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六一二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北方师子奋迅菩萨偈颂:
北方师子奋迅菩萨,他的十首偈介绍完了。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引用《佛地经》,说佛身有十种化,也很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学讲经说法的同学们,无论是出家在家,我们从事这个行业,「身语意」三轮的教学相当重要,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地经》里面所说的,它也是讲第一个「依身起」三种教学。经上讲「化」,化的意义深,我们讲教学只是讲到一面,但是「化」,它还有成就,中国古人常讲的「读书变化气质」,那就是教学的成就、成绩。如果学了不能变化气质,这个教学是失败的,没有收到效果。学佛很显然。
古时候读书对于这一点非常重视,那个时候是私塾制度,家长请一个先生来教子弟,教了两三个月,如果学生气质没有变化,这个时候必定把这个老师辞退,另请老师。学生时间最为宝贵,不能够浪费时间,所以教学要重视成绩。现代教学讲究什么?形式上的成绩,考试答的卷子,分数好不好。从前不是的,从前是看气质。
真的,读书变化气质。学了之后,你像不像个好人?像不像个君子?从前教学标准是贤人君子,也是分三等,等于是现代学校三个学位,最高的「圣」,其次的「贤」,最低的「君子」。现在学校也是三个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在佛门里面还是三个,也是三个学位,佛、菩萨、阿罗汉。像不像?大乘的标准,你学了,像不像个菩萨。我们一般讲初发心的菩萨,像不像个初发心的菩萨。佛法里面的标准非常明显,比儒家讲的明显多了。佛法里面讲的,在家修行的标准是净业三福、三皈、五戒、十善,你要不能够落实,你不是佛弟子,你不是个修行人。出家的标准是《沙弥律仪》,标准在此地。老师做示范给学生看,不是一味无理的要求。
首先,「身轮起三种化」,我念的是经上的文字。要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我们身体形相为众生,佛教化众生,众生是教学的对象,为众生做三种教化的榜样。第一种是「受生化」,他这里的意思讲得好,「谓受最后身」。这个意思比前面《疏》里头的意思还好,前面《疏》里头意思是「随类化身」,这个讲到示现上,示现做最后身,来生永脱轮回,这个叫「最后身」。死了以后还到这个地方来投胎,来搞六道轮回,那就错了,你的佛就白修了。
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模范?绝对不是说我一天吃一餐,我一天只睡几个小时,修那种苦行。大乘法里面,无益的苦行,佛并没有要求。我们是修「净宗」,净宗往生的人不是靠一天吃一餐往生的,不是靠不睡觉往生的,不是!靠什么往生的?信、愿、行,与佛相应。佛在哪里?我讲过多少遍,佛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我们首先要建立信心,坚定的信心是我们真正的依靠。把《无量寿经》的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无量寿经》里面的教训要记住,依教奉行。所以每天读诵、听讲,你要听清楚、听明白,你要做到;信、愿、行,「行」就是做到、落实。
经上一开端就教给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句话就是包含普贤十愿、文殊十波罗蜜。千万不要以为这部经上没有说文殊十波罗蜜,里头意思都有、都圆满,我们要把这些落实。又何况经文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要修清净三业。头一条就把口业提出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三句就是十善业道。从哪里修起?从十善业修起,十善业道都在这部经上。
我们读《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你记住就行了。「佛告龙王,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句话了不起!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一切世间是讲十法界,你就想想这一法多么重要。这一法是什么法?所谓「常念、思惟、观察善法」,那个「善法」是贯穿上面的,就是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就是你心要善、思想要善、行为要善。《十善业道经》上讲的善法就是十善业道,但是在《华严》、在《无量寿经》,那个善法包括的范围大,它所包括的范围圆圆满满的含摄「普贤十愿」、「文殊十波罗蜜」,要求的是落实,是要做到。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你看看「三辈往生章」、「往生正因章」说得很多,十善业道包括在其中,最要紧的话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我们想到谛闲老法师那个念佛的徒弟锅漏匠,不认识字,他为什么能成就?他过的日子太苦了,他不想再过这个苦日子了。所以世尊入灭之前,交代后人「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成就?连锅漏匠都不如,原因在哪里?你过分享受了,你的日子过得太好了,把出离三途六道、求生净土的念头淡化掉了。锅漏匠一生吃苦,那真叫苦不堪言,所以他那个求生的心是真实的、恳切的,他能成就。
你看看方法多简单,他懂不懂「发菩提心」?不懂。谛闲老和尚也不跟他讲,讲了他也不懂。那他怎么能往生?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发的是真心切愿,一心求生净土,对于这个世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心就是大菩提心」。我读了这一段文,我赞叹、我佩服,古人从来没有这个说法。你们想想看,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不叫「大菩提心」,那这叫什么!所以不必讲什么「三心」,《起信论》的三心、《观经》上的三心,讲得不好就把人讲迷惑了。蕅益大师讲得好!所以印光大师赞叹《要解》,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
我们古晋建了一个念佛堂,我非常希望那个念佛堂能够遵守谛闲老和尚的这个方法,不要研究经教,到那边去就是一部《无量寿经》,一部《弥陀经》。早晨的早课念《无量寿经》,晚上晚课念《弥陀经》,其余时间一句佛号念到底。念累了休息,那边有寮房让你休息;休息好了,赶紧到念佛堂去念佛。我们提供这个环境。那个地方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跟图文巴的学院不一样。图文巴学院是要培养弘扬佛法、讲经说法的人才,不相同。古晋那里做好了,那是成佛的道场,无比的殊胜。一个人专干,一个人成佛;两个人专干,两个人成佛;大家一起干,个个成佛。
我们做个榜样、做一个典型,给这个世界净宗道场看一看。如果还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那你就错了,「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进入这个道场,没有别的话,就是为念佛来的。所以要现身说法,以身作则,出家人带领在家人。在家人也不可以自甘堕落,如果看到出家人不行,我在家人来带你们,做榜样给出家人看,这是应该的。在家是菩萨,出家是凡夫,谁肯真干谁就是菩萨,就是佛的化身。现身说法,示现最后身,我在六道无量劫的轮回,这一次是最后一次,来生没有了。这是《佛地经》上讲的,比清凉这个圆满究竟。
这个事情真的是做得到,不是做不到,谚语常说:「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告诉诸位同学,现在讲经的人太少了,大经没有人讲了;如果有人讲,我天天给他磕头、天天礼拜他,我到山上老实念佛去,我干这个事。我可以做另一种示现,用另一种的方法启发大家、勉励大众。实在是因为讲经说法的人没有了,我是被逼的,不得已来干这个事情,这是给讲经人做一个样子。
古晋那边,希望有同修给修行人做个样子。锅漏匠是最好的榜样,往年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法师是最好的榜样。修无法师也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没有出家之前,他作泥水匠,都是过苦日子的,「以苦为师」,很有道理。我还记得香港亚视到我们这里来访问,在我们三楼吃饭,吃完之后他们说:「这样的伙食,你们修行能成就吗?」我听了有感触,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不常在这边吃饭,你们不要以为我吃得很好,我吃得不如你们。我通常吃的菜是两三个菜,你们摆起来这么多。有一次新加坡前总统黄金辉,我们在居士林一起吃饭,看到居士林的菜,十五道到二十道,他也赞叹,他说:「我平常吃饭只有五个菜」。这是做过新加坡总统的,我们出家人十五道菜以上!
现在这个时代,开发中的国家,已经开发的国家,物质生活水平都提升、都富裕了,对于饮食起居相当的考究,怎么能过苦日子!所以一旦灾难来临的时候,你怎么能活得下去!富裕的日子过习惯了,要把你的生活水平往下降,你难过!你受不了!由贫转到富贵容易,由富贵再降到贫贱,难过!
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过贫贱的生活,出去托钵只托七家,每一家给一点点,这一钵饭是七个人家供养的。钵的大小叫应量器,我能吃多少,我用多大的钵,不能太大,不可以过分,过分是增长贪心。我能吃多少就用多大的钵,所以从前钵的大小是适合自己的食量,叫应量器。现在没有了,现在你们受戒,那个钵是纪念品,象征性的,没有人用它了,但是总要记住佛陀教导我们精神之所在。
物质生活降得愈低,决定有好处。你要晓得,佛这样作法是做给我们看的。众生贪心重,怎么样把贪心给化解,那是大难事情。饮食起居里头帮助你断贪心,贪瞋痴断掉了,不但是三途的缘断掉(我们不能讲因,因是阿赖耶里面的习气,不容易断掉),缘断掉了。加一点功夫,六道的缘都断掉了,你才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对于你念佛求生,那真是大有帮助。
什么都不能贪,佛法也不能贪,贪佛法还是堕饿鬼道。你要知道饿鬼道是贪心变的,不是说我世间名闻利养不贪了,我贪佛法,换一个贪的对象,这个不相干。饿鬼道的业因是贪心,不管你贪什么,贪佛法还是堕饿鬼道,不能不晓得。所以要断贪心,不是换对象,不是换个对象,许许多多学佛的人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么原因你就知道了。
我们「身」怎样做模范给众生看?实在讲,一般学佛的人粗心大意,锅漏匠给我们做了示范,修无师做了示范,去年居士林的老林长给我们做了示范,最后身!老林长的往生,我们从他的冤亲债主附身得到证明。冤亲债主附身跟我们讲,他往生极乐世界去了。冤亲债主们看到很欢喜、很赞叹,绝不找麻烦。看到他念佛往生,大家都觉悟了,来求受三皈,来请求听经。听经,他们还特别要求听《地藏经》、听《十善业道经》,这两种经对鬼神的利益最大。听《无量寿经》他们也欢喜赞叹,「《无量寿经》的光太大了」,鬼神透给我们的讯息,这会集本不错!鬼神这样赞叹。人不相信,那是他业障深重,他不如鬼。今天修行,说老实话,人不如鬼,真的一点都不错。
第二种,这是身业住的,「神通化」,经上讲「谓现诸变等」,这个不好懂。这一条清凉大师讲得比这里好懂,清凉讲种种教学,善巧方便,机会教学,清凉这个解释很符合经义。教化众生,众生多,哪里都是,时时刻刻心里想着,身体要做到。就是说一切时、一切处,我们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以善巧方便启发他、教导他、帮助他,这也有阶段的。他没有接触过佛法,第一个阶段,帮助他正确的认识佛教。第二个阶段,帮助他对佛教生起信心。第三个阶段,诱导他深入经藏。第四个阶段,勉励他如教修行。这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里面,方法无量无边,这些全都叫做「神通化」。
第三个「业果化」,是要把修学的成绩表现出来。你说学佛,学佛有什么好处?现在人所懂得的好处,烦恼轻、智慧长。你不如!你心里头有忧虑、有牵挂、有烦恼、有分别、有执着;我虽然也有,比你轻得很多。你的日子过得很苦,心理上的压力、身体上的压力很沉重;我没有压力,轻松自在,这些就是成绩表现。特别是对我们一些熟悉的朋友们,早年我们都一样,好象赛跑一样,我们在起跑线都是平等的,在一条线上。我们的家亲眷属、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这几十年来在社会上,各人走各人的道路。现在遇到了,我们一比,迥然不同。我的身体比你好,气色比你好,精神比你好,体力比你好,容貌比你好,修得的!这是什么?是这些年来修行的成绩,表现给你看。
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世法里头也说「相随心转」。你是不是真的心善?心善相就善。是不是真正为别人?真为别人,你为人人,人人为你,「得道者多助」!帮助你的人多;现在人说的,支持你的人多。你办事不是为自己,是为社会、为众生。所以果报呈现给大家看,别人看了就会相信,这是事实。佛法先落实自己,然后你修行必定有福报。福报决定不能自己享,一享福就迷了、就糊涂了、就堕落了。福报来了怎么样?给一切众生享。诸佛菩萨福报都是圆满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一生托钵?为什么不要人侍候他?他做给我们看,绝不享受,这就正确了。我们学佛,佛是以身作则。我们今天知道了,自己所享受的,什么是真正的福报?健康长寿就是真的福报!
许哲居士这两天还来看我,她真正有福报。一百零四岁了,身体健康,不需要人照顾,她还照顾二十多个贫病的老人,那些贫病的老人只有七、八十岁而已!她以一百零四岁来照顾那些人,这个叫有福报。还能为社会大众服务,名闻利养边都不沾,这叫做福,我们要知道。绝对不是说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那未必是福报,从那里得来许许多多希奇古怪的病。所以长寿一定要健康,不要人侍候。
过去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五岁都不要人照顾,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最后的两年,两次饮食中毒,那个饮食中毒是他的慈悲心。人家供养东西给他吃,他知道那个东西不干净,但是别人诚心供养,当面吃给他看,让他生欢喜心。他吃的时候,这个东西已经变味了,他是个医生,回去之后用解药就把它化解了。第一次化解了,过了几个月又遇到一次,他还是这样表演,回去再化解的时候,毒已经扩散,来不及了,这一次吃了亏。这样一病倒,病了几个月,体力衰了,毕竟是九十七岁的老人!
所以那个时候,我到台中去看过他几次,每一次看他的时候,他都特别叮咛嘱咐,不要上馆子吃东西,特别叮咛吃东西要小心。这个绝对不是佛门一般人讲的惜福,错了。东西味道变了就不能吃,你吃了生病,生病需要别人照顾,那就不是培福,那叫享福,福不好享。我在台中十年,常常跟老师在一起,接受别人的邀请,我都是坐在他旁边。那个菜变了味道,他就用手碰碰我,这个菜不要吃。懂得卫生,通情达理。而不是说这个要惜福,惜福搞得一身病,那是惜的什么福?吃的东西不能放得太久,自己要是吃不完的,赶紧送给别人。不能说这东西放坏了、不能吃了,再去送给别人,那你不是害人!日常生活当中要做种种示现,这都是神通、都是业果,身教!
「依语轮起三种化」,言语也有三类教化的方式。第一类是「辨扬」,辨是辩才,扬是宣扬佛法,这是后得智,你有能力、有辩才教化众生。三轮里面,诸位要记住,第一个是形象,身轮三种教化是现相,我们今天讲的以身作则,身教!第二类才是言教,言语。你有智慧,你有见识,大家对你能够信得过,乐意听你的,接受你的指导。第二种赞叹、勉励,目的是劝学。他这里说得好,「谓赞胜劝学」,你有辩才,你能够帮助别人断疑生信,能够为别人解答疑难。看到众生做的好事、善事,应当要赞叹,我们中国人讲的隐恶扬善,他做的不如法的事情不必宣扬,要知道替他遮盖,不说。这是什么?积自己的德,积功累德,那个德是从这个地方积的。别人做的善事,恶人做的善事,也要奖励,也要赞叹、鼓励他,让他自己回头反省,我做许多恶事,人家都原谅我,一字不提;我做一点小小的好事,你看人家赞叹。让他良心发现,他会改过自新,他会回头向善,无量功德!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再看「依语轮起三种化」的第三种「庆慰化」,庆祝、安慰。看到他发心进修,勇猛精进,要给他安慰,要能够适时鼓励他,为他庆喜,这对于他的进修会很有帮助。同时不仅是在言语上的帮助,如果他有需要,我们在精神上、在物质上都应当要成就他。为什么?成就他是成就正法常住,是成就众生的离苦得乐。个人修学的成就,肯定影响社会、影响大众,影响的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在佛法里面讲功德殊胜。所以我们帮助一个人,或者帮助一个团体,要晓得真正的义趣是帮助他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放光、现瑞。他教化之影响,就是佛光普照,无一不是利益众生,从这个地方着眼那就没有错了。这是说口教化众生的三条。
下面接着是「意」,就是起心动念,化导众生有四句。第一是「领受意化」,这个我在前面说过,一定要有好学的念头,确确实实有上求下化的意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求佛道为什么?是为教化众生,绝对不是为自受用,这就对了。如果为自受用,还是脱离不了自私自利,依旧不能脱离中国人所说的文人气息。在世法里面讲,不要说圣贤,连君子这个地位、这个境界都达不到,何况诸佛菩萨,甚至于声闻、缘觉的果证,哪里会有分!
我们在讲席里头常说,我们每天勇猛精进在学习,为的是什么?为众生,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念佛就够了,学修无师、学锅漏匠就行了。为众生!就像智者大师当年所说的,他老人家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不为众生,自己依教修行,可以取得西方世界更高的品位。为了教化众生、帮助别人,所以要处理一些繁杂的事务,对于自己修行当然有障碍,所以他说他往生只是五品位。五品位是什么位次?「凡圣同居土」,上中辈的往生,品位不高。这就是说菩萨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就如地藏菩萨所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可是菩萨给我们做的示范,这个牺牲奉献他有底限的、有标准的,什么标准?自己决定得生净土,品位低一点没有关系,肯定往生!
这种示现是真的,还是假的?跟诸位说,是善巧方便,是来勉励我们的,不是真的。智者大师,说老实话,怎么可能生凡圣同居土?你看看他一生讲经说法,我们今天所看到他注解的经论,那个境界是大菩萨的境界。在我们佛门里头传说,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应化再来的。所以他的示现是权巧方便,劝勉我们这些凡夫,不应当自私自利,应当有牺牲奉献的精神,用意在此地,所以要知道他那个不是真的。我们在佛法修持,境界提升一层,他老人家的心思,我们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依照他这个方法去学习,错不错?绝对正确,决定没有错误。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决定超过你的意料。就像《法华经》上的比喻,原来自己心目当中,只希望有一个羊车就满足了,没有想到得到的是大白牛车。智者大师的示现亦复如是,这是佛法常常讲的真实教诲,我们不能不懂这个意思。
「意化」里头,第二个「决择意化」。这就是常常一切时、一切处观察众生的根机,应机施教。观机不仅是个人,还要留意社会的风气。社会风气淳厚善良,那我们讲经说法要帮助社会大众如何保持、怎么样提升。如果社会风气不善,我们讲经说法要帮助他改良,要帮助大众觉悟,帮助大众回头是岸。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社会环境是负面的,不是正面的,是不善的;不但是不善,还是严重的不善,真正是佛经上所讲的「五浊恶世」。浊与恶不必加以解释,每个人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面对着当前社会大众,我们这部经讲演、教学重点要放在哪里?自己就清楚、就明白了。
所以印光法师的示现,给我们明确的指导,世出世间的善法都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中国的道统能够维系几千年而不衰,我们想想是什么原因?因果的教育!近代,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如果再向前推,我们中国人讲一个甲子六十年,最近这六十年不重视因果了,没有人谈因果教育,也没有人相信因果报应。可是因果报应的这些事实报导,中国外国都有,我们常常在报纸杂志里面看到。对这个社会有没有影响力?好象没有影响力了。大家看到这些报导,认为是偶发的事件,不重视它,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以为这些与自己不相干,这是很大的错误!
印光大师为我们示现,挽救这个世间的劫运,就是要靠因果教育。所以他老人家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我读他的文章,读他的《文钞》,篇篇都提到这个问题。由此可知,老人在世,无论对什么样的人,都是用因果来劝导,种善因必得善果,造恶业必定得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他老人家传法十六个字,他老人家一生所奉行的也是这十六个字,自行化他,没有离开这个原则。「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十六个字是老人传法的心印!我特意请加拿大温哥华一位金石家陈风子老先生,今年九十一岁了,请他给我刻一个印光大师传法之宝,就这十六个字。
老人这十六个字,第三句是「信愿念佛」,我把它改成「老实念佛」;「老实念佛」也是印光大师常说的。他教人从什么地方落实?从哪里学起?从《了凡四训》,大力提倡这个小册子。这个小册子教什么?就是教你相信因果,深信因果;你能深信因果,你自自然然就会断恶修善。为什么?我想要好的果报,我就要修好因;我不想受不善的果报,不善的因我一定断掉。所以修行起步从哪里修?断恶修善。善恶要有标准,他老人家用《太上感应篇》、用《汇编》;《汇编》就是有注解,那个注解都是事实、古往今来的公案,做为每一句善恶报应的证据,用这个做为善恶标准;「十善」应当依教奉行,「十恶」必须戒除断绝;最后劝人「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他一生,「弘化社」流通的书,分量最多、流通最广的是《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把佛经的流通放在第二位,把这个放在第一位。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祖师要这样作法?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警惕。我们看到六十年之后今天的社会,明白了,祖师用心之苦,现在看到了。我们要不循这个路子走,很难避免不堕落。为什么?内有烦恼习气,外面有无量无尽的诱惑,你能受得了吗?你真有能力不为所动,不被诱惑?那是什么样的定力、什么样的功夫!稍稍不谨慎,必定堕落,自己要清楚、要明白。谁救你?自己救自己,诸佛菩萨都救不了你,这是真话。
诸佛菩萨帮助我们,就是经教。经教涉猎得再多、读得再多、听得再多,自己不能回头,还是堕落。你想想,死了之后堕落三途,学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等于零。真正能够帮助我们脱离三界六道,帮助我们往生佛国的,这个叫实学,真实的学问。所以世间这些事,我们还要不要做?要做。「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要认真做,做出好榜样来给世间人看。学佛不是消极的,是积极的,学佛真正能够为社会服务、为众生服务。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做再多的好事不居功。不要说「我做多少多少功德」,你有这个念头就错了,有这个念头,对于你往生产生障碍。这种念头兴起来,你来生脱离不了六道,你做了不少好事,你来生在六道里面享福而已。六道的福能享吗?太可怕了!
我们看看今天这个世界上,大富大贵之人,过去生中就是修的这个福报。今天在这个社会上,作总统的、作国王的,拥有亿万财富的,都是过去生中在佛门修大福报,着相修福,这一生福报现前,一享福就迷惑了,不肯再进修。福报大了,造业大,这一生福报很快就享完。为什么?没有智慧,没有遇到善知识,「迷而不觉」,再加上「邪而不正、染而不净」,那个消福消得厉害,多生多劫修的福,十几二十年就消掉。福消了,罪业现前,麻烦大了,来生三途恶道去了。这就是佛法里面常常讲的「三世怨」。佛给我们提出警告,就是第一世修福,知道修福;第二世享福,享福的时候把修福忘掉了,造罪业;福享尽了,罪业使第三世堕落。这是三世怨,经论里头无数次的警告。
所以我们要常常留意现前社会大众的根机,为他选择法门。我们没有这个能力,祖师已经替我们选择「净土五经」。夏莲居老居士把《无量寿经》五种译本做成一个会集本,供养末法九千年的众生,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五种原译本是古时候翻译的,有一部分经文很不好读,意思不明显,很不好懂。所以宋朝王龙舒居士有鉴于此,他就做了会集本。他的会集本收在《龙藏》里面,经题是《大阿弥陀经》,他用这个题目。他所会集的是四个原译本,《大宝积经》里面这一分,王龙舒居士没有见到,所以意思就不圆满,有欠缺。
到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第二次会集,魏居士五种本子都见到了,当然他会集的超过王龙舒的本子。可是会集不容易,对于经文取舍不够谨严,有疏漏之处,而且把原文的字改动了,这是印光大师非常反对的。他改动没有问题,他对于佛教通宗通教,但是这个例子不能开。这个例子一开,往后的人,没有他的程度,看不懂随便就改,那经典传到后世,面目全非,这个例子不能开。
古大德遇到经本的字不一样,他在底下注,注明哪一个本子这个字是什么字,不敢改动,这是正确的,尽量要把它本来面目保存下去;就是错误了,也把它错误摆下去,不要改正,注解注在旁边,这个方法好!所以你们看看日本编的藏经,《大正藏》有校刊集,《大正藏》最大的特色,校刊集做得好,这样流传才不至于有错误。因为从前经本是手抄的,我们自己也抄过书,难免把字抄错、漏掉,或者多一个,在所难免。这么大部头的典籍,就是印刷排版也常常排错字,校对这个事情不容易!
从前李老师常讲,过去总以为这不是难事,自己做的时候才真正晓得不容易。台中当年印经是用排版的,经过五、六次的校对,印出来还有错字。李老师知道这个工作不是容易事情,细心谨慎去做,还是难免有错误,尽心尽力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所以一定要懂得,为当前社会、当前众生迫切需要的,为他决择法门。我们虽然没有这个能力,前面有祖师大德已经在带路了。我们只要能信得过,能够守住祖师的教诲,坚定的信心,这一条路我们能走得通。
第三「发起意化」,这个意思跟前面讲的相同,就是要知道帮助众生发起宿世的善根。我们一定要肯定一切众生都有善根,在佛法里面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看看,诸佛菩萨他们的言词是多么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中国古人也是非常肯定「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本善」就是佛性。既有佛性,皆当作佛,还有什么话说!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得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话说得多好!本觉就是善根,本觉就是佛性,本有!不觉是无明,不觉是烦恼、是妄想执着,这个东西本无。本无的,决定可以断掉,哪有断不掉的道理!断不掉是你不肯断,你要肯断,立刻就可以断掉,它本无!本有的,决定可以证得,它不是外来的。
换句话说,十善业道是你本有的,十恶是本无。六波罗蜜是你本有的,六波罗蜜的反面是六种障碍,那是本无的。布施波罗蜜是你本有的,悭贪烦恼是你本来无的。持戒波罗蜜是你本来有的,恶业是本来无的。忍让是你的性德,你本来有的,嫉妒瞋恚本来没有。精进波罗蜜是自性本具的,懈怠懒散本来没有。禅定是本有的,散乱本来没有。般若智慧本来有的,愚痴无明本来没有。这个要搞清楚,从这个地方建立了信心。本有的,我一定可以恢复,我可以证得;本来没有的,我决定可以断掉。本来没有的,为什么现在这么难断?习气!你被这些不良恶习气熏染的时间太久了,所以感觉得我断烦恼好难好难,好不容易。其实觉悟的人、明白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哪里是难事!由此可知,难与易关键是在觉悟。你觉的程度愈高,断烦恼、证得自性的性德很容易;你觉悟的程度不够高,你要断烦恼、要证性德,难!
因此世尊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我们明白了,不能不感恩。没有这样长的教诲,提升我们高度的觉性,我们要断烦恼实在不容易,这是世尊的大恩大德。所以帮助众生,启发他的悟性,启发他的善根,这是好事,在教学里面也是第一桩大事。劝导他断恶修善是救急,他不堕三途,但是出不了六道。所以要劝导他念佛求生净土,帮助他破迷开悟,才是真实功德、真实的教学。让他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明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真正做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佛法的教学,超过一切世间的教学。所以佛被世出世间人称之为「世尊」,道理就在此地。
第四个意思就是建立佛法的教育。我们一般常讲的正法久住,不能没有这个行仪。正法久住,形式重要,实质更重要。形式是我们一般讲硬体的设备,实质是要后继有人,我修得再好、讲得再好、教得再好,我死了就完了,后继无人,我常讲你的成绩等于零。佛法能传到今天靠什么?代代有传人。我这一生的成就,印光大师传给李炳南教授的,李老师传给我的,我传给谁?我底下要没有接班人,到我这里就断掉了。世间法里头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要没有后代是大不孝。我们佛法里面要有接班人,我有后!
我们今天在此地办培训班,为什么?培养接班人。培训班里面有这么多同学,有一、两个成就的,我们的成绩就保全了,我相信一、两个肯定会有。我们今天在澳洲办净宗学院,目的亦复如是。培训班是短期教育,我们最初从三个月办到现在六个月。澳洲净宗学院,我们教学的构想是九年,这是长期的教学。九年前面两年做扎根教育,着重在德行。但是《华严经》可以听,不要在《华严经》上下功夫;你要在《华严经》上下功夫,你就错了。
前面两年,时间精力用在哪里?用在戒学。换句话说,我们要作佛,作佛要先学做人,做人的基础是《弟子规》、《十善业道经》、「净业三福」、《沙弥律仪》,我注重在这里。我的要求是要做到,不是你会背、会讲,没有用,要做到。怎么作法?一天做一条,这样才能够落实。每天都想学是落空的,一天做一条,你会学得很扎实。两年的时间,这个课程圆满,然后你喜欢哪一部经论,选一部专攻。往后这七年,我采取李炳南老居士教我的方法,我不限制同学,看你们自己的能力,一部经学会了,可以学第二部经;第二部经学会了,可以学第三部经。
「会」的标准是什么?我也采取李老师的方法,能讲、能行。你能把这一部经讲得清楚、讲得透彻,你能把这一部经里面的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把经里面的教训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这部经你学到家了,你可以学第二部。达不到这个标准,你就永远学这一部。一部经学十年、学二十年、学三十年,古时候大有其人,一门深入!这是建立正法久住世间,不能没有这个心。
但是这个心要有缘,缘成熟了要做,缘不成熟不能勉强。我们到新加坡,难得李木源居士发心,促成培训班的缘。去年,难得澳洲那边的缘成熟,我们能够顺利建立一个净宗学院,都是很自然的成就,没有丝毫勉强。这个机缘我们抓住,我们认真努力,相信我们对佛法会有一些贡献,会给整个世界的佛法做出一个好的样子,做为我们往生净土的资粮,我们这一点愿望就满了。好,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经文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