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智慧的能量 第六章 为众生受苦 转化疾苦为成就正觉之道
 
{返回 智慧的能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2

  转化疾苦为成就正觉之道

  另一则修心的教示上说:“疾病是清除恶业及障碍的扫帚”。病痛时做如下思维会觉得快乐:“我于前世所累积,必须受的恶业,已在这一世的身上成熟。倘若不如此,我将来必须在不可思议的来世中,在恶趣中承受业报。”这样思维,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愉快。不会为任何事沮丧或不愉快。由于心情轻松,外在的境遇就无法干扰自己,也就能持续佛法的修持了。

  并且思维“在前世中,我已修持了自他相换,即承受别人的苦,并将自己的身体、财产、快乐及功德奉献他人。现在我已承受了其他众生的苦、恶业、及障碍——所以,我已成功了。我的心愿达成了”。如此思维,以生起安乐心。

  帕邦喀大师曾教示道。在疾病变得愈来愈严重时,应该思维:“病痛显示着我已在自他相换修持上成功了。利用问题修持自他相换,我聚集了不可思议的功德,即安乐之因,且成就了很多净业。如果我现在痊愈,我将失去修持佛法的机会,特别是善巧的自他相换法门,它使我累积无数的功德及净除我的障碍,我一定会怠惰。一定不会修持清净业和积聚功德”。

  就如我前面所提及的,不只要思维他人特定的苦,在自己身上成熟,也要思维他人所有的苦,我是在为他们摄受这些苦。我们也得思维:“我在此时能实际摄受众生的苦,是多么美好啊!”随喜并感到快乐。用这种方式修持自他相换,为他人完全舍弃自己,可以像出蒙比丘Kunpang Drag-gyen的修持般,他藉著修持自他相换使麻疯病完全痊愈。

  在精进修行转念的闭关时,在每两坐中间的休息时间,应祈请上师及三宝加持,使自己能运用苦于大乘修行之道上。在心量略为增进后,供养三宝、护法、及有害的灵异,祈请自己能摄受其他众生的苦及问题。祈求众灵异将所有的伤害,不想要的东西,如疾病或失败,给自己,不给其他众生。祈求为其他众生摄受所有恶劣的境遇。

  有一则修心的教法阐释道:

  魔是佛的示现,苦是空的化身。

  被魔伤害日夜作恶梦时,不要把它当做是魔,反而要想它是佛的示现。如果把魔害视想成自己的本尊,它就不能伤害你了。把魔害看成是佛的示现,则魔就无法干扰自己的修持,于是心情安乐。这是保证自己的方法。

  纵使妄念已无法制止的生起,或已造了恶业,如违背誓言或违背上师的教诲,要运用转念。思维:“在修持自他相换上,我已祈求接受所有其他众生的不理想境遇。现在我的祈求已应验了。我正为其他众生摄受著他们所不欢喜的境遇”。

  然后祈求:“祈愿这恶业代表所有违犯三律义,断解脱之根,及违背上师教诲之人的恶业。祈愿这恶业代表所有众生的一切不如意事情。祈愿由我独自摄受这些苦及苦因;祈愿所有其他众生由这些恶业及其果报中解脱。”若未能实践每日修持的誓言,也同样可运用转念,例如:“祈愿我未能实践誓言所造的恶业,成为其他众生因此相同困难所造恶业的代替品。祈愿我能为他们授受这恶业”。为所有其他众生承受每一件不如意的事情。


{返回 智慧的能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慧的能量 第七章 教示要旨 善心的力量
下一篇:智慧的能量 第六章 为众生受苦 自他相换
 智慧的能量 第二章 发展另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 只见问题负面的缺失..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人身宝贵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菩提心的益处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六道轮回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出离痛苦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成就平等心
 智慧的能量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净除恶业
 智慧的能量 第三章 寻找不快乐的原因
 智慧的能量 第四章 嗔怒及欲望的缺失 斩断欲望
 智慧的能量 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教育孩子应该是学校的责任,家长的任务是尽量给孩子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这种说法对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自性的大光明藏[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畅行无阻 1991.4.1~1991.4.15[栏目:星云日记]
 五百罗汉 348、福业除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佛教心理学 第二节 不良嗜好及病态社会心理的针治[栏目: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八、以逻辑的规则来检讨言论之正谬[栏目:慈航法师]
 关于把少林功夫列为国家跨文化交流重点项目的建议[栏目:永信法师]
 弥陀名号[栏目:慧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