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各位大德、各位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又是我们一次殊胜的因缘聚集在一起,讲说听闻《广论》了,首先让我们做加行
(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今发心,为救度尽法界、遍虚空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与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愿广论昌明、正法久住。
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
今天,又是我们一次殊胜因缘聚在一起,讲说听闻《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让我们祈请历代传承师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在讲说听闻中,破除内外一切障碍,使每个人能迅速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速即成佛,为利如母有情,为使正法久住,发菩提心学此《广论》。
我们已经将《广论》里关于三宝功德这一章的内容讲了很多了,主要是让我们大家认识到:作为学佛的人、修行的人,我们对三宝的道理了知了,学习佛法有了智慧了,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闻法的态度了,对世间就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不应该去抱怨别人如何,娑婆世间本来就没有一个完美的地方,是苦的,我们为了除苦解脱,发心求救护皈依三宝,否则的话,也不会叫做堪忍世界了。
我们遇到烦恼,更应该观察是自己的烦恼,是自己的习气遇到因缘而起现行的烦恼。这个烦恼的显现对于自己来说,它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我们可以通过烦恼的显现来观察烦恼的生起和自己习气的消除;坏事,就是我们不观察,随顺烦恼的增长而去烦恼,我们是在业习显现的过程当中去助纣为虐,障碍的是我们自己的智慧,而不是他人的智慧。从我们学佛人的本性来说,要从发心、去除自己烦恼习气为动机,第二要完善自己的修学,使自己在不断地在修行的过程中有所进步,遮止该遮止的恶业,破除该破除的一些不好的习气毛病和烦恼。关于皈依三宝这一章,我们前面已经讲了皈依学处的遮止学处,今天我们讲奉行学处,前面是讲遮止――什么不应该做的,今天是讲什么应该做,大家要注意听。
2、奉行学处
奉行学处,是恭敬佛法僧三宝:敬佛、敬法、敬僧。
首先是敬佛,包括一切泥塑木雕的佛像,我们都应视为佛宝一般恭敬,切不可妄加评论。凡夫往往看到什么都想“发表高见”,甚至对佛像也不例外。这个问题看来很小,其实不然。必须要知道,当我们评论佛像时,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佛菩萨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失去对佛菩萨的清净心,进入染污的凡夫心状态。由此,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佛法的接受。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上面我们不容忽略,更不容放逸,更好地反省、观照,这是最重要的,不可稀里糊涂。
关于这个问题,阿底峡尊者处理得特别善巧,也极为殊胜。他是如何处理的呢?《菩提道次第论》记载,有人携一个文殊菩萨的像请尊者过目:您看这尊像到底好不好啊?阿底峡尊者立即把文殊像高举顶戴,然后回答说:文殊菩萨像没有不好的,只是这尊像的做工有欠缺。从这个回答上,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尊者对于佛像的恭敬之心。
既然佛像都是好的,那么我们对所供的像不必进行选择吗?对于某些年久破损或者做工质地简陋的造像又该如何处理呢?这也是信众们经常问起的问题。供养佛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生起恭敬心。如法、庄严的佛像,对生起清净心有很大的作用,为修道的助缘。所以,恭请佛像作为日常礼拜供养,应该尽自己所能选择如法、庄严、质地精良的造像。如果所供佛像年久破损了,当以恭敬心作妥善处理,于高处焚化后将香灰置于净地。若以虔诚心做这一切,并非对佛像不恭敬。因为凡夫是很着相的,尤其是尚未信佛者,往往会以世俗眼光看待佛像。为了避免使佛菩萨的形象受到影响,避免他人造作口业,我们可以本着恭敬心对破损、脏污的造像进行处理。
同时,切不可把佛像作为装饰品、工艺品而随处摆放,这恰是现代人极其容易违犯的问题之一。佛像不仅作为佛菩萨的象征为信徒供奉,本身也往往是佛教艺术精品。但不少人只看到艺术,却忽略了佛像最重要的内涵和作用。随着现代工艺的发达,佛菩萨造像成了工艺品的重要题材,数量大大增加。得到一尊佛像不再是难事,因而不少人把他作为点缀居室的装饰品。这样做,非但不能起到供佛的效果,反而存在诸多的问题:不仅摆放处所多不如法,更严重的是,一旦习惯性地把佛像视为工艺品,今后很难对佛像生起真正的恭敬心和清静心。
还应该注意的是,不能以买卖佛像谋利。象现在好多开流通处的,拿佛像作买卖,倒卖佛像,这个是不如法,是有过失的。或许不少人感到疑惑:现在很多寺院也在流通佛像,是否如法呢?关于这个问题,应该以发心作为考证衡量的标准。所谓买卖,是指商人把佛像、佛经作为货物进行贸易并谋取利润,这是绝对错误的。如果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而非赢利,那么,流通佛像与不能买卖佛像并不存在本质的矛盾。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是以发心来衡量,一方面是从效果来考察。凡夫心非常微妙,容易得到的往往不加珍视,花钱请到的却恭恭敬敬。我觉得,对于佛像和佛经的普及,关键不是在采取赠送或流通的方式,而在于我们自身的发心,更在于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如果发心正确而且不以赢利为目的,即使流通也无妨。但如果发心不正,即使采取赠送方式,一样是不如法的。
敬佛,并非佛菩萨需要我们恭敬,因为诸佛世尊已彻底断除我相,毁誉不动如须弥(毁谤、称赞都不动如须弥山)。既然如此,为什么敬佛、供佛,乃至将佛像视为佛菩萨的真身那样恭敬?或许在某些人的眼中,这么做无异是自欺欺人,明明是泥塑木雕,为什么要看作是真身并且虔诚地礼拜呢?必须要知道,恭敬佛正是我们自身修行的需求,通过恭敬达到净化内心的效果。当我们处于极度恭敬中,心必是清净无染的,是与法相应的。这种恭敬,本身就是极好的修行。
其次,应该恭敬法,恭敬佛经等等一切法宝。我们要象恭敬佛那样,把经典视为佛的法身。切勿将佛经当作普通书籍那样随意放置,尤其是不干净的地方,也不要把其他物品(包括佛像、念珠等等法器一类)置于经书上。不少信徒对佛像非常恭敬,却不懂得珍视法宝。必须要知道,诸佛世尊皆因法而解脱,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宝又以法为尊,这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藏传佛教在这方面非常重视,每拿到一本佛经,先高举头上顶戴受持。这决非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事实上,通过对佛经的恭敬,能有效强化我们对法的信心,从而依教奉行。因为信心也需要因缘的滋润,需要通过一些外在的形式来唤醒它、加强它。
有一分恭敬,得一分佛法的受益。学佛如此,任何世间法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对传业师长不恭敬,对所学的知识不重视,是不可能学有所成的。所以,从修行意义上说,恭敬佛经的意义极为重大。这不仅影响到我们今生对法的受持,还将影响到未来的法缘。如果不恭敬法和法师,是坏智慧之因,会使我们将来无有因缘亲近佛法,乃至投生到不闻佛法的边地。
敬法,根本在于依教奉行。《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从利益众生到不离菩提心,都是行佛所行,是对佛陀教导的切身实践,也是对三宝恩德的最好回报。《金刚经》也告诉我们:“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此处虽然较量的是福德,但也充分说明,依教奉行远远胜于世间的一切善行。这个是重要的。
我们要知道,对法的恭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修学并实践佛法。如此,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是真正的佛子所为。
第三是恭敬僧宝。佛法能够在世间得以流传,正是因为有僧宝这一重要桥梁,我们才能够得以听闻。僧宝是佛法的实践者,也是正法的住持者。我们应时常忆念僧宝的恩德,因为他们对佛法的住持和弘扬,我们才有机会亲近僧团、听闻正法、走向解脱。同时,在家居士也有责任护持僧团发展,或随缘乐助寺院建设、添砖添瓦,见佛生欢喜,或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行四事供养,或身体力行地参与各项弘法活动,作供养等等。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皈依僧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宝,所以应对所有僧众一视同仁地恭敬,切忌以凡夫心妄加批判,说僧过恶,造作极大罪业。分辨这个师父高、那个师父低、这个师父有修行、那个师父没有修行,这样造作口业那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在这上面特别要注意,不可去评判这些。尽管现实中的僧团也是由不同素质的人组成,未必尽如人意。但作为佛弟子,尤其是在家居士,除了在选择善知识、依止师的时候需要仔细考量,对于其他僧人决不可妄加评论。
恭敬僧宝的意义,还在于帮助我们培植出家解脱之因,使未来能早日成为真正的僧宝。象佛陀那样,以出家相证菩提、得自在、度众生。要发大愿,在这上面一定要注意。
敬佛、敬法、敬僧,是每个佛弟子必须做到的。不仅要发自内心地恭敬,更要将这分恭敬体现于一言一行中。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灭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没有恭敬什么也得不到,其他都是空谈了。更要把这份恭敬体现到身口意、一言一行中,切勿象某些好高骛远的学人那样,知道些禅宗皮毛,开口便是不著相。作为凡夫,如果不把佛法放在心上,那佛法还能对他产生作用吗?虽然众生本具佛陀那样的品质和智慧,但现有心行基础仍然是凡夫心。如果想转变这一生命状态,必须从恭敬外在三宝开始,逐步成就内在三宝。怎么可以不重视呢?
前面是遮止的学处,再就是行持的学处、应该做的地方,这个希望我们能够如理如法地做到,这个很关键也很重要,我们不要不在乎,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修道当中脱离不了这些,更重要的我们还要靠这个积聚资粮。作为修道的人,不要对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不在乎,就要从这些上头来对照自己、关照自己。不要觉得这些琐事无所谓、不重要,那你就错了,那你修行从哪儿修啊?就要从点滴做起,连一个居士基本要做的你都没做到,你还能够谈别的吗?所以我们在座的同修,大家在这里都要注意。
3、共同学处
所谓共同学处,就是对三宝必须奉行的基本行为准则,共有五点:
第一,随念三宝功德,数数皈依。我们应该时常忆念佛、法、僧的无量功德,生起虔诚的皈依之心。看到每一个众生,皆存念:“汝等众生,皈依三宝,发菩提心。”随时发起这样的愿望,念念与三宝相应,将对自身心行改善有着不可思议的作用。
第二,随念三宝的大恩。我们应时常忆念三宝大海般深广的恩德。因为有三宝应世,我们才能听闻佛法,修习善行,所以应当以感恩心随时修习供养。条件允许的话,家中设一个佛堂,每日至少以一杯清水、净水为供养。平时得到任何精良的食品或衣物,皆应供养三宝以后才能享用。供养主要具有两重意义:第一,三宝是世间最胜福田,由供养三宝而获无量福报。“人天路上,修福为先”,任何一种成就都离不开福报的支撑。成佛,是福德和智慧资粮的圆满,我们也要以供养三宝来培养、植种福报。世间的人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津津乐道于世间的小利,反而忽略了这一重大的福田,对这个不太重视,甚至不在乎,良可浩叹啊。第二,强化三宝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修习供养,内心就会时常与三宝相应,使他牢牢地扎根于我们的心中。
第三,随念大悲。我们所以念佛,所以皈依三宝,原因就在于三宝具备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殊胜品质。所以,念佛不仅仅是为了祈求护持、保佑,更是为了效仿佛菩萨,最终成就他们那样的慈悲和智慧。我们念观音菩萨,是忆念观音菩萨的大悲心;念阿弥陀佛,是忆念阿弥陀佛的大智慧,不是忆念外在的形象。诸佛菩萨是以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来修习大悲的。我们从佛法中得到利益以后,也应该引导一切众生投归三宝的怀抱。弘扬佛法,自利利他,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实践的,是我们应该去做、如法地行持的。这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好好地思维一下,修行当中哪一个不重要呢?哪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在家人、出家人在这上头都要做。
许多人都觉得弘法只是出家人的责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应该说,弘法不仅仅是出家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有人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以为未能自度,焉能度人。其实,每位佛子都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弘法利生。比如做每件事或修任何法门时,首先发心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做。尤其在修习皈依、加行、念经、修法、参加法会的时候,不是单纯自己参加而已,要发心为利众生而做的心,要观想自己带领一切众生投归三宝的怀抱。具足这一愿望之后,在日常生活当中,自然能以各种因缘引导众生亲近三宝。如果自己有能力讲,不妨现身说法;如果自己缺乏能力,不妨介绍他们亲近善知识、依止善知识去听闻佛法,或者助印法宝流通,这都属于弘法的修行。
经云,财施不及法施,财布施不如法布施,财供养不及法供养。《金刚经》先后七次校量功德,虽以恒河沙财物乃至内在生命布施,皆不及为人演说四句偈的功德。原因何在?因为外在财物虽能给人带去富足,却不能彻底断除内在烦恼。唯有引导他人学佛,才能助他究竟解决生命的问题。可见,弘扬佛法和引导他人学佛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第四,凡事启白三宝。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恭敬合掌,启白三宝曰:十方三宝证知,弟子某某(称自己的法名)今日准备做什么,乞求十方三宝加持。遇到困难的时候,同样可以向三宝祈求帮助,恭敬合掌曰:弟子某某遭遇困难,祈求十方三宝加持,使违缘远去,顺缘具足。倘若未能如愿,切不可抱怨三宝不慈悲,需知自身业障所致,应该生起大惭愧心,广修善行,忏悔业障,直到心行与三宝相应,自然能得到加持。时时启白三宝,不仅能获得三宝加持;也是培养皈依之心的重要修行。人们处在困境当中时,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心目中最强大的人,作为佛弟子,三宝就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能时时处于在三宝加持下,是多么幸福而安全。
第五,守护不舍。皈依之后,应坚定地守护皈依体,乃至舍命因缘,也不舍皈依。皈依体,甚至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舍命而去并不可怕,因为来生还能继续。在无尽生死的洪流中,我们曾千生千死、万生万死,却一直空过。但如果舍弃皈依,那么将长劫沉沦,无有出期。那么,多生一次又有什么意义呢?再者,切莫将外道与三宝的功德相提并论,认为烧香、磕头、学佛法不灵,认为一些大仙、一些有特异功能或者一些有神通的人,还不如他们有本事呢,那就坏了,希望我们要注意这一点,不可以与外道相提并论。在社会上,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论调: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都大同小异,本质一样的,等等。如果以为所有宗教殊途同归,说明我们对三宝并未生起不共的信心和坚定的信解,这样一些观念也会使我们舍弃皈依。
皈依之后,一定要奉行相应的学处,就是遵守相应的戒律和规矩。通过守护这些学处,使自己保有皈依体,并强化三宝在内心的份量。唯有信仰坚定,行为如法,三宝才能真正对生命产生作用。否则的话,没有用。在这上头,我们应牢记这些共同的学处并且去做。
七、皈依的利益
皈依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利益?为什么要皈依啊?皈依有什么好处啊?别人问你你要能说得出来啊。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学佛者也讲究利益吗?事实上,学佛并非排斥利益,只是不执著利益,以无所得的心来看待这一切。
但不执著利益,并不影响应得的利益。事实上,学佛本身有大利益:一是暂时的利益,就是人天福报;一是究竟的利益,就是成佛,皈依三宝就可以得到。《金刚经》、《普贤行愿品》、《华严经》等大乘典籍中,都有相当篇幅论及学佛利益。尤其是《华严经》中,对于学佛和发心功德的叙述,辽阔壮观,震撼人心。当然,对这一切不能有丝毫执著之心。因为执著的心是有限的,所容纳的功德自然也极为有限。
关于皈依的利益,可以简单归纳为八点:
1、入佛子数
当我们对三宝生起完全的依赖、信服、追随之心,经由如法的皈依仪式获得佛法传承,便成为正式的三宝弟子。所以,皈依是区分是不是佛弟子的准绳。
皈依的关键在于宣誓三皈,即尽形寿以佛、法、僧三宝作为究竟皈依处。正是这种承诺,使我们获得了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由佛陀和历代祖师代代传递的皈依体。从理论上说,皈依,便获得了正式修学佛法的许可,有资格修学任何经论。但要注意的是,佛法修学需要次第,虽然你有权力、有资格了,但是次第不掌握,那就麻烦了。如果不遵循相应次第,很容易走入误区。而对于甚深法义的准确把握,离不开师长的传授,否则在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所以,有些宗派强调经论必须在师长传授或开许以后方可修学。从修学的效果来说,确实有相当道理。
此外,皈依体还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是我们行进于漫漫修行路的有力后盾。守护皈依体,也就是守护了我们作为佛弟子的资格。一旦退失皈依,就象因违规而被判出局的参赛运动员,即使再努力,也无法获得任何成就。
2、诸戒之本
戒为正顺解脱之本,也为无上菩提之本。但所有戒律的受持奉行,都是建立在对三宝的信心之上。无论是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八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歌舞倡伎、不香华鬘涂身、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还是沙弥戒,都是通过皈依,通过对三宝的宣誓来纳受戒体。我们对戒的信仰,关键取决于对三宝的信仰。如果对三宝不具信心,就不会以纯粹的求解脱之心受戒,即使因为种种的原因而受戒,也难以认真地持戒,守护不失。
其实,不仅是戒律,一切法门的修行都没有离开对三宝的信心。无论是出离心、菩提心的生起,还是持戒修定、深信因果、了知无常,莫不如此。可以说,对三宝的信心达到什么程度,对佛法的实践就会达到什么程度。如果不是坚信修行能成就解脱,可能一丝不苟地依教奉行吗?尤其当习气烦恼毛病与修行发生冲突时,如果没有完全的信仰,又靠什么来抵挡习气烦恼的干扰、坚定修行的步伐呢?这是很重要的,希望我们要了知。
3、减灭诸障
皈依三宝,能帮助我们灭除一切罪业。无尽的生命延续中,我们曾造作无边无量的罪业,唯有至心忏悔才能消除。在《菩提道次第论》中,把忏悔的力量总结为追悔力、依止力、对治力、遮止力四种。其中,依止力便是依止三宝的力量化解业障,离开所有的困厄。
《增一阿含经》云:有忉利天子五衰相现,当生猪中,愁忧之声,闻于天帝,天帝闻之唤来告曰:“汝可三归,即时如教,便免生猪。”三自归已,生长者家,还得出家,成于无学。(有一个忉利天子他的果报是投生为猪,这个天子五衰相现了,由于天人的福报享尽了,就要堕入猪胎了,非常地可怕和懊恼,天人有神通,知道自己投生到什么地方去,后来发现自己投生到猪胎中去,非常恐惧,帝释天听到了他的悲哀之声,就把他叫来跟他说:“你可以受三皈,即时如教,就可以避免投生为猪。”皈依以后,马上出生到长者家了,还得出家,证得阿罗汉果,皈依三宝的力量不可思议。)
可见,至心皈依三宝,依三宝加持,就能够减灭诸障,而得解脱。
4、集广大福
三宝为世间最大福田。福报由耕耘而来,就象农民想要秋天收获,必须春天播种。同样,我们想获得福报,也应悉心培植。福田有三,分别是悲田、敬田、恩田。对有恩于自己的,知恩报恩;对贫穷苦难者,尽力帮助;对佛法僧三宝,虔诚礼敬。
三宝是生命的巨大宝藏,蕴涵着无量功德智慧。皈依三宝,将有源源不断的福报等待我们开采、挖掘。正如《摄波罗蜜多论》所云:“皈依福有色,三界器犹狭,如大海水藏,瓢所不能量。”如果皈依福报有形相的话,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都无法容纳。因为皈依所获得的福是无限的,这种无限超越我们的思维,无法以语言确切表达,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我们修道人要知道,关于皈依功德之超胜,《稀有校量功德经》亦云:“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真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常以一切娱乐之具,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种种奉施,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香华伎乐缯盖幢幡香烛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量无边不可算不可数福德之聚。佛言:阿难!犹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万倍,不可算数,譬喻言辞所不能知及。”
可见,皈依三宝、忆念三宝能获得无量无边的福德。
5、不堕恶趣
佛法认为,生命在六道里面轮转不息。其中,恶道的苦极为恐怖。经常思维恶趣苦,能激发猛利的皈依之心。如果将三宝视为生命唯一归宿,承其加被,将不堕恶道。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皈依获免恶道经》云:诚心归命佛,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佛心常忆念。诚心归命法,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法力常加持。诚心归命僧,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僧威常覆护。
《法句譬喻经》中则有这样的记载: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终当生陶家受驴胎。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驰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归命佛、法、僧众。未起之间其命忽终,便入驴母胎中。时驴走,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佛赞善哉!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佛为说偈,令帝释闻之。达罪福之变,解兴衰之本,遵寂灭之行,得须陀洹道。
当我们临命终时,影响生命走向的,是往昔所造的诸业,更是临终的善、不善念。如果皈投三宝的意愿非常强烈,其他念头就没有机会影响我们。反之,业力现前,挣扎于临终的身心痛苦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堕落恶道。所以说,并不是简单皈依一下就能保证我们不落恶道,关键是对三宝生起强烈的归属感,由这种强大意愿形成的力量,才能推动我们远离恶道,投生善趣,乃至往生极乐。
6、人与非人不能为灾
皈依三宝,安住在三宝的慈光加持之下,尤如获得最有效的护身符,最坚实的铠甲,能使我们的生活、修行平安顺遂。无论是周围的人,还是非人等等其他鬼神,都没办法伤害我们。所谓伤害,既有意外事故等等外在的磨难,也有心理障碍等内在的恐惧。皈依之后,仰仗三宝的力量,既能使我们远离危难袭击,更能使我们内心安乐,远离颠倒妄想。因为三宝代表着世、出世间最为强大的力量,即使世间充满惊涛骇浪,狂风暴雨,我们仍能于三宝构建的宁静港湾中安身立命,无惧任何灾难。
《大毗婆沙论》云:谓为受已信敬三宝,诸天善神必拥护,不令横死、不遭病难,不堕恶趣、得生天人中。
此外,《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更记载有三十六守护受三皈者的善神,受了皈依以后,就有三十六位护法善神保护你,保护你的安全。经云:“受三归者,有三十六位护归善神,日夜保护一切吉祥。”这些善神受四王天王派遣,专门护持受三皈者,同时,更有万忆恒河沙数的鬼神,为其眷属,轮番护持。当然,必须是如法的三宝弟子,才能享此殊荣。
7、随愿皆成
所谓随愿皆成,非指所有人的所有愿望,而是美好善良、自利利他的愿望。对于这些正当的愿望,真切祈求三宝加持,皆能心想事成。包括我们在做事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碍,同样可以祈请三宝加被、护持。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不可思议的,希望我们能在这上面深刻地体悟。
我们能否在世间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福报。而三宝为无上的福田,如果我们的心恒常与三宝相应,便能念念成就无量的福德、消除无量的业障,所愿自然容易成就。具足内在福报,辅以三宝加持,便能随愿皆成。希望我们深思熟虑,不可退转,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道理,稀里糊涂,会对佛法产生邪见。实际上,皈依三宝以后,是有无量无边的加持和功德意义的,只是冥冥之中我们不能察觉了知,更不能细细观察思维。
8、速得成佛
对三宝的真切信仰,会使我们生生世世有缘常随三宝左右,精进闻法修行。皈依三宝的实质,乃是通过外在三宝而认识生命内在本具的三宝品质。由认识、熟悉三宝品质而速得成佛。皈依法门,可深可浅,深不见底,全身心皈投于三宝的怀抱,在三宝引领下迅速积累资粮,圆满福德、智慧,正是快速成就佛道的捷径。没有比这个更快、更殊胜的了,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好好思维,这是重点啊,不要忽略了。
八、皈依的修习
皈依的最终目的,是于自身成就三宝具有的品质,这一过程贯穿了佛法的整个修行。因此,皈依后还须反复修习,时时强化,藉由三宝功德转化现有生命。
佛法的一切修行,都建立在对于三宝的信心之上的。有关于此,大小乘经论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原始经典《阿含经》中,主要体现为三随念(念佛、念法、念僧)和六随念(另加念戒、念舍、念天)等等。而在大乘经典中,关于念佛、念法、念僧的修行法门更是不胜枚举。在南传佛教地区,信众每天都要称念三皈,初一、十五就要到寺院修习皈依;而藏传佛教当中,是以念诵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皈依作为前行。可见,修习皈依是佛教的重要传承。可惜的是,汉地对此还不够重视,多部分是把皈依看作是入门的手续,没能能够深入地修习。所以,三宝很难在我们的心目中具有足够的份量,最终使信心道念逐渐地淡化、退失了,这个是很可惜的。
希望我们听闻、了解了,下一步逐步完善自己的修习,哪一些地方不如理不如法,多在这上面下一些功夫。希望大家通过今天这一讲能够好好地思维师父上面讲的这些内容,下去我们应该怎样修、怎样做、怎样学。藏传佛教有四加行、四皈依,汉传佛教有汉传佛教的内容,在结束之前,我们再简单地讲一个修习皈依的法,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在家居士的修行日课。我们再谈谈如何修学皈依:
1、如何修习皈依
修习皈依,应遵循仪规进行。为确保修习质量,主要在座上完成。除此而外,座下也应时时念诵三皈,使心恒常与三宝相应。
象我们在线佛音里教唱的,大家也熟悉的三宝歌,都是很好的修学法门。
(一)、唱三宝歌
人天长夜,宇宙黮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昭朗万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磐城。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这三宝歌我原来在碧聊的戒定慧学修室对歌词的法义进行过讲解,这里就不说了。我们应该每天都唱念三宝歌,作为网络弘法的一个旗帜。如果个人独修,可以虔诚心念诵三宝歌。
(二)发心、忏悔、供养
修发心、忏悔的时候,可以念: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可以作为发心每天来念,或者加上我们修法仪轨上那个:“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或者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於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然后念: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蔑戾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皆忏悔。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
这就是显宗晚课里八十八佛忏悔文里的一些内容,根据这个来发心忏悔,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完善自己修行的不足之处。然后我们忆念自己无始以来所作罪业,尤其是近来的不如法行为,身口意在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起心动念、观善知识的过失、同修道友不和合、互相观过失、毁谤等等一些过失和不如法的行为,于十方诸佛菩萨前生起真诚忏悔之心,并安住于忏悔之心,静默三分钟。观想十方诸佛菩萨头顶、喉间、心间放出白红蓝三束光,照射自己的身语意,将自己的身语意的罪障化成黑气,从毛孔里流出去。
其次就是修习普贤七支供,依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积集资粮、净除罪障: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 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佛,请佛住世转**,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四法广无边,愿今回向亦如是。
然后,念诵七佛灭罪真言,以此清洗罪障离婆离婆帝 求诃求诃帝 陀罗尼帝 尼阿罗帝 毗黎你帝 摩诃伽帝 真陵乾帝 莎婆诃(七遍)
或者也可以这样发音念:离巴离巴帝,估哈估哈帝,达拉尼帝,尼嘎拉帝,微嘛离帝,马哈嘎帝,(加母)(拉母)(扎母)帝,司哇哈。
翻译不同,念哪一个语言都可以。念诵真言的时候,观想无始以来所造罪业念念消溶在三宝的无尽功德中,三宝的功德照射,罪障消除了,他们的功德我们有了。然后,不断地努力修学,完善自己修学的法门,这样不断地在修行当中进步,使自己修行上一个台阶,如理如法。作为我们来说,现在修学佛法,一定要在这上头多下一些功夫。
(三)观察修
首先,思惟暇满人生蕴涵着重大意义,认识到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实现暇满人生的重大意义;其次,思惟死亡一定,死期不定,死的时候除了佛法以外其余的对自己都没有帮助,对三宝生起猛烈的皈依之心;第三,念三恶道苦,生起恐惧感,生起求救之心;然后,忆念三宝功德,对三宝生起极大的信心,确定以三宝为人生的依赖和归宿。就是要思维我们前面讲过《菩提道次第广论》开示的四共加行。
(四)安住修
反复念诵“南无古(汝入)(白尔)、南无布达耶、南无达玛耶、南无僧伽耶”四皈依,或者三皈依“南无布达耶、南无达玛耶、南无僧伽耶”。随你,有些人不习惯,一听皈依上师就对密法有些看法或者一些不如理的想法,为了遮止自己不愿意念没关系,但是不要起邪见,说“为什么非要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前加个皈依上师呢?”因为上师是三宝的代表,不是说他大于谁,在念诵三皈依时,观想六道一切众生在和自己一起念诵,并念念中溶入十方三宝的无尽功德中。
随后止静:观想十方三宝无尽的功德,安住十方三宝的无尽功德中。
(五)发愿
首先,发愿奉行五戒:
第一条不杀生:认识到生命的毁灭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培养悲心,学习各种方法来保护人、动物、植物的生命。我决心不杀生,不教人杀,在思想上和生活中不宽恕自己的任何一种杀生行为,同时也不随喜任何人的杀生行为。
第二条不偷盗:认识到由剥削、压迫、偷盗和社会的不公正等等现象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培养慈心,学习各种方法,为人、动物和植物的良好生存状态而努力工作。我发誓,通过与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的时间、精力和物质财富的方式,来修布施。我决心不偷盗,不将任何属于他人的物品据为己有。我将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但我将阻止以人类的痛苦为代价或以地球上其它地区人民的痛苦为代价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我要遮止,不去造作这些,希望大家从这之中好好思维一下,这样能得真实利益。
第三条不邪淫:认识到由不正当的性关糸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培养责任心,并学习维护个体、夫妻、家庭和社会的安定与团结的方法。我决心不卷入没有爱和长期承诺的性关系中。为了维护我和他人的幸福,我决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承诺。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将做一切事情来保护儿童不受性侵害,防止夫妻关系和各个家庭因不正当的性关系而破裂。
第四条不妄语:认识到由说话心不在焉和没有倾听能力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修习爱语和倾听,以给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从而减轻他们的苦恼。明了语言可以创造幸福或制造痛苦,我发誓学习讲实话,讲能够激发人的自信、给人带来快乐和希望的话。我决心不传播不确定的消息、不批评或谴责我没有把握的事情,避免讲会导致分裂或不和的话,或会导致家庭、团体破裂的话。我将尽一切努力来调解和平息所有的矛盾,无论是多么微小的矛盾。
第五条不饮酒:认识到由不适当的消费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通过有觉照的饮食和消费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而保持良好的健康,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我发誓只吸收那些对维护我个人、我的家人和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与和谐有益的东西。我决心不饮酒,不吃有害的食品,不接触不健康的精神产品,比如某些特定的电视节目、杂志、书刊、电影及谈话等等。我知道,用这些“毒品”来损害我的身心就是背叛了我的祖先、我的父母、我的社会和我的后代。
我将通过修习既适用于个体也适用于社会的这五戒,使自己心中和社会上的暴力、恐惧、愤怒及混乱状态得到改变。我明白,要改造自我,改造社会,一份合适的戒规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修习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慈无量)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悲无量)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身心怡悦。(喜无量)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舍无量)
(六)回向
皈依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按这种方法来修学就可以了,作为一个简短的皈依修学仪轨,它不属于密宗里的,密法里当然按传授的四加行里的仪轨来修学。
关于皈依的修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修习应遵循完整的仪轨进行,包括前行、正行、回向三部分。首先以发心、忏悔、修七支供作为前行,帮助我们集资、净障。集资,即积累资粮,就象出门需要准备钱粮;净障,即扫除前进障碍,使行程顺利。其次是正行,包含观察修、安住修、发愿三部分,核心的内容是念诵三皈依。最后是回向,将修行功德指向某个目标,尤应以菩提心回向,使这份功德百千万倍地增值。最简单,每天也要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或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遍,如果连最简单的也不念,那自己修行绝对要落后了。
第二,念诵三皈依前,应发起至诚恳切的求救之心:不断念死无常、念恶道苦,如果意识不到轮回的险境,皈依心自然难以真切。
第三,确定以三宝为究竟皈依处。这一认识主要通过忆念三宝功德完成。选择皈依的过程,也是作出抉择的过程。当我们意识到财富、地位只是过眼云烟,意识到其他宗教的不圆满,才选择了佛教。但这一认识还须在修习中不断强化。
第四,观想三宝的功德,将自己念念融入三宝其中,就象一滴水融入大海。其实,三宝从未舍弃我们,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全身心地融入。
这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注意,仪轨就介绍到到这儿,其中内容的讲解,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祝大家福慧充满、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