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观宗 第二节 诸法实相
 
{返回 中观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43

第二节 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是中观宗最根本的理论。佛教的主要宗旨在于体证宇宙人生的全体。中观宗认为唯有消除万物的个性和自我的错觉,这全体便自然显现。这就名为诸法实相。《大智度论》卷十八云:“灭一切言语,离诸心行,从本已来不生不灭,如涅槃相,一切诸法相亦如是,是名诸法实相。”这也就是统一万物的绝对真理。这真理有种种名称,“如”、“法性”、“实际”,又叫作“中道”,乃至一切经中所有最究竟极则的名称,都是这绝对真理的异名,如涅槃、般若、一乘、首楞严三昧、佛性、阿赖耶识等。这些名称的实质是一致的,只是就不同的分位建立不同的名字而已。然在中观宗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所研究的思想主流,却随着不同的名称而有所不同。在中观宗的原始时期是以法性为思想主流的,在中国般若师时期是以般若为思想主流的,在三论师时期是以二谛为思想主流的,在三论宗时期是以中道为思想主流的。

所谓统一万法的真理,不仅是统一一切所知的对象(境),而且要统一能知的智和所知的境,并且在这样统一之中并不废除万法的森罗显现。这就名为中道。这一中道就教、理、行、果的分位而有种种不同的名称和含义。在理名为法性、名为空、名为实相,在因名为佛性,在行名为一乘,在智名为般若,在果名为法身、名为涅槃。

就理而言,如、法性、实际,这三个名称的含义是一致的,只由于观察的深浅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初观名如,深观名法性,究竟观名实际。僧肇《维摩经•弟子品注》云:“如、法性、实际,此三空同一实耳。但用观有深浅,故别立三名。始见法实,如远见树,知定是树,名为如。见法转深,如近见树,知是何木,名为法性。穷尽法实,如实知树,根茎枝叶之数,名为实际。”《大智度论》卷三十二中种种解释如、法性、实际说:“是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又说:“三世平等名如。”“一切总相,别相皆归法性,同为一相,是名法性。”“实际即是涅槃。”又说:“诸法中皆有涅槃性,是名法性;若得证时,如、法性即是实际。”如是不变的意思,也是不二的意思,义指一切法的同一性。法性义指一切法的本体。实际义指最彻底究竟的实质。由此可见虽有三名而实只一理。这理便是亡言绝虑,离四句,绝百非的诸法实相。言亡虑绝是说这真理为言说所不能谈议,思维所不能考虑的。离四句是说这真理为一切言说的表诠所不能表,绝百非是说这真理为一切言说的遮诠所不能遮。凡有所言说,有所思考,必定有所肯定。一有肯定,四句便同时成立,相互排斥,莫衷一是(四句:是、非、亦是亦非、非是非非;或:正、反、亦正亦反、非正非反)。这四句都是一偏之见,是相对的。因此绝对的真理是与四句不相合的。“百非”见于《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经中说如来法身是“是所不能是,非所不能非,绝百非,非百是,无是无非而能是能非”。这法身也正是万法的同一性(如)、本体(法性)、实质(实际)的异名。在这真理上既无纷然差别可安立,所以名之为“本性空寂”。此空便不是断灭之空而是即有之空。因此在体认这真理的过程中应当空有并观,了知生死即毕竟空,虽人空观而具行众善,虽行众善而知三轮(能行、所行、行)体空,如是无得无依,便可会人真理。

 


{返回 中观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观宗 第三节 佛性
下一篇:中观宗 第一节 略史
 中观宗 第一节 略史
 中观宗 第五节 涅槃
 中观宗 第九节 十喻
 中观宗 第八节 二智
 中观宗 第七节 八不
 中观宗 第二节 诸法实相
 中观宗 第十节 判教
 中观宗 第三节 佛性
 中观宗 第六节 二谛
 中观宗 第四节 一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什么我不念佛的时候反而觉得清净没什么妄念,一念佛反而妄念很多呢?[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改悔行孝生意兴盛[栏目:改过获福感应录]
 第九十四 瞿哆牟伽经[栏目:第二篇 中分五十经篇]
 二十年的苦痛[栏目:成峰法师·天堂里的梦]
 唯识学与现代心理学(赵嗣崇)[栏目:佛教心理学]
 是否有净密双修的法门?在家事务多,没有办法做功课。[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六章 神秀慧能的偈诗[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智圆~赠林逋处士[栏目:禅诗三百首]
 感恩一切善知识[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修持密宗要稳妥[栏目:陈士东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