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六章:五蕴─慧地之一 第三节:受蕴想蕴行蕴 第二项:心与心所的相应
 
{返回 清净道论导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66

第二项:心与心所的相应

1:心与心所相应。心与心所的相应关系有四点。

(1)同生,指心与心所同时生起。

(2)同灭,就是心与心所同时灭去。而心虽也与色法同生,但大部分色法不同灭(色法持续较久才灭去)。

(3)同所缘,就是心与心所有共同的所缘,而色法的身表与语表虽也与心同生同灭,但色法则没有所缘。

(4)同所依,就是心与心所有都依色法为基而起。

2:心所与心的全幅展开。上来用善不善来说明心所,似乎全着重在伦理的意涵。事实上,心所可以作多重说明。例如,贪和瞋都是不善心所,这是着重在伦理学上的说法;若从心理学上说明,贪则是依恋爱着对像的心态,瞋则为排斥反抗的心态,各有其心理现像;还有认识论的向度,贪瞋伴随着心的认知活动,心就不能如实正知对像。对于心所的解释,南传佛教应用四种界说的方式(特点、功能、现起、原因,这些是下定义的工具)详细说明心所,不偏限于伦理的向度,华语系的学习者常受儒家尚伦理的要求而特重伦理式的说明。再就修毗婆舍那观而言,如实观察对像的状态与生灭,是就对像的样相全幅地通达,不只是语言诠释的各面向。相同地,心分为善、不善、无记,也可以全幅展开,通达心的样相。心与心所相应的千变万化,整个内心世界就全部打开了。对像刺激心,而有不同心路历程的相续流转,这就是人生世界的全幅展开。而它们的共同实相就是无常的生灭变化,通达无常、苦、无我,不执一法,就是解脱。

 


{返回 清净道论导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六章:五蕴─慧地之一 第四节:余论
下一篇:第六章:五蕴─慧地之一 第三节:受蕴想蕴行蕴 第一项:解释五十二心所
 第三章:修行四十种业处的方法 第三节:十随念
 第三章:修行四十种业处的方法 第五节:一食厌想
 第六章:五蕴─慧地之一 第三节:受蕴想蕴行蕴 第一项:解释五十二心所..
 第四章:修定的功德 第一项:修定的五种功德
 第八章 修观的五清净 第四节:道非道智见清净 第三项:生灭随观智..
 第三部分:慧学 第五章:慧学的一般教导
 第六章:五蕴─慧地之一 第一节:色蕴
 第六章:五蕴─慧地之一 第三节:受蕴想蕴行蕴 第二项:心与心所的相应..
 第八章 修观的五清净 第六节:智见清净
 第八章 修观的五清净 第七节:修智慧的功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五章 两位上首弟子[栏目:亲近释迦牟尼佛·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五章 中观之根本论题[栏目:体方法师]
 候鸟[栏目: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0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