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八四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2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八四卷)  2001/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384  
 
请掀开经本,主昼神偈颂第一首看起:
 
【尔时示现宫殿主昼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昼神众而说颂言。】
 
这一段是说偈仪,在前面我们读过很多了。这样的经文在《华严经》里面不断的重复,它的意义非常之深;不断的重复就是不断在提醒我们,让我们懂得学习。世出世间法,教学真实的意义,无过于人与人相处的关系,只要把人与人相处关系做好,这一切圣教功德就圆满了。所以世尊在教导我们的时候,经典在弟子们集结的时候,不断重复这几句话,这几句话里面所包含的就是菩萨道,上求下化。
 
『承佛威力』,这是上求,这是谦虚恭敬,自己的成就决定没有丝毫傲慢之心。怎么成就的?是诸佛威神加持而成就的。这个话我们听起来好象是谦虚,实际上它是事实,无论成就大小,无不是诸佛威力的加持。诸佛,要知道这里面包括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这是《华严》境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有情众生加持我们,无情众生也时时都在加持我们。我们对于这个事实真相一无所知,所以报恩的念头生不起来。如果了解事实真相,「知恩报恩」这个性德才能够现前。
 
下面这一句,『普观一切主昼神众』。『示现宫殿主昼神』,他是主昼神这一个团体的代表,他代表出来说话。在没有说话之前,行礼的时候,也要照顾每一个同胞,这是下化,一个也没有漏失。上面,从上看没有遗忘一尊诸佛,对下没有遗漏一个众生,你们想想这个味道,我们学佛就要从这个地方入门,从这个地方下手。我们再看他的赞颂,第一首是他的赞颂:
 
【佛智如空无有尽,光明照耀遍十方,众生心行悉了知,一切世间无不入。】
 
赞颂的意思与长行所说的完全相应。这一位菩萨在长行里面告诉我们,他得的法门是「普入一切世间解脱门」,我们必须要牢牢的记住「普入一切世间」。我们在讲长行的时候,也特别强调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普入一切世间」,诸位想想这不是多元文化是什么?
 
佛的心、佛的智是什么?诸位必须要知道。所谓佛心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所谓佛智就是我们自己的觉性,不是外面的。真心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真心是无限大。佛在经上常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佛心。「佛」这个字的意思是觉悟、是觉了,觉悟、明了,佛心就是觉悟的心、明了的心。我们看到这些名词、看到佛,一切众生分别着相,看到「佛」这个字就想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着了相,不晓得这个「佛」是自性,自性觉、自性智,佛是这个意思。佛心就是我们自性的觉心、智慧,没有边际,无微不入。佛的身是什么?我们要用大乘经的名相来说,心就是法性,身就是法相。如果诸位透得这一关,那就恭喜你了,你是法身菩萨。佛有三身,我们哪一个人没有三身?蚊虫蚂蚁都有三身。法身是平等的,在现前状况之下,不平等的、不一样的是报身跟应身,这个不一样,法身永远是平等的。法身是什么?刚才我说的法相。虚空法界依正庄严,那是法身,法身菩萨相信、肯定是自己的身相,法性是自己的心相。
 
我们今天是以什么为心?《楞严经》上阿难说得很好,能分别、能想象的,把这个当作心。这不是心,佛在楞严会上说得很清楚,这是什么东西?佛讲了个名词:「前尘虚妄相想」。我们众生把前尘虚妄相想当作自己的心,你说错到哪里去了!六道凡夫统统是错用了心,不但六道,十法界都没有能脱离这个妄心,谁知道这个东西叫「前尘虚妄相想」?《华严经》上这些人,全都是法身大士,他们已经把这个虚妄统统摆脱掉,所谓妄想分别执着全都舍掉,宗门里面讲明心见性,个个都是明心见性,个个都肯定心是法性,相是法相。
 
法相是什么?众生国土。我们学,学只是初步,不是究竟。怎么个学法?心合虚空法界,身融国土众生。华严学派他们修行用什么功夫?修法界观。我试问问法界观观什么?总结起来就这两句话:心合虚空法界,虚空法界是我的心,众生国土是我的身,这个「众生国土」的范围是包括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的身相,虚空法界是我的心相,常作如是观,就能契入佛境界,怎么还有分别?怎么还会有执着?有分别执着,错了,这是妄想。这个妄想造成了六道轮回,让我们生生世世都出不了三界,这三界牢笼。
 
我说这两句话究不究竟?跟诸位说不究竟,但是对我们现前修行有一定的好处,说到究竟的我们做不到。我说的话就像《坛经》里面神秀说的话一样,「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什么?这个对我们很管用,我们能修、能做到;能大师那四句虽然究竟,做不到。可是这是方便法,从方便趣入真实,这就对了。没有方便,你怎么能趣入真实?一定有方便法,才能够趣入真实。真实在此地就不必说,前面清凉大师注解相当丰富。《疏》跟《钞》,道霈大师很难得,都把它节录出来了,而且节录得很长。这个注子诸位同修自己可以看,我只是把经文的义趣跟诸位说说。
 
第一句是讲我们自己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如同虚空一样,无穷无尽。自性本具智慧如是,再告诉诸位,自性本具的德相亦复如是。什么叫「德相」?德是能力,世间人常讲本能,我们能力也如此。我们的眼,如果你入了法界,你真的心跟虚空合,身跟法界融,你六根聪利;眼,尽虚空、遍法界的色相都能见到,如对目前。佛在经上比喻说,菩萨观察十方诸佛剎土,如同手掌心里头看庵摩罗果一样。我们今天这个能力没有了,不是没有了,太小了,隔一张纸我们就看不见。这叫有障碍,这障碍从哪里生的?妄想分别执着生的。如果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去尽,能力恢复了。我们的眼见是虚空法界,而且见过去、未来。耳的能力也如此,十方诸佛讲经说法的音声,在空中就像电波一样,无量无边,我们想听哪个频道,这个频道音声就现前,不需要用机械。我们想看哪一尊佛的国土,那是光波,都能看得到,统统没有障碍。六根的能力全没有障碍,本能,现在我们叫「神通」,中国人叫「特异功能」。实际上,这是我们本能的智慧能力。
 
下面再跟你讲相好。我们通常在经上看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世间人就很羡慕了;其实「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算不了什么。真正的相好,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三十二相是劣应身,这个地方苦恼的众生认为有这几个相就很不错了,再说多了他不能接受,所以佛陀应化在这个世间,自自然然就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示现这个相也含着有很深的教学义趣,教学总离不开因果,《华严经》清凉大师给我们判教,说这部经里头内容是「五周因果」,《妙法莲华经》是「一乘因果」,这都是圆满的教学,称为圆教。所以我们的相好也是无量无边,统统是自心本来具足的。
 
我们读《金刚经》,佛说得很好,「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这话怎么说?为什么度那么多众生,一个众生也没度?众生成佛是他自己成佛的,是他恢复本能,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丝毫意思去帮助他成就,没有;释迦牟尼佛没帮助他,都是恢复他自己的本能而已。自己本能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你加一点;换句话说,也不可能有一个人把你本能拿去一点,那也做不到的。我们自性的本能,包括了「智慧、德能、相好」,这三大类都是不生不灭的,我们要晓得、要相信、要肯定。果然你相信肯定了,我们相信你一定希求恢复你的本能,佛家教学没有别的,恢复自己本能而已。
 
佛告诉我们,我们的能力为什么会失掉?这个道理要知道。这就是说我们本来是觉悟的,为什么会迷了?什么道理迷的?几时迷的?提出这个问题在楞严会上是富楼那尊者,这一段话在《楞严经》第四卷。佛答得好,本来没有迷悟,为什么会迷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佛是一语道破。什么叫「知见立知」?「知见」就是你的本能,你的本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坏在哪里?你在本能里面,你自己要建立一个能,坏了,这就迷了。这个话如果你听不懂的话,我换一个话讲比较好懂,「我自以为是,我觉得怎样」,这叫「知见立知」。
 
这个念头起就把你的智慧德能变成意识,学过唯识的朋友们比较容易理解,变成见分,把你自性本具的相好变成相分,变成阿赖耶的见分跟相分。佛说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阿赖耶怎么来的?心想生出来的。阿赖耶是心想生的,我们还用心想的方法,恢复我们的自性。但是你要知道,我们用心想的方法可以恢复到阿赖耶,末后还有一关,古德跟我们说的「思尽还原」,这一关就突破了。可是这一关非常非常难突破,迷的人想突破这一关不容易。突破这一关成就了,在教下叫大开圆解,宗门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真正的功夫,用功的纲领,佛说得好,我们常常读经、常常听经,但是总是把它疏忽掉。佛教修行人、教菩萨,恒常保持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话我们听多了,怎么作法?什么叫寂而常照?什么叫照而常寂?还是搞不懂。《无量寿经》上讲得更清楚、更好懂,说了八个字:「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寂跟照,「照」就是「观法如化」,「寂」就是「三昧常寂」,心永远住在寂静的境界。佛在经上常常用镜子做比喻,这是很好的比喻。镜子常寂,外面境界照得非常清楚,镜子有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没有执着;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们用心要像镜子,镜子显出「照」的趣味来,用心像镜子。寂,镜子比较不太容易显示,再用个比喻,用水;水在没有风浪的时候非常平静,水像一面镜子一样。如果诸位去旅游,看到小的湖泊,那个水很静,山光水色倒映在水的境界上,特别感觉得美观。如果水要是动了,有风吹它起浪,它照得就零零碎碎,照得就不完整。所以水容易显示寂的义趣,用心要像水一样。我们供佛的供具里面最重要的是供水,供水不是佛要喝水,是让我们自己看到水,我们用心要像水一样:要干净,不要污染;要平静,不要起波浪。
 
水代表「三昧常寂」,镜子表「观法如化」,我们能常常这样用心,人会开智慧。你要会用,你要功夫不间断,你看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现象千变万化,都是假的,没有一法是真的,你的心会很平静。《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影,现在有电视、有电影,我们可以把所有一切现象都看成是电视、是电影,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心里头自然不起波浪了。波浪是什么?好恶、贪瞋痴慢,那是波浪,自然就没有了,心自然就平了,心自然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一切都清楚,智慧,没有一样不明了;绝对不会把一样东西放在心上,清净。水表清净平等,我们要这样用心。这就是『佛智如空无有尽』,不但智慧无尽,德能无尽,相好无尽。『光明照耀遍十方』,这一句是起德用,也是利他。前面两句是智照,后面两句是起用。
 
『众生心行悉了知』,「了」是明了,没有一样不明了的,十法界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法相讲「大圆镜智」,用镜来做比喻。大圆镜,圆是圆满,无所不照,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有没有动?没有动;有没有受到干扰?没有受干扰。镜子照外面所有境界,镜子绝对不受干扰,它还是干干净净。我们用心要这样用法,决定不受干扰。受干扰是什么?着相就是受干扰。我们在这里修学,一切都不着,为什么不着?因为是虚妄的,它不是真实的。着错了,不但执着错了,连分别都错了。
 
这一片东西展开,大家都看得清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诸位说,这是自性见。为什么?没有起分别执着。一看,这是毛巾,你已经起分别执着,你就落在意识里,落在意识是凡夫。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中国古人知道,《老子》一翻开,头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懂得。给它说个名字,假名,它本来没有这个名。我们这个人生下来之后,父母给我们起个名,名也是假名;人家指着名字骂你,「这名是假名,这名不是我」,你就不会生气了。人家侮辱你身体,「身也不是我」,你就平息了。身真的不是我,身是什么?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我的衣服;身体,我的身体,身体不是我。我的衣服你喜欢,我脱下来送给你;我的身体坏掉的时候,我再换一个身体。所以,得没有好欢喜的,失掉也不会懊恼,心永远保持在清净平等的境界,这叫真心显露。
 
「众生心行悉了知」,「众生」包括自己,自己这个身体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心是指什么?妄想分别执着。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着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众生的言语造作还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既是缘生的,缘生就是空。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真实智慧。
 
『一切世间无不入』。佛经上讲的「一切世间」,就是今天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的空间。科学家告诉我们,从理上来说,不同维次空间是无量无边的,空间是无限度的。我们现在居住的空间是三度空间,他们讲不同维次空间,就像我们今天在电视上讲不同的频道,在佛法里面讲不同的世间。「悉了知」,就是空间突破了。不像我们,我们现在住三度空间不知道四度空间的事,四度空间不知道五度空间的事,它有障碍。为什么有障碍?你要晓得空间从哪里来的?不同维次空间从哪里来的?佛家讲的法界从哪里来的?都是妄想分别执着里头所生的,「一切世间」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的境界。如果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无量无边的时空,你都突破,你都没有障碍,这个时候佛经里面给它说一个名词,叫「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跟一切世间是一不是二,《华严经》上常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这说真话!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去训练,六根聪利,样样明了,样样不能分别、不能执着,这叫用功,这叫用功夫。为什么?样样都是虚幻的现象。这个现象现在科学家懂得、科学家知道,他也懂得佛法所讲的这些事实真相,他们也承认肯定这个世间一无所有,全是虚妄的。科学家今天讲什么?都是场的作用。这个「场」是什么意思?振动频率的不相同。只有场,其他东西都不是真的存在,都是幻相。这一个发现就是发现宇宙人生的真相,跟佛经讲的完全相同。科学家在近代才观察到,但是他还不能够契入。佛法,至少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三千年前,不但知道,而且契入。这个契入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证得」,佛法是证得了。我们也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纵然不能证得,要知道这个道理。这是法身大士们所证得的,《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如果我们聪明一点,我们也要努力去学习。我跟大家讲,佛法里面的学习没有止境,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天天在学习,学习什么?淘汰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要把它淘汰尽!学习佛菩萨,佛菩萨是我们的榜样,佛菩萨是我们的典型,佛菩萨纯真无妄,流露在外面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大慈大悲是心,今天讲的爱心,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心里面流露出来的爱心,就叫做慈悲。以种种的身相,以种种言语,以种种方式,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恢复自己的性德,这叫方便,善巧方便。「一切世间无不入」,入一切世间干什么?就这一桩事情,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就这么一桩事情。这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的「一大事因缘」,一切诸佛出现于世间都是这桩事情,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要学习,首先要明了,你连事实真相都不明了,你到哪里去学?首先要通达明了,然后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今天这个经文我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八五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八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八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六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八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二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七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九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一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九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四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七0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五课 十二因缘(一)[栏目:基本佛学]
 般若与人生佛教 一、般若经的传承[栏目:惟贤法师]
 世尊入灭归何处[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以规矩为调整心性的起步[栏目:惠空法师]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事体用 13.无不鉴照[栏目:善祥法师]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12.我爱执之过患[栏目: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一[栏目:所依经典·显]
 新译佛国记 第四部分 西天竺记游[栏目:新译佛国记]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你一定要有善知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