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出世之路 脱胎换骨
 
{返回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32

六、出世之路 脱胎换骨

    甘果垂、占诺垂庙、肯达那庙、巴垂那特(Gangotri,Jamnotri,Kedranath,Badrinath)这四座庙宇在喜马拉雅山颇为著名。每年六月到九月之间,平地村庄、城里的人都会来到这里住上一两个月,我随着几位朋友欲往朝庙,遇到一位五十来岁的出家人。他是乌塔·普拉达(UttarPradesh)省班达地区(Banda)的人。他安详沉默,十分谦虚,便一起结伴上路。我们尽可能抄捷径而不照一般的路线。夜里我们就待在山洞,升火烤马铃薯。这是我们仅有的食物。这位出家人一无所有,所以食物就大家分着吃。我们饭前先祷告。祷词是这样的:“这一切是梵,梵赐下(食物),也是由梵吃下。”(译案:Brahman梵,至上意识,宇宙的本体)这类肯定的言辞,使我们保持在神的意识状态,在修持上是极有助益的。谈话中,这位出家人述说了一个故事,大要如下。

    他十八岁的时候,他父亲与同村的另一位地主互相争夺一块土地。由于村民的嫉妒,生父遭人谋害丧生。嫉妒心这种罪恶是因“我执”而起,并随着“私心”“贪执”而滋长。他父亲被害的时候,他正在学校上课。回到家中,含愤杀了五个人,算是为父报仇。之后他逃到喜马拉雅山区,在圣哲与瑜伽行者跟前住了下来。为了设法消除内心的罪恶感,便四处参访圣哲,并经常与他们交谈。他开始苦行。他总是向同住的圣哲忏悔。在灵性上他勇猛精进,尽力要洗掉良心上的污垢,三十六年来,很多次他都想到要向警方自首。这三十六年,他成了家喻户晓的那加·巴巴(NagaBaba)。他一无所有,连一条缠腰布也没有。许多次与人讨论的时候,他往往公开的说他是罪犯,还述说了他洗面革心的经过。他常说道:“我知道我从前是凶手,而我现在整个人都改变了。”印度都、苏菲教(Sufi)、基督教、佛教的许多经典都有这类内心转变的记录与描述。

    交谈之下,我们最后的结论是——他应该向警方自首出庭候审。因此第二天他折返回原路,不再与我们一起。他向警察局自首供出全盘事情。警察依法逮捕,将他送到法官面前。但是法官问道:“控诉状在哪里?是要控告他什么罪呢?”警方就把三十六年前犯罪的情节说了一遍,可是既没有档案,也没有记录来证明这些事情。在质询之后,才知道他过去的作为,以及日后的生活情形,最后法官宣靠:被告无罪,应予开释。这位出家人才又回到喜马拉雅山。

    犯罪学家认为只有在特殊不平衡的情况下,人才会犯法。我同意犯罪就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没有方法来教育净化这些犯罪的人呢?是因为他们有病才犯法还是我们逼他们犯罪?这两种观点都要彻底的检讨。如果向犯罪的人教导灵性的修炼,会使他们了解到别人的权利,别人的存在。要是把罪犯视作了病,那我们也应该设法治疗才对。依我看来,我们应该建立起有利于自新的环境,来帮助这些不幸的人。


{返回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出世之路 出污泥而不染
下一篇:六、出世之路 我与舞娘
 二、上师的教诲 幻相-宇宙的面纱
 三、直接体验之路 搬运法
 三、直接体验之路 蜜蜂之咒
 七、四方参访 无因即无果
 二、上师的教诲 历练的必要
 四、谦卑为怀 十全十美
 二、上师的教诲 寂寞
 十四、西方之旅 闭黑关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关于作者
 五、克服恐惧 老虎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六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十六小地狱[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二章•经题 第四节•论用[栏目: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爱和恐惧推动您[栏目:寂静法师·福慧灯]
 时事新闻[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快乐和痛苦都不是永恒的[栏目:心生菩提树·佛理小故事]
 穿越和当下——临床对话过程中正念的运用(徐钧)[栏目:佛教心理学]
 释尊的禅修过程[栏目:林崇安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