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量寿经讲记 闻经获益 第四八
净空法师
{返回 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86

  闻经获益第四八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此品是举益流通,列举修学真实利益,普为劝勉。先介绍得小乘利益的部分,天上人间共有‘一万二千那由他亿’。这个数字是讲娑婆世界的六道众生,不是讲地球上的人,地球上的人没这么多。娑婆世界六道众生听到这法门,证小乘果的,“得法眼净”,有这么多的众生。什么是‘法眼净’?能辨别是非,辨别真妄。修行证果利益愈大的,人数就愈来愈少。

  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

  这是得‘解脱’的利益。什么是解脱?业障消除,烦恼轻了。当然烦恼须断至一定的程度,并没有完全断灭,大概烦恼已经断了一大半。‘阿那含果’是小乘的三果。证得阿那含果,不会再到欲界来。虽然没有出三界,他住在四禅的五不还天,在那里修行;将来证得四果,就超越三界,所以他不会堕落。‘漏尽’指见思烦恼断尽,即是四果阿罗汉,永脱三界,故说“心得解脱”。

  四十亿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

  这是讲大乘人所得的利益。大乘根性闻经则得大乘利益,小乘根性的得小乘利益,所以听经得什么利益,与自己根性有关系。比较明显的,如我在外讲净土经,遇到有些法师对我非常赞叹,对净土法门也很赞叹,但是他不修净土法门,因为根器不同。这样的法师值得尊敬,因为他不诽谤。如果赞叹自己,诽谤其他法门,即是属于邪见,就不只是根性不同。若只是根性不同,虽修其他法门,他也是正知正见。

  大乘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这是什么菩萨?以通途法门来讲,圆教初住菩萨,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是不退转菩萨。可是修学念佛法门,只要对于这一部经典,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坚定信心,绝不动摇,现在虽然还是凡夫,讲到功行就等于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不退心,不为外面环境动摇,我也不退心,也不为外面环境所动摇,由这一事而论,与圆初住菩萨没有两样。所以,修此法门成就不退转的菩萨有四十亿之多。

  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

  此句所说境界比前更高。‘不退忍’是无生法忍。我们把标准降低一点,佛在《仁王经》所讲的,五忍位菩萨始为‘信忍’。信忍是初地、二地、三地。由此可知,这一句所讲的是地上菩萨,前面所讲的四十亿是三贤位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段是讲‘地上菩萨’一直到‘寂灭忍’。从初地到等觉位次的有二十五亿人,这是大乘人往生。而我们尚在下一段经文之中:

  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

  此文既不是声闻,也不是菩萨。我们不是菩萨也不是小乘,得益的人数相当可观,‘四万亿那由他’,比小乘得法眼净的人还多。小乘得法眼净的只有一万二千那由他亿。我们是不是这一类?在没有听到这法门之前,“于无上菩提”,就是指求生净土不退成佛,确实未曾动这念头。我当年学佛也没有动念要求生净土,这就是‘未曾发意’。“今始初发”。听到净土法门之后才欢喜发心,或者没听经之前也念佛,也发心。但所发心不恳切,不是真的,发心不纯,还会动摇,还会退转,还会懈怠,可见心不真、不切。听了此经之后,才真正发心,勇猛精进,依教奉行,生活、工作、处世、境界与往昔不一样了。今天愿我同学真正发心!

  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

  觉悟的人应将此事当作自己这一生,生命中第一桩大事。这一生到此世间来干什么?就是求生净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要见阿弥陀佛。除这一桩事之外,没有第二桩事,这才是真正发心。“种诸善根”就是依照经典教训去做。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就做;教我们不要做的,我们就不做。老老实实听话就对了,就是种诸善根。下文是佛为我们授记,此乃无比真实利益,不可思议!

  皆当往生彼如来土。

  一切众生,只要依此经道理、方法,遵从佛的教诲修行,将来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见阿弥陀佛,如《楞严经》上说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异方’就是指不同的方所。将来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不必在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有阿弥陀佛,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我们到那里去作佛?到他方世界。他方世界与我有缘的众生机缘成熟,希望佛来度他们,而我跟他们有缘,就像《普门品》里所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我们就到那儿去示现‘八相成道’,作佛为他们讲经说法。“各于异方”,即是我们过去无量劫来,在无量无边的世界,已曾结了善缘。

  人生在世间,和一切众生要结善缘、结法缘,才会受到一切众生欢迎。你讲经,他喜欢听;别人讲经,他不相信。同样一句话,你说,他相信;别人说,他不相信。这是什么原因?是缘不同。他跟你有缘,他相信你;若跟你没有缘,他不相信你。由是可知,应当与众生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很要紧。万万不可结恶缘,恶缘则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非常可怕!报偿则一世比一世痛苦。

  “同名妙音如来”。你在他方世界作佛,佛的名号,世尊在此也告诉你了,将来作佛一定是同名‘妙音’如来。我们现在使用的皈依证,法名皆用‘妙音’,就是依此经文所命的。将来你成佛称‘妙音如来’;你现在皈依,法名是‘妙音居士’,因果相应。展开这一部经典,念到此段经文,见到自己的法名亦在经中,这是何等的亲切!此经就是佛为我们说的。我现在是妙音居士,将来就是妙音如来。法名是从《无量寿经》得来的。

  第一次以‘妙音’作三皈法名是在新加坡。当时我正在新加坡讲此经,曾举办两次皈依,一次是在讲经的前一天,为大众传授皈依,没有用这法名。第二次是在正宗分讲圆满时,举行三皈传授,参加的同修有二百七十多人,我来不及起法名。忽然想到,去年我在北京时,黄老居士提示我一句话,他说‘皈依可以用同一个法名’,于是就想到经文后面有“同名妙音如来”,我接受黄老居士的建议,尔后三皈传授就用同一法名。所以,皈依二百七十多位同修的法名就有了。从此以后皆用此法名,这一部经典对我们来讲更是特别亲切。

  这一段经文是说我们这些大众,皆已在释迦牟尼佛当年法会之中。我们今天这一会,与释迦牟尼佛当时一会,彼此自然相应。我们确实没有离开本师一会,不仅如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无量寿会,与我们这一会是同一性体,是故感应不可思议。末后一段经文是说普遍授记的利益。

  复有十方佛刹。

  前面所说的,都是娑婆世界众生闻经所得的利益。世尊教我们再看看他方世界。

  若现在生。及未来生。

  此言三世,前讲十方,‘十方三世’尽在其中。‘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于此可见。

  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

  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各’是指每一个世界。当然这数字不是固定的,是概略的意思。‘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佛的授记。‘授记’就像前面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授记,见佛闻法各得上中下不等利益者,总约八万俱胝那由他之数。

  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

  世尊在此处总结,说明我们跟西方世界的关系,不是偶然的,其来已久。“彼诸有情”是此界他方九法界的有情众生,与阿弥陀佛过去皆结深缘。如果与阿弥陀佛没有缘,即使阿弥陀佛现在面前,你也不相信,也不会求生极乐世界。一定要有缘,这些有缘的人“俱得往生极乐世界”。世尊此语非常肯定,我们读诵,无有丝毫疑惑。世尊讲经至此圆满。向下一段经文是阿难尊者记录当时法会圆满的盛况。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

  这是第一种瑞相,三千大千世界‘震动’。此乃听闻者人心震动,听到这一部经,欢喜无比!无量劫以来,在生死轮回里煎熬,今天得知有机会出离,心生大欢喜。

  并现种种希有神变。

  这是第二种瑞相,不可思议的感应,极显法门的不可思议。

  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这是第三种瑞相,光明遍照,接引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同生净土,同圆种智,同成佛道。

  复有诸天。于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无量妙花纷纷而降。

  此一段经文里,令我们见到空中的天乐,这是第四种祥瑞。又看到空中的雨花,是第五种祥瑞。四、五两种皆是天人供养,供佛、供法,供养与会的大众。总显现五种不可思议的祥瑞。

  尊者阿难。弥勒菩萨。

  此是本经的两位当机者。此经前半部是阿难尊者当机,后半部是弥勒菩萨当机。在法会中,由此两位代表我们大众。

  及诸菩萨声闻。

  参加法会的菩萨,有此界、有他方的。声闻众中亦有此界、他方的。

  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末后阿难尊者总结的这一段,我们也不能疏忽,不能轻易看过。不是说这一部经已经讲完,当知散会之后,回去怎样做。“信受奉行”,要真正的‘信’,要如实的接‘受’,老实照做。若能照做,就是如来第一弟子,将来决定往生。我们既然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报了名,注了册,挂了号,自应决定去!今现在此世界亦是逢场作戏,不要再认真。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一切万法都是假的,应当都要放下,都要舍弃。在此世界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决定没有丝毫贪恋之心。因为我们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决定往生,丝毫怀疑都没有。

  经文讲至此处,是在此道场第二次讲述圆满。

  (总共讲一百零七会)

 


{返回 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
下一篇:无量寿经讲记 福慧始闻 第四七
 无量寿经讲记 超世希有 第十八
 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卷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六卷)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受用具足 第十九
 学佛就是学做人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德遵普贤 第二
 十二因缘
 无量寿经讲记 受用具足 第十九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四十一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Old Man and the Scorpion[栏目: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Stories]
 甚么是第一念[栏目:宣化上人]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四三、一四四)[栏目:杂阿含经]
 十后悔[栏目:拈花说禅]
 义青~水出昆仑[栏目:禅诗三百首]
 23.不贪名闻利养 Not being greedy for fame, profit, or of..[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老年人皈依不能跪拜怎么办?[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求来的福报为什么不稳定?[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Bilalapadaka, The Selfish Rich Man[栏目:Dhammapada Stories]
 爱犬乎?害犬乎?[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