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一二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31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一二卷)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李长者的《论》文,第二段:
 
  「第二约信心者,即此当品,及通一部,总为信心,于此信心,总信五位中因果,心无滞碍,方可以行修行」,到这里是一段。我们先看这一段,前面我们讲到总为信心,说明信心对我们的修学非常重要。怎样把信心发起来,我想这是许许多多善心的同修都有殷切的希望。怎么个发心法?在这部经里头跟我们讲十发心,有些我们前面读到过的,也有在这个经的后面,现在还没有看到。
 
  古大德为我们总结出来劝导我们,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觉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是众生,我不例外,这就是经上讲的如来种性。我们如来种性好象是断了,其实佛告诉我们并没有断,我们只是迷了,不认识、不知道而已,其实没断。不但没有断,天天还在起作用,在哪里起作用?《楞严经》上佛说「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的就是!你的眼能见叫见性,你的耳能闻叫闻性,你的鼻能嗅叫嗅性,六根的根性就是佛性,六根的根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你不是天天在用吗?可惜的是你应用里面夹杂着严重的染污,所以佛说你迷失了真性。现在你自己的自性做不了主,谁做主?妄想分别执着做主,烦恼习气做主,六根根性为它服务,叫颠倒。你以为什么地方颠倒?宾主颠倒了。六根根性是主人,见性是主人,眼识、第六意识、阿赖耶识、末那识是家里头的佣人。现在麻烦在哪里?佣人当家,主人当奴才,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颠倒错乱」。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烦恼习气当家,六根见闻觉知听它摆布。
 
  所以佛在这个经上头一句就教给我们,「为不断如来种性发心」,如来种性就是自己的佛性,是自己的如来种性,要搞清楚。千万不要看到这条,大概把如来种性解释做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所谓是护持正法。不错也有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是第二义,第一义是护持自己如来种性,然后你才能谈得上护持正法,护持诸佛如来菩萨的教诲。自己对自己都护持不了,你怎么能护持如来正法?说老实话,如来正法自己根本都不认识,你怎么能护持?古今多少人在佛法里面造无量罪业以为是佛法,太多了。所以这个经里头字字句句要搞清楚,不能有丝毫错误。古人常讲「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们发心,发无上菩提心,就是为了不断自己的如来种性,目标是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
 
  第二,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心性遍法界虚空界,心性里面的德能,每一种也遍法界虚空界。哪些德能?我们随便举举,眼能见是德,眼之德能,现在讲功能。眼见它的范围是遍法界虚空界,没有障碍;耳听,这个功能在佛法讲这是性德,它的功能也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今天这个能力好象是丧失了,其实没有丧失,如果自性当家就恢复了。现在麻烦是什么?奴才当家,这失掉了。所以交光大师注解《楞严经》,他的注解叫正脉,《楞严经正脉》。他主张用根不用识,用根就是根中之性,根性当家那就是诸佛如来,就是法身菩萨;八识五十一心所当家,你是凡夫。
 
  大乘经里面诸位同学读过,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天台所说的藏教佛、通教佛,华严所说的,就是贤首所讲的小教佛、始教佛,没见性。大乘经上称他们叫外凡,还是凡夫。凡夫分内外,这个内外的界限是六道,六道里面叫内凡,六道外面叫外凡。他是相似的圣人,他不是真的圣人;超越十法界,生到一真法界,那才叫圣人。这个经论里面诸位常常看到的三贤十圣,叫圣贤。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三贤,初地到十地这是十圣。三贤十圣住报土,实报庄严土,一真法界,六道是住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西方世界有四土,释迦牟尼佛也有四土,我们要知道。所以为这桩事情,你说要不要发心?我们的能力,本来真的是无量无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现在搞成这个样子,要发心恢复,这是第二桩事情要发心的。
 
  第三,我们学了佛,不论在家出家都发了愿,当然这个愿很多是口头上的,不是真正发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这一个愿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你要发心。你要不发心成菩萨、成佛,你就不能度十法界的众生。你这一句话,说得不好听的话是妄语,不能兑现。我们总希望我们的话是真实的,绝对不是假话,那不发心行吗?第四,从事上来说,知道这个世界有成有坏,「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希望求到真常。真常有没有?有,为这个事情要发心。第五,了解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有佛性,一切众生有本善,一切众生有烦恼、有习气、有妄想分别执着。在六道里头迷惑、造业、受报,对于众生的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我们要发心成就智慧德能,回过头来帮助他。
 
  第六,知真妄不二,染净不二。六道轮回、九法界,如何帮助他们把五浊恶世改造为清凉世界,不发心做不到。为这桩事情发无上菩提心,学不厌,教不倦,用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手段,帮助众生做一个转变,这个世界就改造了。再要知道众生(六道里头的一切众生)他们心里头想的,他们心之所好,种种烦恼习气都知道。就像大夫治病一样,你要不了解这个病根、病源之所在,你就没有办法把病治好。为这桩事情要发心。我要帮助众生断烦恼,我自己的烦恼不断,就不能帮助他们;要帮助一切众生破所知障,我自己的所知障不破,怎么能帮助他?
 
  知道众生在六道里头轮回的状况,这个很复杂。世界有成住坏空,我们要问:这个世界坏了、没有了,他这个轮回应该可以停止了吧!告诉你,不会。他到他方世界去投胎去了,他方世界也有六道,该堕哪一道还是在哪一道。他方世界坏了,将来这个世界又成了,他又来了。世界无量无边,大多数世界里头都有十法界。我们在这个《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你看前面在「华藏世界品」里头我们看到的,这举一个例子,举华藏世界范围之内的。我们看到,固然里头有不少「纯一清净」,纯一清净的那个世界没有六道,像什么?像极乐世界纯一清净,少数不是多数。
 
  那个纯一清净的世界,说老实话,就是菩萨在那边改造成功的。我们娑婆世界,不错,有很多佛菩萨在此地,也在很用心来帮忙改造,还没成功。要把它改成纯一清净还需要时间,要让所有一切众生都觉悟了,这个世界就纯一清净,就变成纯粹净土了。你想想看这个愿心多伟大,世出世间还有什么事业能跟它相比的?这个事业是菩萨事业,这个事业是如来家业。我们今天有幸加入如来家族,问题就是你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要是真的是如来家族,知道这个世出世间第一等伟大的事业,没有比这个更超胜的事业,你要不要发心?
 
  第九个,知众生诸根心行。了解众生的根性,了解众生的心行,这样才能教他。你要教他,你自己先要学。你看佛教学,我们在前面说过,总不外乎三轮教导,这个三轮就是身、语、意。身要示相,永远都在示相,从来没有间断的示相,我们能懂吗?有人的所在,我们示相给人看,没有人的所在,有我们凡夫见不到的众生。中国谚语里头常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还是凡夫,我们看不到他,他看到我们,我们要做样子给他看,他也是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众生是指十法界众生,所以一切时、一切处,我们不发心学怎么行?理事因果要通达明了。
 
  世间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读到,这个世界重重无尽。现在的科学家,从数学的理论上发现,有一些发现跟佛经上讲的慢慢相应。数学的理论告诉我们,空间、时间不是真的;空间没有远近,时间没有过去、未来。这不跟《华严经》上讲的一样吗?整个宇宙包括虚空,世界的形成是一剎那,这不就是佛经上讲的顿现吗?
 
  在上一会我们研究这桩事情,《仁王经》上讲的是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我说这是世尊的方便说,引导我们因方便而悟真实,悟入真实,真实的现象只能用「不可思议」这一句话来说。当时我记得我是用光速(光的速度)来说明剎那生灭。现在我们知道了,光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一公里呢?一公里是三十万分之一秒,一公里。一公里一千公尺,一公尺?一公分?一公厘呢?三十万分、三百万分、三千万分、三亿万分之一秒、三十亿万分之一秒、三亿亿分之一秒。从这里我们恍然大悟,我们懂得什么叫「不生不灭」,什么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么叫「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告诉我们「应作如是观」,这样观,智慧现前,不但智慧现前,你清净心现前,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亿亿万分之一秒,哪来的妄想?
 
  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现象,相续相。我也曾经跟诸位举过例子,过去我是从初中的时候,念初中的时候就玩照相机。以后在台湾有一段时间,我玩八厘米的摄影机,小电影。我自己有一套设备,自己拍摄,自己剪接,有一套放映的设备,我有一点这些知识。银幕上的画面,一秒钟要用佛法的术语来讲,二十四次生灭,镜头打开这个相生了,关起来这个相灭了,一秒钟放映机的镜头开关二十四次。换句话说,换二十四张底片,一秒钟。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就好象是真的了,银幕上看的是什么?相续相,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相续相。如果要跟你说一秒钟有十万次的相续相,有百万次的相续相,有亿万次的相续相,再跟你说,亿亿万次的相续相,你就会把这个相续相认为是真的了。相续相剎那生灭,到最后我们能想象得到,生灭同时。生灭同时,佛就叫它做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生灭同时,不是没有生灭。没有生灭要说不生不灭,这个话毫无意义,有生灭说为不生不灭。
 
  我们就晓得,不生不灭是说明生灭的真相,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可以欣赏,你可以受用,不能执着,不能分别,不能在现象上有任何妄想。为什么?它不存在。自己这个身心的相也是妄相,也是不存在。什么东西存在?性存在,心性。心性是能变的,心性永恒不变,相在变,性不变。性在哪里?遍虚空法界。所以佛在楞严会上讲,所有现象「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速度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你要把这些所有一切现象认为是真实的,你颠倒了,这叫妄想。什么叫妄想?什么叫无明?这叫无明。你根本不了解事实真相,无明,无明是不明了。明了之后什么事都没有,真的是天下太平。古人清楚明白了,给我们说了一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事情谁清楚?佛是究竟圆满的清楚,法身菩萨清楚了,所以他在一切示相上、现象里面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功夫还不到家,还不圆满,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叫法身菩萨。科学家的发现,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科学家很聪明,如果要读了《华严经》,那真的,他马上就证得法身菩萨果位了。妄想分别执着在理论上讲可以顿断,这个在佛法里面讲上上根人。一断一切断,为什么?他明了,彻底明了了。中下根人难,难在他烦恼习气他一下断不了。为这桩事情,你要不发心认真努力学习,成无上道,怎么能帮助众生?
 
  最后一条,知众生三世智。肯定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是迷惑、糊涂而已。就好象一个人,这人很聪明、很能干,现在怎么样?现在喝醉酒了,在发酒疯。我们在旁边看的人知道,他酒会醒过来的,醒过来他就正常了。我们要肯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众生可以帮助他回头,只要我们有信心,有耐心,有善巧方便,他一定会回头。迷惑是暂时的,不是长久的。世尊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许许多多,应当发心。
 
  长者在这个地方讲的这句话很重要,我们要发信心,发心最重要的就是要发信心。「于此信心,总信五位中因果」,五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总共有五十个阶位,因深信不疑,果也深信不疑,你才能修行。你要有怀疑,你就没法子修,这个道理不难体会。我们今天修行没有办法成就,这个没办法成就原因在哪里?我们怀疑。头一个怀疑自己业障烦恼习气深重,不能成功,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没有信心,你还能成就吗?第二个对佛没有信心,信心生不起来;对经典没有信心,对老师同学没有信心,难了,真难。所以经年累月在菩提道上,可以说只有退步没有进步。
 
  怎么知道退步?烦恼习气常常起现行。这一点我们自己要时时刻刻反省、检点、观察。我们对一切境界确实常常生起喜怒哀乐,顺自己意思的,什么意思?烦恼习气,顺着我烦恼习气的,我就喜欢,违背我烦恼习气的,我就瞋恚。他不是随顺性德,随顺自己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就是我常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顺着这十六个字的,你就欢喜;违背这十六个字的,你就生烦恼,你就发脾气。你怎么会有进步?这才晓得这十六个字是我们的根本障碍,这个障碍不能突破,菩提道上确确实实寸步难行。
 
  我跟同学们讲的是真话,我自己的学习,老师没有给我讲得这么透彻、这么明了,老师只教我「看破放下」。我的成就是对老师有信心,对老师的教诲有信心,我能依教奉行;对自己有一点信心,没有像经上讲的这样清净坚定的信心。但是那一点信心带进门,随着时间,随着学习教学,这几十年来逐渐逐渐培养,才跟经教里头有一点相应。纵然没有到完全真实,可以说相似位是有了,有一点像了,于是这个信心愈来愈坚定。解帮助你信,行帮助你信,信帮助行、解。信、解、行、证是一,一而四,四而一,不能分的,所以这才能谈得上修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李长者的开示:
 
  「譬如有人,过五百由旬险道,先知通塞,然后行往」,这是比喻。「如有教说」,用他们的比喻。「由旬」是古印度长度的单位,在中国计算长度的单位用里,我们讲多少里,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里。古印度叫由旬,由旬有三种,有大、中、小,我们在经论上看到的,小由旬合中国四十里,这一个单位。中国的里,一里大概相当于半公里,就是中国华里二里相当于一公里,中国里小。由此可知,小由旬算公里来算的时候,就是二十里,这是一个单位,长度单位,小由旬。中由旬,现在用公里来讲就是三十里,大由旬是四十里。五百由旬这个距离相当长,这不是五百里。五百由旬的险道,要通过这个道路,这个道路艰险,很难走,道路上恐怕有毒蛇、猛兽或者还有强盗。你要想走这条路,先知通塞,你预先要调查清楚,哪个地方有障碍、有险阻?哪个地方顺通?然后你出发,你才能达到你的目的地。这是个比喻。下面说,「喻如十信菩萨」,比喻就像十信位的菩萨,「于信心之中,先知五位进修通塞」,这是初信位的菩萨,你对于信位、住、行、向、地,这五位。这个五位是菩萨道,像前面比喻一样,你也要知道进修的通塞。「预以愿行防之」,你才能很顺利的通过,最后达到如来究竟果地。菩提道你走通了,这里头最重要的是信心。
 
  所以下面讲,「以信自心分别之性,本是一切诸佛不动智体,用防邪见,外取他境故」,到这儿是一段。信心这就是建立在根本智的基础上,「一切诸佛不动智体」就是根本智。我们要相信,我们现在的心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是迷。如果觉悟了,原来妄想分别执着的体就是不动智,就是根本智。迷了根本智才变成妄想分别执着,所以要相信我们的分别性就是不动智。明白了,觉悟了,这就产生力量,能够防御一切邪知邪见。
 
  「外取他境」,这句话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取,你就被它诱惑了;不取,诱惑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不受。不取就是不接受,不受它的干扰,它在不在周边?在。虽然在周边,对我没有影响,对我没有干扰,这个叫功夫。这个功夫大乘佛法里面讲就是戒定慧三学,三学增上产生了力量。禅宗里面有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就是这个意思。「百花丛中过」是比喻五欲六尘的境界,自己有功夫,对于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是智慧,后得智无所不知。「片叶不沾身」是功夫,是禅定,是清净心,外面不管你是什么样境界,怎么样诱惑,总而言之,我清清楚楚明明了瞭,如如不动。岂不是就是《金刚经》上佛教须菩提的,须菩提是我们的代表,教导我们应当「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对了。不取于相,智慧;如如不动是禅定。
 
  所以会修的人,这个境界现前不怕它,定慧等学,你的定慧不断在提升,是好境界不是坏境界。所以对一个会的人、觉悟的人,好境界;对于不觉的人,没有定功的人,这个境界就是逆境。为什么?他遇到这个境界受不了,他会退转,他跟着这个境界走了,这就错了。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好,「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心要好,什么境界都好。善财童子的心好,你看五十三参里面,顺境、逆境、善人、恶人,他都遇到,都好,统统都好,没有一个不好;帮助他,提升他的境界,一生证得圆满菩提,他这个菩提道上真的叫一帆风顺。为什么?实际上,佛已经把这一套的本事传授给你,问题你会不会用!什么本事?《华严经》上的十波罗蜜、十大愿王。这个十波罗蜜、十大愿王你要会灵活运用,得心应手,无往而不利,什么障难都突破,遇到你都化解了。你要不会运用,你就错了。布施是放下,该放下的时候赶快放下,没事;持戒是守法,该守法的时候一定遵守;该忍辱的时候一定要忍。懂得!会用!这些重要修学的纲领,就是帮助你提升境界,帮助你证得高位,没有别的。
 
  五位之因就是十波罗蜜。你看看初信位的菩萨修布施,初住菩萨也修布施,初行位、初向位、初地统统修布施,二信位的菩萨,二信、二住、二行、二回向、二地统统修持戒,所以五位之因就是十波罗蜜。每提升一个阶段,譬如十信提升到十住,他那个因活泼了、范围广大了,应用非常灵活。再提升一位,十住提升到十行,应用更广大、更自在。科目还是一样的,但是在修学境界上不一样。到了地上菩萨几乎已经纯熟自然,完全跟法性相应,大乘教里面讲的三轮体空,痕迹都不着,确实像孔老夫子讲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地上菩萨;科目一样,境界不一样。这是说我们应当明了,应当向菩萨们学习,我们现在实在说连初信位都没有证得,但是可以学,不是不能学。要发大心,要远离自己的烦恼习气,离多少算多少,对于念佛往生有很大的帮助,烦恼轻智慧长。
 
  再看下面,「以随位妄识散动,障真智故,以禅波罗蜜防之」。这个地方是长者举几个例子,随位就是每一位,从初信位到十地。也许有人要问:十信位里头妄识散动障真智,没问题我们相信,十地菩萨还有吗?有,十地菩萨妄识散动非常微细,我们不能体会,所以他用的那个禅定比十信位菩萨禅定,那个功夫深得多。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还是妄识散动,如来果地上才没有,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这个道理要晓得。愈往上面去,禅定的功夫愈深,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透得愈广,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
 
  你从这一个提示,我们就晓得,你要会学的话,你现在就可以派上用场。心在散乱妄动的时候,用禅定把它伏住,对治。你懂得这一条,十波罗蜜都会用了。恶念起来的时候,我用持戒来防止它;自私自利悭贪烦恼起来的时候,动摇的时候,我用布施供养来降伏它;嫉妒瞋恚念头生起来的时候,用忍辱波罗蜜防止它;懈怠懒散用精进来防止它,你不就都会用了!过去祖师大德常常问学人:你会么?这也是一样,十波罗蜜、十大愿王你会吗?学《华严》用十波罗蜜,不是学《华严》的,学大乘通常是六波罗蜜,重要的你要会用。完全落实在你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
 
  下面又举了一个例子,「以随位第八住,第八行,第八回向,第八地」,八地不动地。「智增」,在这个地位上,智慧增长。「滞寂」,寂是定,滞是滞留。换句话说,定慧不平等,智慧多了,禅定少了,这是障碍。「障真无作大悲故」,这个时候大慈大悲是属于无作的大慈悲,那怎么办?「以一百四十大愿防之」,我们不谈这一百四十大愿。总而言之,这个时候愿力要紧。《华严经》给我们讲有十种净愿,这个十愿我们现在应当学。一百四十愿归纳起来也不外乎这个十愿。第一个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诸佛菩萨因地发的愿很多,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四弘誓愿,这四大类。讲得再多,都是这四大类的细说,这四大类是总纲,纲下头有目,所以我们就不要说太多了,说十个,《华严》十净愿。度众生,就要时时刻刻想到帮助众生,帮助众生的行要能抓住机会,懂得观机,掌握到机会,抓住机会全心全力帮助众生。帮助他什么?不外乎三桩事情:帮助他断恶修善,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转凡成圣,总不外乎这三大纲领。在这三大纲领里面,最初方便尤其重要,帮助他认识佛教,这个重要。
 
  佛教这么好不认识,对它产生误会,不了解,他永远不能入佛门。因此我们做种种示相,种种言说,所谓是接引初机。引导他入佛门,先要引导他见到相好,相好是什么?自己要做出好的形相给他看。不是建一个富丽堂皇的寺院,不是造许许多多庄严的佛像、菩萨像,不是这个。这个相是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造作,活的形相。我们如何能把在经论上学到的东西,全部落实在这个身上,让他在这个身上看到活生生的佛法,这个重要。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他学习,学得要很像。我们这个身相就是佛陀的代表,佛陀的精神,佛陀的教诲,佛陀的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佛陀的智慧,都在我这个形相上显露出来,这叫度众生。
 
  你要没有做到,你没有这个愿。你有这个愿,你自然做到,你会很欢喜的去做,而且一点不困难。为什么?烦恼习气淘汰尽了,佛菩萨没有烦恼,没有习气,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有贪瞋痴慢,从这里学。我要把这十六个字表现在我的身上,在我的容貌上,让大家不要说话,一看他会发现,他就看清楚了。一天看不出来,两天,一年看不出来,两年。我们天天表演,时时处处表演,永远没有疲倦的表演,启发众生。净宗同学修学的纲领: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在哪里?就在这个心行,就在这个形相,这个形相就是圆圆满满的《大藏经》,一丝毫没有欠缺,圆圆满满的佛法,这叫度众生。十愿这一句是总说,下面九句别说。
 
  别说是你要怎么做法?从哪里做起?从行善做起,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因为这个不分宗教、不分种族、不分历史文化,善心、善意、善行遍法界虚空界。佛慈悲,特别为我们提示十条纲领,十善业道。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断十恶修十善,从这里下手。让这一切众生看到你的善行,体会到你的善意、善心,接受你,欢迎你,欢喜跟你学习,你看这多重要。你的大慈悲心自然就不会产生障碍,然后接着再表演,表演什么?学佛。佛是世间最有智慧人,最有德行的人,我们依他做老师,向他学习,这样能够带动一切众生,大家都向佛学习。
 
  过去满清入主中国,怎么统治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口?那些开国的帝王聪明有智慧,很了不起,他们用儒、用佛来统治中国。他对人民宣说,不是我的意思,不是我说的,孔老夫子说的,佛说的。咱们中国人一听,孔老夫子说的,佛说的,哪一个不服?都服了,真的是心服口服,甘心情愿请他做皇帝。所以他不说是他自己意思,孔老夫子讲的、佛讲的,聪明到极处。日本人侵略中国,就没有满清开国那一套帝王那么聪明,日本人要是占领中国之后,样样也都是孔子说的,佛说的,中国人服了。这是接引众生入佛门。
 
  第四愿护法,这个护法是护持正法。护持正法里头最重要的培养弘护的人才,弘法,学生;护法,老师。像学校一样,教导学生的是教员,护持学校的是校长,校长从哪里来的?以前还不是当教员。所以他教得很久,他很内行,他的学生起来了,可以担任弘法了,他就来护持。现在佛教衰了,什么原因衰?护持佛法的人没有通过教学。就是说寺庙庵堂的住持,就是校长,他没教过书,他不是从教员出身的,他对于这一套教学他不懂得,于是他的思想政策可能就发生错误。这个错误不但没有护持,障碍了佛法,道理在这里。所以诸位细细去观察古来的道场丛林主席,寺院庵堂的执事,都是讲经说法的,都是著作丰富的,他懂、他内行,他不外行,所以正法能够久住世间。
 
  佛法是社会教育,用今天的话来说,我们要肯定它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这一点不但自己要认清楚,还要帮助社会广大的群众,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释迦牟尼佛是人不是神,佛陀、菩萨、阿罗汉,在佛法里面都是学位的名称,像现在大学里面学士、硕士、博士。佛是博士,菩萨是硕士,阿罗汉是学士。你的修学达到一定的水平,被大家所肯定,这个标准跟世间标准不一样,阿罗汉的标准:正觉。真正觉悟了,这个觉悟没有错,正确的。正的标准是什么?见思烦恼断了,所以六道里头没有阿罗汉。
 
  六道里面觉悟的人也不少,为什么不称阿罗汉?他见思烦恼没断,《金刚经》上所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还在,外面,你看他还有自私自利;里面,他还有贪瞋痴慢,贪瞋痴慢淡一点、薄一点,不行,他没断。阿罗汉的标准是这个统统断掉了,佛肯定你「正觉」。菩萨比阿罗汉高了,「正等正觉」,法身菩萨,用真心不再用妄心了,转八识成四智,圆教初住以上,一直到等觉菩萨,正等正觉。究竟果位上加一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的果位。你要得无上正等正觉,你就是佛;你得的是正等正觉,还没有到无上,你是菩萨;你只得正觉,还不能正等,你是阿罗汉。三个学位有三个学位的标准,这个要懂得。他不是神,这是佛教里头学位的名称,他是人。
 
  佛法里头没有丝毫迷信,充满了智慧。方东美先生讲「人生最高的享受」,哪能不学?我是被方先生这句话拉到佛门来的,因为我向往人生最高的享受,到哪里去找?还真有,我们不知道。不是老师引导,我们一生要想把这个摸索到,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我们对佛教先有成见在,认为什么?它是迷信、它是消极,有这个成见在就不愿意接触,你怎么能入佛门。老师这个引导无量功德,改变了我们一生。在这一生当中真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知道怎么样学习,怎么样护持,怎么样去弘扬。今天弘扬一定要用高科技,要用媒体,能够扩大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用网际网路,用卫星电视。我们在摄影棚里面,跟全世界面对着萤光幕上的同学在一起学习,无远弗届。
 
  这个十愿我们讲了四条,后面第五入土,第六同体,愈讲意思愈深。这个入土就是四摄法里面同事摄,我们今天讲要融入众生的境界,你不能够融入,你怎么能帮助他?佛菩萨要帮助我们,一定要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人身,才能教我们;要教畜生,一定要示现畜生身,跟它在一起才行。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一三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一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九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三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五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四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六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八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七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七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三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八三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的父亲是一位聋哑人,我用什么行动和态度让他认识佛法?[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共修《岩洞老人颤抖歌》内容(七)[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知觉和六识心王[栏目:因明与辩经]
 三皈 五戒 十善[栏目:成刚法师]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五十九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及时拔掉邪恶的“小树”[栏目:看开]
 觉者的生涯 第十一章 住在豪华的楼房或狭窄的马棚,对我并没有什么分别。[栏目:觉者的生涯]
 夫妻之道有三等[栏目: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唤醒心中的爱与慈悲[栏目:修行笔记]
 六祖坛经讲记 第31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