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谓若由观察慧,以求无别慧,因果二法,则不相顺。于此应如何理解?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75
  【第三三七则】
  问:有谓若由观察慧,以求无别慧,因果二法,则不相顺。于此应如何理解?
  答:此疑难,非仅藏中先德如是,即在昔时印度人士亦有之。彼不知正分别者,系谓应于胜义空性,有最极思择之观察慧,由此引生无漏慧(初地见道)。无漏慧生时,将加行第一法之慧(此慧所念者同是空性,而其所显现者,非是空性,故此慧以分别为其体性)遮止(初地无漏慧二现沉没,慧与空性融为一味),而将一切执实分别烧除。圣慧仅遮止,而不烧除等同圣慧之正理分别,然能烧除一切实分别。如迦叶问品说:“迦叶,譬如两树为风所吹,互相桭触便有火生,其火生已还焚两树。迦叶,如是有正分别生圣慧根,圣慧生已还烧分别。”此说分别能生圣慧。故证明正分别于观修无碍,且为必要,以能引生无漏慧故。修次中篇意谓如是修胜观之瑜伽师,以观察慧最极思择,于内外诸法,不执实有成就自性,便能引入无分别定,证得诸法法性。若不善修习之愚者,不能以别别观察慧,观察诸法法性,仅一味不起作意,遮止诸念。彼愚痴行者之执实分别心,终不能灭。在彼未舍愚修之前,终不能证得空性,以无慧光显现故(莲花戒师之意,以为修真实义,须用观修,但用止修,于修空性之途,不能进步,以无慧光,不能照破无明黑暗故)。凡夫于内外诸法,由无明力,执为实有自性,因此起惑造业。此如妄执室中有蛇,生起恐怖,为除此怖,须以理破除,使彼于无蛇生起决定知,其怖自除。若仅告彼于有蛇无蛇,皆不作意,彼不能生无蛇之决定知,自不能除去有蛇之恐怖。于诸法无实有自性亦然,先须闻此理,次思惟此理,然后生起诸法无实有之决定知,方能破除诸法实有自性之执着。若仅告彼于诸法有自性与无自性,皆不应作意,则彼不能破除有自性之执着。因明释说:“决定知生遮增益。”谓须依因相之门,生起决定知已,然后能遮增益之妄执(诸法本无自性,而增益妄执为有自性)。彼一味不起作意之愚修,等于凡夫本自黑暗之上,再加一层障蔽。又如暗室中置有珍宝,欲往取之,须擎灯往寻,彼愚修者瞑目枯坐于室外,但求上师加持,宝自入手,如何可能。当以闻慧为灯光,以思慧寻觅,方能获得真实义之如意珍宝。莲花戒引迦叶问品意谓从分别之木,生智慧之火,由此智慧之火,还烧分别之木。释菩提心论说:“若见有分别,彼岂有空性?如来悉不见,能所分别心。若有能所别,彼即无菩提。”谓若于境生起实有分别,则不能生无实有之空性。能所分别心,谓各别实有相执分别之心。无漏圣者,乃至如来,悉不见此。以圣慧已还烧此诸分别故。若有能所相执,即未证得无上菩提。过去藏中修放舍作意,每引此论为证。宗喀巴大师释此,说彼等误解,论所谓若执能所分别实有,则无菩提句,乃破实执,非破能所分别,非破正分别慧。佛为一切智者,若法是有,佛即能见。若佛不能见能所分别,则彼应无。若能所分别皆无,即无一切凡夫有情,以具能所分别,方是凡夫故。若谓是破正分别慧,及破能所分别,则与彼论中以多门观察抉择真实,应成相违。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过去藏中先德引诸经论执为口实,但多误解。宗喀巴大师对彼等误解诸经论,如何正解?
下一篇:过去藏中先德异说纷纭,而修时则归于一途,其要点症结安在?
 何谓圆满施度?
 何谓真实皈依?
 所施之身、受用、善根,应如何修学舍、护、净、增?
 得菩提愿戒已,应如何守护不失?
 师承有何关系?
 有谓“禅宗之禅,非四禅八定之禅,任何不起分别...”对如是之言,应如何..
 由知何种使心感动,令皈依真切而有力?
 初得空见之情状为何?
 于菩提道次第道之数目及次第,应如何生起决定?
 怖畏三途苦,知三宝功能,一心希求救获,此为已於三宝之救护下,其真能离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拾菌[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教职人员[栏目:万行法语]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4 四、四圣谛[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忍辱法门[栏目:宣化上人]
 第七章 唯识宗的兴盛及其传承 第四节 安国寺唯识传承[栏目:中国唯识宗通史]
 佛示涅槃警世人[栏目:传喜法师]
 六门教授习定论现代汉语译[栏目:温金柯博士]
 善女人传前序(彭际清)[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小善不为,大善难成[栏目:人中之宝]
 因为了解,所以慈悲[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