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掌握修行重点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9

掌握修行重点—一 海涛 辑

1.冈波巴大师说:一切有情众生,包含我们自己在内,已经具有证悟的根本因。《解脱庄严宝鬘》

2.当我们听到佛陀及追随他而获得相同解脱的大师们所宣说的话时,我们必须「思考」这些话的意义,然后把这意义「运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3.佛法告诉我们要实践能助长平静、快乐和自信的事,并避免会引发焦虑、绝望和恐惧的行为。

4.佛陀教法的重点可浓缩为一:心是一切经验的源头,改变了心的方向,就可以改变所有经验的品质。

5.当你转化自己的心之后,你所经验的一切也会跟着转化。就像是一戴上黄色镜片的眼镜,你看到的一切也突然都变成了黄色,如果戴上绿色的镜片,那么你看到的一切也会变成绿色的。

6.如果我们仔细探索四圣谛的教法,会发现意识(或心)在决定我们的苦乐经验时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7.佛教徒谈苦的根源(集谛)时,是在讲未调伏、未驯化、障蔽我们成就无上正觉、令我们受苦的心。未调伏的心本身就是苦。

8.苦的根源、苦因和苦本身,终究可以全部理解为只是一种心。观察种种不同的苦,你会发现它们究竟都奠基于心。

9.从佛典中观察苦的根源,会发现虽然我们读到的是业和激活业行的烦恼,但我们所处理的是由同一个行为者所造的行为。

10.月称菩萨说:「未调伏的心境使烦恼生起,驱使一个人造恶业,恶业又造就了此人生活其中的不良环境。」

11.因为每一项行为背后都有动机,究竟也可以从心境——未调伏的心——来了解业。同样的,当我们讲到是什么驱策一个人做出负面行为而又产生烦恼,也是那未调伏的心。

12.龙树菩萨的名著《中论》里说,在某方面而言,未觉悟的存在(轮回)等于觉悟的存在(涅槃)。

掌握修行重点—二 海涛 辑

1.龙树菩萨的论点是说,不论觉悟与否,都不应该认为我们的存在中具有一种固有、实质的本性。从空性的观点而言,它们都同样没有任何自性实有。

2.未觉悟的境地与觉悟的境地之间的差别,在于对空性的了知与经验。了知并体验生死轮回的空性,这本身就是涅槃。轮回与涅槃之间的差异在于心境。

3.龙树菩萨说:「无上正觉或解脱,不是他人可以给你的礼物,无上正觉的种子也不是别人拥有的某种东西。」此处的涵义是说,成就无上正觉的潜力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4.真正的无上正觉只不过是圆满实现个人的本性。这本性就是佛教徒所称的究竟净光或心的内在光明体性。当它圆满实现或证得的时候,就是真正的佛地。

5.无上正觉和涅槃是我们在修行上努力而来的成果。可见我们在讲无上正觉和涅槃时,就是在讲一种心境。

6.同样的,我们在讲阻碍我们证得无上正觉境界的烦恼时,也是在讲心境——被烦恼迷惑的心境。尤其,我们指的是对自己和世界扭曲的认知所产生的烦恼。

7.我们要去除这种误解,这种对自己和世界扭曲的认知,唯一的方法就是对心的本性培养出洞见。

8.佛陀的教法一方面认为未调伏的心境等于苦,另一方面认为已调伏的心境等于乐和解脱。

9.「心」在佛教里有广泛的意义,涵盖整个意识经验范围,包括所有的心念和情感。

10.佛法的法典,尤其是讨论认知方式的法典,根据正确和不正确的心念、情感之间的分别,来讨论正确的认知及其结果。这里的重点是说,任何一种努力,都需要有正确的心念和情感,才能成功并达成目标。

掌握修行重点—三 海涛 辑

1.达成修行上无上解脱,是正确的心念和情感的结果。因为对事实的本质能有真正的洞见是觉悟的主要因素——正见,也就是以正确方式认知事物。例如世界的本质。

2.在对事实的正确洞见中,悲心、利他心、菩提心(觉悟的心)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这些都是基于正确的心念。

3.虽然利他心和悲心比较属于情感而不是认知的心念,但实现广大悲心和菩提心的过程,牵涉到真与假的比较。这是培养以正确的方式观看、经历事物的过程。

4.我们未觉悟的存在和痛苦,其根本在无明。这无明的主要特色就是对世界及我们自己有扭曲的认知。也就是——不正确的心念和情感,对事物、对自己不正确的观看及体验方式,是我们受苦和不觉悟的究竟根源。

5.总之,正确的心念和情感,跟安乐和修行上的解脱有关联,不正确的心念和情感,跟苦和不觉悟的处境有关联。

6.在修心的时候,我们发展、提升、并圆满正确的心念和情感。我们也对抗、破坏、最后灭除不正确的方式。

7.多种修心的方式有两个主要面向:一个是培养洞见或智慧,也就是培养这些正确的思维方式;另一个面向是方便,或善巧的方法。

8.这种将佛陀教法的精髓视为智慧与方便的教法,跟龙树菩萨所提到的——佛陀的一切教法可以从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去理解,这一点是相符的。

9.我们要从这二谛了解四圣谛的精髓教法。但是当我们谈论二谛的本质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不是两个独立、互不相关的世界。

10.二谛其实是一体两面、同一个世界的两种观点。二谛的原则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牵涉到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的认知与世界现实之间的关系。

掌握修行重点—四 海涛 辑

1.基于印度「中观」思想家的观点,世俗的真实是在因果的世界里由凡夫的经验所构成。这是多样的世界,其中我们看到多种真实的法则在运作。这个层次的真实叫世俗谛,因为在这个层次里,我们的经验的真实性,是特定于以世俗或平常方式所认知的世界。

2.若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就发现每件事物都是多种因缘的结果。这些事物与事件的生起有赖于多种因素。这相互依赖的真实,涵义是什么呢?就是任何事物或事件,包括自己的自我,都没有独立或自性的真实。这独立真实的不存在,就称为胜义谛。

3.称为胜义谛的原因,是因为在我们对世界的平凡认知层次里,对我们而言,它是不明显的,要深入探索才能发现的。

4.跟这两种层次的真实有关联的,就是道的两个面向:方便与智慧。也因为道有两个主要面向,从而成就的佛果之境界也有两个面向。一是佛的色身,一是佛的法身,也就是无上正觉心的实相。

5.据说色身是圆满觉悟者纯粹基于为了众生的缘故而存在的身相。圆满觉悟者化现多种身形和外表,以进行各种事业来确保众生的安乐。

6.佛的法身是基于其它佛的缘故而存在的身相。这是因为只有圆满觉悟者能够直接见到法身。法身要化现色身才能见诸于世,并从事利生的事业。所以佛的境界可视为自利与利他的实现。

7.成佛是指一个人已经圆满明了实相的本性,并圆满培养利他的愿。所以佛是智慧与方便的圆满呈现。

8.佛法中方便善巧的运用,最重要的是要透过智慧为先导,以方便随机度化众生;如无智慧,或过分重视方便,不务实际的修行,则不免流于通俗化与神化。

9.因此,如没有智慧,不懂权宜之便,有时反而会产生种种流弊。故而《法华经.方便品》中云:「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即当趣入真实佛法时,要舍离一切方便法门。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来无上菩提
下一篇:修行的基本
 逆境有助于修行 1-4
 活在慈悲中·身心得自在
 禅修世界
 禅修之旅
 十种因统摄诸法
 菩萨方便善巧法门
 修行随笔
 掌握修行重点
 人身犹如如意宝
 菩萨的忧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唯识三十论讲录[栏目:太虚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七0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相应20经 根之优劣经[栏目:相应部 52.阿那律相应]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七卷[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佛陀证悟宇宙人生实相[栏目:吴立民居士]
 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4 要努力,不要骄傲[栏目:铃木俊隆]
 04-083生活语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6讲[栏目: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生死大事之4:生活中的如来和善逝[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07-092修行语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