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二五卷)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在娑婆四天下所举十个名号,看最后一个名号:
【或名导师。】
在佛法里面,『导师』也是对佛的称号,他的意思清凉大师说「导师者,引导众生离险难故,于生死海示众宝故」。这十六个字说得简明扼要,把诸佛如来示现在九法界目的都说出来了。从这称号我们很明显的觉察到这是教育,教学里面才有导师,十六个字就是教学的内容。「引导众生离险难故」,什么是险难?三途六道是险难。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得人身,好象现在生活环境都还不错,你要这样想法你就大错了。错在哪里?只要不出六道轮回,佛经上讲得很多,句句都是实话,肯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多,在三善道的时间很短。为什么佛常常这样说?只要我们自己认真反省一下,就知道了。
佛给我们讲的十法界的业因,业因,《华严》上说得很好,无量、很复杂,不是简单的。但是再多的业因,一定有一个最主要的,佛把这最主要的业因给我们说出,佛的业因是平等心。我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几时起过平等心?自他不二。佛说平等心是众生成佛第一个条件。菩萨六度心,缘觉因缘心,声闻四谛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动过这念头?说实在话,不但不学佛的人没有,学佛的人、出家的人有几个人起这念头?再看看六道里面,天道上品十善还加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世间人有没有?有,很少很少。人间,来生再得人身,严持五戒,中品十善,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再往下看,饿鬼道贪心,地狱道瞋恚心,畜生道愚痴心,这三个道真有,起心动念差不多都落在这里面,而且这三种心力量非常强。所以佛说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只要不出六道轮回,肯定你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你到人天是来度假,像我们现在旅游度假,过几天你得回家了。家在哪里?三恶道是家,你说这多么可怕。谁能够引导我们脱离?导师,导师是佛。
佛菩萨来帮助我们,菩萨是佛的学生,已经有成就的学生,他们有智慧、有能力来帮助我们这些初学的,菩萨。菩萨是导师的助教,为一切众生作不请之友。这里面最重要的,我们要能接受,要欢喜接受,这才能得利益。至于世间还有许许多多的灾难,天灾人祸大多数是一般人没有方法预测的,灾难从哪里来的?还不是恶业所感,别业感个人的吉凶祸福,共业则造成天灾人祸。事实真相,唯有佛菩萨清楚,他在常寂光中。常寂光是什么境界?这境界里头所有一切空间维次,全部都没有了,叫一真法界。这世界里面没有远近,没有远近就是没有空间;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无量劫前无量劫后统统在眼底,看得清清楚楚;此处他方,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没有远近。这境界,《华严经》上说「不思议解脱境界」。
我们没想到现代科学家居然发现,他是从理论上发现的,肯定空间没有远近,时间没有先后。我们听说这是从数学里面推演得到的结论,不是现前境界,知道这是可能的,但是科学家还做不到,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够入这境界。佛法里面有方法,甚深禅定。放下万缘,身心世界、世出世法统统放下了,精神意志集中,这是禅定,这样就能产生极大的能量,突破了空间维次,突破了时间的三际。我们在经典里面,这些经文读得很多,一般讲什么样的功夫能入这境界?小乘阿罗汉已经进入这境界,他不圆满,他能够见到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我们中国人讲一世三十年,他有这能力。辟支佛的能力比他至少要高一倍,菩萨就看哪一个等级的,如果是圆教,十住菩萨那个能力之大,我们就无法想象了。十行位、十向位、十地位,愈往上面去能力愈强大,到如来果地,导师,究竟圆满了,真的是遍法界虚空界。
佛告诉我们,这事情一点都不希奇,为什么?是我们的本能,一切诸佛如来有,每一个众生都有。很可惜的,你自己的本能被你自己障碍了,虽然障碍并没有失掉,只要把障碍除掉,你的本能就恢复了。这障碍是什么?《华严经》上常讲的妄想、分别、执着,三大障碍。这三大障碍我们要怎样把它除掉?佛告诉我们,先去最粗的。最粗最重的是执着,其次的是分别,最微细的是妄想。这就像我们穿的衣服一样,最里面一层是妄想,中间一层是分别,最外面一层是执着,咱们要脱衣服从外面脱起,从里面是脱不掉的,这次第决定不能够错乱。
首先要断执着,对于世出世间法不可以执着。我们从哪里下手?我常常勉励同学,从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这种念头是俱生烦恼,这不是学来的,生下来就有这念头,想控制,想占有,这很糟糕、很糟糕,这念头就造业。佛常常说的,这造业分三大类:身业、语业、意业。这属于意业,你起心动念已经在造业了,造业肯定是恶业多、善业少。善恶怎么分?自利的是恶业,利他的是善业。几个人现在起心动念为别人想?至亲如父母,现在做儿女的,自己长大了,成家立业了,替不替父母想?没有。处处还想占父母的便宜,怎样把父母的财产骗取过来,这例子在今天社会上太多太多了。
所以,佛在《地藏经》上讲的话是真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所以我们的前途在哪里?前途在三恶道。我们如果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佛法,还不是这样的吗?不会觉悟的。这是很幸运遇到佛法,才明白这些道理,想想佛所讲的话,愈想愈有道理,愈想他愈正确,我们才接受,依教奉行。分别执着虽然没断干净,确实淡了很多。没有学佛的时候跟现在这时候,完全是两个人,没有学佛的时候,对一切人事物斤斤计较,绝对不让人,绝对不饶人,严重的执着。
这么多年来天天接受经教的熏陶,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古来祖师大德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要不是天天在熏习,我们怎么可能回转头来!起心动念不再想自己了,都能想别人,这个回头,大难大难。我们天天在经教熏习,我自己这四十五年没有一天中断,才能有这么一点效果。许多学教的为什么习气烦恼还是那么重?分别执着一丝毫没放下?原因是什么?他熏习的时间少,经教熏习的时间少,这外面烦恼习气熏习的时间多,转不过来!我们现在常常讲,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这诱惑的力量多强大!名闻利养的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看看周边的人都是这样的,我要不去跟人家争,那我不是傻瓜吗?又不愿意当傻瓜,当然他被污染。
佛菩萨慈悲,佛菩萨的慈悲就是留下这些经教,如果没有这些经教,慈悲何在?还有真正学习经教的,代表佛菩萨的慈悲济世,我们从这些人身上能看到一些,这些人他们的示现是续佛慧命,传承大法,给我们后人做榜样、做典型。我们从他的身上得到启示,我们细心观察,从他的心行观察到佛陀的教诲。佛教导众生的目的,离苦得乐。这离险难,离苦,离苦就得乐,这从果上讲的。苦乐有因,佛教导的重点是在因行上,但是一定先说果报,为什么?众生畏果。果报现前他害怕了,先给你说果报,先给你看果报,你害怕了,你恐惧了,不希望有这果报,佛再教你怎么脱离。
佛教人破迷开悟,什么是迷?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是迷,妄想是微细的迷,分别、执着是粗重的迷。你不迷,自自然然你能够断恶修善,断恶修善就不要教了。但是一般众生接受佛陀教诲,还没有觉悟过来,这时候佛怕你造极重的罪业,所以破迷开悟跟断恶修善同时来教你,慈悲,这就是方便,佛家「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导师!
「于生死海示众宝故」。生死是六道轮回,你在这里头,无量劫你也出不来,舍身受身,佛经上讲生死疲劳,苦不堪言,佛菩萨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众生确实迷惑颠倒,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这众生生死事情,我们又何尝不清楚?我们家亲眷属,亲戚朋友,多少人过世,我们仔细想想他这一生的行业,想他在世的时候,他一天到晚想的是什么?念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也在我们面前,只是我们粗心大意,还不是佛经上讲的这句话吗?「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他那个一生造的是善业、是恶业?所以人死了之后到哪里去,还用得着问别人吗?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到哪里去了。
佛在大小乘许许多多经论当中告诉我们,一切众生身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灵性两桩事情,灵是讲的缘虑心,八识;性是讲的法性。法性不生不灭,法性是真心,不生不灭;灵是妄心,妄心也不生不灭。妄心跟真心和合在一起,你执着真心里头的一分以为是自己,这样子造成一个什么现象?造成轮回投胎,就是六道里头生死的现象,造成这东西。你执着,执着什么?执着法性里面的一分,认为那是自己,叫我执。所以真性一般人不知道,灵性一般人知道。这身舍掉了,身死了,他走了,随业流转,他又去投胎去了。过去今生,他修的有善业,他投胎还算不错;要造作的是恶业,那他就到三途去了。这些事情我在这里不要细说了,只要大家自己稍微留意一点,我们每天看到周边,每天多少人过世了,多少婴儿出生了,生死轮回,搞这种把戏,真的是可怜。我们要不觉悟,我们生生世世在这里打滚,自己完全不知道。
佛指示我们,生死海中示众宝故,这宝是什么?就是刚才讲的灵性,这是宝,这宝不生不灭。尤其是真性,真性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常住真心这是宝,依常住真心作本修因,你这一生作佛有余,肯定超越十法界,六道都不说了,十法界超越了。如果你要用灵性作本修因,识心,八识,识心作本修因,你做不了佛,《楞严经》上所说的「因地不真,果招纡曲」,你能修到哪里?你能够修到四圣法界,你可以证得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天台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你能到这地步,再上去不行。再上去要用常住真心作本修因,这我们知道。
常住真心就是佛大乘经里面常讲的大菩提心,我们现在所讲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大菩提心,念念相应。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念念不离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学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我们学习。我们知道自己的烦恼习气很重,我们起心动念跟这五句完全相违背。真诚的反面是虚伪,你想想我们是不是用虚伪的心?清净的反面染污,我们被贪瞋痴慢染污,被名闻利养染污,被五欲六尘染污,总是觉得自己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要抬高自己,不平等。愚痴没有智慧,自私自利没有慈悲,所以违背了真心。时间太久太久了,无量劫来就违背,用这些妄心,虚伪的妄心,用成习惯了,习惯成自然,自己一点也不觉得我有什么不对。学佛之后,这么长时间熏习,这才真正醒过来了,觉悟过来了,过去错了,现在把虚伪染污这些统统舍弃,随顺佛陀的教诲,我们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管别人怎么对我,我一定要用这个心对人,我一定要用这个心过日子。
有人说:我们学佛以诚恳待人,别人骗我,我不是吃亏了吗?我不就上当了吗?没错,你有没有听说古人讲过「吃亏是福」。我在中国大陆旅游看到郑板桥写的字,横幅,还有一幅写的是「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这两句话,好,真不容易!所以这亏我还能吃,能吃就吃,算了!吃亏,福在哪里?福在来生,现在不肯吃亏,来生没福。也有可能现在吃亏,这福报在晚年,年轻的时候肯吃亏,晚年有福报。不要跟人计较,绝对不跟人争执,人家争我们让,准有好处。
心要与佛陀教诲相应,存好心,行好事,种善因一定得善果,你要有这信心。所以真正的大宝是真心,我们现在所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众宝!佛法最精彩的地方,最重要的地方,我们都提出来了,净业三福,「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宝!「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宝!「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不是宝?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佛在生死海中,指示我们这么多的宝,众宝!我们要知道,要把它牢牢的抓住。
一定要晓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祸害!佛都给我们指示出来了。《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佛讲的「十善厚友,十恶怨家」,十恶害你,害你堕三途,十善这是好友,帮助你生天。如果你再能够念佛求生净土,十善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点千万不能够疏忽。为什么?佛在《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念佛,你要不修善,不能往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往生正行;十善、五戒、六波罗蜜、普贤十愿,助行!正助双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把握,你有信心,一丝毫都不怀疑,这一生当中肯定得去。
再看清凉注解最后这几句,「然名含多义,略释此十」,名号里头,这名称很多很多,后面说得更多。这经文,后头这结文:
【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是经文末后的几句。清凉末后这一句话,「恐文繁博,余但随难解之」。下面就不必每一个名字都解释,因为难懂的《疏钞》里头会给我们解释,不是很难的,一看就能够明了的,就不再解释了。我们学习也本着这原则,如果这名号里含义对于我们现前修学有重要的启示,应当认真努力来学习,这我们解释;不是很重要的,我们念念就可以过去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经文第二段,「此洲之邻十界,即为十段」。第一段是善护,善护是讲世界的名称。请看经文:
【诸佛子,此四天下东。】
『此四天下』是指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世界,这世界四天下『东』。
【次有世界名为善护。】
。
这世界的名称叫『善护』,清凉大师在《疏》里面跟我们说「其善护等,皆四洲之通称也」,这个「等」,等下面十段都是四洲的通称。「善护」这名称好,使我们看到这名称就想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实在讲善护国土,我们称他作护法神。东方持国天王,你看看他名号的含义,持国,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他教导我们什么?当然很多,保护国家,这题目太大了,内容非常丰富,最重要的负责尽职。负责任,尽本分,这两句话最重要!每个人在这世间,无论你在家庭、在社会、在国家,你有一份责任,你有你的本分,你能把你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跟别人配合,那你就善护。如来在这世界里,他也示现许许多多的名号。我们看:
【如来于彼,或名金刚。】
金刚佛,金刚如来,『金刚』是从比喻上说的,在佛法里面多半代表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般若经》里面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表智慧如金刚,金刚坚固锋利,能断一切,而不为一切所断;比喻般若,般若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疑难杂症,它永远不坏。佛法教化一切众生,也是以般若为主要的课程,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二十二年,差不多占他一生教学当中的时间一半,所以这是世尊教学主要的课程,般若。
【或名自在。】
自在佛得大自在,这从果上说的。我们看到非常羡慕,怎么样才能得『自在』?其实放下就自在了。你放不下,你就不自在,放下就得大自在,你放多少就得多少自在。在这世间里面,众生迷惑颠倒,他所得到的,他抓得紧紧的,他不肯放,放了之后怎么样?怕失掉!这是错误的观念。世间人所追求的,不外乎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你看看佛在经上教导我们,大小乘一切经论,这些话佛讲了四十九年,常常挂在口头上,这就叫长时熏修,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决不是说一遍。财富从哪里来的?财布施来的。聪明智慧从哪里来的?法布施来的。健康长寿从哪里来的?无畏布施来的。你不肯放下,不肯施舍,哪里来的果报?佛菩萨不能赐给你福报,做不到!佛菩萨知道因果,知道什么果有什么因,你想求的这个果,佛把这因告诉你,你自己好好的修因,你就得果报了,所以要肯干。
【或名有智慧。】
我们顾名思义,因为名号都是为一切众生的。这大概一切众生少智慧,愚痴很严重,佛就用这名号提醒众生。你看佛有智慧,我们没有智慧,要向佛学。
【或名难胜。】
『胜』,是胜负之胜,也是殊胜之胜。在这地方解释为胜负的胜,容易解释,很难有人胜过如来,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不上佛,跟佛两个相比,都要差一截,称他作难胜佛,这是从德能上说的。佛何以有这样的大德?这名字也是从果报上说的,那要懂得修因,殊胜之因行,感得殊胜的果报。佛菩萨因行里面固然是很多,多到没有办法叙说,但是他还是有纲领的,最重要的纲领,佛从来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这就是他难胜的真因。
一个人最脆弱的地方是什么?自私自利。无论他怎么坚强,只要他自私自利,终有一天被人家攻破。无私无我,那真的就难胜了,这总的原则我们要晓得。我们应当向佛学习,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念念为众生。我活在这世间,不是为自己活的,为一切众生活的,为诸佛菩萨正法久住活的,不为自己。换句话说,一个人不为自己,自己没有得失,你说多自在!你看世间人他活得多苦恼,苦恼从哪里来的?自私自利,患得患失,都从这里来的。利害得失是妄想,不是事实;如果真有,是事实,那还情有可原;妄想。
你们看看得,叫得失,这一法,法相宗《百法明门》这一法摆在哪里?摆在不相应行法头一个。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事实,在佛法里面讲,妄想。二十四个不相应是妄想,从妄想当中生的这些事情,时间空间也是妄想。我们现在讲时间空间,《百法》里它不是讲时间空间,它是讲时分方分。方分就是讲空间,时分就是讲时间,是妄想。现代科学证明了,证明佛经上讲的不错,时间跟空间在某一种状况之下,都可以变成零。换句话说,都可以消失。佛法里头讲粉碎虚空,这话不是夸大,是事实真相,这是「难胜」的一点意思。我们总要体会到修因契果,契入果地。
【或名云王。】
『云王』,在佛经里面这两个字用得都多,佛常用。「王」代表自在,一个国家国王发号施令,别人都要听他的,听他的不自在,发号施令的人自在,他做主宰,他说了算数,别人说了不算数的,所以用这字代表自在。「云」代表相有体无,远看云彩有这么一个相,不能说它没有,近看它就没有了。所以这字佛常用它来代表宇宙的真相,宇宙万有的真相是什么?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它有相;你说它有,它没有体,佛法的术语讲无自性。相怎么现的?缘生的。许许多多条件合起来,这现象生出来了,缘生。《中观论》上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以大乘经里面常讲,这一切万有包括我们的身体,包括我们思惟想象的妄心,都不是真有,这有为法。《百法》前面九十四个都叫有为法,九十四个里面包括八识五十一心所,包括十一个色法,这十一个色法就是宇宙之间所有一切的色相。《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说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如露亦如电」是说这些幻相存在时间的长短。
所以佛常常用云来做比喻,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因此,佛教给我们,可以受用,可以欣赏,不能执着,不能分别,不能有妄想。就像诸佛菩萨一样,诸佛菩萨在这幻相里面,他得大自在,他享受,欣赏,决定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所以他得大自在。我们凡夫麻烦在哪里?受用里头想占有,没有受用到也想控制,起妄想分别执着,这就麻烦大了,这就受累赘,佛常常讲「可怜悯者」。这很可怜,为什么?不了解事实真相,迷了。迷了事实真相,被境界转了;觉悟事实真相,能转境界。不会被境界影响,称「云王」。第六个名字:
【或名无诤。】
这个德号,这都是如来现的名号,对我们现前实在讲非常重要,为什么?我们这些凡夫妄想分别执着不断,时时刻刻有争论,世间还有人说:真理愈辩愈明。辩论,这话对不对?以前方东美先生给我说:这话只能对一半,不能全对。我问他为什么?第一义里面没有诤。他是个哲学家,他讲到哲学里面讲的方法论,逻辑、辩证法、佛法里头的因明,都是属于方法论,这方法论是有限的,它不是无限的。方老师那个时候告诉我,中下层次它用得上,高等的佛法用不上。他老人家一说,我就明白了。高级的佛法,特别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诤』,境界才能往上提升,
有诤是什么?有诤是没有离开意识。换句话说,出不了十法界。方先生讲这界限真的是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可以诤、可以辩,一真法界里头没有了。那个时候心愈清净愈明了,愈清净才愈能向上提升。诸佛如来在那个境界里头的说法,不是像我们现在用言语,真的是「无说而说」。无说而说,怎么说?你看看这经上,佛对法身菩萨现相说,不要说一句话,现一个相,所有一切疑问全部都答复了。《如来现相品》,这经一开端佛就现相了,这么多菩萨,实在讲菩萨是代我们问的,他问了没有?没有。念请,心里头有这个念,没说话。
你心里一动念,佛就知道了。佛用现相回答你,你要是聪明利根,一看到现相明白了,这现相是什么?现相是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佛是不是有意现相?没有意。佛要是有意的话,那佛还有分别。我们说佛要没有分别的话,佛怎么知道?佛怎么知道要现什么相?真的不可思议。所以日本这些科学家用水结晶,确实帮助我们对这甚深的义趣体会得更深。我们有念头对这一杯水,水绝对没有念头分别我们这个,没有!水的这反应,它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它有见闻觉知,这见闻觉知自自然然现相回答我们,就跟这地方示相没有两样。众生这念头、能量、这资讯向着佛,佛就跟水一样自自然然现这结晶来回答你。根利的人立刻就明了,中下根性的人看到相,会赞叹,会羡慕,不晓得什么意思?那么需要有人来跟我们解释,我们才能明了。在华严会上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都是如来的助教,如来不说,他们帮助我们来学习,代佛解答。所以这些人,我们现在可以说他是佛陀的助教,是我们的学长,帮助我们的,这些人是过来人。
我们今天要学的,要学无诤,唯有无诤才能化解争论,才能够摆平争论。这世间争论太多,争论是烦恼,心不清净。我们用清净心,用平等心来化解争论,从内心当中把这诤舍掉,于自于他有大利益。下面第七个名号:
【或名能为主。】
这德号相当不容易,试问问六道众生哪一个人能为主?『能为主』,在佛法里面就是说「我」的定义之一。佛经上讲「我」,说了很多意思,最重要的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能为主」,一个是「能自在」。我们想想,我们现在的身,我们的心,能不能做主?能不能自在?如果说不能为主,又不能自在,我就没有了。我自己要真正能做得了主,你想想看,哪一个人不想年年十八?你随着年龄会衰老,你做不了主!哪一个人不希望健康长寿?偏偏生病,你做不了主,你得不到自在。
佛得到了,佛真的能为主,真得大自在,所以佛法里头有「常乐我净」,凡夫没有,这四个字统统没有。什么人有?法身菩萨就有了,到如来果地上圆满了,真的有我。六道凡夫是决定没有,那个我是妄想,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执着是真的,那就是绝大的错误。所以佛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众生确实有真我、有真乐,「常乐我净」这是自性里面本具的德能,佛法称「四净德」,自性本具的。我们迷失了自性,这四净德没有了,没有了自以为是有,这是误会。佛法能让我们觉悟,能让我们觉察这是我们错误的观念。
佛能为主,何以能为主?佛没有身,没有身能现身,随缘自在现身。一真法界里面佛现身,为谁?为教法身菩萨,他才现身,法身菩萨有感,佛陀有应。如果没有这些法身菩萨,佛就不会现相了。所以一真法界里面现身,还是离不开感应。这些法身菩萨,他们的果证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前面说过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需要佛帮助他,所以佛出世,佛示现。一真法界也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一真法界里面那些众生,菩萨是众生,有情众生,他们净业所感,如来示现,一真法界这么来的。
六道里面是众生善恶业力感得的,太粗太粗了,这业力有善业、有恶业,尤其善恶混杂。所以,法身菩萨可以说他们能为主,他们得自在,证得了法身般若解脱,性德里面的少分,然后逐渐逐渐提升,无明渐渐断了,三德渐渐长,这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而常乐我净就在其中。三德,般若里面有常乐我净,法身里头有常乐我净,解脱里面也有常乐我净。
我们看到这个德号,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我们迷失了自性。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觉悟的人,唯一的一桩大事就是恢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自性。这没错,问题是能不能得到明心见性?说个老实话,在今天这世界,包括往后释迦牟尼佛九千年末法的时期,明心见性恐怕再也不可能了。怎么办?世尊教给我们,求生净土。古大德说得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那个开悟就是明心见性。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明心见性做不到,我们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明心见性不难!那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好老师,智慧神通不可思议,教学的经验非常丰富,所以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再看第八句:
【或名心欢喜。】
这一句不难懂,但是对我们现前来讲,比什么都重要,为什么?我们今天心烦恼。心烦恼就是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要把这毛病改过来,怎样不生烦恼?常生欢喜心那就对了。不但是对于道业,你会向上提升,对于身心健康有大利益。对人要有爱心,要有欢喜心。纵然遇到逆境,不顺心的事情,不可以怨天尤人,要回过头来反省,找出一切不如意、一切障碍真正的因素。这因素不在外面,不在别人,在自己。找出来之后,改过自新,不犯错误,烦心的事情就减少了。事实真相通达明白了,道理明白了,这烦恼能化解,欢喜心、爱心常常能够现前。第九句:
【或名无与等。】
『等』是等同,佛他所证得的究竟圆满,除了佛佛道同,那是平等;九法界里面没有跟佛平等的。等觉菩萨,等觉,还是不平等,还是差一等,佛叫妙觉,所以九法界里面没有跟佛平等的。我们也想,他为什么能够修到究竟圆满?我们要向他看齐,绝对不可以得少为足,那就错了,这个名号最重要的启示在此地。我们应当勇猛精进,即使成了佛之后,修学精进不能停,到圆满这还要学什么?圆满之后,要做出学习的样子给九法界众生看,你看看诸佛如来不都是这样的吗?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我们这世间,示现八相成道,《梵网经》上跟我们说,他这一次的示现是第八千次了。就好比唱戏,这一出戏这人唱了多少次?唱了第八千次。为什么?无非是为了教化众生,众生还在迷惑颠倒,还不觉悟,不教他不行。最后一句:
【或名断言论。】
清凉大师这里头有注解,「断言论者,证离言故,无能说过故」,这是说明佛证得究竟,究竟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这样的境界,这境界里面决定没有过失,所以注解里面说无能说过,真正没有过失。换句话说,等觉菩萨还有过失,如来果地上没有过失。
【如是等其数十千。】
名号之多不可思议。
【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