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二三卷)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清凉大师的疏,随门别显:
上面讲到「圣人无名,为物立称」,现在我们接着看下面所说的,「若就德以立,德无边涯,若随机立名,等众生界」。这是说佛菩萨立名他有个原则,这原则里头最普遍的就是为众生,总不外乎帮助众生、暗示众生,破迷开悟,转恶为善,转凡为圣,目的都在此地。接着讲,如果要是就佛菩萨德行上立名,我们知道诸佛如来名号表性德,菩萨名号表修德。德无边涯,没有边际,所以佛的名号多,菩萨的名号多。社会一些人不知道这意思,以为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就是低级的宗教。哪里知道佛教跟宗教真的扯不上关系,佛教用的这些名号,正是《华严》所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所有一切诸佛的名号,我们看到《佛名经》,佛一下就给我们讲了一万二千多个佛名,性德。谁的性德?自己的性德。自己性德跟诸佛如来的性德完全相同,无二无别。说毗卢遮那佛的性德也好,释迦牟尼佛也好,阿弥陀佛也好,跟自己的性德无二无别。让我们晓得,我们自性本来具足这么多的德能。菩萨名号表修德,还是自己。地藏菩萨表孝亲尊师,我自己能够真正做到孝亲尊师,这名号是自己的修德。观世音菩萨表大慈大悲,不是他,是我!见到菩萨的形像,听到菩萨的名号,自己本性里头大慈大悲,我们要落实,要知道对一切众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诚清净平等的慈悲,这就是观世音菩萨。
文殊师利,这名号完全是梵语,它的意思我们在这里刚刚读过,妙首、妙德、妙吉祥、妙胜(殊胜),有这四个意思。他代表智慧,没有智慧就不妙,有智慧才妙。我们要学佛菩萨,应化在这世间,一切都依智慧,不要依感情,为什么?情是假的。为什么说是假的?变化太大了,常常会变。所以世间人,他不是个修行人,修行或者功夫没到家,情绪不稳定,今天跟你很好,明天就翻脸了,这些事情我们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他对我很好,我点点头笑笑,不要当真,说不定明天就翻脸了。明天果然翻脸,我们也笑嘻嘻点点头,为什么?正常,情绪!就像三、四岁的小孩,一会儿说我喜欢你,过一会儿转身我讨厌你,不要当真。他说喜欢你,你也不要当真,说讨厌,你也不要当真,剎那剎那之间在变化,他不稳定。六道众生意识心做主宰,无一不如是。佛菩萨不一样,佛菩萨的慈悲永恒的,我们讲佛菩萨慈悲就是爱心,他不会变。你欢喜他、尊敬他,他对你很慈悲:你讨厌他、侮辱他、毁谤他,甚至于杀害他、消灭他,他还是慈悲你,他不会改变。为什么?他依智慧。文殊,智慧!
智慧是真心,情绪是妄心,这诸位要懂。法相宗的修行,它修行总的纲领叫转识成智,识是妄心,转识成智;换句话说,把妄心转变成真心。八识,妄心;四智,真心,佛菩萨用真心,修行人功夫得力用真心。凡是用真心的,法相宗你们看看《百法明门》,《百法明门》里面就说得清楚,用真心的同生性。同生性是什么意思?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同样用真心,这是同生性。什么果位是属于同生性?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这就是大家很熟悉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时候真心用事,不是妄心。十法界里面佛菩萨,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修行的功夫好,功夫真正得力,他虽然还没有转识成智,但是他的智慧,就是定慧有力量,能伏住烦恼习气,也能够做到像佛菩萨一样,对待一切众生真诚、慈悲他不会变,这我们讲什么?他是相似位,很像佛菩萨,但是他还是用的妄心,只是定慧功夫得力。
我们在一生当中,真正做到转识成智不容易,太难了。换句话说,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不是末法时期人能办得到的!我们可以做得到的,功夫得力,定慧等运,能够把妄心伏住,不起烦恼。在一切境缘当中,能够随顺经论教诲,不管什么样的逆境、恶人,依然能够用真心,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来对待,可以把自己提升到相似位,这好。功夫提升到相似位,这是伏烦恼,没有断烦恼,断烦恼就转过来了。没转得过来,念佛往生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凡圣同居土,这是我们在一生当中只要自己肯干,能办得到。真正转识成智是不容易,但是也不能说办不到,各人根性不相同,缘分不相同。
总而言之一句话,修行在顺逆境界里头磨炼,历事练心,《华严》是最好的指导原则。顺境里面不生贪恋,这比什么都重要,逆境里面不生瞋恚,特别是人事环境,先在这地方用功夫。所以会用功的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好缘,你不从这上历练,你怎么能成就?所以明白人、会用功的人,肯定你这一生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对你好的人、帮助你的人,对你有恩;对你不好的人、害你的人也有恩,有什么恩?没有他的逆境,怎么能够晓得你自己功夫在提升。等于说他来考试,你的烦恼会不会现前?最恶劣的方式来对你,看你生不生烦恼?果然在这里不生烦恼,你不感谢他吗?
你们想想,这大家《金刚经》都念过,《金刚经》里面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感激歌利王,没有一点怨恨心,为什么感激他?因为歌利王这样一个举动,忍辱仙人才真正明了,忍辱波罗蜜圆满了。等于我们念书,这是考试!逆境是考试,每次很顺利的通过,你就提升一级。修行人对于这些最恶劣的人常存报恩心,忍辱仙人对歌利王,当时就发愿了,将来我成佛,第一个来度你。释迦牟尼佛就是那个时候的忍辱仙人,憍陈如尊者就是歌利王。佛说话兑现了,不打妄语,成佛头一个度憍陈如。憍陈如确确实实在释迦会上第一个证阿罗汉果,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你这一生当中,真的你有福,没有一个对立的,没有一个冤家,没有一个对头,你说这人多幸福,这人人生多美满。功夫是从自己内心里头做,我们绝对不能说是消除外面别人跟我对立,这做不到,佛也做不到。要消除我自己内心的对立,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换句话说,像忍辱仙人,歌利王杀害他,他决定不会去杀害歌利王,这是最严重的!小的,别人侮辱我,我决不会侮辱他,别人毁谤我,我决不会去毁谤他,这小事!这些地方修什么?修忍辱波罗蜜。这忍辱里面有布施,布施什么?法布施。布施什么?布施忍辱。对方总有一天他会觉悟:我用种种恶的念头、恶的手段对付某人,某人一点怨恨都没有,而且我有苦难的时候,他还来帮助。总有一天他良心会发现,这布施忍辱波罗蜜。所以这忍辱里头具足布施、持戒、精进、禅定、般若,要是文殊菩萨十波罗蜜,方便、愿、力、智统统具足。应当学,不能不学。所以没有一个众生不是我的恩人。
我们回向偈子里面天天念「上报四重恩」,什么是四重恩?天天念,念了怎么样?不知道!四重恩里头第一个是父母恩,自己修得好才能报父母恩。第二个是三宝恩。三宝是老师,我们觉悟过来、明白过来了,三宝教的。如果我们没有接触过三宝,别人要是欺负我、侮辱我,决定反抗,决定报复,肯定的。现在我们知道这想法作法错误的,为什么?报复造成生生世世冤冤相报,彼此双方都痛苦,绝对不能解决问题。忍辱能解决问题,自己要修得让对方觉悟,让对方真正回头,自己度了也度了别人。这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所以三宝对我有恩。第三个在从前是国主恩,现在是国家恩。国家强盛,国土平安,我们才能过安定的生活。第四个众生恩。我们每天吃这一碗饭,这碗饭多少人辛辛苦苦为我服务的成就,我们穿这一身衣服,衣服从哪里来的?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切所需的,多少人辛苦?一切众生提出来的供养,我们今天接受,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修学的成就,回报给一切众生。现在这社会人也常常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话是正确的,这就说明一切众生有恩于我。我自己尽心尽力在我这行业上,在我这工作上做到尽善尽美,尽自己的心力,报众生恩。
每天念这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你要晓得拿什么来报恩。这四重恩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拿什么去报?我们今天在学佛,像不像佛?果然有几分像佛,这就有一点功德,得用这功德报恩,不像不行。怎么样学得像?这我们在讲席里常说,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想法、作法,随顺佛陀教诲。佛菩萨在经教里头教我们怎么做,我们依教奉行,这样就对了。这是说要是就德来立名。「若随机立名,等众生界」。随顺众生的机宜,众生的根机不相同,这是什么?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量法门是随机而立的,经上又常说「无量为一,一为无量」,那个一是就德而立的。
下面清凉大师又说,「虽复多种,皆为随宜,生善、灭恶、见理,而立」,这是把立名几个原则说出来了,这可以说是最高的原则,我们在这里要学。所立的一些名,一定要想到生善、灭恶、见理,见什么?明理。我们这小道场,有两个大厅,原来的教堂现在我们建立教室,教室当中也有一个大厅。我们大型的厅堂有三个,教室有十个,宿舍也有不少,怎么命名?这教堂我们念念不忘老师护法,这是什么?知恩报恩,饮水思源。大教堂我们命名嘉南堂,你们在这里看到,我们教堂的上方,一面是章嘉大师的德相,一面是李炳南老居士的德相,嘉是章嘉,南是李炳南老居士,这个堂嘉南堂。
现在我们这斋堂,我们纪念韩瑛居士,这是我们的护法,护持我们三十年,没有这三十年的护持,我们怎么会有成就?不可能有成就。所以这堂纪念她的,韩瑛堂。新建的教室当中,这一个堂口,我们纪念老师、护法,方东美先生,李木源居士,我们那一个堂口,东源堂,方东美先生,李木源居士。靠马路边上,我们这三个寮房,我们用觉正净,觉路、正路、净路,我们那个小牌子都钉上去了。还有不少的寮房还没有起名字,你们同学们去想想,记住这原则:生善、灭恶、见理。我们将来这教室,每一间教室,你们也都想个名字来给我看看,我让你们来命名,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不要用第一教室、第二教室,不要用这个,让大家看到名号他就有受用。
末后这两句大师讲得很好,「海印顿现,不应生着」。就是说对于这名号,不要生分别执着,不要生这念头。看到之后要把自己的修德提起来,会常常忘记,到处能看到的时候,能提醒自己,这个重要!你们自己多想想,这几天教室应该再一个星期可以交屋,可以交给我们使用了。看看大家,想想看用什么名字来给它命名。前面的介绍就说到此地。
现在我们看看下面,这科判是分段落,也应当读一读。「文中分四」,经文里面分四个段落。第一个「娑婆之内,自有百亿」。百亿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一个也没有漏,取这意思,统统都包括到了,娑婆世界;娑婆是三千大千世界。第二段「娑婆邻近,即百亿之外」。这百亿如果说娑婆世界里面有一百亿个星球,也能讲得通。这大千世界确确实实,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们,现在天文学家发现的银河系,这银河系在佛经里头是一个单位世界。我们知道这样一千个单位世界,组合起来叫一个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又集一千个小千世界成为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组合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这是一尊佛的教化区,他的教区。如果这样算起来,可能不止一百亿,所以百亿我们体会它圆满,一个不漏,这意思就好,不把它看作数目字。
佛经里面讲三千大千世界,是因为它的组成有小千、有中千、有大千。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大千世界,不是说宇宙之间这样的大千世界只有三千个,那你又完全解错了。我过去看到一些学者们,他们的著作里头讲,佛家讲这宇宙是三千大千世界,这意思错会了。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一个大千世界,宇宙当中像这样的大千世界有多少?无量无边,哪里只三千个。我们在华藏世界上看到就不止三千,所以是世界微尘数,真的是不可思议。邻近娑婆世界的四周,这是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之外的世界,这是讲邻近的。
第三「类通一切,谓尽十方」。类是举例,像这一类,再扩大那就是遍法界虚空界,这讲到十方。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亦复如是,这如是怎么讲?就是名号。诸佛菩萨在那个地方示现,所用的名号。最后一段「释差别所由」,解释为什么名号差别这么大,这是什么缘故?这地方的答复很好,「由随物故」。这物是众生,由随顺众生,所以建立名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完全是看众生的需要。众生的需要,他是有时节因缘的。我在前面举的例子,诸位要常常想到,就我们一个人来说,这一个众生,我们随着年龄不相同,需要不一样。幼儿的时候,他需要的是玩具,其他的他都不懂;稍微长大一点,上小学了,他需要的是小学教育;到他念中学的时候,小学那个他不需要了,现在需要中学的。所以随着年龄,随着自己生活环境,各个阶段的需要不一样。佛菩萨要随顺一切众生,每个众生,他的需要时时刻刻在产生变化。
生病的时候需要良药。最近我们知道这世界上许多地方SARS的传染病,中国人讲瘟疫,需要什么?需要良药,需要懂得防止的知识,如何预防。这是说明,我们往下看名号很多很多,这是四个大段,现在是第一个大段里面讲娑婆之内的。这一段里头又分三个小段,第一个是「四洲」,第一小段;第二小段,「四洲之邻十界」:第三段「总结娑婆」。我们现在看经文:
【诸佛子,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圆满月,或名师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卢遮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门,或名最胜,或名导师。】
这随便一说十个名字。
【如是等其数十千。】
『十千』也不是数字,全都是表法,表多。如果是数字,十千这是一万,不算多。佛在《万佛名经》里面不就讲了十千吗?它有一万二千多,十二千。
【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后面娑婆之内经文就有十段。第一段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为我们介绍,往后就不说了。你懂得个这道理,顾名思义,你看这个名号就应该懂得它的意思。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带着我们来学习,可以说他给我们做导读。
「举四洲者,昔云意取阎浮,言总意别,余三天下,佛不出故」。这几句话我们要懂。举四洲,这是讲我们现在居住这世界是一个单位世界,要是黄老居士讲就是这银河系。在这单位世界当中是须弥山,日月是在须弥山当中,围绕着须弥山在转。所以黄老居士就这个来说明,我们现在天文学家讲得很清楚,太阳系确确实实是绕着银河系转的,银河的中心就是佛在经上讲的须弥山。银河的中心是什么?现在人这天文学家观察到,银河中心是黑洞,佛讲是须弥山。他说佛经上讲的须弥山就是现在人讲的黑洞。四洲,这是四个大洲有人居住的地方,我们这地球叫南阎浮提洲,东方是东胜神洲,北方是北俱卢洲,西方是西牛货洲。这些佛出现都是出现在南阎浮提洲,为什么?这一洲众生根性成熟了,所以佛都在这地方出现。
从前有一些解经的人,他们把地球作为娑婆世界,把喜马拉雅山看作须弥山,佛正好出生在北印度是须弥山的南面,把那个地方称为南阎浮提洲,这讲不通,为什么?佛在经上讲的,北俱卢洲,那个北印度北面不就是西藏吗?佛讲北洲人福报最大,人的寿命一千岁,很少有短命的,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西藏人寿没有各个都一千岁,没有!这跟佛经上讲的不一样。所以我们要肯定,佛讲的这其余这三洲不在我们太阳系,这是经典上没有明确的说明。但是我们地球,一般人讲这是南阎浮提洲,我们可以肯定。
佛可以同时在许许多多世界示现成佛,我们知道,凡是佛在那个世间示现成佛,那个地方都叫做南阎浮提洲。我们怎么可以这样说法?因为《华严》末后五十三参有这例子,善财童子参访的方向都是南面,都是南方。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华严经》上讲的南方不是我们现在讲东南西北这四方,南方是什么?佛的活动在北半球,这我们要知道,北半球的南方是赤道,所以南方属火,北方是水,东方是木,西方是金,中央是土,火象征光明,南方是什么意思?光明之方。你要去参访善知识,善知识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住的那个地方就叫做光明之方,就叫做南方,这么个意思,不是指东南西北。由此可知,此地讲的四洲东南西北,也不可以看作这东南西北的方向,这样看的时候,我们就会看错,就错解佛的意思。
佛说法常常是意在言外,我们要会体会到。善财到达善知识居住的地方,那个地方都叫福城。福城不是一个城,只要是善知识教化的那个地区,那个地区人有福,天天接受正法的熏陶,所以那个地区就叫做福城,不是指一定的一个城市,也不是指一定的方向,我们懂这意思。所以五十三参,方都是南方,城都是福城,表法的意思,不是真的南方,真的有个福城。那你到印度去找,福城在哪里?找不到!我们明白这意思,经上许许多多地方,我们就会通了。所以不能够,清凉大师前面讲的不可以执着,不可以分别执着,要体会他的意思。佛说法常常是意在言外,这是说话教学的一种技巧,现在讲的是艺术。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娑婆之内的这一段经文,我们把它念一遍:
【诸佛子,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圆满月,或名师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卢遮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门,或名最胜,或名导师,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一段『四天下』的意思,这表法的义趣上面说过了。现在我们看世尊在此地给我们略举十个名号,名里面都含着有意思的。第一个名字叫『一切义成』。这就是世尊在家的本名,悉达多,「悉达多」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一切义成」。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无事不成就」。《钞》里面说得很详细,世尊是一个小国王的太子。这名号是从果上讲的,果一定有因。一切义成,要是用我们世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切成就,现在人常讲的心想事成。果然心想事成就是悉达多里面的含义,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但是有没有?真有。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然后给我解释,当你有求没有感应的时候,自己要知道,你所求的一定是不如理不如法,才没有感应。如果如理如法,哪有没有感应的道理!理很深,法微妙。我们学佛没有别的,明其理通达其法,然后就变成了心想事成。这心想事成在佛经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大家最清楚的,常常看到的「净土三经」里头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兑现了,真的是心想事成。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在「往生经」里面看到的,那样的明显,显著!祖师大德常常说,那个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这是举我们一般人常常想着的,想什么,什么都现前了。
今天的科学家,知道这道理,你要跟他讲,他点头,这可能,但是没有办法证实。这没有办法证实,换句话说,我们科学的技术还不够。所以,我过去讲《无量寿经》,我都劝导,今天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一定要到极乐世界去留学,宇宙之间最大的科学家无过于阿弥陀佛,最伟大的宇宙之间的科学家。我们今天有的时候得到这讯息,技术上做不到,人家统统都做到了。
近代的科学家,从数理上推演,知道空间跟时间都不是确定的,可以互相转变的,空间没有远近,时间没有过去未来。在西方极乐世界,人家早就实现了,随时能够现无量无边身,在不同剎土里面出现,供佛,闻法,有时候还代佛弘法利生,得大自在,真的解脱了。《华严经》末后不思议解脱境界,他们入这境界了,这是个科学世界,要说佛法不合科学,他是没有读佛经,也不懂科学。所以非常遗憾,这世间科学家没有来读《华严经》,他们要读《华严经》一定有很不思议的启示,对他们的境界,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这是第一个名号的意思。
第二个名号『圆满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圆满月者,惑断智圆,恩荫清凉故」,末后这一句话从比喻上说的,名字也从比喻上建立。圆满月,我们中国人讲农历十五,望月,月圆,比喻什么?月亮在没有圆的时候,它有一部分是黑暗的,上弦我们看到这月光,一半明亮的,一半是黑暗的,初一月亮完全是黑暗的,初二、初三才有一点月牙。佛用这来比喻光明的这一部分代表智慧,黑暗的那一部分比喻迷惑,迷惑一天比一天少,光明一天比一天大,到满月的时候,黑暗部分完全看不到,所以把它比喻智圆满了,惑断尽,这是什么境界?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断,他的智不圆,接近圆而不圆,像我们中国人讲十四的月亮,十六的月亮,接近圆还稍微差一点点,等觉菩萨。初二、初三这月牙比喻什么?比喻初住、十住位的菩萨。那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露出来虽然不多,他是真的,十五满月是如来,他跟如来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所以叫同生性,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真实智慧帮助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凡是没有觉悟就是有苦难,在遍法界诸佛剎土里面人数不少,佛用智慧去帮助他。无论是现身、示相、说法,无一不是以智慧为根本。目的,帮助众生开智慧,所以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真正的目的,断恶修善附带的。迷不是一下就断掉的,悟也不是一下就开的,真的就像月亮一样,从初二、三到十五,阴暗分分少,光明分分透,所以菩萨开智慧,从圆教初住那是个月牙,到究竟圆满是个满月。
《华严经》上给我们讲的四十二个位次,前面四十一,因位,菩萨位,最后一位果位,妙觉是果位;等觉还是属于因位,因位圆满称等觉。这经上跟我们讲了,无明总共四十一品,无明就像月亮阴暗的部分。以智慧为本,带给一切众生清凉,这比喻得好,为什么?众生生活在烦恼里面,烦恼的相,贪、瞋、痴。所以我们这经上常讲称之为热恼,佛法是清凉剂,能够帮你除去烦恼,恢复智慧,这就是有恩德、有荫凉的意思。荫是比喻,就是我们世俗人讲保佑、庇荫,佛法有这功能,有这作用,能够带给你清凉自在。
学佛功夫得力,你自己就能够觉察到,你的烦恼像《华严经》上所说的,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年年淡薄,智慧福德年年增长,肯定的,你学佛功夫得力了。我们平常常说的,凡夫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这是烦恼起现行,这造业了。功夫得力,人觉悟了,对于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减少了。功夫真正得力,这念头会断掉,这是自己修持一大进步。这一关很难破,破了这一关之后,往后进步快速。头一关最难,不能不知道,这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不可以不放下,不放下,可以说不管你怎么样修持,菩提道上你不可能会进步!说老实话,一步都不能够前进,你被这障碍了。为什么我们不放下这妄想?实实在在说,这一切人事物你能控制得了吗?你能占有吗?果然你能控制,你能占有的话,诸佛如来都拜你做老师,为什么?诸佛如来没有这能力。为什么没有这能力?他们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楞严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怎么控制?剎那生灭。《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怎么控制?所以控制是妄想,控制是烦恼,控制不了。这念头,三途果报的业因。这念头如果很强烈,你来生到三恶道去了,何必?一定要放下,要舍弃。真正能放下,你才不会跟一切人事物对立,你就没有冤家了,没有债主了,过去今生所有这些冤家债主,你会很有信心统统可以化解。为什么?心里面清净了,心里头觉悟了,明白了,智慧生了,惑业慢慢断了,所以用圆满月来做比喻。
第三个名号叫『师子吼』,清凉大师说「名决定说」,这德号通常都是赞叹如来说法,也是从比喻上说的,野兽之中,我们都称狮子为百兽之王。我们在现代这社会,这些猛兽我们已经没有机会见到了,为什么?旅行都坐车。古时候外出旅行走路,旷野之中毒蛇猛兽在所不免,会遇到的,所以单身出门旅行,那很危险,多半结伴,人多一起走,避免毒蛇猛兽的侵害。但是我们在现在电视里面常常看到动物奇观,你能看到狮子一吼,小动物腿都软了,想跑跑不动,常常被它抓去了,被它吃了,它确实有这么大的威力。佛说法,邪门外道都震动,这就是中国谚语里面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些外道他们也讲经说法,跟佛做个比较,听众都愿意听佛的,都不愿意听他们的,他们就烦恼了,所以把佛说法比作狮子吼,意思在这地方。把其他的说法,比喻那些小的野兽,威猛不如狮子,取这意思。
清凉大师这里解释,也解释得好,「名决定说」。佛说真话,正是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真决定不说假话;「实语者」,实决定不说虚话,实的反面是虚,真的反面是假,佛决定没有虚假。佛所说的「如语」,如是事实怎么样,佛就怎么说,不加一点也不减一点,叫如语。不妄语,不诳语。世尊在《般若经》上如是说,同时也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众生说法,无不是真语、实语、如语、不妄语、不诳语,所以叫决定说。
这样的法,如果我们不接受、不听,还给它打怀疑,那你听什么?你要是不能够信受奉行,真的,古人所讲的你没有福报。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真善知识,现在真善知识虽然不在我们面前,他的遗教流传下来,这是经典。我们展开经典就等于佛在面前跟我们说法,有什么两样?确实没有两样,果然能够诚信不疑,岂不如同佛陀在我面前教导我。我能够依教奉行,这常讲,对于佛的教诲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诸位想想跟佛陀在世,在身边有什么两样?的确没有两样。所得的功德利益跟佛陀在世那些菩萨声闻大众相同,甚至于还超过,这话我常讲。
为什么我说超过?佛陀在世那个时候,世界地大人稀,物产丰富,人与人之间还没有竞争的念头,他在生活当中他不需要竞争,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所以社会风气好,人心厚道,外面没有诱惑,内里面烦恼轻,容易觉悟。不像现代这社会,人口膨胀,常常怀着竞争、斗争,起心动念损人利己。内,严重的烦恼,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你要把心定下来,清净下来,谈何容易。所以今天修行成就,比过去要难上很多倍,十倍、百倍都不止。今天的成就不可思议,在这环境当中还能成就,古人佩服。古时候那些成就的人,如果生在今天,他未必会成就,这是我们能够推想得到的。所以今天成就,诸佛赞叹,诸菩萨声闻、古来大德看到没有一个不赞叹、不佩服的。师子吼我们要学,没有这能力,怎么能够在这时代令一切众生欢喜佛法,爱好佛法?所以在今天,我们要把佛法怎样介绍给广大群众,这要靠师子吼。
『或名释迦牟尼』,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释迦牟尼者,释迦云能,能仁种故,牟尼云寂默,契寂理故」,这是从名号上把意思都解释出来了。这名号完全是梵语,「释迦」是能仁,仁慈。中国古时候讲这仁,「仁」这字是会意,二人,想到自己,同时能够想到别人,这就叫做仁。中国社会上常常讲,志士仁人,这人他不自私,他不是自利、自私自利的,他不是这种人,他起心动念都为别人着想,所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人称之为仁人。世尊希望我们这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够舍弃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能够为别人着想,为社会着想,为苦难众生着想。这是佛陀教导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人,对人当然就包括对事、对物。
「牟尼」是对自己,佛看娑婆世界此时此处众生,妄念太多,心不寂静,或者我们讲得浅一点,心不清净。心不清净,换句话说,一切时、一切处都受染污。外面色声香味触法诱惑你,你被它染污;内里面,贪瞋痴慢这些烦恼染污你。内外交煎,你的日子够受!所以你在这世间苦,佛法常讲八苦交煎,这里面不分贫富贵贱,哪个不苦?
佛为我们说出三苦、八苦,细细想来,生天也不是办法。欲界天三苦、八苦统统有,只是比人间稍微轻一点。色界天福报大,苦苦没有了,但是他有坏苦,他有行苦。无色界天,这最高,真正叫高级凡夫,他知道身是苦本,正是像老子所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要没有身多好?无色界就是这形体不要了,所以他没有坏苦,他也没有苦苦,他没有身,但是他神识在,他没有转得过来,所以他还有行苦。行苦是什么?他这境界不是永远能保持的,他保持不住。他这功夫最长能保持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功失掉了,还是要堕下来搞六道轮回,出不了三界。所以说三界统苦,三界火宅,怎样才能解决?牟尼就解决了,牟尼是清净寂灭。我们怎样契入清净寂灭的境界?这三种苦永远不受了。
佛在大小乘经论里头告诉我们,这非常明显,三界见思烦恼断尽了,清净寂灭的境界就现前了。这境界古时候印度许许多多宗教,都追求的终极的目标,涅槃,这境界叫涅槃。阿罗汉证得了,辟支佛证得了,佛说这不是真的,这是相似的,真正的涅槃,大涅槃!阿罗汉所证得的叫偏真涅槃,清净寂灭境界现前,他可以受用,但是他不自在,他只能够在静中受用,他不能在动中受用,这就不自在。所以阿罗汉不愿意度众生,度众生要接触五浊恶世,这一接触,有的时候他受不了,他感到很厌烦,这就是他不自在。他的确烦恼断了,烦恼断了为什么还有这个?习气没断。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的习气没断。
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得大自在,他们的涅槃叫什么涅槃?叫无住涅槃。无住涅槃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涅槃,他才能够到九法界现身说法,才能够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阿罗汉就不会应了,他入了偏真涅槃,没有意思帮助众生,你虽然有感,那里没有应。佛与法身菩萨不一样,真的是大慈大悲,他完全是开放的。阿罗汉封闭,法身菩萨开放,众生有感,立刻就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你说多自在,这叫不住涅槃。
现身跟这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在一起,会不会受众生的累赘?不受。何以不受?他不住生死。生死涅槃都不住,他跟众生在一起,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众生处处染、处处浊,菩萨跟你示现完全一样,他不染,他不着,他一切随缘。譬如最常见的饮食,菩萨决定没有挑剔,什么都好,什么都欢喜,我们现在一般讲没有嗜好,这我们要学。穿著,什么样款式都好,一点都不讲究,什么都随缘!决定没有说:我想要怎样作法。没有,绝对没有这念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什么?没有生死业。什么叫生死业?我想吃什么,我想穿什么,我想要做什么,那都是生死业。
你想是起惑,你做是造业,你想的、你做的是善,这善是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的,你造的是善业,果报在人天,你来生在人天享福。如果你想的、想做的完全是为自己,为你一家人,为你这小团体,没有想到社会大众,没有想到一切众生,你造的是恶业,恶业果报在三途,出不了六道轮回。菩萨应化在世间,那个点点滴滴我们要细心观察。前面经文跟我们讲过观察,你要不细心观察,你学不到东西。现在佛菩萨又不在世间,我们细心观察,观察谁?观察善知识。现前没有善知识,不要紧,你看看近代真正的高僧大德,距离我们很近,他们当年在世这些行谊,还有很多人在记忆当中,也有很多文字在宣扬赞叹。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李老师给我介绍,让我学印光大师,这是近代的真善知识。印光大师不在世了,《文钞》在,纪念大师的有很多很多的文章,记载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一生的行谊,我们读了之后感动甚深,要发心向他学习,这就对了。他是我们真正的好模范,老人一生没有为自己想过,确确实实给我们做现代出家人修行的最好榜样。他在南海普陀山藏经楼里面住了三十年。藏经楼就像我们一般学校图书馆一样,他做管理员,做三十年,照顾这藏经楼,每天念经、拜佛、看经,三十年如一日,他的德行、智慧、学问建立了,没有人知道。真的是孔夫子所讲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到七十岁才被人发现,有一些真正有修持、有学问的居士,到普陀山朝山,到藏经楼遇到他了。跟他谈话,请教他问题,再看他的谈吐,看他的开示,高明到极处,佩服得五体投地,才把他宣扬出去,外面人家才晓得,知道这有个真善知识在普陀山。亲近的人愈来愈多了,他因为方言很重,说话很多人听不懂,多半用文字。《文钞》多半都是答复别人的信件,用文字来开示。留给我们很好的模范,我们应当要学习,向这些人学习就对了。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