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附录 了解心
 
{返回 西藏医心术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72

附    录 了解心

    第七世纪有一位伟大的佛教中观学者月称(Chandra-kirti)写道:

    众生首先执着“自己”为“我”,

    然后执着“事物”为“我的”,

    仿佛水车般地在婆娑世界轮回不已。

    但我们这些痛苦的众生又如何放松对自我的执着呢?我们都习惯把经验想成正面或负面,但情境的好或坏,对于我们如何看待和运用情境,关系并不怎么大。贝珠仁波切引用龙清·拉然巴的话,劝我们使用方便善巧来转化我们的生活:

    有时候看着自我显现的和谐环境是什么性质。

    了解它们是自我显现的,

    它们的生起就可以成为精神经验的支持。

    有时候看着负面环境的显现;

    这对于驱除执着愚痴非常显现;

    这对于驱除执着愚痴非常有效。

    有时候看着朋友和老师;

    学习他们的优缺点,可以启发你的训练。

    有时候看着四大在空间显现的奇迹;

    这可以让我们的心思融入心的真性中。

    有时候看看人你的国家、住处和财物有什么特性;

    把它们看成是幻影,

    可以驱除你对那些幻像的执着……

    总之,认识千变万化的现象有什么性质或特性;

    可以驱除你把它们当成真实的愚痴执着。

    我们大多数人把寂寞看成是负面的情绪,但经验老到的禅修者,早就体悟如果以放松的心情看待这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软化僵硬的概念,带领我们进入更深层的观想。贝珠仁波切写道:

    如果你停留在一个令你感觉寂寞(或悲伤、索然无味、空虚)的地方,观想的禅定就可以在我们身上生起。诚如密勒日巴尊者(LordMilarepa)所说:

    在无人的空谷洞穴中,

    没有时间让寂寞停止,

    没有时间让心不断离

    对三世上师、诸佛的恭敬。

    当我们开始了解心时,就可以知道根本没有必要去执着快乐、悲伤或任何其他心理或外界的现象

    一切现象都只是心的反映和指称

    在佛教的观点中,一切现象都只是心的反映和指称。米帕仁波切(MiphamRinpoche)写道:

    一切都是心的魔术表现。

    如果解脱,那是心的解脱;

    如果束缚,那是心的解脱;

    如果束缚,那是心的束缚。

    离开了心,

    既没有解脱也没有束缚,

    既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

    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

    在最高层次的了解里,我们可以在放下执着中发现安详,我们的烦恼将因而消失,世欲贪欲的追逐游戏将停止。寂天菩萨写道:

    当你已经了解

    既没有感觉的经验者,

    也没有感觉时,

    你的贪欲(感觉的结果)怎么会不离开呢?

    烦恼

    造成我们烦恼的,正是我们的执着态度。佛经说,有六种烦恼最严重:痴、嗔、贪、悭、嫉、慢。

    忍辱被特别视为具有特殊影响力的美德。它是一种放下的态度,既不拒绝也不执着环境或情绪,只是让现象生起和消失。寂天菩萨写道:

    恶莫大于嗔恨,

    善莫大于忍辱。

    因此,尽你的一切心力

    献生命于忍辱的修习。

    如果有人在嫉妒和荆棘巢穴中匍匐,第一小步就是要想到有人比我们还不幸,祝他幸运

    有关正确态度的经典开示,都承认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处理烦恼。经典说,就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吧!因此,如果有人在嫉妒的荆棘巢穴中匍匐,第一小步就是要想到有人比我们还不幸,祝他幸运。这常常可以软化从前只求自己快乐的顽固习性,并且种下为他人的好运感到喜悦的可能性。

    忠告常常都是十分踏实的。为了松解悭吝,佛陀开示人们首先要送些蔬菜之类的小东西给别人。寂天菩萨写道:

    佛陀教导人们,

    首先布施蔬菜之类的东西。

    慢慢训练之后,

    连自己的肉都可以布施。

    佛教徒相信轮回,并且把布施看成是可以带到来世的善业。龙树菩萨告诉我们,不能够布施或享受的财富,只不过是痛苦的来源而已。

    享受财富带来这一世的快乐。

    布施财富带来未来世的快乐。

    不享受又不布施的财富废物,

    带来的只是痛苦,不是快乐。

    西藏佛教萨迦派最伟大的学者萨迦·班智达(SakyaPandita)宣称:

    最好的财富是布施,

    最好的快乐是心的快乐。

    觉察你自己身体、感觉、思想和现象的品质和性质,是“四念处”和“止观”等一般佛教禅修的中心焦点或主题

    像贪欲之类的强烈烦恼,会把我们捕捉入痛苦的陷井。贪欲和执着把我们带离心的真正安详

    为了放松我们的执着,应该要深刻观想一切现象的无常性。纳吉·旺波(NgagiWangpo)说:

    这一切的财富就像蜜蜂的蜜。

    虽然它们搜集蜜,享受到的却是别人。

    亲友的聚合就像宾客会面,

    虽然在一起,终究是要劳燕分飞。

    生命就像草尖上的露珠那么无常。

    虽然我们在这里,很快就会消失。

    死神就像间谍,

    日夜都在伺机抓拿我们。

    这一世的现象仿佛正要从梦中醒来:

    它们是无常、迅速的,

    而我们将会离去,丢下它们。

    因果的业仿佛我们的影

    随时都跟着我们。

    因此,有智慧心的人们,

    从今天起就踏上解脱道。

    《自说经》(Udanavarga)说:

    如果你希望拥有一切快乐,

    就舍弃(追求快乐的)一切贪欲。

    舍弃了一切贪欲,

    你将享受最高的快乐。

    只要还执着贪欲的对象,

    你就不可能得到满足。

    因此,不管是谁,都要以智慧戒除贪欲,

    享受满足。

    在一切烦恼中,痴是主要的毒素。我们被困在挣扎之中,因此很难如实地看到无常、痛苦的世间,也无法体悟我们的真性和一切现象的开放性。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对于“自我”的执着,步伐再小,都有智慧。寂天菩萨说:

    任何人想要纾解痛苦,

    就必须发展智慧。

    《法句经》说:

    当你以智慧体悟到

    一切现象都无我时,

    你就不会受到痛苦的伤害。

    这是圆满之道。


{返回 西藏医心术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附录 身、心和现象的觉察
 第一部 如何活在世间
 第一部 治疗的效用
 第一部 纾解强大的恐惧
 第三部 第十五章 治疗的慈悲观
 第一部 处理恐惧
 第二部 三个需要专注的要点
 第一部 透过治疗解除问题
 译序
 第二部 第八章 治疗禅修
 第二部 16.净化欲望和情绪毒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净慧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