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四、出入息与法念处的结合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19
十四、出入息与法念处的结合
  1.概 说
  再来,跟大家再讲出入息法里面第十三到第十六个阶段,就是出入息法跟法念处的结合。安那般那念,这是让我们把心系缚(这个「系缚」不是束缚) 在出入息上,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出入息上。这个方法你到哪里都可以用,而且它会让你的心越来越细、越来越柔软。当你的身安止,心也安息下来(第四个阶段是身安息下来,身安定了。到第八个阶段是心也安息下来;也就是到第八个阶段你的身、心已经稳定下来。第九到十二就是你的心愈来愈明觉、敏锐),心会很柔软的,安住在当下。第十三到第十六个阶段就是,你经过前面的明心的过程,再来就是见性。见性,就是见到宇宙的真理实相,看到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去找一个自我;去找一个自我的自性。不是去找那些啦!见性,也就是见法。你能够体证到法,这样,才叫做你的法眼开——开法眼、开智慧。不过,你要见法,你还需要有前面止观双运的基础啊!所以第十三个阶段那是来到观无常。
  2.观无常
  从现在开始,大家就要去体证无常,要彻证无常法印。彻证无常法印,不管是从出入息角度切入也好,或是会再跟大家介绍的由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切入也好;或是从其他任何角度切入,都一样要去体证无常法印。如果你的身心不够稳定的话,这个无常对你而言,会只是头脑里面的知见、会只是一种理解,你还是隔靴搔痒;你还是没有真正品嚐到。当你的心能够稳定在当下,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没有任何自我的意识,没有想像、没有造作,就是一颗明觉的心,如实地去观察、如实地去体悟,让法界的真理实相如实地呈现。这样,你才能够看到它的本来面目。你的心不去染污、不去扭曲、不去造作、不去想像。这样,你才能够让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呈现。这就是来到「如来」的境界。所以观无常方面,大家要去体悟,包括一吸、一呼,都是不断地生生灭灭,一直在生、灭、变、异呀!它是不断地在变化、在流动。
  3.观离欲
  第十四个阶段是观离欲。观离欲,为什么你会离欲呢?因为你看到,只要你有欲望、有抓取的话,就会有苦。因为法界的真理实相,那是一直在流动变化啊!你会看到,如果你想去抓,你就是想去阻碍河流的流动;你就是要去阻碍海浪的波动;你就是要去阻止海潮的潮流。你会看到,你在那里自讨苦吃啊!你会看到,你原来是在海中凿河啊!所以,当你的身心够稳定,智慧眼打开,看到这个真理实相之后,你不会再背道而驰;不会再颠倒梦想;不会再去海中凿河。这时候,你很自然地会离欲;很自然地会远离颠倒梦想。所以,观离欲,那不是用压抑的,那是来自于你正确的体悟、体证。体证到这个真理实相就是这样啊!太阳每天出来,不是我是、我能,我催它出来,它才出来呀!太阳要日落西山,也不是我怎么啼哭、哀嚎,它就不日落西山;也不是我怎么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它就不西沉;也不是我用多少条件就能够交换的。法界的运转,它是不会听命于你那自我——小我的我慢、我是、我能的。当你能够看到,你这个自我要跟法界对抗,那真的是自讨苦吃;那真的是无明、颠倒啊!这时候,你才会醒过来,才会真的要出离那个自我所构筑的梦幻世界;你才会真的臣服法界,而远离颠倒梦想。所以离欲,那是来自于你的智慧;来自于你的如实观,绝对不是压抑。
  4.观 灭
  第十五个阶段是观灭。观灭有两层意义:第一层就是,你把这个无常法流很深入、很具体地体证到的时候,你就来到了体证即知即灭、即生即灭。现象界的一切,包括你我的身、心;包括山河大地、地水火风;包括一切的人、事、物,都是一直地在流动变化,都是即生即灭。你以前是理解,现在是来到跟这个流动、变化的实相呢?同步一起脉动。你以前是在火车的后面追赶,现在你是跳上了火车,搭上了火车,跟这无常法流同步脉动。这时候,那个「灭」,包括你的言语也会即止。也就是说………我们讲了之后,突然中断,这也是让大家体悟生生灭灭之中,它有涅槃寂静。无声也是在说法,那个冲动相续,它也随时能停下来。这样的话,你的定力就会展现出来。所以「灭」,那是你溶入这法流里面,你来到了言语道断的世界,你的言语止息了;你的那些想像、造作也止息了。因为如果你还在言语造作、思想、想像的话,那你跟这个无常的法流、实相,那是脱节的。所以这个「观灭」就是,你来到体证即生即灭、即知即灭。而当你能够溶入无常法流里面,你的身心会来到涅槃寂静。所以这个「灭」,那是包括苦的消失、苦的止息,也就是苦集灭道的灭。当你真的溶入法界里面,你的心是涅槃寂静;你的心是解脱自在的。但这个涅槃寂静,却不是死板板的,不是死的。涅槃寂静里面,那是充满着法喜、充满着感恩,里面是有明觉的。
  要跟大家再说明一点的就是,有的人认为说:「我打坐到后来我都没有念头啦!我来到涅槃寂静了!我来到无念了!」记得!「无念」并不等于就是涅槃寂静,你这个无念的境界里面,你要知道!如果是顽空、断灭空、无记空,那样的无念,那是死的定。这个很深,有很微细的区别,也是很重要的岔路。无念未必就是涅槃寂静,如果你是在顽空、断灭空、无记空里面,那不管你的无念多久,你的生命不会活起来,你不会开发智慧出来的。如果你是来到了身安止、心也安止,这时候捨念清静,但你的心是柔软的、明觉的。这个心、这个空里面,它是有生命的;它是有觉悟力的,不是顽空。这个很深,你要实际去体悟、要实际去体证,你才会知道两者有什么不同。这样,这一条岔路你就可以避免掉,才不会落入无记空里面;才不会落入无色界定里面。
  5.观捨遣我出息,观捨遣我入息
  第十六个阶段,是来到了观捨遣我出息,观捨遣我入息。这个「捨遣」,如果合起来一个字的话,就是「捨」——放掉、放下。如果把它当两个字来看的话,「捨」就是放下;「遣」就是差遣,能承担、能提的意思。所以「捨遣」所来到的境界就是,你能放得下,也能提得起;你能出三界,也能入三界;你能归零,也能来到「一」;能入世,也能出世;能出世,也能入世;你能来到真的不动,你也能够明行足。而这个「捨遣」,正是来到了禅宗所讲﹤十牛图﹥里面的第九跟第十图的境界。禅宗﹤十牛图﹥,也是有很深的启示的。来到第九境界已经不容易了,第十个境界,那是非常高的;那是能够三界出入自在,到后来无出无入。但这绝对不是空谈;不是口号;不是理想、想像,而是真的你可以做到。「捨遣」也包括你那一种放下的心,也要能够放下。「放下」,这是一个过程,你也要能够放下「放下」。这样,你的修行才不会成为逃避;才不会成为避世。真的!你要修行、要迈向解脱,那是要有大丈夫气魄;那是要有大承担。所以佛陀才能够成为大雄啊!如果你是一种畏惧、逃避的心,你没办法迈向究竟解脱的。所以捨遣,那是要有气魄,要敢承担。在我们跟大家开示前所唸的:「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两者你要都具足,你才能够成为两足尊。
  6.小 结
  前面是跟大家介绍法念处方面。其实「四念处」的修行,都是由内身到外身;再来内外身。身、受、心、法都是这样的。这几天,大家的功夫就是不断地把这个内身、内受、内心、内法开发出来,让它稳定;让它扩展出明觉出来。再来,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要渐渐地溶入外身、外受、外心、外法;到后天,希望能够让大家体悟无内无外,溶入一体的世界。当然,你也不要气馁说:「啊!我好像跟不上。」随时归零,都有无限的可能。你真的能够归零,活在当下,那都是不待时节因缘啦!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六、超越二元对立,溶入一体世界
下一篇: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三、法念处修习法要
 四念处禅修开示 五、出入息法修习
 心灵成长——空海法师2012年实修开示 第十章 心灵手术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九章 正知正见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七章 修习禅定(四禅八定)
 修行的方法、次第、步骤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一章 最后的五大关卡(五上分结)..
 禅修开示 体悟法界实相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八章 五阴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二章 受相应
 缅怀百丈话禅宗(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栏目:放下就是快乐]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九 般舟念佛的基本功[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孩子不好好学习,我非常着急。有什么办法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追寻无暇甘露·修而悟的颇哇“贾初玛”法门[栏目:昆丘嘉真堪布]
 佛教教育的目的、方法及前瞻——以《维摩经》为例[栏目:王雷泉教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六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两内侍的命运[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二下 十二、老公公种树[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感恩法语[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安居第四十三日(三):值得庆慰的一生[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