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量寿经讲记 愿力宏深 第二九
净空法师
{返回 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28

  愿力宏深第二九

  这一品经文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们的愿力。此地所讲的菩萨,是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一直到实报庄严土上上品。由此可知,西方世界的菩萨们,虽然品位有差别,而愿力则无差别。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也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的心愿能与弥陀,与诸菩萨相同,这是往生西方世界的必要条件,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凭证。非常重要!

  菩萨愿力深广,决定一生成佛。但是其中有不少菩萨,虽然在极乐世界,并没有忘记他方苦难的众生。不但没有忘记,我们在前面经文看到,菩萨的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十方世界的众生,那一个人动了一个真正的念头,想求生西方世界,佛菩萨必定来帮助你,来成就你。这是大慈大悲,不舍一人。我们在这一品经里读到这个事实真相。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这一段经文就是世尊为菩萨授成佛之记。但是经文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现在”,就是从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直到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一个都不漏。“未来”是指谁?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未来’,未来是还没去,现在真正发心求生净土的众生。我们现在真正发心、发愿,一心执持名号,决定在这一生往生,可是现在还没有往生,就是属于‘未来’的一类。可见我们虽然还没有到达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已经报名,注册了。一切诸佛菩萨都承认我们是极乐世界的一分子,问题就在我们的心愿是不是真的。口里念佛,心不相应,就不在这一句包括之内,因为这一生不能往生,去不了。去得了、去不了,不要问别人,问自己就知道。

  我常常告诉诸位同修,真正往生的条件,是要把佛的教训做到。如果不能依教奉行,就是不能把经典里的教训做到,不认真去做,只靠每天念几部经,念多少句佛号,还是去不了。到底要做到几成才能往生?如果真正有把握,最好能做到一半,决定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一半都做不到,往生就没有把握。

  过去我跟诸位同修讲九品,是依照经训来说的。如果我们将这一部《无量寿经》百分之百做到,生到西方世界,一定是上上品往生。不能百分之百做到,做到百分之九十,就是上品中生。如果折扣再大一点,打个八折,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就上品下生。这样一直往下降,下下品往生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也许我们说百分之二十勉强还可以。如果仅仅做到百分之二十并不保险,要努力多做一些。中国古人常讲,‘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们能取法乎中,做到百分之五十,中、下三品往生应该不成问题。如果标准只订在下下品,就很冒险,不太可靠。因此,我们必要认真,必要努力去做。

  经文‘未来’二字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十方世界念佛求生净土的众生,都在这一句之中。末后就是世尊为这些人授记,包括我们在内,也是未来一切菩萨中的一尊。

  “皆当究竟一生补处”。‘一生补处’加上‘究竟’,就特别标明是圆教的一生补处,不是别教,不是通教。如果是别教、通教,上面不可以加究竟;加究竟决定是圆教。这即是授记作佛。

  再往下看是菩萨的大愿。弘法利生的大愿与修行证果妨不妨碍?决定不妨碍。不但不妨碍,实在是相辅相成。度众生也是修行,自度度他是一不是二。自度就是度他,度他就是自度;要是把它分为二,恐怕往生就有障碍。因为本宗修学的宗旨是‘一心不乱’,有自、有他就是‘二心’。二就不能得一心。‘自他不二’就是一心。所以,要晓得‘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此处如果有丝毫误会,都成为障碍,都是麻烦。因此,自行化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做,这不是夹杂。二心才是夹杂,一心不是夹杂。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这是说西方世界菩萨的修行,包括前面所讲的现在、未来一切菩萨,并没有把未来菩萨除外,他们也包括在其中。大愿就是效法弥陀弘愿,广度一切众生。我们对于净宗法门,自己得到殊胜利益,一定要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否则就不能报佛恩。我们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四重恩第一就是佛恩。以什么报佛恩?佛什么都不要,佛对我们的期望,是希望我们自己这一生能往生净土,能把念佛法门普遍、广泛的推荐给一切大众,代佛弘法。只有这样才能报佛恩。虽不能报得圆满,也能尽少分,所以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极乐世界的菩萨,每天都到他方无量无边世界供养诸佛。前面我们读过,上供诸佛,下化众生。并不是只供佛,供佛之外还教化众生,就是把这个法门普遍的宣扬,为众生宣说,为众生示范。

  “入生死界”。‘生死界’指六道轮回。往六道去,就是为众生示范表演说法,这是“作师子吼”。‘师子吼’比喻说法。“擐大甲胄”比喻严持戒律,为众生作榜样,作模范。教化众生,不但要言教,还要身教。其实极乐世界的菩萨,和华严会上的菩萨没有两样,都已经证得无障碍的法界。《普贤行愿品》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这个境界,没有障碍。可是到六道来,还要学著好像处处有障碍;其实并没有障碍,菩萨游戏世间是做给众生看的,这就是身教。

  “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这一句不仅形容菩萨的示现,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应以饿鬼身得度者,即现饿鬼身而为说法;应以畜生身得度者,即现畜生身而为说法’。菩萨随类化身,没有一定的身相,这就是‘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他还没成佛,没成佛还得真正修行。这种修行就像《华严经》上所显示的‘历事炼心’,是真实的庄严。

  极乐世界的菩萨,是以‘宏誓功德’庄严自己。我们用什么庄严?用一些金银珠宝挂满身上以为庄严,穿起时髦的衣服来庄严。菩萨不如是,我们学佛要在这里学。

  佛法贵在契机、契理。我们接触广大群众,要想真正把佛法介绍给他们,使其得利益,首先要会观机,要有智慧。遇到很固执的人,你对他说法,就要穿著比较朴素一点,举止端庄,人家一看,像个学佛的样子,便对你很尊敬,那是保守派。可是遇到自由派、开放的,看到学佛的人,这也不能、那也不能,他觉得佛法不能学。因此,能度保守派,则自由派的人都跑了。所以,对思想开放自由的,就要学活活泼泼的大乘。他穿著时髦,你比他更时髦,他看了欢喜;学佛原来是自在快乐的,学佛不难,他也乐意来学。这一类人也度了。

  佛法在世间的运用是活活泼泼,经云‘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我们看菩萨‘随类化身’,就是活泼,运用得多自在。所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鬼都度。要晓得,这才能真正广利众生。自己则是逢场作戏,无住生心,表演给别人看的,用意在利益众生,纯是利他的。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刹那刹那都在变化,这是‘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佛法是智慧,是高度的智慧,真实的利益。前面经文读过‘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不但自己得真实之利,也令一切大众都得真实之利。

  “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五浊恶世’指六道。‘浊’是染浊,现在讲染污。最严重的染污,无过于心理的染污。现在这个世界染污严重到了极处,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没有一样不是染污。最严重的染污就是电视,染污你的眼根,眼不清净。广播、音乐染污你的耳根,耳不清净。今天所谓的知识爆炸,一切知识染污你的意根,意不清净。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佛法,特别是这一部经,教我们修行首要的是清净。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清净、平等、觉,远离一切染著。

  ‘恶’是恶业。恶业的根源是贪、嗔、痴三毒,从三毒展开,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身心染著,广造恶业,前途自然可悲,必定堕三恶道。现在虽然还没去,恶道里已经报名注册,不久就要去,这都是事实。

  不学佛的人不用说,学佛的人如果不求生净土,恶道决定有分。也许有人会问,‘你怎么敢这样断定’?我这样断定也不无道理。只要我们自己冷静想一想,今天从早到晚,自己起心动念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如果恶念多于善念,则决定堕三恶道。善念多过恶念的,恐怕千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这是真的。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怎么得了。

  读经的时候,依照经典的教训检点自己身心,就会发现自己的过失太多。能发现过失,就是佛家讲的觉悟、开悟。‘觉悟’不能转变业报,一定要修行。‘修行’就是把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这是功夫。行为改正过来,将来的果报就改变。觉悟不能改变果报,要真正修行。修行就是改过自新,就能改变我们将来的果报。

  极乐世界的菩萨念念觉正净,这就说明,极乐世界非去不可,不能不去。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就不迷、不染污,也不再造恶业,有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不是自己修的?不见得,而是弥陀本愿功德的加持。你无论到那一道,“示现同彼”,一直到将来成佛,都不再迷惑,不会起恶念,不会被染污。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如李老师讲的,‘要不是愚痴,要不是狂妄,不可能不动心’。动什么心?求生净土的心。

  如果不生极乐世界,虽然愿力很大,要生生世世在六道里弘法利生,话是说得很好听,在六道里一转眼就迷惑颠倒。所谓‘泥菩萨过河,自身不保’,还能弘法利生吗?肯定不可能。唯独往生极乐世界打个转回来,那才是句句真实。

  一直到成佛,“不受恶趣”。‘不受恶趣’是指果报。‘恶趣’决不只三恶道,六道都是恶趣。菩萨退转到六道,就是恶趣。不但六道是恶趣,声闻、缘觉都是恶趣,权教菩萨也是恶趣。何以说是恶趣?他退转了,退转就是恶。此地讲‘不受恶趣’,不要说六道他不受,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不受。

  我想同修们从开讲一直听下来,应该能体会到,西方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也圆证三不退。他来六道示现度化众生,还是圆证三不退,所以讲‘示现同彼’。他示现人身来教化众生,是应以人身得度者,即现人身而为说法,他们是示现的。他本身是不退菩萨,怎么会堕到人道来。应以声闻身得度者,他就现阿罗汉身而为说法,决不是堕到阿罗汉。他永远不退转,一直到成佛都不退转,这才与四十八愿讲的相应。

  不仅如此,“生生之处,常识宿命”。虽然随类化身,他在西方极乐世界天眼、天耳、宿命的能力也不丧失,他都知道。为什么看他好像不知道?他是装作不知道,不是真的不知道。

  印光大师到晚年,才有人知道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你看他装作我们世间人,装得很像。我们现在了解他是假装的,他不是真的不知道,其实他样样都知道。从迹相上看印光大师的一生,他是个平凡的普通人,他年轻的时候,念孔子的书,对孔老夫子非常崇敬,排斥佛法、毁谤佛法,造作罪业,眼睛几乎失明。他示现‘造作恶因必得恶报’,都是唱戏、表演,那里是真的?他装得很像。装得没有神通,其实他的神通太大了!你要是从西方极乐世界来,你也很会假装,也不在印光大师之下。这是平凡之中的极不平凡。

  由此可知,他们的能力决定不丧失。他所装的那个样子,对于教化众生有决定的好处,必然能让正法久住世间。这一段是说明极乐世界的菩萨,在十方世界应化的状况。

  我们虽然是真的凡夫,不是装的,西方极乐世界没去过,可是要学习,要学菩萨的榜样,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为什么要学习?下面经文说出,我们真正能体会佛度生的抱负、佛度生的愿望,要全心全力帮助佛,使佛的愿望能圆圆满满实现。这就是为什么要效法,道理在此。

  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道。作菩萨者。令悉作佛。

  这是弥陀无尽大愿的结归,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的目的就在此。所以佛弟子,尤其是阿弥陀佛的学生,必须建立相应的弘愿,参赞弥陀化育众生的大业。这是弥陀了不起的事业,我们非常荣幸能参与。“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他的心愿、他的抱负,就是要度脱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无论众生是善、是恶,是染、是净,是菩萨、还是在恶道,他都要度。不但度,而且平等度脱。我在讲经题时说过,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

  念佛法门不可思议,所以感得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协助。每一尊佛都劝众生念佛,每一尊佛都为大家讲《无量寿经》。不仅为我们说,劝导我们,每一尊佛还作榜样给我们看。诸佛皆念阿弥陀佛,何况我们。这话是真的吗?怎么知道的?发起序里不是讲得很清楚,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身相光明悦豫;阿难尊者是佛的侍者,他从来没有见过。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已经非常庄严;佛再念佛,得到阿弥陀佛加持,十方诸佛的加持,相貌变得格外的好。

  大家要相貌好,爱漂亮,靠化妆美容是没有用的。用什么方法?‘念佛’。念佛则相貌就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随心转’,心变成佛心,相自然就变成佛相。美容、化妆都有副作用。化妆品有毒,副作用很严重,不可不知道。为什么不从心理改变,从体质改变?学佛就是改变体质,要从这个地方下手,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知道弥陀的本愿,我们参加、赞助,参赞弥陀的事业。这样的人那有不往生的?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志同道合,决定往生。

  现前社会奇怪的事很多,什么怪事?著魔,被鬼缠身。我见到很多,在国外见到,回国之后也常常见到。这些是不是真的?真的,一点不假。现在妖魔鬼怪缠人的事比从前多得太多。心地稍不清净,魔鬼就附身,因为跟他相应。妖魔鬼怪的心不清净,人心不清净,他就很容易招惹附在身上。如果你是真正的念佛人,这些妖魔鬼怪不但不敢来惹,反而对你很尊敬。即使他不来保护你,也躲得远远地,不敢惹你,因为你是念佛人。念佛人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一切护法善神保佑,这是一定的道理。

  这样才真正理解,参赞弥陀度生的好处太多了。你要是破坏弥陀度生的大业,必堕地狱。佛菩萨会原谅你,而护法神不会原谅你。这一句经文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弥陀希望一切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许我们听了这句话会怀疑,西方世界人口岂不是要爆炸了吗?西方世界究竟有多大,怎么容纳得下?这都是凡夫读经文打妄想;打妄想就不老实,自作障碍。

  我在讲席上也常常向诸位同修报告这个事实,西方世界是‘法性土’,跟地球不一样。我们此地,土有大小,西方世界没有大小,所以它的境界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跟我们的境界完全不同。如果想了解,不但我没有能力说得让人了解,一切诸佛也做不到,因为这是‘境界’的问题,必须自己亲证才能了解。自己不入这个境界,人家怎么讲,你也无法体会。要怎样亲证?只要‘老实念佛’,愈念愈相应。念到‘功夫成片’是初步的相应,念到‘一心不乱’就见到。不要说理一心,念到‘事一心不乱’就见到。可见这是真实的境界,绝对不是虚妄的。

  弥陀希望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还有一类人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大家都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地球不是没人了吗?(他操心操得可真多!)再想到大家都念佛,这世界没人种田,岂不是没饭吃?这些人想得太多,妄念太多。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一是根本不可能。你去劝劝看,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肯听劝念佛?这不是打妄想!再一种可能,假设这个世界人都念佛,一时就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心想事成,衣食资具随念现前,不必经营造作。

  唐朝终南山道宣律师,持戒精严,感得天人供养。自己不要烧饭,到时候天人送供养来。道宣律师不会打妄语。同时代,作《华严经合论》的李长者传记记载,他写《华严经合论》时,那一段很长的时日也是天人供养。他的感应不可思议。他想找个清净环境为《华严》写注解。他走到深山,路上遇到一只老虎,他就跟老虎说,‘我要写《华严经》注解,你替我找个清净的地方。’老虎很听话,走在前面,他就跟在后面。老虎带他走到一个石洞,确实非常理想。石洞很宽敞,像个房子一样,住著一窝老虎。他去了之后,老虎就搬家,把石洞让给他。石洞外面有个小池塘,他住在那里之后,有两个年轻的女孩子,从池塘里出来,每天为他洒扫,供养他文具,他所需要的东西都为他准备,饮食也为他准备好,晚上就不见了。李长者专心写大经注解,虽然每天看到两位女孩子照顾他,但从来也没跟她们说过一句话。一直到注解经完成,两个女孩子再也不来了。这时他才想起来,要问她们从那里来的,天天照顾我,也得说谢谢,于是到邻近村庄打听,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见过,才知道是天人供养。感应不可思议!我们著什么急?不要著急、不要操心,‘老实念’就好。

  弥陀希望大家往生极乐世界作佛,“悉令得泥洹道”。‘泥洹’就是大涅槃,是如来果地所证得的。

  “作菩萨者”,不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菩萨,这是指他方世界的菩萨(就是四十八愿最后五愿,佛为十方世界菩萨所发的)。前面所讲的“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道”,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作菩萨者,令悉作佛”,就是四十八愿的最后五愿。十方世界的菩萨如果有机缘听到念佛法门,生仰慕之心,也能发愿、称念、供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以神力加持,使他们在十方世界的六道中教化众生,也能永不退转,直到成佛。

  既作佛已。转相教授。

  这些人成佛之后,“转相教授”。十方世界有不少诸佛如来,都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的。成佛之后,立即就以这个法门教化众生。

  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

  佛门常讲‘转法錀’,是怎么一回事,是什么样子?这三句经文描绘得非常具体,这就是转法錀。法錀要随时转、时时转、处处转、念念转,即是现代所讲的‘机会教育’。

  昨天简居士告诉我一桩事,他现在有一点智慧,很难得!他说,过年期间一些朋友请他吃饭(他没有吃长素),朋友喜欢吃海鲜,海鲜都是吃现杀的。朋友们晓得他学佛,他看到这道菜送上来,就说:‘我们过年很欢喜,你们看这些众生牺牲多少生命,活生生的把它杀掉,我们怎么忍心吃它们,我们先念往生咒,超度超度它们。’他就念七遍往生咒超度它们,结果那一桌的人都不敢吃。机会教育目的达到了,以后他们再不敢吃活的。机会教育就是时时刻刻因人、因事,有一个利益众生的心,有一个帮助人觉悟的心。这很难得!须知尽量利用机会教育,让大众认识佛法,让大众理解佛法。

  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佛法。我常说,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中文翻译的《大藏经》分量那么多,是他一生所讲的。这一部《大藏经》的内容究竟讲些什么,如果明白了,才晓得佛法之可贵,佛法不能不学。一部《大藏经》说的是什么?用佛教名词来讲,就是‘诸法实相’,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是我们本人。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是什么?是说明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这桩事要紧不要紧?太重要了!不明白真相就是迷惑颠倒。因为迷惑颠倒,才胡作妄为,才造罪业,才感苦报。如果都清楚明了,所作所为决定正直,怎么会有恶报,怎么会有不如意的事情。这才知道佛法之可贵。

  有人说佛法是哲学,其实佛法不是哲学。欧阳竟无先生讲得很好,‘哲学是世界动乱的根源,不是好东西’。这一句话,我们仔细想想,很有道理。哲学属于妄想。这一些人打的妄想,跟那一些人不一样,两边冲突就发生了,皆是妄想。欧阳先生说,‘佛法就是佛法’,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学。一定要把佛法认识清楚,这样自己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也能使别人得到好处。这些地方我们要学,要牢牢记住。

  十方世界。声闻菩萨。诸众生类。

  这是把十方世界中的九法界众生都说尽了,上自菩萨,下至六道众生。

  生彼佛国。得泥洹道。

  “彼佛国”即是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泥洹道”。

  当作佛者。不可胜数。

  这一句经文的意思说明,阿弥陀佛所度的那些众生,在西方极乐世界证大涅槃,成佛的数量,无法计算。

  彼佛国中。常如一法。不为增多。所以者何。犹如大海。为水中王。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宁为增减。

  大概自古以来许多众生就有这个疑问,一直到现在,我也常遇到。就有些人怀疑,十方世界这么多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人口会不会爆炸?会不会有人满之患?此段经文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所以“彼佛国中,常如一法”。十方世界的众生都往生极乐世界,也不会看到人口增加。西方世界的菩萨,常常到他方世界度化众生,也没有看到人口减少。法性土的世界是不增不减。佛比喻说,如大海一样,所有河流的水,都流入大海,海水有没有增加?没有看到海水增加。当然,现在这些物理现象,我们明了。佛用这个比喻,对当时的人是容易体会。现代人头脑复杂,知道的事情多,晓得海水是被蒸发了。西方世界的人口不增加,到那里去了?这个问题刚才已经说过了,就不再重复。

  八方上下。

  ‘八方’是四方、四维,加‘上下’就是十方。

  佛国无数。

  诸佛国土无量无边,就是指太空中无量的星系。佛在当时没有说地球是圆的,没有说地球悬在空中,但是佛讲经,这些话的意义都包含尽了。所以,佛讲我们这个世界,也讲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就说明地球是在虚空之中。

  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

  这是极乐世界跟其他诸佛国土不一样的地方。诸佛国土都有成住坏空,诸佛国土里的人都有生老病死。西方世界的人没有生老病死,也没有成住坏空,‘常如一法’,所以这个世界非常特殊。‘明’是光明。极乐世界是他方一切诸佛世界不能相比的,所以是“最为独胜”。‘胜’是殊胜;‘独’是没有相类的。这样的世界,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我们相不相信?怎样是真信?真正发愿,决定求生,这个人是真相信;还不想去,是没有信心,没有接受佛的劝导。真正相信,那有不愿意去的道理!

  阿弥陀佛的世界为什么这样好?为什么一切诸佛国土比不上?理上讲是一个道理,‘一切法从心想生’。诸佛没想到这一层,他想到了,因此他现这个境界就如同他所想的。

  本其为菩萨时。求道所愿。累德所致。

  这三句就是总说德遵普贤、大教缘起、法藏因地、至心精进、发大誓愿、必成正觉中所讲的因行果德。我们在前面看到,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怎样发愿,怎样修行,怎样求学的。他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这才是真正‘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他真做到了,不辜负父母师长的教导期望。他真正成就,是积功累德,断恶修善,参访诸佛刹土,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成就这样的道场,以这个道场供养十方一切有缘众生来求学。

  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

  这是无比的大恩德。提供我们修行的场所,让我们在这里什么都不操心。到这个场所来,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场所是阿弥陀佛提供我们的,所以末后这一句显示佛对我们的恩德。

  “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弥陀的恩德,即使诸佛如来异口同声赞叹,也说不尽。几个人知道?不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的人,是不知道的。跟他说,他也不相信。阿弥陀佛对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真正是大恩大德!

  无穷无极。深大无量。不可胜言。

  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佛都无法说尽,无法赞叹,何况我们。希望我们在这部经典里,细细体会、细细认识。然后真正发心,信受奉行,参赞弥陀大业,这就与阿弥陀佛结成一家人。决定没有丝毫的私心,帮助一切众生认识西方净土,明了西方净土,接受西方净土,修学西方净土,求生西方净土,我们对于这一品经就算没有白念。这心若发不出来,也无可奈何,也不能勉强,只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而已,得一个远益,近的利益就得不到。所以,都在自己真实发心。


{返回 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量寿经讲记 菩萨修持 第三十
下一篇:无量寿经讲记 大士神光 第二八
 文昌帝君阴骘文略说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大士神光 第二十八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受菩提记 第四十四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集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光明遍照 第十二
 无量寿经讲记 大士神光 第二八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寿乐无极 第三十二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发大誓愿 第六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二十七卷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二十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摄大乘论》探析(智德)[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佛学问答(大庆开示)[栏目:妙量法师]
 《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31、侍女发心[栏目: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八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发财教[栏目:宣化上人]
 什么是善?[栏目:蔡礼旭老师]
 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栏目:太虚法师]
 作心的主人![栏目:如悟法师]
 杂阿含经第九○五[栏目:白话佛经]
 The Lotus Flower[栏目:Ven. Master Hsuan Hua]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