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礼供听法 第二十六
净空法师
{返回 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44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净空法师讲述

  《解》本品经文是叙说十方的菩萨们,到极乐世界礼拜供养阿弥陀佛,及聆听阿弥陀佛演说妙法。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菩萨众。为欲瞻礼,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各以香华幢幡宝盖,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1),称赞佛土功德庄严。

  《解》佛又告诉阿难,他方世界那些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又能生欢喜心的菩萨们,他们希望瞻仰极乐世界的无量寿佛,都带著香、花、幢、幡、宝盖等礼物,来到极乐世界,以诚敬的心来供养无量寿佛,聆听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然后回到自己的佛国,宣扬传播,以正道教化众生,称赞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

  《注》

  (1)(宣布道化)‘宣布’宣扬传播,‘道化’以正道来教化众生。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解》这时世尊以偈颂的方式来赞说,颂曰。

  东方诸佛刹,数如恒河沙,恒沙菩萨众,往礼无量寿,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咸以尊重心,奉诸珍妙供。

  《解》这八句偈说明,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人数之多。东方世界的佛刹,像恒河沙数那么多,每个佛刹又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菩萨。这些菩萨都到极乐世界去礼拜、供养、听阿弥陀佛说法。除了东方以外,还有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等九方,每一方都有恒沙数世界,每一世界都有恒沙数菩萨,他们都以真诚恭敬之心,奉持各种珍妙的物品,供养阿弥陀佛以及大会中的诸上善人。

  畅发和雅音(1),歌叹最胜尊(2),究达(3)神通慧,游入深法门(4)。闻佛圣德名(5),安隐得大利(6),种种供养中,勤修无懈倦。观彼殊胜刹(7),微妙难思议,功德普庄严,诸佛国难比。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

  《解》这一段是十方菩萨赞叹阿弥陀佛,他们发愿要快速成佛。十方无量无边的菩萨们,畅发和雅的音声,歌颂赞叹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神通智慧究竟通达。众生听到弥陀的名号,都能安稳得到圆满成佛的大利益,听闻到圣德名之后,能于种种供养中精进的修持,没有懈怠、厌倦之心。

  这些菩萨看到极乐世界种种殊胜美好的环境,确实感到微妙不可思议。这些都是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大众的功德共同所庄严的。所以赞叹极乐世界是十方诸佛国土所不能比的。这些菩萨见了这样微妙不可思议的盛况,因此都发了无上菩提心,都希望在这一生能够快速圆满成佛。

  《注》

  (1)(畅发和雅音)‘畅’欢畅怡悦;‘和雅音’最美好的安和雅正的音声。

  (2)(最胜尊)指阿弥陀佛。

  (3)(究达)究竟通达。

  (4)(游入深法门)‘游’是自在无碍;‘入深法门’指阿弥陀佛透彻了解诸法实相的本源。

  (5)(圣德名)指阿弥陀佛的名号。

  (6)(大利)往生不退成佛的殊胜利益。

  (7)(殊胜刹)指极乐世界。

  应时无量尊(1),微笑现金容,光明从口出,遍照十方国。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2)。菩萨见此光,即证不退位。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

  《解》这一段是说,阿弥陀佛放光利益来参访的菩萨。正当那些菩萨发愿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出微笑的金容,从口中放出光明,遍照十方诸佛刹土。光明遍照十方之后,又再回来绕佛三圈,然后从佛顶入。这表示弥陀为十方菩萨灌顶授记。这些菩萨见到佛的光明,立即圆证三种不退转的果位。当时来礼供听法的十方菩萨们,彼此互相庆幸,生大欢喜心。

  《注》

  (1)(应时)指应菩萨赞叹所发愿时。(无量尊)就是阿弥陀佛。

  (2)(从顶入)‘顶’是头顶,代表至高无上的大法。‘从顶入’指从佛顶入,在这里有灌顶授记之意。

  佛语梵雷震(1),八音(2)畅妙声。

  《解》这二句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的说法音声清净,宏亮像雷震一样,可远闻十方,而且微妙圆满,具足八音,广为众生演说妙法。

  《注》

  (1)(佛语)指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梵)清净的意思。(雷震)比喻音声能远闻震动人心。

  (2)(八音)指佛的音声具有八种圆满之相。

  1、最好音—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音声,都不能跟佛的音声相比。

  2、柔软音—柔软指慈悲。佛音柔软,能使听者生欢喜心,舍弃刚强的个性。

  3、调和音—佛音能调和众生的心,令众生舍弃烦恼,增长智慧。

  4、不误音—佛所说的法,决没有错误。

  5、不女音—佛的音声具足四无畏,使听者敬服,令魔外归顺,决不会像女子的娇声。

  6、尊慧音—佛音能令众生听了之后,生起尊重钦仰的心,启发智慧。

  7、深远音—佛说法的音声,能让人深受感动。

  8、不竭音—佛所说的法,每一句意义都深广无尽。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1),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2),必成如是刹。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3)。修胜菩提行(4),受记当作佛。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解》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转述阿弥陀佛对十方菩萨的开示。阿弥陀佛说:从十方国土来此的菩萨,我都知道你们的心愿。就是一心一意求得庄严的佛土,希望我为你们授记作佛。你们想要满足这个大愿,就要觉悟明了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如响,皆是不真实的。如果要成就这样清净庄严的国土,就要满足自己所发的大愿。

  虽然觉了世间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知道所求的国土也都是如影如幻,阿弥陀佛还是劝他们恒发大弘誓愿来救度一切众生。假如要成就究竟圆满的菩萨心、菩萨行,就要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也就是戒定慧三学和六度,还要修习殊胜无上的普贤十大愿佛道之行,这样才能接受佛授予的成佛之记。阿弥陀佛教他们要通达一切法的真实相,了知一切法是空、无我,然后敦伦尽分,专求净土,必定成就像极乐世界这样庄严的佛刹。

  《注》

  (1)(吾)是阿弥陀佛的自称。(彼愿)指菩萨的心愿。

  (2)(诸妙愿)指四弘誓愿。

  (3)(功德本)指戒定慧、六度等。

  (4)(菩提行)无上觉悟的行为。

  闻法乐受行(1),得至清净处,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2)。

  《解》从这段文起,是世尊赞叹菩萨们听阿弥陀佛说法之后,所得的利益。菩萨们听闻阿弥陀佛说法之后,各个都爱好这个法门,欢喜信受奉行。因此,他们的心愈来愈清净了,只要修到清净心,智慧也就圆满现前,必定在阿弥陀佛那里受记成佛。

  《注》

  (1)(乐受行)‘乐’是爱好、喜欢。‘受行’信受奉行。

  (2)(等觉)正等正觉,即是佛果。

  无边殊胜刹(1),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菩萨兴至愿(2),愿己国无异,普念度一切,各发菩提心,舍彼轮回身,俱令登彼岸。

  《解》极乐世界超胜微妙,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希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到弥陀名号,而发起愿求往生的人,都能圆证三种不退,一生成佛。十方菩萨发起利益众生的大愿,希望自己的国土与极乐世界一样。一定要以大慈悲心,普遍摄受一切众生。希望他们都发菩提心,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就能超越轮回到达成佛的彼岸。

  《注》

  (1)(殊胜刹)指极乐世界。

  (2)(兴至愿)发起成佛普遍利益众生的大愿。

  奉事万亿佛(1),飞化(2)遍诸刹,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3)。

  《解》诸大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菩萨们得到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就有能力以恭敬心、欢喜心飞行到十方世界,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听经闻法。并且可以教化十方国土的一切众生,劝勉大众念佛求生净土,然后又回到极乐世界。

  《注》

  (1)(万亿佛)这不是指具体的数字,而是指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

  (2)(飞化)飞行自在,教化众生。

  (3)(安养国)指极乐世界。

 


{返回 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歌叹佛德 第二十七
下一篇: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往生正因 第二十五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非是小乘 第四十三
 过佛菩萨的生活
 无量寿经讲记 法会圣众 第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一卷)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四十九卷)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决证极果 第二十二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流通分
 无量寿经讲记 非是小乘 第四三
 公案
 印光大师开示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居士为什么要护持三宝?[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佛经的翻译过程是怎样的?[栏目: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栏目:正如法师]
 那先比丘经 第四十二问 汝辈为何出家作沙门?[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请问师父,什么是真正的孝顺与超度?[栏目:海涛法师]
 皈依三宝表图略解(净天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53.谁来享用祭品?[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皈依问答(三十四):真正皈依了法宝而尚未产生闻思修正法功德的人,是否也可以弘法利生?[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佛教是不是应该向基督教学习,对社会的参与更积极一些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四不久保」的典故[栏目:慧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