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建寺庙遇到障碍是共业吗?如何消除?
 
{返回 道场法会·净空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44

建寺庙遇到障碍是共业吗?如何消除?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一)
 

  问:在地方寺院兴建大雄宝殿,遇到障碍重重。请问这是共业吗?应该如何消除共业?

  答:建寺庙,国家有政策,佛教佛弟子,就是教我们这些学生,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政策,这很重要。国家政策要把佛教灭掉也要服从,也不能反抗。你看在中国过去历史上,"三武灭佛",出家、在家的佛弟子没有抗议的。这是给全世界人一个讯息,佛教徒最安分守己,佛教徒最守规矩。如果人懂得这个道理,每个政府都欢迎佛教,这个地方灭了,别的地方就兴起来了,肯定!所以三武灭佛时间都不长,大概就二、三年,后面的皇帝一看到佛教徒这么好,就极力护持,佛法马上就兴旺起来。如果佛教徒起来反抗,给人一个很不好的印象,佛教徒不守规矩,佛教徒是迷信,那政府就有理由反对你,不支持你。这个一定要懂。

  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当然重要,形式随缘。只要我们佛教徒做得好,能够给社会带来安定和平,我相信任何一个政府都会拥护。今天中国佛教这么衰,可不能怪政府,不能怪社会大众,怪我们自己佛教徒做得不好。譬如我们常常自己反省,出家的佛教徒,《沙弥律仪》没做到;在家佛教徒,十善业道没做到。那就是我们对不起佛陀,我们对不起祖师大德,为什么做不到?我们也用了很长的时间很深入的思考,是我们的伦理道德的基础丢掉了。为什么过去历代他们都做得那么好?连帝王都皈依,中国历代帝王很少没有受皈依的,出家的那些高僧大德都拜为国师,朝朝代代都有!哪个皇帝没有国师?为什么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从前做得好,现在我们做得不好。

  佛教之衰,诸位要是看看《印光大师文钞》你就明白了。印光大师对于顺治皇帝把佛门的制度废除,他批评很多。从前的出家人,在中国明朝以前,出家人要考试,不是随便可以出家,而且考试非常严格。为什么?出家,你看经上讲的"天人师",就是说你有没有资格做天人师?如果没有资格不能出家。因为你出家,皇上就喊你老师,你想想看你能不能做皇帝的老师?你能不能代替皇帝教化一切众生?所以他考试当然要严。考试的及格证书是皇上发的,亲自发给你,这个证书叫度牒。你拿到度牒到哪个寺庙找哪个和尚给你剃度,皇上不管你,就是承认你有这个条件。所以很严格,在普通的学问要跟进士相等,然后还要再加上佛学,他在社会上地位很高,一般达官贵人见到你不能不尊敬。为什么?你的德行,你的学问超过他。无形当中,用现代的话说,出家人是所有各级官员的顾问,他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他就跑到山上来向你请教,你就有能力指导他。

  这个制度顺治皇帝把它废除掉,我们晓得顺治皇帝出家了,大概他也没有办法去参加考试,他要是不废除他出不了家,这点私心他把它废除掉。废除掉之后,出家素质就不齐,到现在就一落千丈,现在出家没有条件,你说怎么行?所以比不上基督教、天主教,没有法子跟他们相比。你说天主教的神职人员,神父,最低限度是高中毕业,高中毕业要念神学院,神学院毕业出来之后,才能够担任神职人员;再高一等是大学毕业,研究所毕业,再去念他们的神学院。我过去在神学院教过书,我对他们很了解,我很佩服他们,他们的制度、素质确实比佛教好,比佛教高。我们决定不能够有他是不同的宗教,就以不同眼光看待,这是错误,人家好的地方我们要赞叹,要学习。

  佛门里面遇到障碍,求佛菩萨加持,这是正确的,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才会有感应。


{返回 道场法会·净空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做目连尊者生日如法吗?能保平安吗?
下一篇:居士家中播放三时系念做佛事如法吗?
 以办万姓先祖纪念堂念佛共修可以吗?
 成立净宗学会如何办理手续?
 新的念佛堂启用,应该做哪些工作?
 如何改变道场破烂的局面?
 道场、居家或工作处所闹鬼如何化解?
 建立多元文化中心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老法师能否帮助解决道场资金缺乏?
 做目连尊者生日如法吗?能保平安吗?
 出家者不守规矩,道场还应该接受他吗
 在道场该如何调整心态,为众生服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科学中省思佛陀的戒律(李正中)[栏目:戒律学研究]
 十七届:开营式上的讲话(康志峰)[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五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都是因为宿世的因缘[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相应12-20经 色经等九则[栏目:相应部 18.罗睺罗相应]
 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一、学佛需要循序渐进[栏目:界文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九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各人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栏目:太虚法师]
 在唯识学上新旧两译关于第七第八两识论点的分歧[栏目:正果法师]
 佛教常说的“苦”[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