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陕西法门寺佛法开示
学诚法师开示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44

不忘宗旨  不忘目标  不忘发心
            ——学诚大和尚陕西法门寺佛法开示

      再过两天,佛指舍利将被迎请到香港供奉。许多居士听到这个喜讯,纷纷报名参加法会,要求作法会的前行义工。在座各位能够被录取而来到法门寺,亲自参加法会的护持工作,亲身感受法会的氛围,并且能够预先瞻礼到佛陀的真身指骨舍利,非常有福报。在这佛教胜地,值此殊胜因缘,作为佛弟子的我们,怎样珍惜当下的福报,好好地护持三宝、培植福慧?具体地讲,就是要做到 “三不忘”。
      一、不忘宗旨。我们是佛陀的弟子,佛弟子就要信佛、学佛、修行成佛。成佛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应该随时随地不忘宗旨。
      社会上有很多人,习惯了盲目的追逐,过惯了忙乱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怎样生活才能活得充实、过得有意义。尤其是现在的年青人,有的虽然文化程度很高,但烦恼很重,内心很迷茫。他们从早到晚,一年到头都在盲、忙、茫当中度过,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人生的宗旨、生命的方向。再加上身体的病痛、心灵的创伤、家庭的灾祸、事业的挫折、环境的磨难、社会的逼迫,这苦难的现实,无奈的人生,让他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未来没有了希望。人生是苦的,是不清净、不圆满的,但苦难的人生是可以改善的。要改变这缺陷的人生,净化这杂染的世间,就要有理想,有追求,有人生宗旨。
      对佛弟子而言,再没有比佛陀更圆满的生命楷模,再没有比成佛更究竟的人生宗旨。佛陀的化身虽然示现了涅槃,但佛陀圆满的报身寂然常在,无量的悲智功德并不会因此而消失;佛陀的化身虽然示现了涅槃,但佛陀的真身指骨舍利却留在了人间,供奉在法门寺,永远摄受着我们;佛陀的化身虽然示现了涅槃,但佛陀清净的法身周遍沙界,圣者的教授、教诫仍然辗转流传,引导着我们把握离苦得乐的正确方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圆满菩提、成就佛道,这是我们一生的宗旨,也是无限生命的宗旨。
      二、不忘目标。怎样才能圆成我们的宗旨?这就需要有相应的目标,不忘目标,依着目标去实现成佛的宗旨。这个目标就是建立清净的师、法、友和合增上团队。
      三宝里面的僧宝,是僧伽,是清净和合的出家众,不包括居士。师、法、友和合增上团队则包含僧俗二众,是僧、俗和合一体,相互增上的清净团队。就像一棵树,要有良好的土壤、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发达的根系、粗壮的枝干,才能够开花、结果。同样的道理,如果佛是果、菩萨是花,那么声闻、缘觉就是枝叶,出家僧众是树干,在家居士是树根,其他一切的众生,犹如大地、阳光、空气和水分。佛果的成就,离不开一切众生,离不开清净的师、法、友和合增上团队。
      怎样做到师、法、友的清净、和合、增上呢?这就需要我们这一群人,都围绕着成佛的宗旨去做,依止师长善知识,依靠同行善友,共同学习佛法,护持僧团,建立教法,利济众生。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已经示现了涅槃。佛陀的教法,不仅记载在经典上,更重要的是纳受在佛弟子的心中,通过身心的实践、言语的表达而流露出来。这就需要向出家师父请益,同时也要向同行善友学习。我们的团队就像一所大学,方丈就是这所大学的校长,出家师父就是老师,在家居士就是学生,大家相互和合,共同增上。我们不仅要向老师学习,还要向同学学习,而且要把所学到的东西教给学校以外更多的人。
      一滴小小的水珠,只有放在浩瀚的大海里才不会干枯。同样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跟团体的生命、跟佛教的生命、跟所有众生的生命连成一体,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才能体现无穷无尽的人生价值。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容易生活在固执自我的小圈圈里,做起事情来就会感到非常琐碎,个人的生活也会觉得很孤独,孤单的生命就显得很脆弱、很苍白,寂寞的人生将会茫然无从。
      因此,一旦我们认准了成佛的宗旨,就一定要以建立清净的师、法、友和合增上团队为目标,依止师长,依循教法,依靠团队。依着共同的目标,去实现共同的宗旨。
      三、不忘发心。要建立清净的师、法、友和合增上团队,要成就佛道,不是讲讲大话就能够实现;不忘宗旨、不忘目标,也不是打打妄想就可以算数。要真正去落实、去实践,就需要发起大悲心,念念不离大悲心。
      《华严经》里面讲到了发心的重要:“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但是,怎样才算真实发心、发大悲心?比如一个人患了大病,却不愿意吃药,只是看着医生开的药单,盼望着病能赶快好。这样的话,就是再高明的医生,再好的医药,对他也起不了作用。无论他把药单看了多少遍,内心里面有多么焦急,也于事无补。只有真正将药吃下去,病情才会好转。同样的道理,真实发心、发大悲心,不是口头上的空话,也不是内心里的想象,而是真正去融入,去承担,去付出。
      我们能够来到寺院,参加法会,就要好好地检验发心,策发大悲心。大家一起诵经、听课、研讨、做事,彼此沟通,相互磨合,可以更好地看清烦恼,对治习气,破除小我而融入团队。不仅如此,还要承担三宝的事业,与师、法、友达成默契,将自己的发心投入到团队的运作当中。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每个人都这样去发心、去努力、去付出,大家的心力凝聚在一起,我们的团队就真正能够成为清净、和合、增上的团队。依靠团队的力量,我们就可以帮助社会上更多的人,将三宝的温暖和光明传递给更多生活在痛苦、迷茫中的人们。与此同时,在团队的带动下,在不分亲疏、不论贵贱、平等助人的过程当中,狭隘的心胸就容易敞开,广大的悲心便容易长养。大悲心一旦坚固了,我们就不会再迷失目标、偏离宗旨了。    
      今天,我们有缘相聚在法门寺,瞻礼佛指舍利,发心护持佛陀的化身;将来,我们更要依靠清净的师、法、友和合增上团队,护持佛陀的法身,光大佛陀的教法;在无限的生命里,只要我们不忘宗旨,不忘目标,不忘发心,时时精进,生生增上,必将成就佛陀万德庄严的圆满报身!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精进佛七开示(一) 放下万缘 一心念佛
下一篇:人生宗旨
 怎样发心修行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
 人生宗旨
 精进佛七开示(二) 四种念佛方法
 人生的归属方向—何去何从(上)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二讲
 感悟人生 第四讲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三、以善法欲对治私欲
 过堂用斋 善用其心
 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一、生命,一道深奥的命..
 感悟人生 第二讲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示 三、名相无自性 善法是良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包太虚 礼让他人[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以师志为己志[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佛教戒律学 第四章 历代政府对佛教的规范 第七节 清·近代[栏目:佛教戒律学]
 第七章 临济法门(二)——黄龙宗派 五、传承与发展[栏目:禅宗宗派源流]
 彻悟禅师语录·卷中 杂著[栏目:彻悟禅师]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37[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善导的生平(陈扬炯)[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七)[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因果的真相 第十一章(三)观照你的心量,乃是唯一究竟的养生方法[栏目:因果的真相]
 家中只贴一张佛像念佛礼佛,是否如法?[栏目:佛像法宝·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