。为什么?这两个心的资讯好,与性德相应,实际上佛冥冥当中加持,那是法性的力量。法性是真心、真如,一切众生共有。这个加持不是说有意的,这个加持是清净平等的,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原本就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在迷,诸佛菩萨不迷,诸佛菩萨这个真如本性加持我们,帮助我们觉悟。所以我们的心清净,我们的心平等,我们的心真诚,那就跟诸佛菩萨密切合作,这个加持的效果好。
所以,我们对于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用我们的性德恢复我们的本能。财、色、名、食、睡,佛给我们讲叫五盖。这五种东西把我们的性德(本性里头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盖住了,盖就是障碍。因此这些东西在现前我们没有办法断掉,我们是凡夫,业报身,断不掉,决定不能够贪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诸菩萨罗汉给我们示现的,都做出样子给我们看,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的,我们要细心在这里头观察。他们给我们示现是放下,生活过得最简单,过得最踏实。
确确实实把贪瞋痴慢放下了,把身心世界放下了,自己的身语意业与法性相应,你就完全变了一个人。怎么说变?你以前没有学佛不是这个样子,你是业报身。现在学佛你真的学了,你学的跟佛菩萨不能讲一模一样,学得满像。你就转业力为愿力,你在这个世间住世长短不受业力支配了,是什么?愿力。愿力就自在,业力不自在,愿力自在。愿力住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众生有感,你就有应。众生的感不断,感是什么?众生需要你,需要你帮助,那你就不能走,你就得要帮助他,因为你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现在有了这么一点能力,不管能力多少,能力大小,你总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哪一天众生不需要了,不想听你的,那个感的缘就断了。感的缘断了,你就可以离开这个世界。所以,住世长短不是业力,是随感应的力量。
梁武帝那个时代,佛门里面有一位大德,也是梁武帝的老师宝志公,观音菩萨化身再来的。四川有一位法师也很了不起,这个法师的德号叫宝香,宝香禅师。有四川人到浙江(现在的浙江)来参访宝志公,宝志公问他:你从哪里来的?从四川来的。宝志公就说:四川香贵不贵?这个人答复说:我们那边的香很贱(很贱就是很便宜),不贵,很贱。宝志公就说:贱,那就该走了。这个人听到,不懂得宝志公讲的什么回事情,听不懂。回到四川之后,见了宝香禅师。宝香禅师问他:你见到宝志公,宝志公跟你讲些什么?他就把这个话告诉宝香。实在讲,宝志公就是把这个话传给宝香禅师。宝香禅师在四川确确实实没有缘分,他是个得道的高僧,人不认识他,不尊重他。所以他问香贵不贵,就是问你们对于宝香禅师尊不尊重,是这个意思。结果他说我们这里香很贱,确实,没人瞧得起宝香禅师。宝志公就托一句话了,既然很贱就应该走了,那里没有缘分,没有法缘。
宝香禅师听到这个话明了了,过了两天他办了一个无遮大会。无遮大会就是请大家来应供,什么人都可以来,都欢迎,平等的供养。而且他这个请客供养是用荤菜,不是用素斋。他预先让人在寺庙前面做了一个放生池,他跟大家一样吃肉。这些人吃得非常欢喜,今天法师开斋,请我们大家一起吃。吃完之后他就表演神通,他到放生池旁边,口一张开,吃的那些鱼虾螃蟹全部是活的,从他口里头吐出来,都在放生池里面游来游去,这旁边人都看呆了。表演完之后,他就走了,你看没有生病。这个时候大家才晓得这是一位神僧,得道的神僧,平常没瞧得起他。最后表演一招,让那些大众生起信心,他走了。所以真正得道的高僧,他住世没有别的,缘分。这个缘佛法里面讲度众生的缘分,化缘,度化众生的缘分。众生尊重他,欢喜他,肯接受他的教诲,有缘。众生不尊重他,轻视他,不愿意听他教诲,无缘。无缘就要走,你住在这干什么?有缘就要来,真正有功夫来去自由,想来就来,想去就去,一点障碍都没有。
中国在过去历代高僧大德里面,有许多佛菩萨再来的,来示现给我们看的。当然这里面也有修行证果的,不能说没有。在这一生当中,一切缘成熟,他烦恼断了,障碍消除,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这里头有示现的,也有真的,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示现的不必说了,就是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修行成就的,他与一切众生的感应,跟示现的人没有两样,平等平等。这是我们常讲转业力为愿力,他真转了。
帮助众生,这个地方讲的身语意三业,如来的三业,菩萨的三业,修行证果人的三业。这是我们平常常常勉励同学,我们是佛弟子,无论出家在家,一定要常常想着为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样子。做一个好样子就是此地所说的示色令见,这做好样子给人看,就这一句;一切时一切处,随缘劝导,这就是以声令闻;第三种我们也能做到,一切时一切处我们以善意对一切众生。这个善意对众生就是佛门讲的回向,回向不仅是在早晚课诵。回向真正的意思就是以自己最清净的心,最善的意念,念一切众生,这就是冥冥当中的加持。
众生再多,差别不同。佛菩萨救护一切众生,我们学习效法佛菩萨救护一类众生也不外这三种。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讲的境界(现在我们讲的范围),不仅是对人,天地鬼神、九法界众生无量无边。如何能把我们的心量拓开?我们身的示现,不仅是给一切人做好样子,还要给一切天地鬼神、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个心量就大!我们的言语,言语里头平常像一般宗教祈祷,但是一般宗教祈祷大概只对一个真神,没有想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华严经》的对象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上诸佛如来,下到地狱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都包括在其中,这境界不可思议。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学把心量拓开。我们吃饭,我们喝一杯水,拿到这杯水,恭恭敬敬,不说出来没关系,我的意念在祈祷。这个意念传遍虚空法界,清净、善好,祝福这杯水,感谢它供养这个身体,感谢它供养一切众生。现在我们明了,这一杯水要在显微镜之下观察,它的结晶多美,这杯水好!不是说这杯水拿到就咕噜咕噜喝下去之后,什么也不知道,心里面还是妄想纷飞,这杯水的结晶不好;结晶不好,养分就不好,结晶好,养分就好。
由此可知,同样是一杯水,科学家确实证明了,经过善意的资讯,给它善意的资讯,或者经过祈祷,或者是法会,这水结晶不一样。所以我们佛门里面的大悲水为什么会治病,你就懂这个道理。是以大悲心、大悲咒来加持这杯水,使这杯水的结晶变得非常之美,它能治病。宗教徒他们在吃饭的时候,饭前要祈祷,那个饭菜跟没有经过祈祷的不一样,这不是证明了佛在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证明了!另外证明了一桩事情,「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要用清净心、用真诚心、用善意,对待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这个样子不知不觉我们就入了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哪些人?法身菩萨,自己不知不觉入这个境界。《华严经》里面所有的法身菩萨,都是这样的心量,都是纯净纯善,他的清净、他的善意遍虚空法界,我们要学。
普贤菩萨教我们的,从哪里学起?从诚敬学起。你看看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礼敬诸佛学什么?诚敬,真诚恭敬。对一切人真诚恭敬,对一切事真诚恭敬,对一切物真诚恭敬,对十法界依正庄严真诚恭敬,从这儿学。儒家教人,《礼记》头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完全相同。世出世间大圣人教化众生,从这儿入门。没有诚敬,无论你怎么样用功修学,你的成就有限。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说了多少次!这是有人请教他,佛法从哪里入门?有没有最简单的方法教我入门?印光大师说两个字,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它成正比例。你要是万分诚敬,那你就得万分利益。古德常说「不诚无物」,你要不诚,那什么都没有,全部落空。
真诚是性德的理体,大菩提心之体就是真诚。佛在《观无量寿经》上讲的菩提心,讲了三句;第一句至诚心,至诚就是真诚到极处,这是菩提心之体。第二个是深心,第三个是回向发愿心。深心跟回向发愿心就是真诚心的作用,起用;深心是对自己,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对别人,他受用。把作用分做自受用跟他受用。
我是怕初学人对佛学这些名词很难懂,我从它的意思上讲了五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就是至诚心,体;清净、平等、正觉是自受用,就是深心;回向发愿就是大慈悲心,他受用。我这样用这十个字来讲,对于现前同学来讲,方便很多了。念念不离这十个字,菩提心现前。菩提心现前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信位。信位菩萨修什么?修菩提心。菩提心修成功,就是初住菩萨;十信心满,你就入住。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来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清凉大师讲随类三义,我们看第三。
「三随疑者所疑异故」。这一句有详细的解释。下面文接着说,「若疑十信,即见如来足轮放光,周乎法界等」。我们一小段一小段的来说。随所疑者,这个疑者他所疑的也不一样,有疑十信的。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说这些人疑虑的,举一个例子,能疑的人未必是十信疑十信,十信也会对十行、十住、十回向产生怀疑。我们一般初学佛的人疑虑更多,如果遇不到善缘,这些疑虑确确实实障碍了我们的信心。尤其在近代,我们看到佛教的形象,不是释迦牟尼佛当时的样子,也不是佛法传到中国那个时候的样子,那个时候是教育!
儒释道三家教导中国社会广大的群众,佛教教学的内容是什么?佛经里头《般若经》上常讲「诸法实相」,佛经一切经所说的,诸位想想,是不是给我们说明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之间万事万法的真相,这哪有迷信!对于这个事实真相通达明了,究竟圆满,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陀;他很通达、很明了,但是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换句话说,他还有疑,我们称他作菩萨。佛、菩萨差别就在此地,都是对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明了,菩萨没有圆满,佛究竟圆满。所以佛教是教育。
可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佛教,今天在这个社会上,我常常讲有四种不同的形象。第一种就是宗教,它不是宗教,但是现在已经变成宗教了,你不能够否定它不是宗教,变质了。第二种它变成学术,它变成哲学。世界上许多大学里面研究佛教经典,把它当作哲学来研究,我是从这儿入门的。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说得好,他有一篇非常精采的讲演,在第四中山大学讲的。当时的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南京师范大学。在抗战之前这个学校称为金陵女子大学,现在改成南京师范大学,这学校我去过。他在民国十二年在这里发表一篇讲演,题目是「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这篇讲演当时震撼了佛教界,他的讲词,讲演的时候王恩洋居士是他的学生,当时听讲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写成了笔记。这篇讲演发表了,有单行小册子流通,我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看到了。我读了之后跟我的看法、想法非常接近。
我学佛一出家,当时就跟中国佛教会提出了一份建议,首先我提到是正名,孔老夫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人喜欢简单,简要详明,所以佛陀教育称佛教,但是现在一说佛教人家都想到这是宗教。所以我就建议说现在不能不麻烦一点,让大家了解佛教究竟是什么,我提出了正名,佛陀教育。加两个字,佛教,佛后面加陀,教后面加育,佛陀教育,这个大家一看就很清楚、就很明了,不至于误会。我的建议佛教会确实是经过讨论,讨论之后,好象也没有把佛陀教育这样一个称谓通知各个寺院庵堂,没有。后来这个案大概也就不了了之。
不管他们是怎么个想法,我这一生是本着佛陀教育这个理念,我来做,我来学习。所以我在台湾相当不容易,很辛苦,讲经讲到第二十年,我才有一个小道场。我这个道场不叫寺院庵堂,不用这个名称,我这个道场用的是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我过去学佛的时候,在李老师创办的慈光图书馆,我在那里住了十年,所以我有一个道场,我用图书馆。为什么用华藏?华藏从《华严经》来的。方东美先生把这部经介绍给我,我非常欢喜,所以我这个图书馆用华藏。在那个时候美国有些同学希望请我到纽约去讲经,我说没有时间,实在没有办法去。最后他们想一个方法,能不能录相,把录相带寄到美国去。我说我没有这个设备,如果有这个设备的话可以,他们就送一套设备来,所以我们的图书馆就加上视听。这是我们头一个道场。
过了五年,第二个道场出现了,简丰文居士供养一个场所,提供给我讲经弘法。这个场所就是现在的佛陀教育基金会,我正式用佛陀教育,肯定佛教是教育。释迦牟尼佛教了一辈子,经上讲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办了三百多次学习的活动;像我们现在办的佛学讲座,办这种活动。我们现在一年办四次,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当中办了三百多次。说法四十九年,说法是教学,教学四十九年。一生,用现在的话来讲,他搞的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
我们要肯定释迦牟尼佛他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地位,他是从事于哪一个行业。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效法,一生忠于职守,务必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不仅有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我们在此地看到的,除言教、身教,有意教,意念,我们今天讲精神的加持。所以用我们今天眼光来看,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是个教育家,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一生所做的事业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工作者,他做了一辈子,没有收人家学费。
他的生活每天出去托钵,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这么样简单的生活,身教。不仅是言教,身教!做榜样来给我们看,确实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贪瞋痴慢疑,他统统断掉了。给我们做出崇高的道德德行,慈悲的教诲。当时、后世如果对释迦牟尼佛认识了解,尊敬的心真的是油然而生,不能不尊敬,不能不佩服,接着会发心想向他学习。
《华严》里面所说的现神通,就是表演,你一定要懂得他表法的意思。所以若疑十信,佛放光,「即见如来足轮放光,周乎法界」。足是什么?立足处!这是说的根本,像盖房子一样,地基。中国圣人也说「人无信则不立」。释迦牟尼佛足轮放光代表十信,你有信心你就有立足之处,你没有信心,你没有立足之处。十信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十信心满,就是菩提心。菩提心里面,菩提心是怎么样修成的?首先有信心。《华严经》上经文,清凉、李长者为我们讲解,这是一乘大法。信心从什么地方建立的?依什么?前面我们读过,它所依的跟普通不一样,是依自性根本智,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所以经上举十方诸佛根本智,凡圣共有之果,信心从这里建立的。
我们信了,信了但是自己毕竟还是凡夫,烦恼习气没断,修行依这个信心。所以信了之后,第二个是念心,念念不忘;第三起精进不懈,要恢复我的真心,真心是什么?灵知。佛在楞严会上讲的「见闻觉知」,见闻觉知之体就是根本智;中峰禅师讲的灵知。要精进不懈,把现在真心上面的染污业障,要把它淘汰干净,使灵知的真心恢复。这个心就是经上讲的大菩提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讲了十个,十个是一个心,真心,真诚心。真诚心里面有这么多德用,也称之为性德,本性里面具足的大德。那个大德无量无边,先开发这十个,这十个是根基,是成佛的基础,不能不知道,不能没有。
在这一会后面三品会详细给我们说,「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这讲十信。清凉在《疏钞》里面有说,「疑十信下,出随疑现通之相」,怀疑这个。注解里面说「于中初疑十信,即是此文,及第十三经光明觉品,言周乎法界等者,等取十方名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菩萨云集,故下经云,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等」。看到佛现这个相起疑惑,所以下面文殊菩萨有言说来解答。
先我们看到世尊的现相,这个现相贯这一大单元。前面「现相品」里头现相是贯全经,《华严经》的九会。这个地方现相,是贯这一个大单元,就是第二分,里面有六会。真的是所谓遍虚空法界,这里头含义很深很深,希望我们学习的同修细心体会。
如来现相从来没有间断过,在什么地方?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从早到晚,一切时一切处没间断过。非常可惜,我们真叫粗心大意,在眼前不认识。眼没看见,耳没听见,我们六根见闻觉知,佛经上讲大概是过分的暗钝,冥顽不灵。为什么如来示现的境界就在眼前你看不见?实在是什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病在我们自己本身,不在如来,如来是真诚、清净、平等的慈悲,为九法界众生示现,现相,现神通。就一般讲,实在是自己业障太重了。
怎样消自己的业障,成就自己的信心?这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学习的课程,这个课程从这一段经文里面讲,就是断疑生信。这个地方经文简单,经文上只是说「各随其类,为现神通」,现什么样的神通没说,到后面经文上我们会看到。后面经文一直通到第七会,你所看到的神通就是慈悲心。十信,佛足指放光;十住,这个经上讲的十行,「足上放光」;十回向「膝轮放光」,十地「眉间放光」。
后面众海云集都是佛神通示现的,十行看到千剎,十回向十千剎。下面一个「等字,等于一分放光中事」,这个一分就是第二分,我们讲第二大单元。经里面讲的一分就是第二修因契果生解分,就是这一分;这一分里头一共有六会,有三十一品经。这个地方放光,一直贯穿下去,此地特别交代,到后面每一会你都看到。但是你要知道,放光是这个时候放的,现通是这个时候现的。现在请看第二大段,「众海云集」。这一段经文很长。
【现神通已。】
你看前面讲现神通,这个地方马上就结束,神通现完了,感应就现前。
【东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色,佛号不动智。彼世界中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于东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这一段说的是东方的状况。这段文里面你细细的分,有八个小段落,也就是说,说了八桩事情。这八桩事情,清凉大师注解里面有。第一个是「远近」,『东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这是远近。要记住「佛剎微尘数」,比西方极乐世界远!我们在《弥陀经》里面看到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是在娑婆世界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十万亿个佛国土。他这个地方是十个佛剎,但是后头是微尘数,十个佛剎微尘数,大概比十万亿佛国土要远得很多。这远近说出来了。第二是这个剎土的「土名」,『有世界,名金色』,金色世界。第三句是给我们介绍那个世界佛的德号,『佛号不动智』。第四个小段是给我们讲佛弟子当中的「上首」菩萨,『彼世界中有菩萨,名文殊师利』。第五是说他的菩萨的「眷属」,也就是文殊菩萨的同参道友,有多少?有『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这个数字跟这个世界跟我们的远近相仿佛,这是讲他的眷属,这么多!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文殊菩萨法缘殊胜,令人羡慕。
要这样殊胜的法缘,我们现在就要懂得与一切众生结法缘。你跟一切众生不结法缘,等到你成佛,你作佛的上首菩萨,跟你在一起的同参道友没有几个人,想想多难看。所以在这些地方提醒我们,我们在现前就应当发心学习,广结法缘。我在这一生到处讲经,大家都晓得法缘很殊胜。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法缘?李老师教的。往年在李老师会下当学生,老师常常教导我们,一定要知道结法缘,教我们结缘的方法。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物质生活非常辛苦,没有力量跟众生结缘。老师告诉我们,有心就好,力量怎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要有心,真诚善意对一切大众,法缘就殊胜了。我们就真的学习。
李老师讲经法缘殊胜,当年在台中慈光图书馆,诸位要去参观,地方不算很大。他的讲堂坐满,坐得很挤,四百人,在当时有这么多听众相当不容易。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人怎么结缘法?做义务的招待。讲经之前,听众来了,我们在门口迎接。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人,在门口做招待,欢欢喜喜笑面迎人,引导他入座。人坐快满的时候,后面来了,看看哪个地方有座位,带他去。让这些听众到讲堂里来,感到温馨,宾至如归,欢喜心。偶尔我们有一点零钱,买一点糖果,听众一个人分一个,结缘!欢喜结缘,老师教的!所以他有这么多同参道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接下来『来诣佛所』。这是他们到这个地方来,参加佛的法会。佛的法会是教学,讲经说法,他们是来听经的,是来学习的。第七段是『到已作礼』。到了之后,首先向佛致敬。这些礼节要懂得,今天我们到一个道场,这个道场大殿上供的有佛像,我们首先要到大殿去拜佛。这是对这个道场的尊敬,对道场的主持尊敬,对道场所有一切修行人致敬。我们礼佛,佛像是代表,恭恭敬敬。致敬之后,你来学习一定有你的座位,你找到你的座位,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坐在那个地方。他们从东方来,所以在东方,他们的座位不需要佛菩萨给他安排,他们自己变化所作,『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这化现。
向下还有九方,每一方都有这八个段落,每一方世界名号不一样,佛的名号不一样,上首菩萨名号不一样,统统有表法的意思。清凉大师跟李长者这两位是我们的导师,都会详细的给我们解说。我们先看经文,把这个经文念下去,第二段南方:
【南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
这个距离是相同的,都是十个佛剎微尘数世界。
【有世界,名妙色。】
你看东方是金色,南方是『妙色』。
【佛号无碍智。】
这十个佛号有一个字相同就是「智」,十智如来。
【彼有菩萨,名曰觉首。】
这就是上首菩萨,你看东方上首菩萨是文殊师利,南方是『觉首』。
【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于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这南方。只有世界名号,佛的名号,上首菩萨名号这三个不同,其余的大致都是一样的。我们再看第三段:
【西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莲华色,佛号灭暗智。】
特别重视这个智字,智就是十智如来。
【彼有菩萨,名曰财首,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于西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第四段北方:
【北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薝卜华色,佛号威仪智。彼有菩萨,名曰宝首,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于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所以我们细看这从十方来的菩萨,上首菩萨带领着他的同参道友,到这个地方来拜佛、来闻法。十方我们才念了四方,现在时间到了,向下经文我们明天接着再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